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窨制技术因子对蜡梅花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二次回归正交组合试验方法,研究一窨一提窨制技术因子对蜡梅花茶品质的影响,优化蜡梅花茶窨制的最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窨制技术因子对蜡梅花茶感官品质有显著的影响,对其主要品质内含成分的影响不明显;茶坯含水量对花茶品质的影响最明显,依次是配花量、窨制时间和堆制温度;工艺参数最优的组合为:茶坯含水量10.60%,配花量42.20%,堆温11.3℃,窨制时间为32.4h。  相似文献   

2.
茶叶吸香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探讨窖制花茶的基本原理,试图从研究茶叶吸香特性,分析其着香机制。试验表明,并非传统窨花所采用的茶坯低含水量指标,最具吸香的能力。而以含水量10~30%的茶叶着香效果最佳。同时,高含水量的茶坯在窨制过程能保持鲜花较好的生态条件,因而对花茶的香气浓度和鲜灵度等品质指标,有良好的效应。试验还证明新茶窨花后,其精油含量、香气品质指数都明显高于陈茶。而在不同方法处理浸出物后的茶叶着香品质分析中,反映出水浸出物也是决定花茶香气特征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采用真空窨制花茶,研究不同的真空度,不同含水量,不同香源,花量条件下茶叶的吸香特性,分析其着香机理。结果表明,花茶的品质,以含水量10-15%的茶叶着香效果最佳。同时实验还表明,在不同真空度下对茶坯的着香能力有显著影响。即在一定的范围内,真空度越高,窨后茶坯的着香效果越好。这种新工艺不仅节省了下花量,而且减少了窨次及烘焙数,大大缩短了窨花周期,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4.
茉莉花茶“低温长窨、湿坯连窨”工艺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花茶窨制工艺,高档花茶要经过几次窨花与复火的反复过程,这种湿坯的多次复火,易导致香气大量损失,降低鲜花的利用率,增加生产成本。此工艺与传统工艺有着反意的技术要求,两者相比,在成品花茶品质相同的情况下,具有节能、省工、减少配花量、缩短工期等优点,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一、技术分析 温度 茉莉花开放时才能吐香,因此保持鲜花生长的适宜温度很重要。从鲜花的生长规律和开放习性分析,在35~40℃时,鲜花生长最旺盛,颗粒大而饱满,最有利于吐香。传统害花工艺对茶坯的处理及每一窨次配花量的设置,使得鲜花与茶坯拌和后,在3~4  相似文献   

5.
花茶窨制中的烘焙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茶是一种再加工茶,以花窨茶,使幽稚芬芳的花香溶于醇爽的茶味之中,茶引花香,相得益彰。所以,花茶既有浓醇爽口之茶味,又兼备鲜美芬芳的花香。然而,目前有些地方窨制的花茶,香气低闷,滋味欠鲜爽。其原因之一是茶坯通过鲜花窨制后,香气没有得到很好的透发和保留,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在窨制过程中,烘焙技术掌握不当所造成的。俗话说:“三分窨七分烘”、“花茶一把火”,充分说明了烘焙的重要性。为此,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就花茶窨制中的烘焙技术谈些看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讲述了国家优质产品天山银毫茉莉花茶传统窨制技术工艺特点和在窨制过程中采用的"三浓三鲜"窨制方法,以选择采用合适的鲜花养护、配花量、窨次、窨制温度、窨制时间、茶坯含水量、烘焙等技术关键参数,对稳定提高天山银毫茉莉花茶品质的重要性。同时对采用两种不同的"传统工艺"和"连窨"工艺生产的产品特征进行比较说明。  相似文献   

