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珍珠蚌养殖病害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珍珠蚌作为带动渔民增收致富的养殖品种,在大规模发展养殖的同时,若末处理好养殖环节的注意事项,伴之而来的蚌病会日益严重,危害较大,尤其是蚌瘟病,传播迅速,危害严重,严重挫伤了养殖者的积极性.因此,养殖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对珍珠蚌病害的防治工作,绝不可掉以轻心.  相似文献   

2.
3.
珍珠蚌肿胀病,多与营养障碍有关,饲喂牲畜血液,能使珍珠蚌从中摄取铁蛋白化合物、蛋白银、黄血盐(K_4FeCN_6),活性动物碳等有利于改善循环与呼吸生理的重要物质,从而有利于病的痊愈。河蚌本是一种埋栖动物,但为了解决集约化养殖的供氧和供饵问题,育珠蚌通常悬吊在浅水层中,这  相似文献   

4.
陈公立 《内陆水产》2006,31(4):31-31
水质管理乃是河蚌育珠中的重要环节。水质的好坏关系珠蚌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珍珠质的沉积、珍珠的产量和质量。水质管理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1培育好珍珠蚌生长必需的饵料珍珠蚌属于软体动物的贝类,它的主要饵料是水体中的浮游生物。经研究得知,主要是绿藻、硅藻、隐藻、金藻等藻类和轮虫及有机碎屑,所以对养殖池要做到定向培育有益藻类,要具有充足的生物量,同时在养殖池水中具有珠蚌生长必需的氮、磷、钙和镁、硅、锰、铁等微量元素,才能提高珍珠产量和质量。选择优质肥料是培育珠蚌优良生态环境的重要保证。2科学施肥,创造良好生态环境珍…  相似文献   

5.
刘寅初 《内陆水产》2006,31(7):22-22
2005年,我市珍珠养殖面积达22733hm2,年产珍珠747t,吊养珍珠蚌近3亿只,存塘珍珠蚌价值达10亿元以上,成为全国有名的“淡水珍珠之乡”。随着珍珠养殖业的迅速发展,生产规模不断扩大,集约化程度越来越高,伴之而来的蚌病也日趋严重,危害极大。蚌病发生,使珠农遭受一定的经济损失,挫伤了群众的育珠积极性。1死亡症状珍珠蚌吊养在水中,肌体被包在双壳中,因而蚌病不易发现,一旦患病,很难控制和治疗。其主要症状是:蚌池水面漂浮一层蓝藻、水质浑浊、水体呈酸性。病蚌鳃组织发炎或土黄色,伴有溃烂状,斧足的边缘发炎糜烂,胃、肠中无食或很少,肝脏受损…  相似文献   

6.
死亡原因对策珍珠蚌室外暂养良好手术操作不正确室内暂养正确珍珠核无间题开壳宽度过大,拉损前后闭壳肌限制开壳宽度在0.7厘米左右开壳操作时间过长,脱水严重限定每蚌操作时间在12分钟之内,或滴水保持组很润插核创口总面积过大创口总面积应控制在外套膜总面积的2%以内损伤内脏器官内脏团擂核应遵免报伤肠、胃和心脏保养液渗透压失调调整保养液的渗透压在0.4一0.5%细胞小片环境PH值不稳定用级冲溶液稳定离体细胞小片水环境为中性值插核规格过大15厘米左右蚌适擂7毫米以下的核脱核卡在壳缘间,贝壳不能闭合及时摘出,以防敌害生物从壳缝侵入珍…  相似文献   

7.
8.
1、强化投饵,增强体质 秋季尽管水温下降(一般在20℃-30℃),而育珠蚌仍处于快速生长阶段。作为育珠蚌的天然饵料──浮游植物的繁殖速度及数量与夏季相比已明显下降。因此,应适当增加人工投喂豆浆的比例,或增施有机肥。要求:a.黄豆新鲜,不变质;b.豆浆在投喂之前,须经筛绢过滤,以免大颗粒豆渣因不能被珠蚌摄取,下沉池底腐败而污染水质;c.每天用量可分3次泼洒,延长豆浆颗粒在上层水域的悬浮时间,便于珠蚌摄取和提高豆浆利用率;d.每次用量按 1000只蚌用 500g黄豆磨成的豆浆计算,可连续投喂3~5天。…  相似文献   

