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国外一种离心泵双蜗壳设计方法的介绍和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双蜗壳作为一种用以平衡离心叶轮在非设计工况下运行时产生的径向力的压水室形式,阐述了其重要性;介绍了国外近期一种离心泵用双蜗壳的设计方法.以充分的试验结果为基础,给出了叶轮所受径向力的精确而详尽的计算统计公式;比较了双蜗壳与单蜗壳,以及不同结构形式的双蜗壳对叶轮径向力的平衡效果和双蜗壳的水力效率特性.同时,介绍了双蜗壳外侧等流量断面的两种设计绘形方法,即基于国外统计资料的速度系数法和基于速度矩守恒原则的数字积分方法.  相似文献   

2.
对美国一最新离心叶轮设计资料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速度系数法是设计计算离心泵叶轮几何参数的一种常用方法。本文详尽分析了美国最新发展的速度系数法的特征,这一分析与介绍将有助于国内水泵行业技术人员了解和掌握国外先进设计技术,提高产品设计质量。  相似文献   

3.
离心泵叶轮内部湍流流场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7,他引:4  
为了进一步探索泵叶轮内部三维流场的参数、为泵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以IB50-32-250离心泵叶轮的设计参数为依据.根据叶轮内部湍流流动的通用方程建立湍流模型,利用ANSYS8.0对离心泵叶轮内部流场的速度、压力进行数值模拟,初步得出了叶轮内部流场主要特征和分布规律.对研究流体机械叶轮部件内部的流动情况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长短叶片离心泵叶轮内部流动的PIV测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设计了一副长短叶片各5个间隔布置的离心泵叶轮,应用二维粒子图像速度仪(2D—PIV)成功测试了大流量、设计流量和小流量3种工况下长短叶片同一叶槽内的瞬时流场。测试结果充分揭示了长短叶片叶轮内速度矢量场特征及长叶片吸力面、压力面和短叶片压力面、吸力面相对速度随叶轮半径的变化规律。分析了3种工况下相对速度沿圆周方向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5.
低比转速叶轮叶片数的选择准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离心叶轮叶片数的正确选择是提高叶轮水力性能的重要措施.通过考查国外最新速度系数法设计资料和分析影响叶轮流道脱流和园盘摩擦损失的多种因素,提出了与传统观点相反的结论:增加低比转速离心叶轮叶片,并不是改善叶轮水力性能的有效途径,在合理选定叶片包角、叶轮出口宽度及优化叶轮直径的条件下,适当降低低比转速叶轮叶片数,对提高叶轮水力效率、消除离心泵的特征曲线的驼峰都有重要意义.这一新观点为设计人员正确确定低比转速叶轮叶片数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6.
离心泵叶轮的载荷分布和性能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载荷法设计了两种不同载荷分布的叶轮,测试了泵的外特性曲线和叶轮效率曲线,并计算了叶轮的速度分布。本文讨论了载荷分布与叶轮性能的关系,初步得出了最佳载荷分布的规律,为载荷法设计叶轮提供了一定的依据。本研究是在3B-33型离心泵上进行的。  相似文献   

7.
叶轮是离心泵中做功的主要部件,叶轮内的流动相当复杂.为三维、非定常、不可压缩粘性流动,叶轮内流体的流动状态直接影响离心泵的性能。为了进一步探索泵叶轮内部三维流场的其他参数。为泵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以有限元法为依据,对离心泵叶轮内部流场的速度、压力进行CFD分析,初步得出了叶轮内部流场主要特征和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8.
离心叶轮设计系数选用原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离心叶轮设计系数的选用决定了叶轮设计的优劣,以汽蚀余量最小为目标函数对单吸式和双吸式离心叶轮的进口设计系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单吸式和双吸式叶轮的进口条件不同,相应得到的进口设计系数选用曲线也不同,在低比转速条件下,以汽蚀余量最小为优化目标得到的结果小于斯捷潘诺夫的推荐值.根据对速度和扬程的要求分析了离心叶轮的出口设计系数,对于单吸式叶轮,计算结果要大于斯捷潘诺夫推荐值,而双吸式叶轮的计算结果与后者的选用值推荐非常接近,结果表明,斯捷潘诺夫的推荐曲线适用于设计效率较高的双吸式离心叶轮.  相似文献   

