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用装有永久性瘤胃痿管的5头小型土种山羊和3头奶山羊(均为干乳期,空怀),通过瘤胃灌注和日粮添喂挥发性脂肪酸(VFA)及其盐类,观察了VFA对瘤胃代谢及自由采食量的影响。第一系列试验研究瘤胃灌注高浓度VFA及其盐类对采食量的影响。在精料 青干草和青草二种日粮时瘤胃灌注丙酸使青干草和青草采食量分别下降61.81%和61.92%;而在青草日粮时瘤胃灌注丙酸钠、丙酸、乙酸钠、乙酸使青草采食量分别下降30.40%,57.28%、37.73%和45.56%,第二系列试验研究瘤胃灌注生理剂量VFA盐类,可改变瘤胃发酵类型,并促进采食。土种山羊瘤胃灌注丙酸钠、乙酸钠、混合酸钠、乙酸铵溶液时,青干草采食量分别增加22.86%、23.33%、28.57%和17.97%;奶山羊瘤胃灌注丙酸钠、乙酸钠、乙酸铵溶液时,稻草采食量分别增加41.67%,28.68%和38.78%;灌注丙酸钠期采食量一般高于灌注乙酸钠期采食量,粗饲料采食动态与C_2/C_3动态基本上呈负相关趋势变化,说明发酵类型对采食有一定影响。第三系列试验研究在精料 青草日粮中添加乙酸钠和乙酸铵,可使瘤胃发酵类型改变。添喂乙酸钠时青草采食量增加5.05%,添喂乙酸铵时青草采食量降低20.33%。  相似文献   

2.
在装置有胃瘘管和盲肠瘘管的四头杜洛克×太湖杂交阉猪上,于饲喂后4小时测定胃和盲肠内容物的蛋白酶活性,并结合对各头猪采食习性的观察,发现猪的采食速度与消化力存在一致的关系;胃和盲肠内容物的蛋白酶活性表现补偿性现象。 用多孔导管分层收集胃食糜测定淀粉酶活性,其结果表明,胃内淀粉消化微弱,分层很明显,并与pH值呈正相关。 试验猪日粮内添加人工瘤胃液后,可使胃和盲肠食糜的pH值比对照期显著上升(P<0.05),胃蛋白酶活性加强,平均增加13.7%,差异非常显著(P<0.01);盲肠淀粉酶活性也明显提高,但盲肠蛋白酶活性的变化并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3.
四头安装永久性胃瘘管和盲肠瘘管的杜洛克×太湖杂交阉猪(体重42—68公斤)用于本试验。将盛有稻草粉样品的尼龙绢袋分别放置于胃和盲肠内,历时24小时。取出后用改进的Van Soest法分析样品的酸性洗涤纤维(ADF)和木质素的变化。在饲喂基础日粮期,胃内样品的ADF和纤维素消失率分别为-1.59%和0.45%,而在盲肠内则分别为6.94%和10.60%。在饲喂试验日粮(即添喂人工瘤胃液)期间,则胃内相应为-1.21和1.21%,盲肠内为11.12%和15.10%,即试验期盲肠内ADF和纤维素的消化率比对照期分别增加60.23%,和42.45%,效果明显。 本试验中猪胃和盲肠内木质素基本上未被消化。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小刺猴头菌发酵浸膏多糖(Polysaccharides from the fermentation extract of Hericium caputmedusae,HFP)对肉鸡血清脂类指标、腹脂沉积、盲肠短链脂肪酸以及肝脏、肌肉、粪便中脂肪含量的影响,选用1日龄AA肉鸡240只,随机分为4个处理,每处理3个重复,每重复20只,分别饲喂含HFP为0、0.1%、0.3%和0.5%的日粮,试验期为42d。结果表明:1)日粮中添加HFP可显著降低14、28和42日龄肉鸡血液甘油三酯(TG)含量(P0.05),0.3%和0.5%水平的HFP添加组可显著降低肉鸡肝脏TG含量(P0.05);2)0.3%和0.5%水平的HFP添加组肉鸡的腹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3)日粮中添加HFP对肉鸡体重、腿肌脂肪含量、胸肌脂肪含量、粪便脂肪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4)添加HFP可显著增加肉鸡盲肠丙酸含量(P0.05),显著降低盲肠乙酸和丙酸的比例(P0.05);5)变量间相关性分析表明,14日龄时,肉鸡盲肠丙酸含量与腹脂率显著负相关(r=-0.992),乙酸和丙酸的比例与腹脂率显著正相关(r=0.989);28日龄时,盲肠丙酸含量与血液TG含量显著负相关(r=-0.985),乙酸和丙酸的比例与血液TG含量显著正相关(r=0.996);42日龄时,乙酸和丙酸的比例分别与血液TG含量、腹脂率显著正相关(r=0.951,0.979)。以上结果提示,在肉鸡日粮中添加HFP可以显著降低血液TG含量,降低腹脂沉积,可能是通过调节肉鸡盲肠短链脂肪酸的含量和比例而促进机体脂类代谢。  相似文献   

