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正>奶牛重症临床型乳房炎多由于隐性型乳房炎或轻症临床型乳房炎没有得到早期发现与治疗恶化而成,临床症状表现严重,较难治愈。笔者对68例该病病例进行辩证分析,认为存在湿热壅盛、气血瘀滞肉腐痈疡及气血两虚四个证型,并以此为根据用中药和西药结合治疗,痊愈55例,治愈率为80.1%;好转9例,总有效率为94.1%;无效4例,占5.9%。  相似文献   

2.
中药治疗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的试验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确诊为临床型乳房炎的经产奶牛为对象,分别采用中药乳病康注射液和青、链霉素治疗。试验结果:用中药乳病康注射液共治疗临床型乳房炎奶牛112例,治愈93例,治愈率83.04%,好转13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4.64%;用青、链霉素共治疗97例,治愈71例,治愈率73.20%,好转13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86.60%。经检验,中药乳病康注射液对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的治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青、链霉素(P<0.05)。其中中药乳病康注射液对奶牛浆液性乳房炎、卡他性乳房炎的疗效明显超过青、链霉素(P<0.05);对化脓性乳房炎的疗效与青、链霉素相当(P>0.05)。结果表明:中药乳病康注射液对奶牛临床型乳房炎疗效确实,明显优于临床上常用的青、链霉素(P<0.05)。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中国大型奶牛场临床型乳房炎发病特征,本试验归纳统计了我国13个省47个大型奶牛场90 053条临床型乳房炎发病数据,分析临床型乳房炎在泌乳天数、乳区、严重程度、同胎次发病次数、治疗天数等方面的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奶牛分娩后10天内的临床型乳房炎发病数占总病例数的11.5%;单乳区发生乳房炎的比例为98.8%,前两乳区占比为54.7%,后两乳区占比为45.3%;轻度、中度、重度乳房炎占比分别为45.6%、45.2%、9.2%;同一奶牛发生1~3次乳房炎的头数占总奶牛数的92.1%,发生病例数占总病例的74.5%;发生3次以上乳房炎的头数占比为7.9%,发生病例数占比为25.5%;乳房炎发病后治疗天数平均为7.3SymbolqB@5.5天,治疗天数在6天及以内的占57.9%,超过6天的占42.1%。以上结果表明,我国大型奶牛场临床型乳房炎在分娩后短期内发病率较高,症状以局部为主,前乳区发病占比高于后乳区,同一奶牛多次发生临床型乳房炎较普遍,平均治疗天数较长且发病牛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本试验结果为大型奶牛场制定乳房炎防控、治疗策略提供重要信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评价复方阿莫西林乳房注入剂治疗临床型奶牛乳房炎的疗效,在北京某牛场选择25头(48个乳区)临床型乳房炎患牛进行疗效观察。将临床型乳房炎患牛随机分为受试药物组(25个乳区)和对照药物组(23个乳区)。受试药物组患病乳区灌注复方阿莫西林乳房注入剂,对照药物组则灌注速诺LC。采用临床学与细菌学治愈率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药效学评价。复方阿莫西林乳房注入剂治疗临床型乳房炎的临床学治愈率为68.0%,细菌学治愈率为83.3%,而速诺LC治疗组分别为69.6%、81.8%,两者治疗效果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表明,复方阿莫西林乳房注入剂对临床型乳房炎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讨金黄超微透皮软膏对奶牛乳房炎的治疗效果,将30头隐性乳房炎患牛和25头临床型乳房炎患牛分别各自随机分为2组。其中,隐性乳房炎患牛中的15头48个乳区为试验组,另15头42个乳区为对照组;临床型乳房炎患牛中的15头25个乳区为试验组,另10头15个乳区为对照组。试验组奶牛每天涂抹受试金黄超微透皮软膏2次,连用3~5d;对照组不用药。每天采集隐性乳房炎患牛奶样,测定其体细胞数变化情况;每天分别从外观、手感、乳汁性状和CMT4项指标评判其临床型乳房炎的治疗情况。结果显示,隐性乳房炎患牛治疗3d后,有效率为100%,治愈率为89.58%,而不用药的对照组无1例痊愈;临床型乳房炎患牛连续用药5d,停药1周后观测,试验组80%的乳区4项指标全部达痊愈水平,而对照组均未达痊愈水平。试验结果表明,金黄超微透皮软膏对奶牛隐性和临床型乳房炎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作者应用复方蒲公英煎剂内服治疗奶牛临床型乳房炎55例,同时应用青、链霉素乳室内注入治疗临床型乳房炎22例作比较。两种方法的临床治愈率分别达81.82%、75%,总有效率分别为87.27%、91.67%,平均治疗次数分别为4.96次、4.59次。这77例临床型乳房炎主要致病菌有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复方蒲公英煎剂的制法:取蒲公英  相似文献   

