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给几个小麦品种(系)接种禾谷类白粉病菌小麦专化型生理小种,以鉴定新的抗病基因/等位基因。用对带有已知抗病基因的不同品系反应各异的13个生理小种进行试验,发现Kolibri、Ralle及其它几个欧洲普通小麦的Mlk基因是Pm3位点的等位基因,称为Pm 3d;澳大利亚小麦老品种W150的抗病性决定于一个单基因,该基因也是Pm3的等位基因,称为Pm3e;近源品系Michigan Amber/8^*Cc携  相似文献   

2.
给几个小麦品种(系)接种禾谷类白粉病菌小麦专化型生理小种,以鉴定新的抗病基因/等位基因。用对带有已知抗病基因的不同品系反应各异的13个生理小种进行试验,发现Kolibri、Syros、Ralle及其它几个欧洲普通小麦的Mlk基因是pm3位点上的等位基因,称为pm3d;澳大利亚小麦老品种W 150的抗病性决定于一个单基因,该基因也是pm3的等位基因,称为pm3e;近源品系 Michigan Amber/8Cc携有另一等位基因pm3f;叙利亚的一个普通小麦陆地品种的抗病性由pm1和pm3a基因共同决定;普通小麦亚种印度圆粒小麦的两个材料都具有pm3c等位基因。  相似文献   

3.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及抗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4.
随着矮秆、半矮秆小麦品种的推 广和水肥条件的改善,小麦白粉病的 发生及危害日趋严 重。抗病品种的应用是防治小麦白粉病 经济有效的途径。然而,白粉病菌群体毒性随寄主的变化而变 异的速度非常之快,以致仅含有单一抗病基因 的品种(系)刚应用不久,就失去了抗性。进行 抗白粉病基因累 加可能是培育持久抗病品种的一条有 效途径。本文就如何进行抗病基因的累加,如何区别多个抗病 基因是否已累 加在一起以及如何 快速得到多个抗 病基因累加在一起 的纯合体 等问题进 行了分析 讨论,并提 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
抗白粉病小麦品种培育之我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就如何现基因的累加,如何区别多个抗病基因是否已累加在一起以及如何快速得到多个抗病基因累加在一起的纯合体等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及抗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半矮秆品种的推广以及由之而来的肥水用量的加大,使小麦的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同时也使白粉病的为害程度日趋严重,流行地区日趋扩大。目前,白粉病已成为小麦高产稳产的一大障碍。实践证明,培育抗病品种是防治白粉病的一项经济有效的措施,广开抗源则是抗病育种的基础。白粉病的抗性  相似文献   

7.
目前,由于属间杂种可能不断增加,小麦与其近缘种属的染色体组命名可能发生混乱,G.Kim—ber和E.R.Sears在第六届国际小麦遗传讨论会上建议,这次会议应提出一些原则,以便统一染色体符号,避免重复。  相似文献   

8.
钕诱导小麦抗白粉病的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稀土元素Nd^3+诱导小麦抗白粉病的效应,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Nd^2+对小麦生长、白粉病发生情况、细胞膜透性、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氧自由基(O2^-.)产生速率和木质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接种病原菌的情况下,Nd^3+诱导使小麦生物量和木质素含量分别比喷清水处理高5.53%和19.87%,细胞膜透性、PAL、POD、PPO活性和O2^-.产生速率分别降低10.28%、9.95%、7.57%、4.50%和19.76%。在接种情况下,Nd^3+诱导使小麦白粉病病情指数降低,相对防效达33.3%,小麦生物量、木质素含量、POD、PPO活性分别比接种病原菌处理(E.g.)高20.05%、3.21%、12.88%、19.65%,细胞膜透性和O2^-.产生速率分别降低17.31%和37.29%。Nd^3+诱导小麦抗白粉病的主要原因是降低了细胞膜透性和O2^-.产生速率,提高了PPO和POD活性。  相似文献   

9.
10.
现代冬小麦育种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创造抗白粉病和锈病的品种.为了阐明这些抗病类型,笔者于1978-80年,在卡麦诺草原条件下,研究了全苏作物栽培研究所和国内其它研究机构搜集的大约1,000个试验材料.研究工作初期,在自然发病的大田条件下,鉴定了这些品种的抗性.用施入氮肥,播  相似文献   

11.
12.
为了创造抗白粉病的小麦品种,对育种中心活动区域病菌的优势和潜在危险小种的抗源、抗性的遗传支配以及从供体到受体的传递方法等必须拥有足够的资料。掌握当地病菌小种抗性的遗传基础知识,可以予见品种(及其派生系)对新出现的侵袭力更强的小种抗性变异的前景。瑞士,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学者在这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它们的这些成就不能在苏联的育种实践中直接应用,因为苏联小麦白粉病菌的群体小种组成与这些国家的不同。  相似文献   