5.
采食不同组合全饲粮颗粒料羔羊的瘤胃液代谢参数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将40只陶塞特(♂)与藏羊(♀)的杂交一代羔羊(4~4.5月龄,公、羯各半)按同质原则分为4组。预试期(21天)后的50天中,各组试羊分别喂以按2×2析因设计的4种等营养水平、不同组合精料型的全饲粮颗粒料。从各组分别选出6只羊,于饲养试验结束后连续两天采集不同时段的瘤胃液样,测定了其中pH值、NH3-N和VFA含量。结果表明:⑴ 各组羔羊不同时段瘤胃液pH值多在6.30~7.5之间,食后速降,5 h后恢复弱碱性;NH3-N含量变化类似于pH值;此二指标的变化似可说明饲喂间隔4 h的合理性。⑵ 各组羔羊瘤胃发酵均为高丙酸型,乙酸为41.72 %~44.60 % TVFA,丙酸为36.77 %~43.43 % TVFA,有采食含小麦饲粮(A1)丙酸比例较食含甜菜渣饲粮(A2)高的趋势。⑶ 食A1羔羊瘤胃液pH值呈低于食A2者的趋势,食含大豆粕饲粮(B1)羊瘤胃液pH值下降幅度也呈高于食含菜籽粕饲粮(B2)的趋势;瘤胃液NH3-N的组间差异亦有类似趋势。  相似文献   

6.
主要研究不同年龄驴在后消化道不同部位的挥发性脂肪酸(VFA)含量及组成。选取幼龄、壮年及老龄驴46头,采集不同肠段食糜液,调查不同年龄动物不同后消化道部位中VFA变化。结果发现:1)驴个体间VFA含量差异较大,回肠中VFA含量低,而后肠VFA含量高,VFA含量通常为右腹结肠>右背结肠>盲肠>回肠。2)不同年龄驴后肠各部位中各VFA摩尔比例几乎无明显差异,微生物发酵类型为乙酸型,乙酸:丙酸:丁酸比例通常为65:20:10;但回肠各VFA比例与后肠差异较大,回肠中丁酸、异戊酸和戊酸比例较后肠高。总结:在大于1岁龄驴中,年龄不是影响驴后肠VFA含量及比例的主要因素,表明大于1岁龄驴的后肠发酵系统已经基本完善;但回肠与后肠的VFA含量和比例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实验使用有长久性瘤胃瘘管和十二指肠瘘管的南京地区地方品种空怀母水牛2头,在两种日粮舍饲条件下测定瘤胃液微生物蛋白(MCP)含量和24h十二指肠食糜MCP含量、总量及食糜流量。结果表明:瘤胃液MCP含量与24h十二指肠食糜MCP含量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性(r为0.7545)。瘤胃液MCP含量与24h十二指肠食糜MCP总量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性(r为0.8670)。利用初步建立的相关性数学模式可以计算出24h十二指肠食糜流量。计算结果与利用标记物测定的食糜流量相对照,总体平均误差为11.216±0.37%。使用这种相关性数学模式可以较好地反映出在不同日粮饲喂水牛的24h十二指肠食糜MCP含量、总量及食糜流量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奶牛左方真胃变位模型,为深入探讨该病的发病机理和早期诊断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经产荷斯坦奶牛6头,随即分为2组,利用手术法制作奶牛左方真胃变位模型,并于手术前后采样测定。[结果]奶牛真胃人工变位后,瘤胃液和真胃液中的K+和Cl-浓度升高(P〈0.05),Na+浓度降低(P〈0.05);而血清中Na+浓度升高,K+,Cl-和Ca2+的浓度降低。瘤胃液中pH值和乙酸浓度降低(P〈0.05),丙酸和丁酸的含量上升;真胃液中乙酸、丙酸的含量上升,丁酸和pH值含量下降。[结论]真胃人工变位可导致奶牛瘤胃和真胃内环境发生改变,酸度增加,发酵类型改变,进而影响奶牛的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将黑白花犊牛分为早期断奶组(试验组)和常规断奶组(对照组),对反刍胃形态,结构生理机能的发育等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8周龄前第1胃内液 VFA 浓度,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3、4、5、6周龄时,组间差异显著(p<0.05),8周龄以后,对照组则高于试验组。2组牛第1胃液 pH 值的变化与 VFA 浓度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第一胃液 NH 3—浓度2组牛在2周龄时最高,以后均有下降趋势,但试验组低于对照组。43d 龄时各个胃组织重量和容积,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其中第1,2胃容积和第4胃容积均差异显著(p<0.05)。同时第1胃粘膜组织重的比例、粘膜乳头长度和密度以及1、2胃组织重与体重的比例也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92d 龄时各个胃组织重量和容积,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其中第1、2胃组织重量和4个胃组织重量均有显著差异(p<0.05)。瘤胃粘膜乳头发育等主要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并多数指标已接近成年牛水平。  相似文献   

