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网箱饲养试验表明,在170—200℃时每周投喂6、5和4天时,鲤(重1935—2780g)的体重瞬时增长率(SGR,%/日)分别降低331%、394%和500%。5、6、7、8月网箱养鲤(588±289g)的适宜日投饲次数分别为3、4、5—7和6—5。  相似文献   

2.
3.
大伙房水库在多年网箱养商品鲤基础上,运用积累的数据与经验,改进了配合饲料和投饲技术。详细介绍了1997 ~1998 年网箱养鲤饲料的配制、营养和投饵计划的制定等情况,分析了饲料质量对养殖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颗粒饲料投喂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业岭 《科学养鱼》2005,(11):68-68
集约化水产养殖模式逐步取代传统养鱼方式,鱼颗粒饲料在水产养殖中所占份额越来越重,颗粒饲料投饵机越来越普及,如何用投饵机科学饲喂鱼类,达到高产高效目的,已成为水产业的一个重要的技术环节。现将笔者在成鱼养殖过程中的几点实践体会拙笔如下,供广大养殖者参考:1.怎样驯化鱼  相似文献   

5.
安徽省东寺港水库养鱼水面600亩。1987年在省水产科研所的帮助下,制订精养措施,实行目标管理。计划当年产成鱼4.5万公斤,产值7.2万元。由于采取了投饵施肥,严格管理,及时检查等措施,双方密切配合,试验进行比较顺利。全年投喂精料8.1万公斤,青饲料4.5万公斤,化肥3250公斤,年终捕成鱼45139.35公斤,平均亩产75.2公斤,产值9万元,纯利1万元。  相似文献   

6.
《科学养鱼》2004,(2):76-76
水产养殖产量的高低和经济效益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投饲技术。所谓合理投饲,就是在各种不同的环境因子下,既能充分满足水生动物对营养物质的需要,又能较好地发挥渔用饲料的最大转换效率。  相似文献   

7.
刺参港湾精养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刺参是蓬莱的传统海珍品,被誉为“海产八珍”之一,倍受消费者青睐。近年来,沿海乡镇渔民自发进行刺参的港湾、池塘养殖,取得一定成绩,但受技术条件的限制,一直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技术操作规范。为此,蓬莱市水产研究所于2000年承担了山东省科委下达的“刺参港湾精养技术研究”项目,经过课题组2年来的组  相似文献   

8.
2003年我们进行了池塘主养泥鳅试验,现将试验情况介绍如下: 一、材料和方法 1.塘口 试验塘3口,每口0.5亩,共1.5亩。塘口规格一致,均为宽16.5米,长20米,呈南北向,池深1.3米,正常水位80~100厘  相似文献   

9.
1.池塘条件养殖青虾池塘面积103.4亩,共有池塘16口,池塘宽30米,长60~70米,坡比1:3,为南北向,水深为1.3~1.5米,进排水系统齐全,进水源为本市一干河自来水取水处,养殖池塘水质条件符合渔业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10.
根据对豫北地区池塘水温周年变化的实测数据,计算了每月的池水积温占年度积温的百分比。通过与生产中各月实际投饲率的分配进行比较,建立了月投饲分配比率y(每月投饲量占全年投饲量的百分比)与月积温比率x(月池水积温占年池水总积温的百分比)的直线回归方程,即y=-1.374 1.1656x。并对两者回归关系所要求的条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豫北地区精养池塘月投饲量的分配比例。  相似文献   

11.
太湖白鱼池塘成鱼精养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太湖白鱼,学名翘嘴红,又称“白鱼”、“白条”等,广泛分布于我国各主要水系,是名贵的经济鱼类之一,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为开发太湖白鱼的人工养殖,笔者近年来进行了人工繁殖及成鱼养殖技术推广工作,笔者取得较为理想的经济效益。根据其池塘成鱼养殖实践,结合其它地区的养殖经验,总结出下述池塘精养白鱼的养殖技术,供广大养殖户参考。一、池塘条件(一)池塘面积和形状池塘要求设在水源充足、水质良好、注排水方便之处,一般可饲养“四大家鱼”的池塘均可用来养殖太湖白鱼。面积3~8亩不等,水深1.2~1.5米,池底平坦,塘…  相似文献   

12.
黄新岩 《科学养鱼》2001,(12):49-49
一、马齿苋的栽培特性马齿苋也称长寿菜,可供人们食用,是一年生肉质草本,在我国各地都有野生,丘陵山地适宜生长,生长速度快、产量高。马齿苋性喜高温高湿、耐旱,适应性和生命力极强,有“晒不死”之说。发芽温度在20℃以上,最适25~30℃,植株生长的适温为20~30℃,随温度的升高,生长发育加快,对土壤的要求不严格,栽培中应重点施用氮素肥料,并保证水份供应。二、马齿苋的栽培方法马齿苋可用分根、压条和种子繁殖方法:1.分根繁植利用成熟老株繁殖,将其从基部分枝处劈开,每枝都要带着须根,稍晾干些即可定植,行株…  相似文献   

