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颤抖病又称环爪病、抖抖病,主要是由病毒感染引起河蟹的步足颤抖、环爪的疾病。1.流行:无论是池塘、稻田、还是网围、网栏养蟹,从3月到11月均有发生,尤其是夏秋两季最为流行;从蟹种到成蟹均患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尤其是饲养管理不善、水环境差的地方,有的地区发病率高达90%以上,死亡率在  相似文献   

2.
丛宁  成强 《内陆水产》1999,(11):30-30
河蟹"抖科病"(又名"颤抖病"、"环爪病"等)始见于1994年的池塘成蟹养殖,1995年后迅速蔓延,至1998年已大面积流行。我市该病发生最严重的是宝应县,养蟹池塘SO%以上发病,网围养蟹、稻田养蟹的发病率已分别达30%、10%;江都、邢江和高邮的养蟹水面也有不同程度发病。全市1998年因该病死蟹造成的经济损失达5000万元。今年该病在我市发病时间提前,市病防中』乙、宝应县病防站的门诊部于4月中旬就曾接诊过该病。现将国内对该病研究的现状及相关的防治信息综述如下,供大家参考。l河蟹"抖抖病"的病因1.l病原微生物的研究推上海水大及无…  相似文献   

3.
《科学养鱼》2001,(8):48-48
当前,水生生物已进入旺盛的生长期,各种水体致病菌大量繁殖,河蟹病害发生越来越多,特别是河蟹颤抖病在各养殖区域已开始大规模暴发,有的地区发病率高达90%以上,死亡率在70%以上,损失惨重,综合防治河蟹颤抖病已成为蟹农的当务之急。为此,我们针对河蟹颤抖病发生的病因,采取一些综合防治措施,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治疗效果。一、发病情况该病在水质较肥、污染比较严重的池塘,特别是在水质突然变化(如暴雨、水温突然升高或降低等)情况下最易发生,主要危害成蟹。该病流行时间长,从3月至11月均有发生,尤其是夏秋两季最为流行,其中…  相似文献   

4.
河蟹颤抖病是当前河蟹养殖中危害最大的疾病,严重地阻碍了河蟹养殖业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九九年该病的发生率达50%以上,死亡率达30%以上,甚至个别池塘达到死亡率在80%以上,给养殖户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养殖业者谈“抖”色变。河蟹颤抖病,又叫“宽爪病”或“抖抖病”等,其主要症状为:病蟹的援食减少,活力能力减弱或爬到池岸边或伏于水草之上,反应迟钝,步足连续颤抖,口吐泡沫,背部向下很难翻身。病蟹解剖后,蟹体的肉质糊化,甚至步足肌肉萎缩,中空。有些病蟹肝脏病变,肠道发炎,无食或少量食物,有些病蟹伴有腹水…  相似文献   

5.
"清水养蟹"几乎是所有河蟹养殖户的观点,有些初养河蟹的人,一见蟹池里的水变肥、变色,就忙于换水,以防不测,池塘养蟹的水是否越清越好,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发现,中等肥度的水对河蟹养殖是相当有益的,这些池塘河蟹养殖的成活率、规格、产量均要比其他池塘高,发病率特别是近两年流行的颤抖病发生率远远低于其他池塘。  相似文献   

6.
明晶 《科学养鱼》2006,(8):76-76
一、颤抖病河蟹颤抖病又称环爪病、抖抖病,主要是由病毒感染引起河蟹的步足颤抖、环爪的疾病。1.流行:自1994年在江苏省个别养蟹池塘中发生颤抖病以来,接着在上海、浙江、安徽、江苏以至全国养殖河蟹的地区均有发生,且未采取有效防治措施的地区还在日趋严重。无论是池塘、稻田,  相似文献   