9.
郑亚平 《内陆水产》2004,29(5):33-33
珍珠蚌吊养在水中,肌体包被在双壳中,一般不易发病,一旦发病,即很难控制和治疗。现根据多方面的生产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华丹 《科学养鱼》2003,(10):16-17
一、养殖水域的选择 (一)场址的选择 1.池塘 养殖面积因地制宜,小的池塘为3~5亩,大的池塘从十几亩到几十亩都有,水深1.5~2米,水质一般都较肥,饵料生物丰富。池塘中可混养草鱼、鳊鱼、鳙、鲫鱼,放养密度为100~200尾/亩,不宜放养或极少量放养竞食性鱼类如鲢鱼等,切勿放养肉食性鱼类如青鱼、乌鳢等。  相似文献   

11.
通过珍珠蚌病原体分离、染色、培养、氧化酶试验、克氏双糖铁琼脂培养和葡萄糖微粒管试验及药敏实验卡鉴定,结果显示病蚌的鳃和斧足存在嗜水气单胞菌和温和气单胞菌,内脏巾寄生肠杆菌科敛病菌和G+球菌,鳃部寄生大量致病菌.  相似文献   

12.
浅谈珍珠蚌的致病与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南方各省发展淡水珍珠养殖势头迅猛,珍珠蚌病害逐年增多,造成大批珍珠蚌死亡,给珍珠蚌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3.
我国有淡水蚌100多种,但适合养殖珍珠的蚌仅有三角帆蚌、褶纹冠蚌、无齿蚌。目前生产上用得最广、养殖珍珠价值最高的河蚌为三角帆蚌和褶纹冠蚌。一、淡水珍珠蚌的生态、生活习性(-)生活习世珍珠蚌一般生活于江河、湖泊、池塘等水体的底泥中,蚌体潜入泥中的深度随季节变化而不同。冬季水温低时,蚌体大部分潜入泥沙中,前腹缘向下,背缘向上,仅露出壳后缘部分呼吸摄食。夏季则大部分露在泥沙外。不同种类的蚌对环境的要求不同,如把纹冠蚌喜栖息于水流缓慢或静水的泥沙中,喜肥水,适宜pH为5-7;三角帆蚌喜栖息在流水的沙质底泥中,…  相似文献   

14.
15.
王旦旦 《内陆水产》2007,32(7):31-31
珍珠蚌的养殖水体需要保持良好的水质环境和丰富适口的饵料生物,才能发展健康有效地养殖,但由于养殖周期较长(一般为3年~5年),很难保证在养殖过  相似文献   

16.
为了筛选优质的珍珠蚌插片组合,探究不同种类珍珠蚌相互插片后生长性状间的差异和相关性,以及各组合无核珍珠成珠率和大小的差异,利用三角帆蚌(S)、池蝶蚌(C)和褶纹冠蚌(Z)分别作为供片蚌和育珠蚌,获得9个育珠蚌组合,测量各育珠组合的体质量、壳长、壳高和壳宽,比较9个育珠蚌组合及3个未插片的三角帆蚌、池蝶蚌和褶纹冠蚌对照组在1年后生长性状的差异,对各生长性状相关性进行分析。测量每个育珠蚌所产无核珍珠的数量和大小,计算成珠率和圆度,分析不同组合之间无核珍珠的差异。结果显示,无核育珠手术影响珍珠蚌的生长性能,以三角帆蚌和池蝶蚌为育珠蚌的组合生长性状均优于对照组,S-S育珠组合在以三角帆蚌为育珠蚌组合内生长最优,SC和C-C育珠组合在以池蝶蚌为育珠蚌组合中生长最优,而以褶纹冠蚌为育珠蚌的组合插片后生长性状指标均小于对照组。其中除了池蝶蚌同种插片组合(C-C育珠组合)外,其余各育珠组合壳长与体质量间相关系数均高于其他生长性状间相关系数,C-C育珠组合壳宽与体质量相关系数最大;三角帆蚌和池蝶蚌之间的插片组合(S-S、C-S、S-C和C-C育珠组合)及褶纹冠蚌同种插片组合(Z-Z育珠组合)成珠率较高(91.67%~100%)。S-S、S-C和C-C育珠组合所育珍珠较圆但珍珠大小在各育珠组合内处于中等。研究表明,无核育珠手术改变珍珠蚌的生长性能,不同育珠组合生长性能存在差异,S-S、S-C和CC育珠组合插片后生长性能较好,成珠率高,珍珠较圆但珍珠大小在各育珠组合中处于中等,该结果为探索不同珍珠蚌生长性状差异和相关性及其所产无核珍珠成珠率、大小的比较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为了筛选优质的珍珠蚌插片组合,探究不同种类珍珠蚌相互插片后生长性状间的差异和相关性,以及各组合无核珍珠成珠率和大小的差异,利用三角帆蚌(S)、池蝶蚌(C)和褶纹冠蚌(Z)分别作为供片蚌和育珠蚌,获得9个育珠蚌组合,测量各育珠组合的体质量、壳长、壳高和壳宽,比较9个育珠蚌组合及3个未插片的三角帆蚌、池蝶蚌和褶纹冠蚌对照组在1年后生长性状的差异,对各生长性状相关性进行分析。测量每个育珠蚌所产无核珍珠的数量和大小,计算成珠率和圆度,分析不同组合之间无核珍珠的差异。结果显示,无核育珠手术影响珍珠蚌的生长性能,以三角帆蚌和池蝶蚌为育珠蚌的组合生长性状均优于对照组,S-S育珠组合在以三角帆蚌为育珠蚌组合内生长最优,SC和C-C育珠组合在以池蝶蚌为育珠蚌组合中生长最优,而以褶纹冠蚌为育珠蚌的组合插片后生长性状指标均小于对照组。其中除了池蝶蚌同种插片组合(C-C育珠组合)外,其余各育珠组合壳长与体质量间相关系数均高于其他生长性状间相关系数,C-C育珠组合壳宽与体质量相关系数最大;三角帆蚌和池蝶蚌之间的插片组合(S-S、C-S、S-C和C-C育珠组合)及褶纹冠蚌同种插片组合(Z-Z育珠组合)成珠率较高(...  相似文献   

