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丁运苍 《农业考古》2007,(5):271-273,282
2007年8月下旬,我因公事从南京禄口机场乘飞机去厦门。三天之后,我又从厦门改乘火车,到达闽北的武夷山,顺便考查了有关武夷山岩茶的轶闻往事。(一)武夷岩茶是乌龙茶的祖鼻,乌龙茶源于武夷山。久负盛名的武夷岩茶,为碧水丹山增添了无比的神韵与辉煌。武夷山地处福建闽北的崇安县境,于北宋淳化五年(公元994年)建县,距今已有1000余年的历史。而始于唐代,风靡于宋代的武夷茶,经过当地茶农数百年的精心栽培,逐渐形成了一个颇有名气的上等好茶。18世纪初,茶农们经过精细的工艺改进,便将武夷茶改制成为一种半发酵的青茶,即现在的乌龙茶。这种乌龙茶…  相似文献   

2.
清代茶僧释超全的《武夷茶歌》是福建乌龙茶始创于武夷山的佐证,也是记录乌龙茶制作工艺的第一手资料,蕴含了关于武夷茶区茶的发展历程、采摘、制作、品类以及武夷山特有的祭祀、喊山习俗等丰富的茶文化信息,极具史料价值。藉由史志文献和参考现有研究成果对上述问题略加考论,使茶歌中反映的从远古时期到清代的武夷茶文化得以清晰呈现。  相似文献   

3.
漫话武夷清源茶饼福建省武夷山市茶叶学会巩志武夷清源茶饼,亦称武夷茶饼,产自武夷山清源岩(非泉州清源山),其主要原料是武夷乌龙茶(占原料三分二),配以祖传制茶饼中药44味(占原料三分一),依古法炮制,武夷清源岩制成茶饼后,运抵泉州城内倪鸿记茶店销售,是...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在不少茶文章中“工夫茶”、“功夫茶”的说法不尽一致:有的说“工夫茶”、“功夫茶”都是指好茶;有的说“工夫茶”、“功夫茶”都是指泡饮的技巧;有的说“功夫”是指茶,“工夫”是指冲泡技巧等等。但《辞海》缩印本503、509页“工”与“功”条目虽云两字相通,但又云:工夫:指所费精力和时间;功夫:指技巧。笔者拜访请教了当代乌龙茶泰斗张天福及武夷山的茶农、茶师,并结合当地方言说法,得出以下看法。  相似文献   

5.
乌龙茶茶树品种制作武夷山正山小种红茶适制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新选育的乌龙茶品种适制武夷山小种红茶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一些乌龙茶品种制作武夷山小种红茶——金骏眉、银骏眉、小乌龙、大赤干、小赤干等,可以提高武夷山小种红茶品质,其特有的浓郁花香小种红茶,是使用阿萨姆变种(武夷菜茶)制作红茶无法比拟的。  相似文献   

6.
阮逸明 《农业考古》2002,(4):327-334
前 言茶叶因制造过程发酵程度的不同 ,区分为不发酵茶类 (绿茶、黄茶 ) ,部份 (半 )发酵茶类 (乌龙茶、白茶 )及全发酵茶类 (红茶 ) ,另有后发酵茶类 (后氧化或微生物作用 )的黑茶。乌龙茶属部份发酵茶类其制作过程包括晒青 (日光萎凋 )、晾青 (室内萎凋 )、作青 (搅拌 )、炒青、揉捻及干燥等工序缺一不可 ;在晾青、作青过程 ,进行部份发酵 ,而产生乌龙茶特有的香气及滋味。乌龙茶起源于福建武夷山 ,创制于明末清初 ( 1 7世纪中前叶 ) ,于十八、十九世纪曾风迷欧美 ,十九世纪初乌龙茶的产制亦由闽北扩展至闽南、粤东及台湾 ,自十九世纪中叶…  相似文献   

