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真菌性病原体引起的鱼病种类较少,主要有肤霉病、鳃霉病、鱼孢菌病及真菌性肉芽肿等数种,其中肤霉病及鳃霉病都是常见的多发病,鱼孢菌病于上世纪在国外发现,八十年代初国内有报道(龙竞民,1982),真菌性肉芽肿病是发生在养殖香鱼体表的一种病症,国内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2.
鱼水霉病的防治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成 《内陆水产》1997,22(8):30-30
1997年5月吉林市郊区某养鱼户养的2667m2鱼,发生了鱼病。死鱼鱼体表面白毛丛生,发病的第1天就死了10条200g的白鲢,第2天死了13条,而且在以后的几天里死鱼数量逐渐增多,并且发现统鱼、鲫鱼、草鱼、鲤鱼均有患病及死亡现象。病鱼独游在池边,游动速度缓慢,精神沉郁。经过观察及实验室诊断确诊为肤霉病(水霉病)。1症状及实验室诊断1·1病鱼在掉鳞处长了许多白毛,在池边独游,而且游动缓慢,不久就会死亡。1.2取了几条病鱼,用刀片把鱼体表面的毛去掉,用镊子取余下的毛涂片,再滴加0.1%美兰染色液,盖上盖玻片,用低倍镜观察,发现…  相似文献   

3.
用霉病力克水煮液对患有水霉病的加州鲈进行浸泡治疗,每天早晚各一次,浸泡一周。同时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IF)观察霉菌孢子在鱼体上皮细胞(FEC)粘附情况,用电泳法分析霉菌孢子内的生化反应。结果显示,用霉病力克处理后,病鱼体表霉菌菌丝全部消失,霉菌孢子的粘附作用明显降低,孢子内的生化反应受阻。试验表明霉病力克具有抗水霉菌和抑制水霉菌孢子粘附的双重作用,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碧霞 《海鲜世界》2005,(3):59-61
11.水霉病(肤霉病、白毛病)主要是捞鱼、运输鱼时,由于操作不慎,使鱼体受伤,寄生虫或霉菌侵入伤口,感染鱼体,通常皮肤布满“白絮”,从而使鱼体失去应有的光泽。病鱼迟钝,常呈呆滞状,浮于水面,若不及时治疗,霉菌蔓延,患处肌肉腐烂,食欲减退最终导致死亡。  相似文献   

5.
水霉病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成 《科学养鱼》1997,(12):24-24
1997年5月吉林市郊区某养鱼户养的4亩鱼,发生了鱼病,死鱼体表白毛丛生,发病的第一天就死了10条200克的鲢,第二天死了13条,而且在以后的几天里死鱼数量逐渐增多,并且发现鳙、鲫、草鱼、鲤均有患病及死亡现象。病鱼独游在池边,游速缓慢。经过观察及实验室诊断确诊为水霉病。一、症状及实验室诊断1.病鱼在掉鳞处长了许多白毛,在池边独游,而且游动缓慢,不久就会死亡。2.取几条病鱼,用刀片把鱼体表面的毛去掉,用镊子取余下的毛涂片,再滴0.1%美兰染色液盖上盖玻片,用低倍镜观察,发现大量菌丝,菌丝呈细长分枝状,没有横隔的丝…  相似文献   

6.
今年元月至二月,我市在水库养鱼中连续发生几起鱼患水霉病,有的放养鱼种三、四天后开始出现鱼死亡,每天死亡100多尾,有的每天死亡100多斤,甚至几天后全军覆灭,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并严重影响了当年的养殖生产。我们就有关问题对一些鱼种专业户进行了调查,并对发生的现象进行了测定和分析,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一、鱼种放养时体质瘦弱。水霉病一般发生在体质瘦弱,体表受伤的鱼类,而引起鱼种放养体质瘦弱的缘由有:一是由于一些鱼种专业户在鱼种并塘前,没有加强对鱼种的培育,因而有的鱼种体质差;有的鱼种有病…  相似文献   

