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鳝养殖是近几年新兴的水产项目,随着规模化、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其疾病也在养殖过程中不断被发现,有些养鳝户因为受到鳝病的毁灭性危害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或因找不到有效的防治方法而放弃了养鳝,这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养鳝生产的发展。笔者在多年实践的基本上,综合各地经验,对黄鳝养殖过程的发病原因及预防措施作一简述,以求对症下药,提高养殖效果。 一、发病原因 目前,养殖黄鳝形式很多,发病原因各异,且网箱、水泥池养殖发病率较高,相对损失亦大,稻田、洼塘养殖发病率低,总体而言,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的原因。 1.条件不…  相似文献   

2.
黄鳝养殖是近几年新兴的水产项目,随着规模化、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其疾病也在养殖过程中不断被发现,有些养鳝户因为受到鳝病的毁灭性危害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或因找不到有效的防治方法而放弃了养殖,这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养鳝生产的发展.笔者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综合石硊镇杨家干网箱养殖黄鳝等经验,对黄鳝养殖过程的发病原因及预防措施作一简述,以供养殖者参考.  相似文献   

3.
黄鳝痉挛症成因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内黄鳝养殖大部分都是采集野生鳝苗作为黄鳝养殖的苗种来源,而野生鳝苗放养阶段出现的痉挛症因其发生广泛和高死亡率而对养殖户的危害极大。我公司在规模实施黄鳝工厂化养殖的基础上,对这一病害进行了多年的深入细致的研究探索,得出一些结论并找到了预防的方法。一、痉挛症的发病情况痉挛症一般出现于收购的野生鳝苗放养后7~10天,初始表现为停食,易受惊,用声响和振动刺激后,鳝苗会出现窜游和跳跃现象,并持续15分钟左右,趋于平静。2~3天后鳝苗开始表现出弯曲症状,并且就地作打圈运动,同时肌肉极度紧张,头部与身…  相似文献   

4.
每年春季金鱼产卵后,由于饲养管理不当,都会出现大量的死亡,让很多养殖专业户心痛不已。笔者近几年一直关注着金鱼的养殖工作,在实践中深入摸索金鱼产后死亡的原因,不断总结经验与教训,现针对金鱼产后大量死亡的原因与预防方法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徐大节  徐大专 《畜禽业》2001,1(9):48-48
临沂市河东区某养殖专业户2000年1月19日购进AA肉鸡苗一批,共7600只.鸡苗进入后5d内死亡89只,主要是卵黄吸收不良、脐炎而死,发病时以环丙杀星、电解多维饮水3d后停止死亡.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由于天然黄鳝资源日益枯竭,市场价格居高不下,市场需求日渐旺盛,黄鳝养殖迅速成为水产养殖业的新热点。但据一位数年从事养鳝技术推广工作的水产养殖专家透露,他深感规模养鳝难度很大,面对日渐升温的养鳝热,他想提醒农民朋友,规模养鳝务必冷静思考、谨慎行事。其主要原因是。1鳝种数量、质量难于保证。到目前为止,黄鳝苗种的批量繁育技术尚未突破,规模养鳝首先就受到苗种来源的限制,数量、质量都无法保证。笔者所在地的黄鳝养殖苗种主要以天然捕捉苗为主,而电捕、药捕、钩捕等方式对鳝苗的伤害很大,再加上鳝苗在运输途中也易受损伤,…  相似文献   

7.
<正>近期笔者走访广东、广西网箱养殖黄颡鱼客户,发现养殖的黄颡鱼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烂嘴烂身现象。为此,笔者查阅相关资料,将此病发生的原因与防治方法与大家分享,希望能给养殖户带来一些解决思路。烂嘴病的表现及原因烂嘴病发于网箱养殖,池塘养殖未见此现象,以烂嘴为主要表现,发病时间基本在每年2~4月份,不同水域、不同水质、大小规格均有发病情况,而  相似文献   

8.
黄鳝高密度养殖中常见病害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普通常见疾病及防治此类疾病均因管理不善导致生态失衡而引起的。1.痉孪症病因和病症:该病是目前对黄鳝人工养殖威胁最大的病害。主要表现为头部极度痉挛,身体成卷曲状,易受惊,且受惊后窜跳严重,常有不自觉的撕咬。身体表面及内脏器官无炎症。该病主要出现于鳝苗入箱一周后,常有批量发病,10~12天后开始死亡,直至发病鳝死尽为止,一个月后死亡结束。此病在养殖过程中也常有出现。防治方法:该病目前尚无有效治疗办法,但如严格按照苗种采集技术采集苗种、运输苗种,严格实施日常管理措施,可杜绝此病的发生。2.发热病病因和病症:此病主要发生…  相似文献   

9.
一、鳝苗放养阶段的病害目前,国内黄鳝养殖主要以采集、收购野生鳝苗作为苗种来源,以下主要解析野生鳝苗放养阶段的病害。1郾呼吸衰竭发生有呼吸衰竭症状的鳝苗,在清水漂养时,鳝苗头吻端会长时间伸出水面,下颌部始终处于吸气膨大状态,并且惊动不下沉或下沉后头部又立即伸出水面  相似文献   

