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是世界主要的养虾大国,自1997年我国进入对虾养殖恢复和快速发展时期,养殖产量已经跃居世界前列,成为世界第一养虾大国,2007年对虾养殖产量126万吨,占世界养殖对虾产量的40%。华南三省区对虾养殖产量显著提升,养殖对虾产量由1992年不足4万吨发展到2007年超过70万吨,占全国养殖对虾产量的55%以上。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世界主要的养虾大国,自1997年进入我国养殖对虾恢复和快速发展时期,养殖产量已经跃居世界前列,成为世界第一养虾大国。2006年养殖对虾产量107万吨,占世界养殖对虾产量40%。华南三省区对虾养殖产量显著提升,养殖对虾产量由1992年不足4万吨发展到2006年超过66万吨,占全国养殖对虾产量的57%。  相似文献   

3.
自1989年斑节对虾(Penaeus monodon)试养成功后,广东的对虾养殖得到了发展,养虾面积不断扩大。以汕头为例,1991年的养虾面积达2.9万多亩,比1990年增加了2000多亩,其中斑节对虾养殖面积增加了一倍,上半年的对虾总产量达1100多吨。对虾业的迅速发展,虾病亦随之流行,尤其是高密度养殖以及多造次生产,助长了许多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对虾养殖业是我国海水养殖的支柱性产业,也是亚洲和美洲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支柱性海洋产业。我国的对虾养殖产量和养殖规模曾在19881992年居于世界首位,年产量达20多万吨,年产值近百亿元,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我国沿海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1993年养殖对虾病害的暴发性流行,导致了整个对虾养殖产业的严重滑坡,不仅对虾养殖业本身经济损失巨大,而且相关的对虾加工和出口等行业也受到严重影响,我国由对虾出口国变为进口国。近几年来,我国加强了对虾病害防治和养殖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同时也积极引进凡纳对虾(俗称南美白对虾)和细角对虾(俗称蓝对虾)等新的虾种进行养殖,特别是我国华南地区采用高位池和过滤海水防病养虾系统等高新技术进行凡纳对虾和斑节对虾养殖取得了显著的成功,促进了我国对虾养殖产量的迅速回升,对虾养殖业又开始出现增产增收的良好局面。2000年华南地区养殖对虾产量增长迅速,达到12万多吨,其中约5万吨是凡纳对虾;仅广东省就达到7.5万多吨.超过全国产量的1/3。采用新的集约化防病养殖技术,凡纳对虾单造产量普遍达到510吨,公顷,高的年产量已达到20吨,公顷,在江苏、山东等地进行小规模养殖也取得了成功,其养殖成功率和效益优于我国原有的斑节对虾和中国对虾,华南地区现已成为我国养殖对虾的主产区。2000年我国华南地区引进细角对虾进行试养取得成功,个别地区单造产量达到610吨,公顷,成为我国南方对虾养殖中又一个新的种类。但是,国内对于细角对虾的研究刚刚开始,缺乏专门介绍该虾的资料,广大虾农对此虾也了解不多。作者在此对细角对虾的养殖技术作一简单介绍,并与凡纳对虾等其他滨对虾属种类进行比较,提供给有关科研人员和养虾业者参考,希望对我国细角对虾养殖技术的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1990年世界养虾总产量估计达63.3万吨,创历史最高记录,较1989年增长12%;养殖虾类的产值已达数十亿美元,仅中国、印尼、泰国和厄瓜多尔的对虾养殖产值已达3~6亿美元。目前,世界虾类总上市量为260万吨,其中养殖虾占25%.按目前的发展速度计算,到2000年世界市场所需的300万吨虾类中,养殖虾可占到50%。从事养虾的国家和地区达40余个,养殖面积超过100万公顷。东半球养虾业较发达,有养虾场16565个,养殖水面共计89.35万公顷,育苗场3300个,带头虾产量达53.5万吨,占世界养虾总产量的84.5%,主要集中在中国和东南亚;西半球有养虾场1800个,养殖水面12.945万公顷,育苗场133个,  相似文献   

6.
一、对虾疾病发生的概况 世界养虾业正处于快速增长期,1992年养虾产量约75万t;我国养虾业自80年代以来迅速发展,1988年产量达20万t,居世界第一位。但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忽视虾病的防治研究,导致虾病暴发流行,中国台湾省(1987~1988)、中国(1993~1994)、印尼(1994~1995)、印度(1994~1996)、厄瓜多尔(1993~1996)、洪都拉斯(1994~1997)和墨西哥(1994~1997)都曾因对虾疾病而  相似文献   

7.
陈思行 《海洋渔业》1993,15(2):91-93,88
<正> 目前世界对虾养殖正在蓬勃发展,特别是日本对虾养殖业的发展对养殖对虾产量的提高起了很大作用。据统计,当前全球养殖对虾的年产量约40万吨,主要产虾地区为中国台湾省、印度、东南亚国家、厄瓜多尔及其毗邻的南美国家。苗种生产和配合饲料的发展和推广使对虾养殖形成“企业化”生产,并且随着投饵方法的改进,  相似文献   

8.
1988年世界对虾养殖产量估计达到d5万吨,占世界贸易22%,产值达20亿美元,贸易值达60亿美元。由于中国台湾省和孟加拉国对虾产量下降,因此影响了1988年产量进一步增加,中国对虾养殖产量居世界首位,拥有4,000个对虾养殖场,其总产量为10万吨;而厄瓜多尔1,300个对虾养殖场只生产了7万吨;中国台  相似文献   

9.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广东省对虾养殖主要品种南中国对虾、墨吉对虾、长毛对虾到斑节对虾再到南美白对虾,主要养殖模式由粗放养殖为主发展到粗放、半集约化、集约化几种养殖方式并存,养殖的规模和产量、效益得到了迅猛发展。据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统计,2002年广东省对虾养殖产量已超过20万吨,其中海水养殖对虾产量近11.8万吨,淡水养殖对虾产量8万多吨。对  相似文献   