10.
瘤胃液pH值是反映反刍动物瘤胃内环境是否适宜和稳定的最主要的指标之一,瘤胃液 pH值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受饲料中碳水化合物的种类、采食量以及降解速率的影响,不同种类和不同结构的碳水化合物在瘤胃中的发酵速率和发酵结果是不同的 .通常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如淀粉、蔗糖和果胶等)的发酵速率较快,而结构性碳水化合物的发酵速率较慢.除提供能量外,挥发性脂肪酸(Volatile fatty acids, VFA)中的丙酸还是反刍动物体内葡萄糖合成的主要前体物,而乙酸和丁酸则是反刍动物体内脂肪合成的主要前体物.本试验采集试验瘘管羊的瘤胃液,分析不同能量水平日粮对中卫山羊瘤胃液pH,NH3-N和VFA的影响,为制定中卫山羊饲养标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甜菜碱盐酸盐对人工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人工瘤胃体外发酵方法对培养液中甜菜碱盐酸盐不同质量浓度(0、16.7和33.4 mg.L-1)下,各时间段(3、6、12、18和24 h)的体外产气量、pH值、干物质降解率、氨态氮(NH3-N)、挥发性脂肪酸(VFA)、乳酸和菌体蛋白含量的测定,探讨甜菜碱盐酸盐对人工瘤胃发酵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培养液中甜菜碱盐酸盐的质量浓度为33.4 mg.L-1时,瘤胃液中乙酸、丙酸、丁酸、总VFA的浓度显著升高(P<0.01),干物质降解率显著提高(P<0.01),乳酸浓度显著降低(P<0.05);而甜菜碱盐酸盐对瘤胃液pH值、产气量、菌体蛋白含量、NH3-N浓度无显著影响。结论:甜菜碱盐酸盐可改善人工瘤胃发酵性能。  相似文献   

12.
采用体外批次培养法,研究在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SBOS对绵羊瘤胃发酵功能的影响。SBOS的添加水平分别为基础日粮的0,0.4%,0.8%,1.2%,1.6%和2.0%等6个水平,即1个对照组(0水平组)5个试验组,每个组3个重复。结果表明:体外培养24 h,日粮中添加SBOS可以增加瘤胃液NH3-N、丙酸及总VFA、MCP浓度,提高培养底物NDF降解率,降低瘤胃液pH值、乙/丙比值,对瘤胃产气量、瘤胃液乙酸、丁酸浓度影响不显著。应用综合评定指标(MFAEI)对产气量、pH、MCP浓度、总VFA浓度、NH3-N浓度和NDF含量进行综合评定,得出添加量为1.2%的SBOS更有利于调控瘤胃发酵。  相似文献   

