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我省池塘养鱼面积少(1981年底全省池塘养鱼面积48,000亩),单产低,1981年平均亩产48.7斤,远远落后于全国池塘单产110斤的水平。因此,在我省开展池塘养鱼综合技术措施的研究很有必要。现将1982年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一、材料和方法 (一)试验条件 1.池塘条件试验池为北院4号西,面积1.18亩,一般水深2.2米,最深可达2.6米。周围水泥衬  相似文献   

2.
池塘养鱼高产技术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使我国的池塘养鱼在技术上进一步得到完善和提高,促进池塘养鱼尤其是城郊养鱼的发展,生产更多的商品鱼供应市场,进行池塘养鱼高产技术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1977年起,在过去总结群众经验和一些单因子试验的基础上,采取综合技术措施,进行了池塘养鱼高产技术试验。1978年其中一只试验塘平均亩净产2737.5斤(毛产3,939.5斤),同时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果。现将试验情况总结于后。  相似文献   

3.
<正> 我省气候寒冷,无霜期短,又缺乏养鱼经验,鱼产量不高。为了探索北方高寒地带池塘养鱼高产技术,在总结本省群众养鱼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在佳木斯市永安公社养鱼场,经过三年(1979-1981)试验,使池塘单产提高。1979年271亩池塘,总产88,460斤,亩毛产326.4斤,亩净产304.8斤;1980年320亩池塘,总产149,750斤,亩毛产468斤,亩净产430.7斤,1981年316亩池塘,总产160,212斤,其中上市160,212斤,亩毛产507斤,亩净产462.28斤。现将试验情况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4.
推广渔用颗粒饲料机,改变传统种草养鱼的习惯,是提高池塘养鱼单产的重要措施之一。湖南省岳阳地区,位于洞庭湖畔,1977年被列入全国十大商品鱼基地后,池塘养鱼发展较快,由1978年的3520亩人工池塘,到1985年发展为7万余亩。单产由72斤上升到522斤。  相似文献   

5.
《渔业现代化》1978,(4):15-17
近年来,我国先后试制成功多种形式的增氧机。根据各地初步的实践证明,增氧机是池塘养鱼夺取高产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广东省顺德县水产试验场于1976年使用增氧机养鱼试验,一个五亩鱼塘,一年净产鲜鱼8,824斤,亩产1,765斤,比1975年的。780斤提高一倍多;福州市七一大队增氧机池,一年亩产达2,997斤。  相似文献   

6.
池塘养鱼在我国已有悠久历史。目前在传统的养殖技术基础上,逐步向机械化和现代化发展。单位面积产量逐步提高.亩净产接近3000斤。如1977年无锡市河埒公社渔业一队两口池塘,面积10.5亩.亩净产2263.3斤;福州市赤卫公社七一大队一口池塘,面积10.3亩,亩净产2983.7斤。1978年,  相似文献   

7.
高宗民 《水库渔业》1984,(3):23-25,33
我县地处汉中盆地,水源丰富,有水库74座,堰塘4,300口,可养鱼水面1万亩。1983年已养鱼水面8,700亩,占可养鱼水面的87%。成鱼产量51万斤,平均亩产58.5斤,其中水库亩产34.5斤,池塘亩产82.3斤。  相似文献   

8.
当前,池塘养鱼的机械化配套设备——增氧机已日益为人们重视,由于增氧机在静水水体中发挥了较大的净水和供氧功能,促进了池塘养鱼产量的大幅度提高。上海市水产研究所在闵行电厂存灰池中运用余热和供电的优势,采用三岛式叶轮增氧机饲养罗非鱼,亩产达到5万斤。无锡市河埒公社池塘养鱼多品种、多规格混放密养,最高净亩产也达5100斤。而普通的池塘放养亩产仅为200-300斤。这充分说明,在机械化配套下的池塘养鱼中的潜力是相当大的。  相似文献   

9.
沙县地处闽西北山区,春季和初夏降雨量大,昼夜温差变化频繁,历年来淡水养鱼单产很低,1981年池塘平均亩产仅176斤,而作为县商品鱼基地的淡水养殖场成鱼亩产一直徘徊在300斤左右。为了探索山区池塘养鱼高产实用技术,加快山区淡水渔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丹东市养鱼联营户和重点户(俗称“两户”)近年来发展很快。1980年“两户”只有不多几家,1981年发展到457户,1982年增加到940户,1983年达到了1,743户。1983年“两户”养鱼的池塘面积13,670亩,占全市的52%,平均亩产127斤,比全市平均亩产量高26斤。池塘养鱼产量占全市65.9%。  相似文献   

11.
联产承包生产责任制的推行和完善,促进了淡水养鱼生产专业户和重点户的蓬勃发展.丹东市淡水养鱼“两户”1980年还屈指可数,1981年就有457户,水面841亩,产鱼35吨.1982年达到940户,水面6,144亩,产量达到336吨,占当年全市池塘成鱼产量的38.5%.1983年有了更大发展,达到1,722户,水面6,741.8亩,占全市池塘面积的25.4%.“两户”养鱼的平均单产1981年为83.2斤,比全市池塘养鱼平均单产61.7斤多20余斤;1982年上升到109.4斤,比全市池塘平均单产高40多斤.  相似文献   