10.
庞雄明 《海洋渔业》2003,25(1):27-30
80年代我国的对虾养殖,似雨后春笋发展起来,1992年我国对虾养殖产量达22万t,成为世界养虾大国。1993年全国暴发了对虾流行病,对虾养殖业受到严重打击,产量大滑坡,经济损失巨大,经国家有关部门组织了科研、教学、生产单位的科技人员共同攻关,摸索了防治病害的措施,虾病有所控制,使对虾养殖业重振雄风。2001年全国对虾养殖产量达到30万t,估计2002年产量仍会有较大幅度提高。  相似文献   

11.
对虾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一、前言对虾类是甲壳动物中经济价值较高的类群,也是世界各国水产增养殖业的重要对象。据统计,1990年世界对虾养殖总产量达66.3万吨。我国是养虾大国,对虾养殖年产量已达到30多万吨,在现有的养殖条件下,如何提高养殖产量,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对虾的品质,是摆在研究人员面前的重要任务。利用生物遗传育种技术进行对虾的品种改良,培育出优良的养殖品系,是达到上述目的的有效途径。水产动物遗传育种研究在鱼类起步较  相似文献   

12.
到1991年,世界范围内养殖对虾的国家已达50多个,世界对虾养殖产量又上新的台阶,达到695100吨,比1990年的产量632900吨提高了9%。所有养虾国家约有对虾孵化场4708个,对虾养殖场36895个,养殖面积约100万公顷,每公顷产量约694公斤,在养  相似文献   

13.
自1985年以来,中国对虾养殖产量一直稳居世界第一位,1988年对虾产量达25.3万吨,其中养殖虾19.9万吨,占世界养虾量的30%,80%销往日美市场,成为我国出口创汇的拳头产品之一。但是我国对虾养殖业在品种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养殖品种主要是墨吉对虾、长毛对虾和东方对虾,世界性养殖品种草虾在我国养殖规模甚小,近两年才开始在广东、福建、  相似文献   

14.
日本自1942年养殖对虾成功以来,养虾事业有了迅速发展。目前,对虾养殖在浅海养殖动物中已占第二位,1968年产量约为268吨,经营单位约为82个。此后,产量逐年有所增长。  相似文献   

15.
一、国内外对虾配合饲料发展概况世界上研究虾用配合饲料的历史不长,六十年代中期,美国、日本等国相继开始了对罗氏沼虾和日本对虾的营养研究。目前已有成虾养殖配合饲料和幼体的配合饲料—悬浮性微粒饲料。这些配合饲料的研制成功,有力推动了养虾业的发展。美国1973年养虾产量900吨,由于配合饲料研制成功,1983年养虾产量增至11000吨,计划1990年达到  相似文献   

16.
一、华南地区对虾养殖状况据报道2010年世界对虾养殖的总产量350万吨。我国对虾养殖产量也在逐年提高,2010年达到134.8万吨,其中海水对虾73.3万吨,淡水虾的产量61.5万吨,南美白对虾的产量约占80%。华南地区广东、广西、海南三省(区),2010年海水对虾养殖面积86606公顷,养殖产量54.9万吨。其中广东省养殖面积59967公顷,产量29.3万吨(未包括淡水对虾21万  相似文献   

17.
对虾暴发性疾病研究现状自1992年起,世界各主要对虾养殖国家先后发生大规模暴发性虾病。1993年,厄瓜多尔对虾养殖产量由上年8.72万吨下降到7.3万吨;我国的对虾养殖由18万吨下降到5万吨;印度和泰国也有较大的减产。病因综合国外研究成果,大致有以下...  相似文献   

18.
我国对虾主要养殖种类的耐盐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我国对虾养殖业得到了蓬勃发展。养殖面积每年以50%递增,养殖产量1990年已达15万吨,养殖种类也越来越多。我国对虾的主要养殖种类有中国对虾、墨吉对虾、长毛对虾、日本对虾、斑节对虾和刀额新对虾。1991年全国对虾养殖产量中,中国对虾约占70%,墨吉对虾约占15%,长毛对  相似文献   

19.
2002年我国养殖对虾产量超过32万吨,再次位居世界第一。养殖对虾的出口再创历史记录,出口量达10.8万吨,出口额达5.7亿美元, 这些都为对虾产业的健康发展注入了生机。但是由于抗生素的原因,欧盟禁止了我国养殖对虾的进口,使我国丧失了出口对虾的第三大市场。另外去年我国养殖对虾的池边交货价也创下了8元/500克的历史最低价,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养虾业者的积极性。总体上来看,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对虾养殖作为优势产业,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对沿海农村、农业经济的振兴,渔民的致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企业破除各个方面的干扰因素,把握各种机遇,积极开拓美国市场,使得去年出口美国的养殖对虾取得了重大突破,对美出口养殖对虾超过4万吨。但对虾的养殖形势仍很严峻,特别是我国入世后,养虾业者必须主动遵守养虾规范,养殖的对虾必须符合主要出口国的食品卫生标准。为了对虾出口美国贸易的顺利开展,本文介绍了国外对美对虾出口的一些经验,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李吉强  高伟 《齐鲁渔业》2007,24(3):35-39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原产地为东太平洋沿岸地区,由墨西哥经中美洲至秘鲁北部均有分布。我国曾称之为万氏对虾,与斑节对虾、中国明对虾并列为世界养殖产量最高的3大优良虾种之一。1970年,厄瓜多尔试养获得成功后,在中南美洲推广发展甚快。从1990年开始,我国及东南亚养殖的中国明对虾和斑节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