13.
早抗1号小麦抗白粉病基因单体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早抗1号是一个综合农艺性状较好且兼抗白粉病和条锈病的早熟小麦新品系,其亲本组合为:抗源2号×邯农2号。为给该品系的未来应用提供依据,用中国春21个单体系对其抗白粉病基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个基因位于2A染色体上。它可能是一个来源于我国野生二粒小麦的新的抗白粉病基因。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云南小麦品种的抗白粉病基因背景,采用20个不同毒性谱的小麦白粉菌株,对42个云南小麦重要生产品种进行了苗期抗白粉基因推导,并结合系谱进行溯源分析。结果表明,42个品种共推导出Pm4a、Pm5b(Mli)、Pm6、Pm8、Pm21、Pm30和Pm34共7个抗白粉基因,分布于16个品种中。其中,Pm8和Pm34出现频率最高,分别出现在4个品种中,Pm30次之,出现在3个品种中,Pm6和Pm21分别出现在2个品种中,而Pm4a及Pm5b(Mli)仅在个别品种中出现。有16个品种无法推导其抗白粉基因,可能含供试基因以外的其他抗白粉病基因。098-2、昆麦4号、玉09-5和宜系96-6含有效的未知抗白粉病基因,云麦101、云麦57、SH710、楚麦10号、楚06-9、楚2008鉴-4等6个品种不含供试的抗白粉基因。云南小麦生产品种中,含有效的已知和未知抗白粉基因品种占16.7%,这些品种可适当扩大种植面积,注意不同基因的合理布局;丧失抗性的品种占33.3%,应尽量压缩面积;含Pm30和Pm34新基因和本次未能推导出结果的品种占50%,有待进一步评价,目前可根据表型抗性酌情利用。  相似文献   

15.
从1989~1997年,在试验田种植高感白粉病品种为诱发行、创造田间白粉病流行环境的条件下,对国内外引进品种进行了筛选;利用小黑麦、中间偃麦草、硬粒小麦与普通小麦远缘杂交以及太谷核不育轮选等技术,选育出87加67、790-16-1-2、H8809-1等抗白粉病优良品系和抗源材料;调查了远缘杂交F2代抗病性单株的分离比率。  相似文献   

16.
甘肃引黄灌区小麦抗白粉病育种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89-1997年,在试验田种植高感白粉病品种为诱发行、创造是白粉病流行环境的条件下,对国内外引进品种进行了筛选;利用小黑麦、中间偃麦草、硬料小麦普通小麦远缘杂交以及太谷核不育轮选等技术,选育出87加67、790-16-1-2、H8809-1等抗白粉病优良品系和抗源材料;调查了远级杂交F2代抗病性单株的分离比率。  相似文献   

17.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及其分子标记研究进展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小麦白粉病是小麦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应用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的十分经济、有效的措施。近年来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为小麦抗白粉病基因的研究提供了极大的方便。目前为止,小麦基因组中已定名抗白粉病基因31个.其中对20个基因位点的25个抗白粉病基因进行了标记和作图。本文对小麦抗白粉病基因染色体定位、来源、评价利用及其分子标记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对分子标记在小麦抗病遗传育种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19.
用染色体组原位杂交技术对含有I■y■ws ■ltiolis Tzvelev、Thi■pyr■essar(?)icum Love染色体的普通小麦品系染色体切片进行了外源染色质鉴定,并对含有Hordeum chilense Rvem和Shll.、H.vulgare L.与Se■le oereuleL.异源种质染色体群进行了分析。以导入外源染色质的全套染色体组DNA为探针,与来自小麦的过量未标记的块植DNA进行DNA原位杂交。其方法是将外源染色质标记成黄绿色,而小麦染色体则表现为DNA复杂的桔红色荧光。细胞核选自幼苗根尖和药壁组织.鉴定外源染色体和染色体臂的染色体组探测方法.可以在细胞核分裂周期的所有时期进行计数,在前期和间期,二体系的大多数细胞核中,可以看到两个标记区,而单体系仅有一个标记区。在中期,可以直接看到异源染色体或其片段的形态,从而鉴定出异源染色质与小麦染色体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小麦品种保丰104具有良好的抗白粉病特性。为了解其抗病性的遗传基础,利用保丰104/辽春10号得到F2分离群体和F2:3家系,对其苗期抗病性进行了鉴定和遗传分析,并对其所携带的抗病基因进行了独立性测验及分子标记定位。结果表明,保丰104可能含有两个抗白粉病基因,其中一个抗白粉病基因与Xcfd81紧密连锁,可能是Pm2,另一个与CINAU127紧密连锁,可能是Pm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