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秋季是水产养殖进入育肥和收获的季节。不过由于进入10月份以后,气温会逐渐下降,养殖水体容易发生变化,在投饵、用药、施肥等情况下,可能会出现缺氧浮头,如果同时水体内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过高会造成水质恶化,影响水产动物生长。那么,这个时候,养殖户们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一、加强水质管理1.控制水质指标使溶氧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pH值7.5~8.5,透明度保持在30~40厘米,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指标控制在适宜范围内。保  相似文献   

2.
<正>金秋10月,是水产养殖进入育肥和收获的季节。不过由于进入10月,气温会逐渐下降,有时阴雨连绵,养殖水体容易发生变化,在投饵、用药、施肥等情况下,可能会出现缺氧浮头,同时水体内氨氮、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会造成水质恶化,影响水产动物生长。那么,这个时候,养殖户们一定要注意以下几个管理技术要点。一、加强水质管理1.控制水质指标使溶氧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p H值7.5~8.5,透明度保持在30~40厘米,氨氮、亚硝酸盐、硫化  相似文献   

3.
进入天高气爽的秋季,虽然气温有所回落,但是养殖池塘水温依然较高,此时必须根据池塘水体上下温差大、水质变化快等特点,灵活采取相应措施,以便稳固全年养殖成果,确保水产养  相似文献   

4.
通过生物修复技术,促进C、N、P在养殖水体中循环,保持了水产环境的动态平衡,修复受损的养殖水体生态系统,加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循环,增加水体溶氧,减少水产养殖的污染,改善水质和养殖水体自净能力,提高水产养殖产量和品质,实现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秋季是水产养殖动物育肥的好时期,但由于气候多变,故易造成缺氧浮头,同时也会因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浓度升高而导致水质恶化,所以环境管理不能松懈。此外,秋季仍是水产养殖病害防治的关键季节,养殖户一定要注意。一、环境管理1.加强水质监测管理要定期测定水质状况,如溶氧、pH、透明度、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理化指标。使溶氧保持在5毫克/升以上,pH 7.5~8.5,透明度保持在30~40厘米,氨氮、亚  相似文献   

6.
7月份,全国气温、水温继续升高,水产养殖进入生产旺季,水生动物摄食代谢旺盛,残饵、粪便等极易导致养殖水体中有机质浓度及氨氮、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超标,水体溶解氧含量低,影响水体环境。同时7月也是雷雨多发季节,南部沿海进入台风期,养殖水质、底质较不稳定,水产养殖进入病害高发期,做好防控工作尤显重要。  相似文献   

7.
7月份,全国气温、水温继续升高,水产养殖进入生产旺季,水生动物摄食代谢旺盛,残饵、粪便等极易导致养殖水体中有机质浓度及氨氮、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超标,水体溶解氧含量低,影响水体环境.同时7月也是雷雨多发季节,南部沿海进入台风期,养殖水质、底质较不稳定,水产养殖进入病害高发期,做好防控工作尤显重要.  相似文献   

8.
<正>7月份气温水温将是一年中较高的月份。月平均气温为28℃~30℃,月极端最高气温可达36℃~38℃,养殖水温在28℃~32℃之间。天气炎热、降水量增加,易造成环境突变,导致养殖动物应激反应;同时水产养殖动物进入快速生长期,投饲量加大,新陈代谢加快,残饵和排泄物增多,易导致养殖水体中有机质浓度及氨氮、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容易超标,水质恶化,水体中病原菌增加,是水质易变、病害暴发和流  相似文献   

9.
李华 《齐鲁渔业》2020,37(2):35-37
为使水产养殖水体达到或保持安全水质的标准,往往需要对水体中的悬浮物、有机物、敌害生物、致病微生物以及其他有害物质进行严格控制或有效去除。养殖水体的设施化处理技术包括源水处理、养殖排放水处理、池塘原位水体净化等方面,养殖场可以针对自身的具体情况,灵活选用适宜的方式解决水质问题。  相似文献   

10.
健康养殖池塘水质的调控原理与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骏 《中国水产》2010,(6):54-56
随着高密度、集约化水产养殖生产的发展,许多水产养殖区域因大量使用饲料、肥料和渔药,带来鱼塘淤积、沉积物污染、水质恶化等一系列问题。大部分养殖水体的水质变化频率加快,养殖户常违背健康养殖生产的要求使用药物进行水处理,造成水产养殖对象的发病率显著升高。因此,了解无公害健康水产养殖的水质要求,并能够按这一要求有针对性地调控养殖水体环境,使水质条件更好地满足水产养殖对象的要求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1.
水质恶化是水产动物集约化养殖过程中养殖水体经常出现的问题,也是影响水产动物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特别是近几年国内水产品需求的增加以及对外虾、蟹、贝类、鳗等水产品出口旺盛,我国的水产养殖面积及集约化程度均取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伴随而来的水质恶化事件也是屡见不鲜,其中以氨氮、亚硝酸盐等水化学因子浓度超标最为突出,也最为常见。目前养殖过程中用于改善养殖水体的水质改良剂以化学制剂居多,比如大分子聚合物、强氧化剂等,但其短效性的缺点限制了该类制剂的大规模应用或慎用。而良好的微生态制剂在改善水质方面则能弥补化学制剂的不足,能从源头上提高养殖水体的自净能力,从而保护及修护养殖水体水质。  相似文献   