9.
旋流自吸泵内部流场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采用雷诺时均N-S方程和标准k-ε湍流模型,应用三维非结构四面体网格建模,选用旋转流体机械模型中的多重参考坐标系模型(MRF),对设计工况下旋流自吸泵叶轮和蜗壳耦合的三维不可压缩湍流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其内部流场的压力分布和速度分布情况.对叶轮内部的相对速度流场和压力场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证实了叶轮和蜗壳由于相对位置不同,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叶轮内部流场具有一定的非对称性,对蜗壳速度流场进行了分析,得到了蜗壳内靠近叶轮出口处的速度值较大的结论,并指出,由于蜗壳结构复杂而导致的内部流动紊乱,会造成一定的损失,另外。还对导壁附近区域和分离室内流场进行了深入研究,揭示了导壁附近区域和分离室内存在旋涡这一现象,并对旋涡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不同叶轮叶片数对混流泵内部流场压力脉动的影响,基于大涡模拟(LES)对混流泵内流场进行非定常数值分析,对比了2种叶片数下混流泵的外特性、叶轮进出口轴向速度分布以及混流泵内各监测点处压力脉动的时域和频域响应.研究结果表明:叶片数对混流泵叶轮进出口的轴向速度影响较明显,随着流量的增加,4叶片叶轮的进口轴向速度和3叶片叶轮的差值逐渐减小,并且3叶片叶轮在叶轮进口具有更高的轴向速度;2种叶片数下各位置处的压力脉动时域图曲线均表现出明显的周期性变化,脉动幅值曲线稳定性较好,导叶出口压力脉动幅值Cp趋于0,但4叶片叶轮在轮毂处的压力脉动呈无周期性变化;2种叶轮进出口附近的主频均为叶频,3叶片叶轮压力脉动频域幅值较4叶片叶轮大,并且在叶轮进出口位置压力脉动频域幅值较高,分频成分较少.研究成果对混流泵的设计优化和揭示不同叶片数混流泵的非定常内部流动特性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对全国泵行业骨干企业进行行业调查的基础上,收集双吸清水离心泵3000余个规格的性能数据,将效率、汽蚀余量两个性能指标的实测数据、标准数据、样本数据分别进行统计分析。介绍了对比分析方法:国内外产品的水力性能指标分别与国家标准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差别,将这两个差别再进行比较,从而比较出国内外产品技术水平的差异。对比分析结果为:国外产品的效率指标平均技术水平要高于国内的效率指标2.5%;国内的汽蚀余量指标平均技术水平要优于国外产品0.97m。在效率指标方面,优劣的顺序为:国内的样本值最高、国外的样本值次之、国内的实测值最低。对产生国内外产品技术水平差异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主要原因有:转速大小不一致、设计制造水平不同、效率与汽蚀余量性能指标的技术水平不平衡等。  相似文献   

12.
李仁年  邓育轩  韩伟  杨文洁 《农业机械学报》2012,43(11):134-137,133
根据固液两相流在螺旋离心泵叶轮内通过螺旋段和离心段的不同运动特性,以及螺旋离心泵的结构特征,推导了螺旋离心泵的变倾角叶片型线方程.该方程避免了螺旋离心泵一元设计理论对设计经验的依赖性和叶轮轴面流线分点的复杂性,可通过改变型线方程中的参数来改变流体从轴向至径向过渡时液流的轴面速度分布,从而找到最佳的轴面速度分布,对该类型泵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内部流场数值模拟以及泵性能改善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离心泵内部流动测试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离心泵内部流动是复杂的非定常流动,其内部流场结构和能量损失机理仍不清楚。本文分析了离心泵内部几种流动现象,如动静部件干涉、回流、尾流和旋转失速等,介绍了离心泵内部流动测量的各种方法,并简要评述半个多世纪以来离心泵内部流动测试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离心泵滑移系数精度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滑移系数是计算离心泵理论扬程的关键.分析了滑移系数的定义、本质及国内外滑移系数的研究状况.通过对大量优秀离心泵效率的计算,以试验效率为标准比较了目前离心泵常用的斯托道拉、威斯奈和斯基克饮等滑移系数计算公式的精度.计算结果表明,与试验效率相比,离心泵在比转数小于65时威斯奈公式的计算结果更为精确;比转数大于65时斯基克饮公式的计算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15.
变螺距螺旋离心泵叶片型线参数方程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李仁年  陈冰  韩伟  李琪飞 《排灌机械》2007,25(6):1-3,10
分析了变螺距螺旋线的一般方程,根据固液两相流在螺旋离心泵叶轮内轴向速度非等速的运动特征,以及螺旋离心泵的结构特征,推导了螺旋离心泵的变螺距叶片型线方程。该方程避免了螺旋离心泵一元设计理论对设计经验的依赖性和叶轮轴面流线分点的复杂性,同时对该类型泵的计算机辅助设计、内部流场的数值模拟以及泵的性能改善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根据Greitzer集中参数模型,导出了应用于离心压缩系统的喘振模型,利用该集中参数模型对K.E.Hansen等进行实验所采用的离心压缩系统进行数值模拟,数值计算结果表明,该集中参数模型能较好地描述小型离心压缩系统的深度喘振振荡。  相似文献   

17.
由于离心泵应用场合广泛,时常输送含有固体颗粒物的流体介质,固液两相流成为离心泵内流动特性研究的一个常见问题.固相介质的加入,导致扬程和效率的下降,甚至造成泵内壁面严重的磨损,对离心泵的运行性能产生较大的影响,降低了离心泵的持续运行寿命.基于以上问题,国内外学者通过理论分析、试验研究以及数值模拟等方法,对离心泵固液两相流问题开展了大量研究,基本掌握了颗粒在离心泵内的运动分布规律及其对过流部件的磨损情况.颗粒的粒径、密度、体积分数以及离心泵的运行工况都将对泵内固液两相流动产生较大程度的影响.文中从固液两相流动特性和磨损问题这2方面介绍了离心泵固液两相流动的研究现状,并综述了主要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为进一步优化水力及结构设计、提高固液两相流离心泵的性能和可靠性、改善磨损状况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及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18.
深井离心泵数值模拟与试验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以150QJ20型深井泵为例,利用CFD软件Fluent快速准确地预测深井离心泵的性能,分别用不同网格数、不同残差收敛精度、不同湍流模型、不同流场计算方法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设置方法对数值模拟结果的影响;对不同级数深井离心泵模型的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讨论。在此基础上,选择出适合深井离心泵的数值模拟设置方法。将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对比,分析了两者的差异,表明了利用Fluent软件预测深井离心泵性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