13.
南美白对虾池塘健康精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养虾池及配套设施1.养虾池面积和形状每个虾池面积5~10亩为宜,形状最好是圆形或正方形切角。这种形状有利于养殖中废物的聚集和清除。池深2.5米左右,水深1.5~2米。可以是中央排水或池边排水。池底要有一定坡度,向排水口倾斜,使池水可以完全排干。2.蓄水池蓄水池配备多少要视养殖环境水源情况而定。没有淡水补充的示范区,实行一次进足全程养殖用水的全封闭养虾,蓄水池的总水容量与总养殖用水体的总量之比至少达1∶1。没有淡水资源,完全使用经过沉淀、消毒处理后的自然海水的半封闭养虾,蓄水池面积与养殖面积容量之比为0.8∶1。…  相似文献   

14.
随着水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多种优质配合颗粒饲料也随之增多。但由于很多养殖户不掌握投喂技术,因此,达不到提高单位产量之目的。实践证明,利用配合颗粒饲料养鱼,投喂是获取高产高效的一个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5.
王文彬 《科学养鱼》2003,(12):59-59
饲料投喂是水产养殖中的一大关键环节。一些养殖户由于不会正确掌握投喂饲料的数量,不懂得识别鱼类的饥饱,导致单产低,病害多,经济效益差。只有正确把握饲养鱼类的投喂数量,科学投喂,才能提高饲料利用率,保证养殖增产增收增效益。现将八点体会简述如下,以供参考。一、掌握常规标准鱼类的食量及其代谢强度,随气候和水温的变化而变化。因此,要根据不同季节确定投喂数量的一般标准。春季,水温低,鱼小,摄食量小,在晴天气温升高时,可投放少量精饲料。当气温升至15℃以上时,投饲量可逐渐增加,每天投喂量占鱼类总体重的1%左右;夏初,水温升至20℃左…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来,国内外在对虾养殖技术中,试用一种“规则性停食投饲法”(也叫“规则性绝食”或“周期性停食”——Periodic starvation),即改变原来每日连续投饲的传统习惯,采用有规律的间断性安排,以日为单位,试行几日投饲、几日停投的办法,使养殖的对虾既满足营养需要和增加体重,又节省饲料和劳力,对于成本经济核算来讲颇有益处。一般来说,对于养殖小、中虾阶段是适宜的。由于停投饲料期间,对虾并不排除摄食剩余饲料和其它有机物质,并非真正的“绝食”或“停食”。所以更确切地讲,采用这种投饲方法,称为“间断性投饲”比提为  相似文献   

17.
<正> 1 人工驯饲。黄鳝对饵料选择性强,一经长期摄食某种饲料,就很难改变其食性。因此,饲养初期必须用当地来源广、价格低、有保障的饲料不断进行驯饲。因野生黄鳝入池后有一个适应过程,这期间不但拒食,还会将入池前摄入的饵料呕吐出来。因此,一般在鳝种入池一周后才开始驯饲,不可操之过急。先将池水放干,再注入新水,即可开始人工驯饲。刚  相似文献   

18.
汪海卫 《内陆水产》2000,25(7):26-27
近年来 ,黄鳝的野生资源遭到严重破坏 ,导致黄鳝的鲜产品或干制品在国际国内市场供不应求。目前 ,人工养殖黄鳝发展较快 ,但大多数处于传统的粗养型 ,导致产量不高 ,商品率低 ,经济效益不显著。为使黄鳝养殖获得高产高效 ,笔者在多年生产实践基础上 ,总结了黄鳝的精养育肥技术。1鳝池建造应选择水源充足 ,排注水方便 ,无污染的地方修建鳝池 ,鳝池壁用红砖或石块砌成 ,水泥浆抹面 ,并力求保持光滑 ,鳝池以圆形为佳 ,每口鳝池面积以10~15 为宜 ,便于实行精养 ,池深60~80cm ,池壁上方砌成向内突的防逃檐 ,池底为黄粘壤土 ,并夯锤…  相似文献   

19.
网箱养鲤中适宜投饲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年1993两年用粗蛋白含量22-42%的4种配合饲料、7种投饲率(3、4、5、6、7、8、9%)进行网箱养鲤时,5、6、7、8、9月的适宜投饲率分别为5-6%、7%、7.5%、6%和5%。在饲料粗蛋白含量为20-40%范围内,蛋白含量增减5%,投饲率应相应减增1%。  相似文献   

20.
黄鳝高产精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华 《淡水渔业》2000,30(1):16-17
近年来 ,黄鳝养殖业有了长足发展 ,但目前大多处于粗养状态 ,产量不高 ,效益较差 ,笔者在调查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 ,提出黄鳝高产精养技术 ,具体操作如下 :1 基础设施1 1 鳝池 :选择避风向阳、水源充足的场所建造鳝池。鳝池用砖砌成 ,水泥抹面 ,池形以圆角长方形为宜 ,单池面积 10平方米左右 ,池深 5 0cm ,池埂砌成“T”形防逃檐 ,池底向排水口方向要有坡降。由于采用的是无土微流水养鳝 ,池壁下部 2 0cm以内贴瓷砖 ,如条件许可 ,池底也应贴上瓷砖 ,防止擦伤鳝鱼腹部 ,引起感染 ,在具体生产时 ,可将多池排成一列或采用梯形立体池。1 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