7.
徐白云 《科学养鱼》2004,(12):50-50
近几年来江苏苏北里下河一带商品鲫鱼流行一种叫“痘疮病”(渔农称之为水霉病)。笔者针对这种病情,将防治方法总结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去年秋末,江苏省邳州市土山镇魏园村金鱼养殖基地暴发了大规模鳃霉和肤霉病,笔者选用二氧化氯+氨苄青霉素治疗这两种病,收到了较好效果。现将该项技术介绍如下。一、养殖池的条件该基地占地面积150亩,养殖池为水泥池,池深0.4米,规格为4米×4米,平时水深为0.20~0.25米,每2~3天换水一次。二、病原和症状金鱼鳃霉和肤霉病发生于2002年10月初,初起,病鱼身上出现小白点,并逐渐扩大,继而出现棉絮状菌丝,部分鱼鳃边缘残缺,鳃丝边缘出现白点,病鱼行动缓慢,不摄食,并出现大批死鱼,镜检为水霉菌感染。三、治疗方法鱼病初起,基地技术人员采用了常规治…  相似文献   

9.
(三)真菌和藻类引起的鱼病1.水霉病[别名]肤霉病、白毛病。[症状和诊断]病鱼病灶部位长满水霉菌丝,并往往粘附有污泥、长有藻类,其状如覆盖棉絮。水霉菌丝可穿入肌肉,直至结缔组织,引起皮肤和肌肉组织溃烂。鱼体对菌丝侵入的组织反应弱,所以不形成肉芽肿或肉...  相似文献   

10.
春季到来,大地回暖,但气候较不正常,温度忽高忽低,而鱼儿经过漫长的越冬生活,体质往往孱弱,水中的微生物和寄生虫开始蠢蠢欲动,寻找寄主。春季是一年中容易发.病的季节。对于这一时期最常见的水霉病,锚头鱼蚤、中华鱼蚤、鱼波豆虫及小瓜虫等。寄生虫引起的疾病,以及春末开始出现的烂鳃病、肠炎病和赤皮病等细菌性鱼病,要做好以下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1.
高培平 《科学养鱼》2005,(12):54-54
一、水霉病1.病症水霉病是罗非鱼越冬期间的常见病。水霉菌因鱼体的损伤,鳞片脱落,从伤口处侵入并大量繁殖,形成肉眼可见的白色棉絮状菌丝,严重时病鱼游动缓慢,食欲不振或不摄食,消瘦而死。流行水温13~18℃,水温达到25℃以上时,较少发病。2.防治方法①越冬池严格消毒后放鱼,以  相似文献   

12.
水霉病俗称“白毛病”、“长毛病”,此病常年可见,但以冬、春季最为流行。各种水产养殖动物均易被感染,常常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因为孔雀石绿有潜在的致癌性被国家列为禁用渔药后,给该病的有效治疗带来了一定难度。笔者现将防治该病的新技术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3.
《内陆水产》2009,(2):50-51
一、鱼类:因操作不慎擦伤鱼体,且越冬鱼池放养密度过高,鱼类极易患水霉病。病鱼体表形成肉眼可见的灰白色柔软棉絮状物,鱼体负担过重,游动失常,食欲减退,以致衰弱而死。  相似文献   

14.
李泽湘 《内陆水产》2002,27(2):32-32
1赤皮病病鱼体表局部或大部分出血,鳞片脱落,特别是鱼的两侧及腹部最为明显,鳍茎充血,鳍条末端腐烂,病鱼还伴有肠道发炎及烂鳃症状。防治方法在鱼的放养及捕捞过程中应小心仔细,避免鱼体受伤;也可在鱼种放养前用10克/米3的漂白粉浸洗鱼体20分钟左右,或用10~20克/米3的痢特灵浸洗20~30分钟,还可内服鲤暴平药饵,外用10克/米3的漂白粉全池泼洒。2水霉病病鱼在感染初期肉眼看不见有病状,当肉眼能看到时,此病菌体好像灰白色的棉团,视检似灰白色絮状物。由于霉菌产生大量酵素分解鱼体组织,使鱼体受到刺激,…  相似文献   

