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常情况下,管道涂敷商在涂敷新涂层之前,都要将管道表面处理到Sa2.5级或者近白级,但是在施工现场却很难达到这一标准。讨论了旧涂层去除的常规方法、表面处理以及可预见的结果,并讨论了当前在表面处理方面的研究成果以及在涂层涂敷过程中二次生锈的各种影响。  相似文献   

2.
讨论了聚氨酯的化学性质,指出聚氨酯的性能取决于它的一些特性,如附着性、抗冲击性、抗水解能力、抗化学品的性质、阴极剥离及使用寿命等,并对这些性质进行了分析和评价性试验.建议现场涂敷聚氨酯涂层时必须彻底清除掉现有的涂层,并在新涂层涂敷之前进行适当的表面处理.同时还讨论了底层温度对聚氨酯防腐层涂敷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讨论了聚氨酯的化学性质,指出聚氨酯的性能取决于它的一些特性,如附着性、抗冲击性、抗水解能力、抗化学品的性质、阴极剥离及使用寿命等,并对这些性质进行了分析和评价性试验。建议现场涂敷聚氨酯涂层时必须彻底清除掉现有的涂层,并在新涂层涂敷之前进行适当的表面处理。同时还讨论了底层温度对聚氨酯防腐层涂敷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天然气长输管道内涂层应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焦如义  张瑛 《油气储运》2000,19(11):1-5
概述了管道内涂层在国内外的应用现状,详细介绍了内涂层的诸多优点和不同条件下管道内涂敷工艺的技术要点,通过对内涂层的经济分析,指出管道进行内壁涂敷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但长输天然气管道是否应用内涂层,应在严格的评估和对各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后才能最后确定。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大口径天然气管道内减阻涂料的性能和热煨弯管内减阻涂层涂敷施工步骤,AW-01双组分涂料的配制温度、比例、搅拌、熟化时间及稀释剂添加等环节的控制要求,以及高压无气喷涂时的喷涂压力、压缩比和作业环节等的控制要求。该技术在陕京二线大口径热煨弯管内减阻涂层涂敷中得到了成功应用,具有良好的技术性与经济性,为长输天然气管道的内减阻涂层涂敷,提供了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6.
管道内涂层涂敷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崔涛  宋旭强 《油气储运》2000,19(12):1-5
详细介绍了国内外管道内涂层涂敷技术的发展水平和施工工艺,重点介绍了新建大口径管道内除锈和喷涂厂内预制采用的工艺技术,指出了与国外在内涂层技术方面存在的差距,旨在加速国内长输天然气管道内涂敷工艺技术的研究进程,提高我国内涂层施工机具的制造水平,促进天然气管道内涂层减阻技术在我国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大口径天然气管道内涂层涂敷作业线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国内外管道内涂层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内涂敷作业的基本工艺流程,论述了内涂层涂敷作业线内抛丸除锈和内喷涂两个关键工位的基本工作原理、设备组成、设计要点和试验过程。通过试验和数据测试,表明研制出的两套设备所涂敷的内涂层达到了“西气东输”有关标准的要求,各项技术指标能够满足大规模工厂化内涂敷作业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研究与应用输气管道内壁涂层技术是明智之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西气东输工程输气管道的建设问题,提出了研究与应用输气管道内壁涂层技术的论点,从国外输气管道内涂层的应用概况、内涂层的优点与应用效果,涂敷内涂层的经济效益以及内涂层的涂料种类和涂敷作业等方面作了较为详尽的介绍,认为在当前建设西气东输管道的前期阶段,应当对包括输气管道内涂层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等众多技术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论证,并积极汲取国外的经验,以合理开发和利用天然气,提高行业的整体效益。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液态树脂修复材料的特性,以及管道修复程序,包括去除旧涂层,采用高压水冲洗技术设备对管道进行必要的维修或更换、表面处理准备等工作程序,并结合液态树脂修复材料在美国和哈萨克斯坦等国的应用实例,说明了该涂料的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10.
《油气储运》2001,20(4)
随着"西气东输"等长输管道的规划建设,如何防止高压天然气管道的氢致裂纹(HIC)和硫化氢脆(SSC)是目前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国外大口径高压干线天然气管道一般采用抗HIC的合金管材,钢级达到X70、X80或X90,甚至开始研制X100或X120钢管,而我国的制管技术设备比较落后,还不能制造大口径、适合高压天然气管道使用的X70级合金钢管材。象"西气东输"这样的高压天然气管道,普遍的碳钢管材很难满足设计要求。国内已研制开发的热喷玻璃釉涂料就能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该涂料采用新型无机玻璃物质复合材料,在高温条件下喷涂到钢管的内外表面上,形成玻璃与金属的复合防腐涂层。涂层表面光滑平整,耐蚀性、耐磨性优异,同时可以经受80~100kg/mm2的压力变化,是天然气管道理想的内外壁防腐和内减阻涂层材料。采用该涂料涂敷后的碳钢钢管静态实验中抗HIC性能良好,可大幅度降低天然气管道的工程造价。目前,热喷玻璃釉技术已进入工业化应用阶段。 钱成文提供  相似文献   