7.
呼肠孤病毒引起河蟹颤抖病的人工感染与药物防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 1995年发现河蟹“颤抖病” (或称“抖抖病” )以来,到 1999年止,全国各河蟹养殖主要省区均发生了颤抖病的报道。刚开始发现颤抖病时,以池塘河蟹精养池发病为多,流行季节在 5~ 10月,高发季节在 6~ 9月,主要危害 2龄蟹;至今,除池塘精养池仍发病外,其它不同养殖方式下的养殖河蟹也有发病,只是池塘精养池的发病率最高, 1龄蟹发病现象也很严重,流行季节呈明显延长,从 4月到 11月均有发病,高发季节在 5~ 10月,具明显的暴发特征,疫区损失严重。国外对蟹类病毒已有一定研究,但不涉及中华绒螯蟹〖 1、 2、 3、 4、 5〗,国内…  相似文献   

8.
<正> 1991年9月至11月在宣州市金宝圩等主要养蟹地区发生暂养河蟹不明原因的严重死亡。暂养蟹塘发病率高达50—90%,死亡率一般在30—60%,危害严重。我们在宣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配合下调查了裘公、杨泗、雁翅、水阳和朱桥等5个乡(镇)的11个村的流行危害情况。现报告如下。一、病蟹主要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前,在大多数养殖户的头脑里,“清水养蟹”是不变的真理,似乎养蟹池塘的水质越清、越瘦、越好,一旦蟹池的池水变肥就立即忙于换水,以防不测。然而,养殖河蟹池塘的池水保持一定的肥度对河蟹养殖是相当有益的。据初步调查,中等肥度的池水养殖出河蟹的成活率、规格、产量等均比一般清瘦池水养殖河蟹要高,特别是近年流行的河蟹颤抖病的发生率也远比其它池塘低。究其原因,适度的肥水可以使池水有足够的溶解氧,而溶解氧是河蟹生长、发育的决定因素。蟹池中溶解氧的主要来源是浮游植物和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中度肥水的池塘中,浮游植物量较多,光合…  相似文献   

10.
一、河蟹 江苏地处长江下游,滨江临海,是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的原产地。境内湖泊河道纵横交错,池塘水库星罗棋布,水域资源丰富,有着发展河蟹养殖的得天独厚的条件。白上世纪80年代中期突破河蟹工厂化育苗、90年代全面推广养殖以来,江苏的河蟹养殖一直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池塘养蟹、湖泊养蟹、稻田养蟹、网围养蟹模式多样,蟹苗繁殖、扣蟹培育、商品蟹养殖配套成龙,河蟹生产、销售产业化经营,  相似文献   

11.
河蟹颤抖病的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魏泽能 《淡水渔业》1999,29(11):16-17
近年来我省河蟹养殖发展迅猛,池塘和稻田养殖面积达20万亩。但自1997年开始,我省池塘和稻田养蟹地区规模性地暴发河蟹颤抖病,流行时间长、区域广。有些地区发病蟹池面积占到养殖面积的60%~70%,并呈逐年蔓延的趋势。对此,为摸清该病的发病情况,探索发病规律,为该病的防治技术研究提供依据,我们于1997~1998年结合病害防治,对我省各地区发生的河蟹“颤抖病”进行流行病学的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调查方法与内容1-1 调查方法我们主要采用现场调查的方法进行。1997年5~10月以巢湖地区、芜湖市…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水产》2000,292(3)
中华绒鳌蟹(河蟹)是我国淡水名产之一,近年来养殖生产规模在进一步扩大。随着养蟹业的发展,蟹的病害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其中成蟹养殖期;司的“抖抖病”最为常见,危害严重,同地其它甲壳动物无此病发生。该病主要流行在江苏、浙江、安徽、上海等省市的养殖区,流行时间为4-10月份,水温2-35℃。该病流行时间长,病程较短,通常从发现池塘内养殖河蟹摄食不正常且有1-2只病蟹死亡的几天后,每天死亡数量会迅速增加,7-10天达到高峰c若半个月内不采取措施,则死亡率可高达6O%以上。河蟹“抖抖病”的流行与环境有极其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正河蟹在天然环境中很少发生病害,但随着池塘养殖河蟹规模的不断扩大,放养密度增加,产量提高,河蟹疾病的发生也不断增加。池塘河蟹养殖,一般1月下旬至3月上旬放养扣蟹,10月开始回捕,现将扣蟹养成商品蟹过程中的病害及主要防治技术作一介绍,供大家参考。一、病毒性疾病最典型的是河蟹的"颤抖病"。病蟹反应迟钝,行动迟缓,螯足的握力减弱,吃食减少以致不  相似文献   