7.
巩志 《农业考古》2005,(2):313-313
“武夷山不独以山水而奇,更以产茶之奇而奇”。(陈宗懋《中国茶经》);而茶之奇又奇在“岩韵”。岩韵,评茶术语之一。专用于描述乌龙茶的香气,以及品茶的韵味和特征。茶之为饮,首重风韵,探韵寻趣,是茶道、茶艺不可或缺的部分;用以探索茶道茶艺的情趣。对岩茶韵味的解释,有人说得玄奥,让人难以捉摸。得茶细细品尝,也难解个中之味。当代书法家潘主澜说:“解得此中梁氏语,《归田琐记》却精详”。实际不是难以捉摸,只要以掌握武夷岩茶的“岩骨花香”的特征,通过品尝滋味过程,掌握住武夷岩茶的品质风韵就能破解个中韵味。  相似文献   

8.
茶香中外的台湾冻顶乌龙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前年,中国台北体育代表团到北京参加第11届亚运会,他们带给亚运村村长的礼物,竟是两盒包装精美,茶味香美的台湾著名土特产“冻顶乌龙茶”,属半发酵茶,是我国茶中珍品。冻顶乌龙茶的祖家在福建。相传,清代嘉庆年间,台湾南投县鹿谷乡有个叫林凤池的秀才,要渡海到福建考试,当地善士林三显得知他缺乏盘缠,解囊相助,使林凤池得以成行。后来,林凤池得中举人,为报答林三显恩德,从福建武夷山带回36株乌龙茶苗,送24株给林三显栽于冻顶山,经过繁衍成了家喻户晓的名茶。台湾郁愚著的《茶事茶话》一书中“细说冻顶”篇写到:“冻顶乌龙是台湾茶的幸运儿,也是近三百年来武夷茶的巅峰”。《台湾风物志》记  相似文献   

9.
《台湾农业探索》2005,(2):34-34
2005年4月17日开幕的第七届武夷山大红袍茶文化节吸引了多位中国茶界专家、学者,在18日下午举行的武夷山大红袍茶养生长寿高峰论坛上,福建农林大学教授杨江帆提出了建设两岸乌龙茶产业带的构建设想。杨教授说,建立两岸乌龙茶产业带即以地域上相邻、生产上相近的福建、广东和台湾3省构建乌龙茶产业带,通过着眼于区域比较优势,谋求优势互补,共同推进中国乌龙茶产业的发展。福建、广东和台湾都是中国乌龙茶的主产省,从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市场需求、技术特性和人文特色等环节来看,各省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具有构建乌龙茶产业带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10.
<正>武夷岩茶(乌龙茶)产于福建的武夷山。武夷山方圆60公里,有36峰、99名岩,岩岩有茶,茶以岩名,岩以茶显,故名岩茶。"年年春自东南来,建溪先暖水微开。溪边奇茗冠  相似文献   

11.
结合茶鲜叶的特点和乌龙茶加工工艺特点,对南山白毛茶群体种进行岩茶(乌龙茶)加工工艺试验研究。试验表明:采用轻做青方法,结合相应的烘焙工艺可以加工出香气浓郁清爽,滋味鲜醇的南山岩茶(乌龙茶)。岩茶的开发。可充分提高茶园鲜叶利用率,丰富产品结构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结合茶鲜叶的特点和乌龙茶加工工艺特点,对南山白毛茶群体种进行岩茶(乌龙茶)加工工艺试验研究。试验表明:采用轻做青方法,结合相应的烘焙工艺可以加工出香气浓郁清爽,滋味鲜醇的南山岩茶(乌龙茶)。岩茶的开发。可充分提高茶园鲜叶利用率,丰富产品结构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建茶史微     
建茶史微福建省武夷山市茶叶学会巩志,姚月明建茶,建州之茶,占有“建溪官茶天下绝①”之赞誉;宋·周绛《西溪丛语》说:“天下之茶建为最,建之北苑又为最;”历唐宋以降数朝千余年来声誉不绝。明末清切,武夷岩茶(乌龙茶类)脱胎于历史上的建茶,从中演化脱颖而诞生...  相似文献   