18.
正2017年12月,按照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重庆综合试验站相关安排部署,梁平区鸿韵渔业、同盟农业两家公司共同开展套养珍珠蚌净化池塘水质试验示范。日前,为了解珍珠蚌的生长情况,区畜牧渔业发展中心组织人员对珍珠蚌进行了抽样检查,未发现死蚌现象;从随机解剖的情况来看,所育珍珠有较好的光泽度、光洁度,标志着梁平珍珠蚌养殖试验进展顺利。下一步,将  相似文献   

19.
华丹 《科学养鱼》2003,(11):16-17
四、育珠蚌的合理养殖和管理 1.育珠蚌的养殖密度 育珠蚌手术完成后,必须及时放入养殖水域中进行培育。手术后的育珠蚌在3~4小时内必须放入水质良好的水域进行培育,以袋养、笼养和网夹养殖的方式较为普遍。养殖密度视水质肥瘦、饵料生物丰欠等因素而定,一般养殖密度为每亩水面放养1000~2000只。以袋养或笼养为例,每袋(笼)放置2~3只育珠蚌,每袋(笼)间隔距离为25~30厘米,每条绳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MAP2K1 (MEK1) 基因在三角帆蚌 (Hyriopsis cumingii) 性别决定中的作用,采用cDNA末端快速克隆技术 (Rapid-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 RACE) 克隆了MAP2K1基因序列,利用实时荧光定量分析比较MAP2K1基因在三角帆蚌6个组织 (性腺、闭壳肌、肝胰腺、鳃、外套膜、斧足)、早期发育阶段 (1—8月龄) 性腺和1—3龄雌雄性腺中的表达水平,利用原位杂交确定MAP2K1基因在2龄三角帆蚌性腺中的定位。结果显示,MAP2K1基因开放阅读框 (ORF) 长度为1 194 bp,编码397个氨基酸。MAP2K1基因在卵巢中高表达;早期发育阶段在2月龄表达量最高;1—3龄的表达结果显示,MAP2K1基因在卵巢中的表达量均高于同期精巢中的表达量 (P<0.05)。原位杂交结果显示,MAP2K1基因在雌性三角帆蚌的卵母细胞及卵子上有明显的杂交信号。RNAi结果显示,干扰MAP2K1基因的上游基因C-MOS后,下游基因MAP2K1在雌性中的表达下降了82.31%,在雄性中的表达下降了73.60%。推测MAP2K1基因可能参与三角帆蚌的卵巢发育过程,在三角帆蚌中属于偏雌性基因,其表达受C-MOS基因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