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90年代初以来,东海区马面鲀渔业由黄鳍马面鲀取代了绿鳍马面鲀,并在近几年来已成为群众渔业主要捕捞鱼种之一。因此,了解黄鳍马面纯的资源状况变动,对渔业生产、管理都具现实意义。本文依据有关资料,从若干方面简述分析了黄鳍马面纯的资源动态,结果为:由于近几年连续高强度的捕捞,其资源群体数量已开始衰退,2000年其可能渔获量属偏低年份,其产量为3.3万t。合理利用初步看法是:减少越冬期的渔获量。  相似文献   

2.
东海绿鳍马面纯(以下简称马面纯)资源开发利用十多年以来,有关学者、科技工作者及渔捞专业人员发表了不少卓有见识的文章,对合理利用资源起了有益的指导作用。对马、五岛水域的越冬马面纯资源较丰富,但要获得最佳捕获量,必须对它的越冬、洄游及生殖规律有一定的了解,只有掌握其活动规律,才能不失时机的跟踪追捕。一、1979~1985年的产量分析我公司近年来在海上捕捞马面纯的产量分越冬期,产卵洄游期、产卵期、索饵期(产卵  相似文献   

3.
李雪渡 《海洋渔业》1986,8(2):66-67
从1974年以来对开发东海绿鳍马面鲀资源后,渔获量从4千余吨逐年增长到20-25万吨,是我国冬、春汛生产的主要捕捞对象。由于东海绿鳍马面鲀越冬、索饵、产卵渔场处在东海暖流水系范围内,暖流水系的强、弱对渔场的位置及渔获量的变动关系密切,本文根据1977—1983年2月暖流水系的强、弱和渔获量之间的关系,明显看出其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王守民 《海洋渔业》1988,10(1):16-19
绿鳍马面鲀为温水性近海底层鱼类,分布于太平洋西北部和非洲南部沿海。我国沿海均有分布,资源量以东海最为丰富,南海、黄渤海次之。有关黄渤海绿鳍马面鲀群系资源和生物学的研究报道很少,本文以大陆架渔业资源调查及以前的资料,对黄渤海群绿鳍马面鲀的资源状况、洄游分布、渔场渔期及生物学特性作一初步研究,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 我国对五岛对马渔场底鱼资源的开发利用始于1979年冬季,主要捕捞对象是绿鳍马面鲀。为了进一步了解该海域马面鲀等底鱼资源的分布洄游和资源状况,1985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向东海所下达了“东海北部及毗邻海区绿鳍马面鲀等底鱼资源调查与探捕”课题。在这之前,东海所和上海市海洋渔业公司合作,于1983年12月、1984年12月和1985年1月进行了三个航次的第一阶段调查。本文用这三个航次的调查资料,对调查海域内马面鲀等底鱼(包括部分头足类和上层鱼类)的现存资源量和年可捕量进行估算,供合理利用该渔场资源参考。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东海的马面鲀鱼资源骤增,上升为我国东、黄海渔获物的第二位。但是这种鱼外形奇特,貌不惊人。怎样才能改变人们的偏见,还它营养学上的本来面目,以达到有效地利用马面鲀鱼资源呢?这里介绍一点日本的情况以供参考。日本的马面鲀鱼,学名Navodon mcode-stus(绿鳍马面鲀),在三崎、东京等地又称马面鱼。体长一般是1令20~22厘米,2令26~28厘米,3令32~34厘米。马面鲀鱼在日本沿海分布很广,北海道以南的沿岸各海域均有出现,尤以日本海一侧的富山湾、两津湾(佐渡岛)、山阴海域(鸟取、岛根、山口、兵库县及京都府的沿海)、新泻县沿海、对马海峡以及太平洋一侧的相模湾等为主要栖息  相似文献   