10.
张水波 《水产养殖》2013,(12):51-52
目前国内南美白对虾养殖规模不断扩大,放苗密度也不断增加,养殖环境恶化,病害提前到放苗15天就开始出现,大多苗种生产厂家的一代、二代苗种都有一定程度发生.虾苗在体长3~5 cm阶段出现肝胰腺发白萎缩、体色发白、肠道红肿、体色微红发暗及皮下色素斑点增多.通常未见水面有漫游的虾,发病时在料台发现有死虾,并且数量逐日增加.国内养殖户称此病为“白体病”,国际上称为EMS(早期死亡综合征).笔者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对南美白对虾放苗后45天内的管理重点谈点粗浅看法,供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11.
张凤翔 《水产养殖》2009,30(6):44-44
近2年来,笔者通过下乡开展科技入户工作时,发现部分河蟹养殖户在河蟹放养后养殖期间出现蟹种死亡的现象,有些养殖塘口死亡量还较大。通过调查和检查,对其早期死亡的原因作如下分析,并提出个人采取的一些措施,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2.
2006年7月,我们一行在湖北省汉川市刁汉湖养殖公司从事黄鳝繁殖研究,7月10日—养殖户来找我们,说他的网箱养鳝池可能被别人投毒,养鳝池中套养的鲫鱼、草鱼夏花全部死亡,情况危急,希望我们帮助查找原因。  相似文献   

13.
谢荣敏  叶寿华 《畜禽业》2006,(17):47-48
新生仔猪低血糖症是以出生后血糖急剧下降为特征的一种代谢疾病。临床上出现衰弱乏力、运动障碍、痉挛、衰竭等症状。发生此病的主要原因是新生仔猪生后几日内缺乏糖原异生能力所致。该病多发生于出生后第1~4d的仔猪,往往在1窝仔猪内出现部分或全部死亡,现将浦城县富岭镇某养猪专业户饲养的仔猪发生低血糖症的诊治情况介绍如下。1发病情况2006年1月份浦城县富岭镇某养猪专业户饲养的8窝新生仔猪,出生不久相继出现了不哺乳、反应迟钝、昏迷、抽搐等症状。兽医曾用抗菌素、磺胺类药物。复合维生素B、强心剂等治疗均未奏效,死亡30余头,致死率…  相似文献   

14.
《畜禽业》2016,(8)
正沭阳县是农业大县,也是养鹅大县,每年出栏成年鹅达一千万羽。鹅苗孵化场相对较多,吸引了许多外地养殖人来此购买鹅苗,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沭阳鹅业的发展。然而据回访数据显示,异地购买常出现雏鹅批量生病、死亡事件。这些购买者因遭受巨大经济损失而盲目质疑本地雏鹅质量,更有甚者称自己上当受骗。经过笔者多方面研究交流发现,部分购买者缺乏养殖经验,对雏鹅的购买及运输相关知识知之甚少,购买前没有做好准  相似文献   

15.
<正>该镇某专业户饲养的5000只白羽肉雏鸡暴发了传染性法氏囊病,发病率、死亡率较高,笔者将病情诊断与治疗情况叙述如下:1发病情况该专业户于2012年4月4日从外地购进5000只白羽肉用苗鸡,苗鸡按自订程序开展免疫,26日龄时有个别鸡表现精神沉郁,拉黄白色水样粪便,两天后死亡17只,第三天死亡29只,第四天死亡55只,第五天死亡81只,第六天死亡61只,第七天死亡26只,8d后死  相似文献   

16.
庭院养鳝谨防黄鳝暴死1994年夏天,本市城东地区发生数起庭院养鳝池黄鳝暴死现象,一次死亡数量达10~20千克,最多的达45千克,给养鳝户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通过现场诊断,笔者发现引起黄鳝暴死的原因大致有以下三点:一、水温过高质鲍中署而亡。黄鳝生长的...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南美白对虾的不同品系、放养密度、放苗时间以及养殖效益的统计分析发现:同一品系虾苗在不同区域养殖,虾苗的发病时间和养殖效益存在统计学差异;不同品系虾苗在同一区域养殖,虾苗的发病时间和养殖效益没有统计学差异。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大,发病虾池所占的比例增加;同时,同一品系的虾苗在不同的时间放苗,病害发生的比例和养殖效益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8.
<正>年初,笔者接到几位渔民打来的电话。称他们养殖的鱼出现大量死亡,用了很多消毒杀虫药都没有效果,而且药物用得越多,死鱼也越多。笔者经过分析诊断发现这些死鱼很可能是人为投毒引起的,现就其中比较有  相似文献   

19.
黄鳝体内寄生虫病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鳝体内寄生虫主要有棘头虫和毛细线虫。它的防治方法一贯沿袭于书籍资料:每公斤鳝鱼用90%的晶体敌百虫0.2~0.3克,然而黄鳝有绝食和贪食的习性,绝食时内服敌百虫不能被进食而达不到治疗的目的,贪食时又易引起中毒,而且经实验证明,晶体敌百虫并不能杀死肠内寄生虫,只起驱虫的作用。不过任何水产养殖都必须遵循有病早治、无病先防、防重于治的方针,一般进苗后3、4天就开始驱虫,下面是我几年来的养殖实践,驱虫防治方法效果良好。一、鳝苗3%~4%的食盐水浸泡5~8分钟。二、强氯精0.3毫克/升与90%晶体敌百虫…  相似文献   

20.
<正>“牛奶病”是河蟹感染二尖梅奇酵母后引发的一种疾病,主要发生在扣蟹到成蟹养殖阶段,可造成成蟹减产50%以上,种蟹越冬死亡70%以上。该病2018年在盘锦地区发现,随后病区逐年扩大,目前我国北方养蟹区均有不同程度发病,以盘锦地区最为严重,2022年苏州地区也出现了发病报道,已经威胁到了河蟹养殖业的健康持续发展。笔者从发现“牛奶病”开始,就参与了针对其的防治研究,现总结一些经验,希望能对相关从业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