13.
用4头装有瘤胃瘘管和十二指肠双筒T形瘘管的黑白花公犊,研究颗粒精料对复胃消化代谢的影响。试验分粉状精料期(Ⅰ期)和颗粒精料期(Ⅱ期)。两期精料成分和量完全相同。粗料为青草,计量自由采食。试验结果表明:Ⅱ期与Ⅰ期相比,平均每kg体重青草采食量和干物质摄入量分别提高了42.97%(P<0.01)和57.35%(P<0.01);复胃纤维素、干物质和有机质消化率分别提高了7.94%(P<0.01),13.03%(P<0.01)和10.61%(P<0.05);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变化不明显(P>0.05)。但乙酸(C_2)百分比升高(P<0.01),丙酸(C_3)和戊酸(C_5)百分比降低(P<0.01),C_2/C_3升高(P<0.01),丁酸(C_4)变化不明显(P>0.05)。两期氨氮浓度无明显差异(P<0.05);瘤胃液平均pH由6.46升到6.67(P<0.01)。Ⅱ期十二指肠食糜流量增加了18.20%(P<0.01);食糜总蛋白、总徽生物蛋白、过瘤胃蛋白和非氨氮量分别提高了26.02%(P<0.01),38.28%(P<0.05),30.63%(P<0.01)和24.66(P<0.01).结果表明颗粒精料能促进犊牛粗饲料采食量,提高复胃纤维素消化率,改变瘤胃发酵类型,减少饲料蛋白在瘤胃的分解,增大进入十二指肠食糜量和非氨氮,从而提高了饲料蛋白和纤维素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4.
雏鸡组织及羽毛硒含量随日粮硒水平的增加而增加。喂缺硒日粮(0.02,0.04和0.05ppmSe)的雏鸡,其肝脏,肾脏、肌肉(胸肌)及羽毛的硒含量(干重)分别为0.42—0.71;0.64—0.90;0.23—0.24和0.18—0.25ppm;喂补硒日粮(0.12和0.35ppmSe)则分别为1.59—1.69;1.65—2.40;0.38—0.45和0.38—0.40ppm。组织硒含量依次为肾>肝>肌肉>羽毛。日粮与肾脏、肝脏硒含量的平均值之间密切相关(r=0.96;r=0.82),相关显著(p<0.01或p<0.05)。羽毛与脏脏,肾脏及肌肉平均值之间亦呈线性相关(r=0.98;r=0.85;r=0.87)相关显著(p<0.01或p<0.05)。初步认为羽毛硒含量可作为雏鸡硒营养状况的一种指标。  相似文献   

15.
精料水平对小尾寒羊瘤胃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6只 8月龄小尾寒羊公羊 (平均体重为 2 9.98kg)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采用对比试验设计 ,分 15 0g d、2 5 0g d、35 0g d、4 5 0g d四个混合精料水平。采集瘤胃液测定pH值、氨氮浓度和乙丙酸浓度。试验结果表明 :试羊瘤胃液平均pH值在 6 .4 8~ 6 .89范围内变动。随精料水平的提高 ,pH值下降 (P <0 .0 1)。瘤胃液平均氨氮浓度的变化范围为 2 1.6 8~ 30 .0 4mg 10 0ml,其浓度随精料水平的提高而增加 (P <0 .0 1)。随精料水平的提高 ,瘤胃液乙酸、丙酸摩尔浓度饲喂后峰值随时间点的推移有延迟的趋势。乙酸、丙酸浓度随饲喂精料水平的提高而增加 ,且差异显著 (P <0 .0 5 )。乙丙酸摩尔浓度比随精料水平的提高而下降 ,但不同精料水平间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相似文献   

16.
四头装置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水牛于秋末放牧期及干草舍饲期,在未添加精料条件下,分别于试验日放牧或进食前后的不同时间采样11次,应用气相色谱分析进行瘤胃挥发性脂肪酸(VFA)及其组成百分率的测定。结果表明,各实验水牛于各期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的昼夜水平及其组成百分率均较一致。秋末放牧期 TVFA的昼夜水平平均为7.732mM/100毫升,干草舍饲期为7.016mM/100毫升。秋末放牧期水牛瘤胃 VFA 的组成百分率:乙酸为62.20%,丙酸为24.31%,丁酸为12.57%.异戊酸为0.53%,戊酸为0.42%。干草舍饲期相应为60.23%,23.79%,14.27%,0.47%,1.27%,两期 C_2/C_3比值为2.58和2.53,表明发酵类型相同。各期瘤胃VFA 的昼夜动态变化表明夜间水平均高于白天。两期中瘤胃 pH 与 VFA 均呈中等程度的负相关(r=-0.597和-0.527)。  相似文献   