7.
之久 《海洋渔业》1981,(1):22-22
去年11月7日至16日,浙江省水产局与国家水产总局东海水产研究所在杭州连续召开了两只关于马面鲀肝油利用的鉴定会,一为“马面鲀肝鱼试制食用油的研究”。一为“马面鲀肝油制成降血脂丸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绿鳍马面鲀的生物学特性及人工养殖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绿鳍马面鲀(Navodon septentrionalis)属鲀形目,革鲀科,马面鲀属,英文名Bluefin leatherjacket。江浙及福建一带称象皮鱼、剥皮鱼;辽宁、河北、山东等地称猪鱼、皮匠鱼、面包鱼、烧烧鱼。近些年,由于自然海域资源严重衰退,加之肉质鲜嫩,肝脏营养价值高,绿鳍马面鲀的市场价格明显提高,引起了部分养殖户与水产工作者的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9.
<正> 绿鳍马面鲀为温水性近海底层鱼类,分布于太平洋西北部和非洲南部沿海。我国沿海均有分布,资源量以东海最为丰富,南海、黄渤海次之,有关黄渤海绿鳍马面鲀群系资源和生物学的研究报道很少,本文以大陆架渔业资源调查及以前的资料,对黄渤海群绿鳍马面鲀的资源状况、洄游分布、渔场渔期及生物学特性作一初步研究,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水产科技情报》1976,(11):4-7,60
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推动下,我国海洋渔业生产又有了新的发展。马面鲀的大量被捕获,不仅增加了市场的海水鱼供应,而且为我们鱼品加工提供了新的原料。自1973年开始,我厂就先后试制过原汁、红烧、油浸、油浸烟熏、茄汁、浓汁等马面鲀罐头,还生产过五香、辣味等马面鲍鱼块,产量不断增加,市场反映良好。现将我厂利用马面鲀生产的几种瓶诘罐头和熟食品的加工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张明云 《海洋渔业》1986,8(2):82-83
<正> 马面纯渔汛仍为国营渔业公司最大的生产渔汛之一。多年的生产经验表明,了解马面鲀渔汛的鱼发特点及资源状况,对有效地组织整个渔汛生产是必要的。在其资源及鱼发年间变化较大的情况下尤为必要。为此,本文在总结上海市海洋渔业公司1985年马面鲀渔汛生产的基础上,对该年的鱼发特点及  相似文献   

12.
<正> 前言绿鳍马面鲀(Navodon Septentrionalis)是一种广泛分布于我国东、黄海和朝鲜、日本的暖水性近底层鱼类。我国自1973年开发以来,马面鲀已成为仅次于带鱼的主要海洋捕捞对象之一。从渔业生产作业范围所反映的情况表明,东、黄海的绿鳍马面鲀在生态习性上有着地理性的差异,这主要指越冬、产卵的时间和地点显示出不一致性。因此,  相似文献   

13.
利用线粒体细胞色素b(cytochrome b,Cyt b)基因分析了我国沿海绿鳍马面鲀(Thamnaconus septentrionalis)6个野生群体(大连、秦皇岛、蓬莱、日照、舟山和汕头)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结果显示,在176个个体915 bp的Cyt b部分序列中共检测到32个变异位点和30个单倍型;6个群体的单倍型多样性为0.883~0.953,核苷酸多样性0.0032~0.0039;群体间固定指数较小,呈中低度分化;AMOVA分析表明,遗传变异主要来源于群体内,群体间遗传分化未达到显著水平。群体历史动态分析表明,绿鳍马面鲀在16.9万~42.2万年前经历种群扩张。总体上,各群体间的遗传分化较小,并未形成相应的地理支系,推测黑潮的输送作用以及绿鳍马面鲀的洄游习性维持了各群体间高强度的基因交流;中更新世中晚期的气候波动对绿鳍马面鲀的种群扩张以及地理分布格局可能具有重要影响。本研究结果加深了人们对于绿鳍马面鲀资源情况的认识,为绿鳍马面鲀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渔业现代化》1975,(3):33-33
随着渔业生产的发展和深海鱼类资源的开发,近几年来,马面鲀鱼(俗称橡皮鱼)的产量不断增加。为了满足广大工农兵的需要,使低档鱼能更好地为市场服务,我厂增加了马面鲀鱼缶头新品种。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日本沿海各地的马面鲀产量急剧增加,人们对其原因和生态等问题越来越关心。为此,作者曾对1969年和1976年6月在山阴海域(鸟取、岛根、山口、兵库县及京都府的日本海一侧)的稚仔鱼采集结果及看法作了报道,并予1972~1975年间在新泻沿岸各地作了马面鲀鱼体测定,共计43次、2,688尾,主要对马面鲀产卵和发育进行了考察。这次是对上述结果作一综合性介绍。  相似文献   