14.
名山雄秀,佛茶味醇。游览武夷山四大乐事:“登天游、乘竹筏、赏茶艺、品佛(岩)茶。”游人们登上天游峰,远眺武夷风光尽收眼底;乘竹筏畅游九曲十八湾景色;观赏茶艺,武夷禅茶道馆是游人最为悠闲去处。一杯金佛茶在手,淡淡天然味,悠悠佛茶香,从而得以品尝武夷岩茶真味。为此,武夷金佛茶道,为游客奉献“武夷禅茶三昧”希望游人能以平和、宁静的心情,领略“茶佛一味”的真谛。武夷山之茶业,创始于山中僧侣仙道之流。茶与佛,因缘深长。查有史以来,寺院憎家,禅多茗仗,有释门必有佛茶。“客来不屑问丹井,惟企佛茶煮石泉”。(宋…  相似文献   

15.
工夫茶考     
丁以寿 《农业考古》2000,(2):137-143
工夫茶流行于中国的福建、广东、台湾等地区,是中国茶道的代表。工夫茶源于武夷茶,但其起始于何时?又如何演变的?它与前代的茶艺有何联系?下面试加以考证。 一、武夷茶 武夷山在福建崇安县境,明代以前为道教名山,清代以后又成为佛教胜地,同时还是朱子理学的摇篮。后人曾以“千载儒释道,万古山水茶”来形容武夷山独特的文化与自然特征。武夷茶始于晚唐,盛于元,继于明,复兴于清。 (一)唐宋元──武夷茶为蒸青绿团莱 明人徐 《武夷茶考》记:“按《茶录》诸书,闽中所产,以建安北苑第一,壑源诸处次之,而武夷之名,宋季未有闻…  相似文献   

16.
中国红茶"西游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吴骥 《农业考古》2005,(2):269-270
世界红茶起源于中国,福建武夷山是红茶的故乡。武夷山桐木源(今武夷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是小种红茶的发祥地,因此武夷山正山小种是世界红茶的始祖。  相似文献   

17.
金萱茶是乌龙茶品种,适宜在台湾、福建、广东等地生长。广西南亚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原广西亚热带作物研究所试验站)于2000年引种试种金萱乌龙茶成功,并于2003年6月,成功研制出了广西第一批乌龙茶产品,填补了广西制茶史上无乌龙茶生产的空白。  相似文献   

18.
茶叶是武夷山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武夷岩茶与安溪铁观音同为中国乌龙茶的代表.为探讨生态肥在乌龙茶树上应用的效果,为武夷山茶区大面积推广应用生态肥提供试验依据,提高茶叶品质与产量,于2004年开展生态肥应用试验,现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大稠顶茶场乌龙茶加工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稠顶乌龙茶制茶工艺,是汲取台湾冻顶和闽南乌龙茶制作工艺的精华,结合自身的茶青质量和生产条件,自创一套新的乌龙茶制作工艺。其工艺特点是轻晒青、轻做青、重炒青、反复包揉塑外形、低温干燥保色香,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全国最大的乌龙茶产区──福建省安溪县的“中国乌龙茶都──安溪全国茶叶批发市场”即将建成,日前茶都的主体建筑“综合楼”已经封顶。 安溪县是我国著名的乌龙茶主产区,是享誉中外的名茶铁观音、黄金桂的发源地。全县现有茶园30万亩,年产乌龙茶1.5万吨,占全国乌龙茶总产量的1/4,1995年被国家命名为“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为了进一步发挥茶乡的特色经济优势,安溪县县委、县政府决定筹建“中国乌龙茶都──安溪全国茶叶批发市场”。 茶都规模宏大,第一期建筑用地150亩,建筑面积7万多平方米,投资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