7.
采用CMT法对长沙县某新建奶牛场128头泌乳牛进行乳房炎检测并治疗结果显示:该牛场乳房炎发病率为78.12%,隐性乳房炎阳性率84.38%,临床型乳房炎的阳性率为15.63%,乳区阳性率为52.30%.经一疗程药物治疗后,乳房炎发病率降至38.28%,隐性乳房炎阳性率33.59%,临床型乳房炎的阳性率为4.68%,该乳房炎治愈率为51%,乳区治愈为52.80%.  相似文献   

8.
由于卫生环境、机械作用等因素,致使奶牛乳房炎发病率很高,临床型一般在18%~25%,隐型在40%左右。它不仅直接影响产奶量,而且影响乳的品质。临床型乳房炎共有的症状:患区红、肿、热、痛,严重的化脓,甚至坏死。如治疗不当和不及时,常常会形成慢性乳房炎。应用三效合剂治疗各类临床型乳房炎320例,取得明显成效。治疗方法:三效粉针(240万单位)、抗毒特灵等肌肉注射;灌服乳灵散2号;从乳头注入七草炎消;红肿严重的外敷七草金膏。一般用药2次(1天1次),有效率达78·5%,用药4次治愈率达90·4%。应用三效合剂治疗奶牛临床型乳房炎效果好@陈遇英$杜蒙县…  相似文献   

9.
通过乳腺注射牛γ干扰素(BoINF-γ)和人溶菌酶(LYZ)表达质粒,比较单独和联合注射重组质粒与抗生素对奶牛乳房炎的治疗效果。将PCR扩增的BoINF-γc DNA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K,用重组质粒pcDNAK-BoINF-γ转染NIH 3T3细胞,经免疫荧光试验证明,重组质粒能正确表达。将91个奶牛乳房炎乳区分为4组,通过乳腺穿刺法注射,第1组注射400μg pcDNAKLYZ,第2组注射400μg pcDNAK-BoINF-γ,第3组注射400μg pcDNAKLYZ和400μg pcDNAK-BoINF-γ,第4组注射100 IU青霉素和25μg链霉素,次日重复注射1次。在注射后10 d进行临床症状观察、乳汁体细胞检测和细菌培养计数。结果显示:注射pcDNAKLYZ对临床型乳房炎的治疗效果为80%,对隐性乳房炎的治疗效果为79.2%;注射pcDNAK-BoINF-γ对临床型乳房炎的治疗效果为50%,对隐性乳房炎的治疗效果为66.7%;联合注射pcDNAKLYZ和pcDNAKBoINF-γ对临床型乳房炎的治疗效果为100%,对隐性乳房炎的治疗效果为83.5%;青链霉素合剂对临床型乳房炎的治疗效果为50%,对隐性乳房炎的治疗效果为60%。试验结果表明,联合注射人溶菌酶和牛γ干扰素表达质粒对奶牛乳房炎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新疆石河子地区6个大中型牛场2600头奶牛的跟踪调查发现,在4-9月份奶牛临床型乳房炎发病249头,临床型乳房炎平均发病率11.55%;10月份-次年3月份奶牛临床型乳房炎发病163头,临床型乳房炎平均发病率6.99%。根据中草药的药理性质进行组方,采用TMR饲喂技术预防性投放中草药+抗生素乳区局部治疗的方式用药,经过该技术措施的预防和治疗后在4-9月份奶牛临床型乳房炎发病率降低至4.92%;10月份-次年3月份奶牛临床型乳房炎发病率降至3%,目前在规模化或大中型牛场一般常见的治疗方法主要有抗菌增效剂、抗生素+激素、中草药和抗生素+中草药等四种方式,试验结果表明,中西药相结合用药对临床型乳房炎起到积极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经确诊为临床型乳房炎的96只波尔羊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每组48只,分别采用纯中药涂剂和青、链霉素治疗。试验结果显示:纯中药涂剂治疗临床型乳房炎波尔羊48例,治愈37例,治愈率77%,好转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5.8%;用青、链霉素共治疗48例,治愈28例,治愈率58.3%,好转1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3.3%。经检验,纯中药涂剂对波尔羊临床乳房炎的治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青、链霉素(P<0.05)。  相似文献   

12.
<正>临床型乳房炎,其病因病机是因为管理失调,邪毒侵入乳房,乳络受阻,乳汁蓄结与气血相搏,乳汁蓄积不去,恶汁存内,而成乳痈,致使乳房发生红、肿、热、痛等一系列症状。在中草药的应用上,急性乳房炎以清热解毒为主,慢性乳房炎则以活血化瘀、疏肝解郁和化瘀散结为主。中医讲究辨证施治,在临床治疗中,应根据多种症型的不同表现,症的轻重缓急、体质强弱等因素进行适当调整,灵活运用。中草药作为纯天然药物,在治疗乳房炎上,  相似文献   