12.
<正>7月份,天气闷热,水温持续升高,水产养殖进入生产旺季,水产养殖动物摄食量增加,残饵及排泄物不断增多,极易影响水体环境。同时7月也是雷雨多发季节,可能出现暴雨、强对流等极端天气,沿海地区进入台风高发阶段,气温变化幅度大,养殖水质、底质较不稳定。本月是水质易变、病害爆发和流行的主要月份之一,病害防控工作尤显重要。  相似文献   

13.
水产养殖中有毒有害污染物残留及其环境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祥军 《当代水产》2021,46(3):72-72,74
水产养殖对于水体水质的要求极高,良好的水体水质对于水产养殖质量,养殖户的实际收益,以及食品安全的保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因此在实际发展中如何分析水产养殖中的有毒有害污染物残留,并且进行对应的控制,则对于水产养殖的科学化发展,以及区域生态环境的保护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正当今社会随着大众饮食结构的转变,水产动物产品需求量日益增加,促使水产养殖业逐渐走向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道路,为了最大限度地追求生产效益,造成养殖密度和养殖频率过高,各类化学性投入品及抗生素滥用,饲料中蛋白质水平远远超过动物自身的需求量,导致水体环境恶化,底质变差,疾病频发,大量的养殖水体排放致使水体负荷浓度升高~([1]),引起养殖区域内环境、水质、土壤等自净能  相似文献   

15.
正微生态制剂具有改善水产养殖环境,预防水质突变和鱼病爆发,提高水产品质量的作用。微生态制剂按照用途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养殖水体水质微生物改良剂,用于改善池塘底质和水质;另一类为养殖动物体内微生态改良剂,主要用于改善养殖动物体内微生物群落组成和结构。在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养殖水体调控等方面微生态制剂的作用逐渐被广泛关注。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水产养殖业也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和集约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水产养殖内源污染不断加重,导致水质难调,病害难控,水产品质量下降,产品安全存在风险。建立良好生态环境,减少养殖水体污染,保持生态平衡是实现水产养殖与环境和谐共存的重要保障。"养鱼先养水",养水的根本在于有效控制养殖水体中的溶解氧。理论分析和生产实践充分证明溶解氧是水质管理的关键控制点,是水质管理的基石。  相似文献   

17.
利用先进的工厂化水产养殖技术与设施进行的全封闭高密度循环水养殖,具有节水、节地、节能、环保等优点。其成功的关键在于对养殖水体的水质调控。以下就陆基水产养殖的水质调控技术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8.
正6月份广东省气温、水温逐步上升,雷雨天气较多,养殖的水生动物病害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雷雨、闷热天气现象频繁,池塘容易因缺氧而发生泛池,要加强日常管理,发现缺氧应及时开增氧机、加注新水等措施。暴雨过后,要密切注意池塘水质的各种理化因子变化,及时做好水质调控,保持养殖水体的稳定。做好水产苗种放养前的准备工作,从有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的种苗场选购苗种,并要求提供水产苗种产地检疫合格证。根据近几年我省水产养殖病害监  相似文献   

19.
正进入21世纪以来,传统水产养殖业受到了强烈冲击,养殖水体中的残余饵料、粪便等大量积累,导致养殖水环境恶化、水产品质量下降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系统应运而生,被认为是改善养殖水环境的有效方法,能很好地解决水质差、水体肥等问题,并提高水产品质量和产量。池塘工业化生态养殖系统是将主养品种集中在新型设施中进行集约化养殖,利用新型设施运行产生曝气循环水流,同时构建生态系统净化水质,达到高效、生态、节水、节地的  相似文献   

20.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也是我们水产养殖最关键的月份之一,这个季节养殖管理的成败决定了当年收成的好坏。养殖管理涉及到养殖过程中的点点滴滴,水质管理比其他方面更加重要,水养好了,其他方面的管理才能轻松。1"底好"———定期改底池塘底部是整个池塘的"肥料"仓库。管理好这个仓库,能够给池塘提供足够的养分,保持池塘整个生态系统的安全运行;管理不好这个仓库,水体营养过剩,就会出现水体过肥、蓝绿藻暴发等现象,水体营养不足、水体肥度不足,就会导致水体偏瘦,出现青苔或花白鲢等滤食性鱼类长势不好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