16.
绿鳍马面鲀洄游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绿鳍马面鲀Navodon septentrionalis(Gnther)分布于东、黄海和朝鲜、日本近海。我国利用绿鳍马面鲀资源已有10年历史,最高年产量达25万吨,仅次于带鱼,居海洋渔业的第二位。  相似文献   

17.
绿鳍马面鲀(Navodon septentrionalis)是外海暖水性的近底层鱼类。广泛地分布在我国东、黄海,是近年来渔业捕捞的一个新鱼种,能形成规模较大的渔汛,年产量在整个海洋捕捞总产量中占有较大比重,仅次于带鱼。因此,进一步摸清绿鳍马面鲀的生活习性及其生物学特性,对于探索它的资源数量变动规律,合理利用其渔业资源具有一定的意义。为此,我们根据几年来的试捕调查和机轮生产,对其繁殖习性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马面鲀 Navodon modestus(Günther)是近几年渔业产量剧增的新鱼种。有着广宽的发展前途。目前马面鲀资源丰富,同其生殖特征有着密切关系。一、问题发现1978年4月上旬在钓鱼岛西北渔场进行拖网作业,捕产卵马面鲀,对捕获的产卵马面鲀进行逐网连续观察和五次生物学测定,发现拖网作业生产高潮,也是鱼类产卵高潮。此时产卵雌个体占雌总个体一半左右,在时间  相似文献   

19.
1.东海绿鳍马面鲀产卵群体自从开发利用以来,体长、年龄和体重组成出现了两次增大两次变小的过程。即1974—1976年和1981—1983年的个体较大,1977—1980年和1984年的个体较小,而1985年的个体最小。但性腺成熟系数却在提高,表明资源的密度在降低。 2.绿鳍马面鲀不同生活阶段的性比不一样,产卵期雄鱼的比例最高,越冬期居次,索饵期雌雄比例基本相等。 3.从产卵个体、仔稚鱼和产卵盛期渔获量的分布判断东海绿鳍马面鲀的产卵场在25°30′—30°00′N、122°00′—126°30′E海区,范围较广,主要产卵场在25°45′—27°00′N、122°00′—123°30′E,水深100—120米的海区。 4.东海绿鳍马面鲀的产卵期在3月底至5月下旬,4月中下旬为产卵盛期。 5.从雌鱼性腺V_A、V_B期比例的周日变化判断绿鳍马面鲀产卵的主要时间在23时至翌日11时。 6.从绿鳍马面鲀人工授精卵附着实验的结果和产卵场环境条件的对照,说明海洋里的贝砾类、海藻、海绵体和珊瑚等物体是马面鲀卵的良好附着基。  相似文献   

20.
赵营  殷小亚  李翔  刘皓  贾磊 《科学养鱼》2022,(10):61-62
<正>绿鳍马面鲀俗称马面鱼、橡皮鱼、面包鱼、烧烧鱼、扒皮鱼,隶属单角鲀科、马面鲀属,是温水性底栖洄游鱼。20世纪90年代前,绿鳍马面鲀在我国捕捞量和渔获量仅次于带鱼。过度捕捞等导致近30年来绿鳍马面鲀产量锐减,为恢复渔业资源开展绿鳍马面鲀的育苗技术研究以及增殖放流意义重大。笔者于2022年进行了绿鳍马面鲀工厂化苗种培育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