11.
Norsw.  R 《油气储运》1998,17(4):58-60
提出了选择有效的管道覆盖层材料的标准,安全问题、费用及管道的运行环境和温度是必须考虑的,而选择的补口覆盖层材料必须与管道主体材料相同甚至更好,并且二者有良好的相容性。指出了管道表面预处理是最重要的一步,热涂型覆盖层绝不能用于低温管道。无论在工厂或现场涂敷覆盖层都应考虑到气候条件。分析了现场涂敷和工厂涂敷方法的优缺点及阴极保护和涂敷后管道在运输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李睿  侯宇  刘淑聪  李晶淼  陈晶  赵吉诗  刘玲莉 《油气储运》2011,30(5):355-358,315
在长输油气管道的防腐作业过程中,管体表面处理质量对管体表面涂层附着力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锚纹特征是影响管体表面处理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GB/T5210-2006对不同锚纹特征进行环氧涂层附着力的测试,得到了涂层附着力的相关数据。根据实验数据,分别得出了表面粗糙度、锚纹微观不平度间距、锚纹深度和环氧涂层附着力之间的关系。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得出了不同特征的锚纹与环氧涂层附着力的关系式和图形。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得到了在进行管体表面除锈处理时使涂层与基体的结合效果最佳的锚纹特征,即基体的表面粗糙度R在4~6 μm之间,锚纹深度R保持在30~45 μm之间。  相似文献   

13.
孙新宇 《油气储运》2004,23(3):26-28
储罐内涂层施工质量的优劣是决定防腐层性能的重要因素.针对施工作业中易忽视的金属基体表面处理质量、涂料组分配比、腻子刮涂质量、施工方法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涂料涂敷前的除尘质量是影响防腐效果的重要因素,而且焊道附近、钢结构拐角处的涂装质量对防腐效果的影响也很大.  相似文献   

14.
叙述了内涂层减阻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内涂环氧减阻涂料的基本方法,指出了内减阻技术关键是内减阻涂料和涂敷过程。介绍了国内外减阻涂料、API标准对减阻涂料的要求和施工设备、生产工艺流程等情况。分析了涂层附着力、光洁度、厚度对内减阻涂层质量的影响,讨论了涂层附着力、光洁度、厚度等缺陷的形成原因,并探讨了相应的对策,总结了内减阻涂层涂敷过程的质量控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刘广文  柳广乐 《油气储运》2004,23(12):40-40
天然气管道的绝对当量粗糙度是工艺计算和评价管道涂敷内涂层经济效益的一个重要参数,目前,国内外输气管道绝对当量粗糙度的设计取值差异较大。本文介绍了管道工业发达国家输气管道绝对当量粗糙度的取值范围及有关绝对当量粗糙度的一些最新研究成果。针对我国的具体情况,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液态树脂修复材料的特性,以及管道修复程序,包括去除旧涂层,呆用高压水冲洗技术设备对管道进行必要的维修或更换、表面处理准备等工作程序,并结合液态树脂修复材料在美国和哈萨克斯坦等国的应用实例,说明了该涂料的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17.
针对外带水泥配重和3PE防腐层的海管在储存期间出现的内壁和管端严重腐蚀问题,采用涡流无损检测技术,剔除了低于标准要求的海管,并对剩余海管进行了防腐工艺设计。使用管道内喷涂机器人进行防腐涂层涂敷,并对管端进行包扎和保护处理,使海管达到了临时储存的防腐要求和未来服役内壁高抗腐蚀的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8.
针对环氧粉末在涂敷和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几个问题以及埋地后吸水率问题进行了讨论。从粉末生产工艺、涂敷质量控制等方面,具体分析了如粉末挥发份、密度及上粉率等问题,解释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办法,从理论和统计分析等方面说明了环氧覆盖层使用可靠性,以提高环粉末的使用效率、涂敷质量和使用寿命。《管道科学技术论文选集》文摘(三十七) 环氧粉末覆盖层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姜保良 @赵国星  相似文献   

19.
应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对某品牌管道熔结环氧粉末FBE涂料进行了测试.通过分析材料固有的DSC曲线和固化特性曲线,确定了生产工艺条件,并结合生产实际制备了涂层试样.测试结果表明,当固化段距离为2.5 m,涂敷温度为210℃,钢管传动速率为1.5 m/min时,固化率可达到99.79%.  相似文献   

20.
冯庆善 《油气储运》2001,20(2):35-39
介绍了双层环氧粉末覆盖层的涂敷工艺及涂敷质量控制。讨论了双层环氧粉末覆盖层在国内选择使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对双层环氧粉末覆盖层同其他类型的覆盖层进行了相关性能比较。指出双层环氧粉末覆盖层适合在我国管道建设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