17.
采用酪蛋白平板和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平板初筛法、菌落形态和16SrRNA序列比对分别从无菌大豆(DD)、接种稻草的大豆(DC)、市售纳豆(ND)以及实验室储存菌株纳豆枯草芽孢杆菌NY-3(NY)中分离、筛选、鉴定出4株产蛋白酶和纤维素酶活性较高的纳豆枯草芽孢杆菌;通过体外批次发酵试验,向日粮底物中添加1.5×1011cfu筛选出的四株菌,取0h和24h的瘤胃液样测定各个发酵参数.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纳豆枯草芽孢杆菌(DC组、DD组、ND组、NY组)并不影响瘤胃液pH值(P=0.883),但显著提高瘤胃液中NH3-N值(P0.05)和挥发性脂肪酸(VFA)各成分的浓度(P0.05);与对照组相比,DC组的乙酸/丙酸差异不显著(P0.05),但是DD、ND组和NY组均有显著降低(P0.05).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粗饲料颗粒对肉牛瘤胃发酵及瘤胃菌群结构的影响.【方法】选择20头18月龄、体质量相近的西门塔尔杂种公牛(西门塔尔牛♂×本地黄牛♀),随机分为4组,试验组1、2和3的粗饲料分别以粗饲料颗粒(50%玉米秸秆+50%苜蓿干草)替代20%、50%和80%的全株玉米青贮,对照组粗饲料全部为全株玉米青贮,育肥120天屠宰后,采集4组肉牛瘤胃液,测定瘤胃发酵参数,运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分析试验组3和对照组的瘤胃菌群多样性.【结果】粗饲料颗粒替代部分全贮玉米青贮饲喂肉牛,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无显著变化,NH_3-N浓度、乙酸比例和乙酸/丙酸比值显著降低(P0.05)而丙酸比例显著增加(P0.05);粗饲料颗粒替代80%全株玉米青贮,瘤胃菌群中检测到共有操作分类单位(OTUs)802个,对照组和试验组3肉牛瘤胃特有OTUs分别为359个和312个,瘤胃液菌群相对丰度和多样性无显著变化;2组肉牛瘤胃液中相对丰度占82%以上的优势菌群门类为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普雷沃氏菌属(Prevotella)为优势菌属.【结论】粗饲料颗粒替代部分全株玉米青贮,降低了瘤胃液NH_3-N浓度、乙酸比例及乙酸/丙酸比值,提高了丙酸比例,对瘤胃液总VFA浓度、菌群丰度和多样性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冬季屠宰的20头健康母梅花鹿瘤胃VFA、pH、水分、DM和乳酸进行了测定。测定结果表明其总VFA量为114.6mmol/L,其中含有乙酸、丙酸、异丁酸、丁酸、异戊酸和戊酸等。各VFA中以乙酸最多,其后依次为丙酸、丁酸、异丁酸、戊酸、异戊酸(仅3个样本中含异丁酸)。瘤胃pH为6.12±0.25;水分含量为87.75±7.33%;DM量为12.69±7.44%。这些数值与牛、羊等反刍家畜者大致相似。本试验中测得的梅花鹿瘤胃乳酸含量为0.94±0.68mg/dl。本文对总VFA量及各VFA之比例、pH、乳酸含量等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选用带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利杂一代生长肥育肉牛 3头 ,研究了不同能量水平对肉牛瘤胃pH值、氨氮浓度、VFA和NDF、ADF代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采食低、中、高三种能量水平日粮的生长肥育肉牛瘤胃液PH值分别为 7.0 5± 0 .15、7.0 0± 0 .19、7.0 3± 0 .14 ,三种日粮间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瘤胃液NH3-N浓度三种日粮平均值分别为 4 .4 1± 0 .88、3.4 7± 0 .72和 3.10± 0 .85mg 10 0ml,低能量组与中、高能量组差异显著 (p <0 .0 5 ) ;增加日粮能量含量 ,会降低乙酸产量 ;丙酸浓度低能量水平日粮组最低 ,且与中、高能量水平日粮组之间差异显著 (p <0 .0 5 ) ,高能量日粮组高于中能量日粮组 ,但差异不显著 (p >0 .0 5 ) ;乙、丙酸比例也依次降低 ,平均值分别为 2 .93± 0 .16 :1、2 .4 1± 0 .11:1和 2 .0 9± 0 .15 :1,低能量水平日粮显著高于高能量水平日粮 (p <0 .0 5 ) ;增加日粮中NSC含量 ,对瘤胃食糜中NDF、ADF含量无显著影响 (p >0 .0 5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