12.
<正> 我国山区渔业基础薄弱,缺乏养鱼技术,山塘鱼产水平一直较低。1981年浙江全省养鱼山塘平均亩产仅73斤。为了大力发展山区渔业,我们于1982年开始在浙江山区以新昌县西郊乡和武义县要巨乡的山塘为试点,进行了山塘养鱼高产技术的研究。一、山塘的渔业条件 1.塘小。两试验点共有山塘228口,计159.51亩。平均每口山塘的面积为0.7亩,仅为杭嘉(?)平原平均池塘面积的五分之一。 2.塘浅。根据水深的实测统计,两试点山塘平均水深1.1米,仅为原池塘的二分之一。  相似文献   

13.
稻田养鱼由于水体和饵料的限制,单位面积产量低,不能与池塘养鱼相比,在人们的印象中,稻田鱼是低产或广种薄收,是水产生产中的“小字辈”,这似乎成了一常规。江苏省是从七十年代开始搞稻田养鱼的,由于江苏经济比较发达,稻田养鱼亩产十多斤鱼,农民不感兴趣,推广难度比较大。从84年开始,  相似文献   

14.
无锡市郊区河埒公社渔业一队是一个以渔为主,鱼、畜、禽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单位。全队共一百另三户,四百另一人,二百二十七个劳动力,有鱼池二百三十八亩,其中成鱼池一百七十亩。一九六四年以来,池塘养鱼持续稳产高产,成鱼池亩产从1022斤提高到一九七七年的2012斤,两口高产试验池亩产超过3千斤,达到国内池塘养鱼先进水平,集体养猪、养鸡业也有发展。  相似文献   

15.
重庆市九龙坡区花溪乡群乐养鱼队是全国养鱼先进单位之一,曾多次受到中央和省、市的表彰。该队的水产技师、全国劳动模范邱国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把池塘养鱼的基本原理与本地的具体条件相结合,创造了一套养鱼高产技术经验,使65亩成鱼塘自1975年以来连续9年平均亩产超千斤,高的达到2,868斤,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6.
孙书静 《内陆水产》2002,27(7):18-18
近几年来,有不少养鱼专业户采用池塘节粮型立体养鱼模式,获得每667米2产成鱼1500~1800千克的好产量。现将混养轮捕技术介绍如下。1池塘条件池塘面积0.67公顷为宜,水深2~2.5米,背风向阳,池堤坚固,池底平整,水源充足,注、排水方便,水质良好,无污染源。鱼种下塘后,先要清除池底过多的淤泥,同时每667米2水深20厘米的池塘用100~125千克生石灰带水消毒,以杀灭害虫、病菌;再施腐熟人畜粪500千克,然后蓄水至1米深左右,待一周后再放鱼种。2冬放鱼种可根据鱼与鱼之间食性、栖息习性的不同,…  相似文献   

17.
我们为了试验研究淮北地区池塘养鱼高产技术,进行精养鱼塘亩产1500斤的高产示范。先后选定三口试验塘。其中一号试验塘,面积4.9亩,于1988年11月上旬,捕获鲜鱼平均亩净产1740.5斤,创淮北市池塘养鱼高产纪录。  相似文献   

18.
无锡市郊区的传统养鱼高产经验,在国内外享有盛名。特别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各级党组织和政府,逐步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地发挥自然资源和水面的优势,大力发展池塘养鱼,作为搞活经济,服务城市,致富渔民的一项重要产业来抓。五年来,鱼池面积扩大了8600亩,达到了16225亩。池塘养殖鱼产量五年翻了两番,由348万斤提高到1492万斤,年递增33.8%,  相似文献   

19.
《渔业现代化》1983,(2):44-44
杭州市四季青公社玉皇大队渔业队是近六年发展起来的养鱼专业队,现有池塘水面182亩。近几年陆续购买了一些渔业用的机械,如水泵(各种泵共149.9千瓦)、增氧机(21.7千瓦)、膨化颗粒饲料机等(30.2千瓦)。产量直线上升,从1976年平均亩产252斤上升到1982年平均亩产的1147斤。高产池塘亩产达2000斤以上,初步尝到了机械化养鱼的甜头。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池塘养鱼单产高低悬殊,平均亩产只有165斤,有的省、区仅几十斤。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科技成果没有很好地得到推广应用,池塘大面积综合增产技术措施不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农牧渔业部水产局从1981年起,根据各地池塘养鱼特点,先后在北京、湖南、江苏、广东、江西、河南、黑龙江、湖北、天津、陕西等十个省、市安排了十三个池塘养鱼大面积增产试点。通过几年的试验,普遍收到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