7.
本文简要分析了在花茶窨制过程中几个主要因素(素坯含水量、堆温、配花量、窨制时间)对花茶品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茉莉花茶窨制过程中主要影响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茉莉花茶窨制过程中素坯含水量(WCTD)、配花量(RJF)、堆温(T)、窨制时间(ST)四个主要影响因子进行综合研究。利用DPS软件对综合实验得出的回归方程进行优化,得出要使花茶吸附的香精油总量较高,最佳的因子水平组合为:素坯含水量17.9%~20.0%、配花量73.7%~77.6%、堆温27.2℃~29.7℃、窨制时间12.7 h~14.0 h;要使花茶的综合品质较好,最佳的因子水平组合为:素坯含水量16.9%~20.0%、配花量62.0%~69.8%、堆温29.3℃~32.2℃、窨制时间12.5 h~13.8 h。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用炒青绿茶、烘青绿茶、红茶和乌龙茶作为茶坯窨制柚花茶,分析其化学成分和品质变化,结果表明,四种不同类型的茶坯中茶多酚含量均呈下降的变化;游离氨基酸总量在炒青绿茶、红茶的处理中呈下降趋势,而乌龙茶、烘青绿茶的则呈上升趋势;咖啡碱性质较为稳定,在柚花茶窨制过程中变化不大。感官品质分析表明,烘青绿茶最适合窨制柚花茶,乌龙茶、炒青绿茶次之,红茶适制性较差。  相似文献   

10.
茉莉花茶品质与茶坯类型、鲜花质量和窨制技术息息相关。本文利用茉莉花茶香气评价指数(JTF指数),探究3个品种烘青茶坯、4种干燥工艺茶坯以及2个产地和3个采摘时间的鲜花对窨制茉莉花茶香气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品种的烘青茶坯窨制的花茶香气组成不同,大白毫的JTF指数(2.19)高于银毫(1.48)和银针(0.80),其香气品质最佳;4种干燥方式的大白毫茶坯窨制的花茶香气组成有差异,JTF指数大小为炒青(2.95)烘青(2.19)晒青(1.94)蒸青(1.56),表明炒青茶坯所窨制的茉莉花茶香气品质最好,可归因于其比表面积和吸附量大。以福州茉莉花窨制的珠型花茶总香气浓度和酯类含量高于广西珠型花茶,萜烯类含量低于广西花茶,而两者的JTF指数分别为0.84和0.82,表明两者的香气品质接近。利用9月底采摘的鲜花窨制的花茶香气浓度最高,8月底采摘的鲜花窨制的花茶香气JTF指数最高(2.33)。  相似文献   

11.
窨制是茉莉花茶香气形成的关键工序。本研究以茶花比1:1拼合窨制的茉莉花茶为材料,采用固相微萃取(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析窨制过程中(12 h,14 h,16 h,18 h,20 h)茉莉花茶挥发性成分及其相对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检测到的茉莉花茶挥发性成分共69种,包含10种醇类化合物、29种碳氢化合物、24种酯类化合物和6种其他类型化合物。其中酯类化合物含量最高,占花茶挥发性成分总量的60%左右;其次是醇类化合物,约占30%。每组化合物均有一个主导成分,其中醇类化合物中以芳樟醇为主;碳氢化合物中以α-法呢烯为主;酯类化合物中以乙酸苄酯为主;其他化合物中吲哚的含量最高。醇类化合物和酯类化合物在花茶窨制过程中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碳氢化合物和其他化合物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2.
湿窨工艺及配花量对茉莉花茶香气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SPME/GC-MS技术分析高档茉莉花茶的香气组分,结果表明苯甲酸顺-3-己烯酯、芳樟醇、乙酸苄酯、邻氨基苯甲酸甲酯是茉莉花茶的主香组分,这些成分构成了茉莉花茶香气浓度的基础。采用湿窨工艺窨制茉莉花茶,苯甲酸顺-3-己烯酯、芳樟醇、邻氨基苯甲酸甲酯、杜松萜烯、吲哚、苯甲醇、橙花叔醇、乙酸香叶酯等成分的含量显著提高; 配花量在69%~115%之间,配花量递增,茉莉花茶香气成分的含量亦随之增加,当配花量达到96%以上,茉莉花茶的主要香气成分含量差异不显著,表明茶坯的吸香已趋于饱和。采用湿窨工艺窨制高档茉莉花茶的适宜配花量为90%~100%。  相似文献   