15.
水霉病的预防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霉病又称肤霉病或白毛病,是水产动物真菌病之一,引起这种病的病原体在我国淡水水产动物体表及卵上发现共有十多种,其中最常见的是水霉和绵霉,此类菌对温度适应范围广,5~26℃均可生长繁殖,最适温度13~18℃,水质较清的水体中生长较好。对寄主也无严格选择性,各种饲养水产动物,从卵到各龄鱼都可感染,造成此病的因素大约有:一是受伤或局部的组织坏死;二是水温剧烈变化(抵抗力下降,组织变坏);三是在季节交替时易发生;四是卵堆积(造成局部缺氧,卵膜开始腐烂被感染)。水中自由游动的水霉的动孢子侵入伤口或卵膜,吸…  相似文献   

16.
3月病害发生情况 根据我省各测报点本月水产养殖病害监测数据分析,由于受寒潮影响,水霉病感染率上升,局部地区养殖鲮鱼水霉病发病率达到64%。感染水霉病较严重的有草鱼、鳗鲡、罗非鱼、鲫鱼、鲢鱼、鲈鱼、鳙鱼、鲮鱼、锦鲤、笋壳鱼、黄颡鱼等11个品种,但死亡率尚不高。其他病害有鱼类烂鳃病、细菌性败血症、肠炎病、溃疡病、锚头鳋病、指环虫病、车轮虫病、鳖腐皮穿孔病和红底板病、海水鱼本尼登虫病、对虾白斑病、红体病、桃拉病和不明病因病等。  相似文献   

17.
江帆  杨光浩 《科学养鱼》1986,(3):24-24,23
随着养鱼网箱密度的增加,鱼群的密集鱼病也接踵而来。已发现网箱养鱼鱼病有水霉病、白皮病、赤皮鱼、烂鳃病、肠炎病、锚头鳋病、白头白咀病、孤菌病和气泡病等十多种。网箱养鱼一旦感染寄生虫和疾病,会迅速蔓延,往往造成网箱里鱼群大批死亡。  相似文献   

18.
陈泳 《内陆水产》2004,29(3):36-36
水霉病俗称白毛病、肤霉病。水霉菌最初寄生时,一般看不出病鱼有何异常症状,当看到病症时,菌丝体已侵入鱼体伤口,向外生长。有时因寄生虫、细菌等病原体感染造成原发病灶溃烂,霉菌的动孢子便从鱼体溃  相似文献   

19.
早春慎防鱼类水霉病水霉病又叫肤霉病、白毛病,是由水霉菌等附生于鱼的皮肤而弓愧的。病鱼体表菌丝大量繁殖,生长成丛、呈絮状,白色或灰白色。菌丝分泌毒素,破坏鱼体组织,使病鱼烦燥不安,游动失常,食欲减退,皮肤粘液增多,以至瘦弱而死。可危害各种养殖鱼类和鱼卵...  相似文献   

20.
2002年12月,山东章丘市一鱼塘内彭泽鲫发生严重的水霉病,危害较大。我们采取全池泼洒五倍子的方法,有效地控制了疫情。现将发病情况及采取的治疗措施介绍如下。一、池塘条件及放养情况发病塘为我市城区附近的一垂钓塘,面积2.5亩,水深1.3米。2002年11月9日,池塘内投放彭泽鲫成鱼1920千克,塘内原有鲢鱼种200余千克。2002年12月初鲫鱼开始发病,一周后病鱼增多,每天死鱼100余尾。发病后,全池泼洒0.4‰食盐、0.5克/米3的百毒杀星进行治疗,效果均不明显。现场观察,部分病鱼浮于水面,游动失常,行动迟缓,肉眼可见病鱼体表有大片的棉絮状白毛,呈典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