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确保繁殖率是牧场最重要的环节之一,顺利产犊事关奶牛高产稳产。只有在产犊前后坚持精心饲养管理,才可能获得较高的产奶量。必须有这样一个概念,泌乳初期的饲养管理开始于奶牛干奶期。产犊后的奶牛,其体质和生理机能要发生一系列的变化,比如,处于干奶期奶牛的乳房要准备泌乳。为了适应营养物质增长的需要,必须及时调整饲料配方。泌乳初期奶牛的饲料构成,对满足奶牛的营养需要非常关键。  相似文献   

2.
付畅 《中国乳业》2023,(9):41-46+53
随着奶牛行业发展,牧场走规模化、集约化道路,追求高产量同时,都关注奶牛产后是否能尽快配种并受孕,从而缩短产犊间隔,减少饲养成本。新产牛护理中子宫保健是指奶牛产后子宫恢复到未孕时形态和功能的生理过程。产后子宫保健的过程和子宫恢复的状态决定奶牛产后第1次发情的受胎率,即首配受胎率。奶牛产后如果子宫复旧不全,会多发繁殖疾病,严重影响奶牛首配受胎率。由于产后发情配种未怀孕则导致受孕时间推迟,产犊间隔增加,意味着空怀饲养天数增加和牧场经济效益降低,所以牧场应时刻关注奶牛产后子宫护理工作及常见繁殖疾病的防控。  相似文献   

3.
后备奶牛从出生到首次产犊泌乳之前并不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因此牧场都希望后备奶牛能尽早地配种、产犊,以更快地投入生产,产生经济价值,使得后备奶牛适时配种和产犊成为了奶牛饲养中至关重要的环节.调研结果显示,我国规模化牧场后备奶牛平均初配月龄为14.1月龄,平均初产月龄为23.8月龄,并且从2015-2019年,平均初配月...  相似文献   

4.
围产期是指奶牛产犊前后的各15d之内的一段时间。由于奶牛这一个月的特殊生理状况,使这一时期成了奶牛饲养管理最容易出现问题的阶段。因此,加强该阶段的饲养管理,可以有效地降低奶牛的发病率和死淘率,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和繁殖性能,显著增加奶牛养殖场(户)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正奶牛养殖的最大目的就是产奶和产犊,奶牛只有分娩产犊后才能产奶,对分娩期奶牛饲养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母牛和牛犊的健康,关系到产奶量的多少,因此,对分娩期奶牛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措施,保证奶牛生产性能,增加奶牛养殖经济效益。1准确计算预产期准确计算预产期时间是奶牛分娩前后饲养管理工作的前提,以便饲养员做好临产的准备工作。牛的妊娠期大概  相似文献   

6.
奶牛繁育主要指母牛受配、受胎和产犊成活三个方面。饲养奶牛的主要目的就是用较低的饲养成本。生产出更多的鲜奶。但是,奶牛生产必须以产犊为前提,这样才能扩大牛群,增加产奶量,从而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所以,搞好奶牛繁育,必须掌握以下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7.
奶牛在产犊前后间隔总共6周的过渡期非常关键,应该给予高度重视.过渡期间不良的饲养管理会引起牛奶产量下降、繁殖效率降低和代谢疾病的增加等一系列问题,从而降低牧场的整体营业收入.本文对奶牛过渡期间的代谢变化以及临产阶段的营养管理和注意事项进行了阐述,并分析了为什么临产阶段日粮没有理论上设想的那么行之有效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前,奶牛饲养集约化程度不高,大多以散养粗放的饲养方式为主,饲养管理及营养低下。随着奶牛业的发展,奶牛数量的增多,奶牛不孕症发病率呈上升趋势。由于不孕的出现,母牛产期推迟,不能按期繁殖,延长了产犊间隔,不但产奶、产犊等生产性能降低,饲养成本增加,经济效益降低,  相似文献   

9.
奶牛真胃变位是由于日粮精粗比例不当、过食精料、长期缺乏运动及产犊等原因导致奶牛真胃弛缓所引起。在饲养管理水平较差的牧场,该病的发病率较高,给牧场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0.
围产期,是指怀孕奶牛产犊前后各15天期间.奶牛在此期间从生理上会发生明显变化,如不根据其生理变化而相应地加强饲养与管理,将会给围产期的奶牛造成严重的危害.为保护奶牛产前产后的安全,维护好生产性能,必须搞好围产期的饲养与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