14.
<正>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俗称河蟹(以下简称河蟹),河蟹颤抖病是对其养殖危害最大的重大流行病,自从1994年发现以来,每年都是各地的河蟹养殖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尽管近年来河蟹颤抖病发生有减缓趋势,但局部地区仍有大面积暴发,死亡率仍可高达50%以上,给河蟹养殖造成巨大损失。经过多年的系列研究,已证实螺原体是引发河蟹颤抖病的主要病原,该病原也是水产新型病原,已经被国际上正式命名为  相似文献   

15.
“清水养蟹”几乎是所有养蟹人的观点。有些初养河蟹的人,一见蟹池里的水变肥、变色,就忙于换水,以防不测。但根据笔者多年的生产实践发现,中等肥度的水对河蟹养殖是相当有益的,这些池塘河蟹养殖的成活率、规格、产量均要比其它池塘高,发病率特别是近两年流行的“抖抖病”的发生率远远低于其他池塘。  相似文献   

16.
“清水养蟹”几乎是所有养蟹人的观点。有些初养河蟹的人,一见蟹池里的水变肥、变色,就忙于换水,以防不测。但根据笔者多年的生产实践发现,中等肥度的水对河蟹养殖是相当有益的,这些池塘河蟹养殖的成活率、规格、产量均要比其它池塘高,发病率特别是近两年流行的“抖抖病”的发生率远远低于其他池塘。  相似文献   

17.
倪进玉  林克翠 《河北渔业》2000,(5):28-29,45
<正> 随着河蟹养殖业的不断发展,河蟹养殖主产区的病害也不断增多,特别是池塘、稻田和高密度养殖水体。藻类着生症、纤毛虫病和颤抖病,严重摧残着河蟹的正常生长,给养殖者带来很大的损失,甚至绝收。笔者1999年在安徽无为调查时,发现一户1200m~2的蟹池患颤抖病,到11月底只收4只成蟹。笔者根据近几年的养殖、试验和研究,总结出用中西药内服,物理和化学方法共用,预防和治疗河蟹颤抖病,收到一定的效果。现浅谈该病的发生及治  相似文献   

18.
<正>“牛奶病”是河蟹感染二尖梅奇酵母后引发的一种疾病,主要发生在扣蟹到成蟹养殖阶段,可造成成蟹减产50%以上,种蟹越冬死亡70%以上。该病2018年在盘锦地区发现,随后病区逐年扩大,目前我国北方养蟹区均有不同程度发病,以盘锦地区最为严重,2022年苏州地区也出现了发病报道,已经威胁到了河蟹养殖业的健康持续发展。笔者从发现“牛奶病”开始,就参与了针对其的防治研究,现总结一些经验,希望能对相关从业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正一、河蟹颤抖病的流行病学调查2018年进入6月后在江苏苏南地区的宜兴、高淳和安徽当涂等地区,近几年来少见的河蟹颤抖病开始大范围的出现;进入7月后多地区颤抖病多发,发病池塘河蟹死亡量持续上升,从每亩几个到严重时的10多个,死亡量大,河蟹颤抖病是苏南、安徽区域河蟹养殖一个死亡量很大的病害。一般个体重  相似文献   

20.
河蟹是我国淡水水产品中特有的优质产品,养蟹已成为各地农业开发的重头戏。我省是河蟹生产的大省,近几年,虽然养蟹面积和产量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蟹质量却在持续下降。90年代初期,150克以上的蟹可占到总产量的60%~70%,近几年150克以上的只占到30%~40%,绝大部分在75~100克之间,外壳变厚,味道差,成熟早,这严重制约了河蟹业的发展。80年代以前河蟹主要是大水面放流养殖。进入90年代养殖类型的多样化,尤其是池塘养殖大面积崛起,对河蟹业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池塘的生态条件,远远比不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