13.
选定代表着水溶性的甲胺磷和代表着脂溶性的氰戊菊酯,在茉莉花园中以1  相似文献   

14.
乌龙茶和茉莉花茶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龙茶和茉莉花茶对小鼠的免疫功能试验结果表明,10%乌龙茶或茉莉花茶灌胃均能引起小鼠的胸腺缩小。1%花茶灌胃,小鼠的脾淋巴细胞自发性~3H-TdR掺入及 Con A 刺激的淋巴细胞转化率均明显增高,但乌龙茶与10%茉莉花茶则未见这种作用。10%乌龙茶能抑制小鼠SRBC溶血素抗体的产生,而花茶对抗体的产生影响不大。1%花茶可使小鼠外周血 ANAE 阳性细胞增多。此外,还对茶叶影响机体免疫功能的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窨制茉莉花茶与添加香精茉莉花茶香气成分的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水蒸汽蒸馏同时萃取法(SDE法)制备了窨制茉莉花茶、添加香精茉莉花茶和茶坯的香气物质,经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了二者在香气组成和含量上的差异。结果表明,窨制茉莉花茶在主要香气组分的数目和相对含量上都与添加香精茉莉花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采用水蒸汽蒸馏同时萃取法(SDE法)制备了窨制茉莉花茶、添加香精茉莉花茶和茶坯的香气物质,经气相色谱一质谱(GC~MS)分析了二者在香气组成和含量上的差异。结果表明,窨制茉莉花茶在主要香气组分的数目和相对含量上都与添加香精茉莉花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17.
茉莉花茶产业概况与创新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茉莉花茶是中国具有悠久产销历史的再加工茶类.文章剖析了中国茉莉花茶产销概况,指出了茉莉花茶产业发展的瓶颈,提出了茉莉花茶加工技术创新与产品创新路径,展望了茉莉花茶产业发展前景,阐述了茉莉花茶的健康属性与消费空间.笔者认为,依托创新驱动,茉莉花茶产业将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消费空间.  相似文献   

18.
茉莉花茶和复方茶防止小鼠急性肾衰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茉莉花茶、中药和复方茶对急性肾衰竭小鼠的生化及免疫功能试验结果表明,2.5%花茶、2.5%复方茶和0.3%的中药均能明显降低急性肾衰竭小鼠血清中分子物质(MMS)含量。2.5%复方茶能显著降低肾衰竭小鼠血清尿素氮含量,而花茶和单纯中药的作用不明显。花茶、中药、复方茶均可显著促进小鼠脾T、B淋巴细胞增殖反应,而且都能增强小鼠脾淋巴细胞IL-2、IL-3的活性。文中还对花茶和复方茶保护肾功能的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利用茉莉花茶香气指数鉴定其窨制品质及构建决策树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检测分析32个茉莉花茶样挥发性成分的基础上,结合文献引证分析了茉莉花茶、茉莉花、茉莉花干和茶坯的茉莉花茶香气指数(Jasmine tea flavor index,JTF index)。结果表明,JTF值与茉莉鲜花的芳香物质整体挥发水平存在相关性;针对29种特征挥发物对32个茉莉花茶茶样进行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得到不同窨制品质的显著聚类特征,推断JTF指数与29种特征挥发物的缺失可作为茉莉花茶窨制品质判定指标。进一步构建这32个茉莉花茶茶样窨制品质的决策树鉴定模型(判别准确率为93.8%),确定特征挥发物的缺失峰数(节点为4)和JTF值(节点为0.915)为判定节点,证实了JTF值与29种特征挥发物的缺失可应用于茉莉花茶窨制品质鉴定与掺假判别,并且建立决策树模型,能够快速、准确检测出不同窨制品质的茉莉花茶,尤其为掺假(如添加香精)等检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