13.
<正>临床型乳房炎,其病因病机是因为管理失调,邪毒侵入乳房,乳络受阻,乳汁蓄结与气血相搏,乳汁蓄积不去,恶汁与内,而成乳痈,致使乳房发生红、肿、热、痛等一系列症状。在中药的应用上,急性乳房炎以清热解毒为主,慢性乳房炎则以活血化瘀、舒肝解郁和化瘀散结为主。中医讲究辨证施治,在临床治疗中,应根据多种症型的不同表现,症的轻重缓急、体质强弱等因素进行适当调整,灵活运用。中药作为纯天然药物,在治疗乳房炎上,具  相似文献   

14.
为了统计和研究石河子垦区大中型奶牛场临床型乳房炎的发病规律及治疗情况,选择石河子垦区6个大中型奶牛场2 600头奶牛作为调查对象,通过对临床型乳房炎进行鉴定及不同治疗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2 600头奶牛在4—9月份临床型乳房炎发病270头,发病率10.38%;10—3月份发病163头,发病率6.99%。目前在石河子垦区大中型牛场一般常见的治疗药物主要有左旋咪唑拌料、青霉素钾或先锋Ⅴ等+糖皮质激素、中草药组方和青霉素钾或先锋Ⅴ等+中草药组方等。结果,经过预防和治疗后,在4—9月份奶牛临床型乳房炎发病率降至4.92%;10—3月份奶牛临床型乳房炎发病率降至3.00%。调查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用药对临床型乳房炎起到了积极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统计和研究石河子垦区大中型奶牛场临床型乳房炎的发病规律及治疗情况,选择石河子垦区6个大中型奶牛场2 600头奶牛作为调查对象,通过对临床型乳房炎进行鉴定及不同治疗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2 600头奶牛在4—9月份临床型乳房炎发病270头,发病率10.38%;10—3月份发病163头,发病率6.99%。目前在石河子垦区大中型牛场一般常见的治疗药物主要有左旋咪唑拌料、青霉素钾或先锋Ⅴ等+糖皮质激素、中草药组方和青霉素钾或先锋Ⅴ等+中草药组方等。结果,经过预防和治疗后,在4—9月份奶牛临床型乳房炎发病率降至4.92%;10—3月份奶牛临床型乳房炎发病率降至3.00%。调查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用药对临床型乳房炎起到了积极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克炎晶对奶牛乳房炎的治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克炎晶采用不同给药途径、不同剂量、不同疗程,对24例临床型乳房炎患牛和8例隐性乳房炎患牛进行了分组治疗试验。结果表明,每千克体重使用克炎晶0.5~1.0mg1~2次就能有效杀灭隐性乳房炎致病菌;对于临床型乳房炎,每千克体重0.5~1.0mg剂量总有效率为60%(9/15),而1.5mg总有效率为88.9%(8/9)。乳区基部注射总有效率为77.8%(7/9);乳池内注入总有效率为88.9%(8/9);肌肉注射总有效率为33.3%(2/6)。因此,临床治疗时应选择每千克体重1.5mg作为用药剂量,乳房基部注射和乳池内注入作为用药方法,疗程为3~5d。  相似文献   

17.
分别采用中药膏剂和青、链霉素各对30例临床型乳房炎奶山羊进行治疗。结果表明,中药膏剂治疗临床型乳房炎奶山羊30例,治愈23例,治愈率76.7%,好转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7%;用青霉素和链霉素共治疗30例,治愈18例,治愈率60%,好转5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76.7%。中药膏剂对奶山羊临床乳房炎的治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青、链霉素。  相似文献   

18.
<正>母猪乳房患炎,主要是因为管理失调,邪毒侵入乳房,乳房经络受阻,乳汁蓄结与气血相争,乳汁蓄积不去,变质乳汁与内,从而形成乳痈,致使乳房发生红肿热痛一系列症状。在中草药的应用上,急性乳房炎以清热解毒为主,慢性以活血化瘀、舒肝解郁为主。在临床治疗中应根据症型的不同表现、体质强弱以及轻重缓急等因素适当调整,灵活运用。中草药为纯天然药物,在治疗乳房炎上,具有辨证施治、标本兼  相似文献   

19.
中草药注射剂对奶牛隐性乳房炎的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房炎是影响乳业生产最为严重、花费代价最为高昂的奶牛疾病之一,按临床特点可分为临床型乳房炎和隐性乳房炎.在大多数国家,隐性乳房炎较临床型乳房炎更为流行.据报道,在乳房炎所致的经济损失中约有70%由隐性乳房炎所造成.因此,隐性乳房炎对乳业生产的影响较临床型乳房炎严重.试验采用自制中草药注射剂治疗隐性乳房炎获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乳房炎属于中兽医学乳癖的范畴,目前,中西兽医治疗方法颇多,但临床效果仍不够理想。笔者根据中兽医经络学说和辨证论治的理论,对113例乳房炎患畜按经络循行部位分型治疗,其中肝郁气滞型47例,治愈46例;阳明胃经实热型58例,治愈56例;冲任失调型8例,治愈8例,总治愈率为98.23%。而按常规活血化瘀、通乳活络方法治疗的50例,仅治愈32例,治愈率为6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