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杨玉凤 《水产养殖》2006,27(2):10-10
淡水养殖的河蟹、青虾、罗氏沼虾、南美白对虾池中常有麦穗鱼、鲫鱼、泥鳅等野杂鱼存在。这些野杂鱼与虾蟹争夺饲料,降低饲料利用率,影响虾蟹生长。以前虾蟹池中的野杂鱼常用五氯酚钠来杀灭,但五氯酚钠毒性强、环境污染严重,国家已明令  相似文献   

2.
茶皂素对部分常见淡水水生生物的毒性试验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茶皂素对淡水甲壳类养殖池塘中常见的野杂鱼 ,如麦穗鱼、鱼白鱼、鲫鱼等具有较强的毒性 ,在浓度 2 5mg/L时即可将其杀死 ;而对甲壳类的淡水青虾、罗氏沼虾和河蟹却很安全 ,即使浓度达 18mg/L其也能正常存活 ,对青虾的生长无不良影响。以茶皂素为主要成分的清塘剂 ,完全可以替代五氯酚钠来清除淡水甲壳类养殖池塘中的野杂鱼  相似文献   

3.
双线绦虫(Digramma sp.)隶属绦虫纲、裂头科、双线绦虫属,第一中间寄主为桡足类,第二中间寄主为鱼类,终寄主为食鱼鸟类。过去一些大中型水库,在鲫鱼及野杂鱼体内偶有发现,常集中感染,有蔓延  相似文献   

4.
养过鱼的人们都知道,人工饲养下的鱼池中,或多或少都有野杂鱼的存在。它们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所养鱼类的正常生长,给渔业生产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池塘中的野杂鱼主要有麦穗鱼、餐条、棒花鱼、泥鳅等等,这些野杂鱼不仅抢食力强、摄食量大、生长缓慢,而且繁殖速度快。在池塘中不仅与养殖鱼类争食物、争栖息空间,而且还消耗池中大量的氧气。因此,清除池塘中的野杂鱼也是一项比较重要的工作。要清除池塘中的野杂鱼应从以下三点着手。 首先,要阻止野杂鱼进入池塘。野杂鱼进入池塘的主要途径有两种,一是随水而入,…  相似文献   

5.
1.合理套养 野杂鱼较多的成鱼塘每公顷可放养鳜鱼300~600尾;放养罗非鱼、鲤鱼、鲫鱼较多的成鱼塘,每公顷放养750~1000尾;罗非鱼繁殖过多的池塘,每公顷可放1500尾左右,值得注意的是混养鳜鱼的池塘中不宜再放养鲢鳙等夏花,否则鳜鱼会  相似文献   

6.
巧除野杂鱼     
巧除野杂鱼我渔业组用“强氯精”清除野杂鱼,效果良好,具体做法是:在早晨,待野杂鱼大量密集地浮头时(注:成鱼轻浮头或不浮头时),用“强氯精”一包(50克)配20公斤水,泼洒在池塘下风处野杂鱼密集浮头的水体里。泼洒面积约100平方米。这样,野杂鱼一会儿就...  相似文献   

7.
调查了湖北省八汊、丁家咀、三湖连江、沙港、松泊湖等五座水库中野杂鱼资源.野杂鱼体长主要分布在50—110mm,拟(?)为最优势种;捕捞野杂鱼的最侍网(?)大小为20mm和30mm。野杂鱼可以转变成经济鱼;作为名、特、优种类的饵料鱼或加工成鱼粉;加工成食品等.  相似文献   

8.
汤河水库1997~1999年对库区野杂鱼的捕捞采用新的渔具渔法,3年间共捕获野杂鱼182380kg,获利99.5万元,是水库渔业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9.
不易抽干水的池塘和库湾,鱼种放养前清除野杂鱼非常困难。印度淡水养殖中心发现:用漂白粉(含氯5mg/l)和尿素(含总氨NH_4 NH_45mg/l)结合使用,半小时之内全部杀死野杂鱼。具体方法是:先泼洒尿素,过24小时再泼洒漂白粉。水温23~30℃时,10~15分钟野杂鱼表现不安,30分钟后野杂鱼全部中毒死亡。其原因乃是氯对鱼有剧毒作用,引起鱼体渗透压不平衡;高浓  相似文献   

10.
河蟹、鳜鱼在生态与食性上无冲突,互不相残,二者混养能充分利用水体空间及天然饵料,发挥池塘最大生产力,达到增产增收的理想效果。池中的野杂鱼摄食河蟹残饵,而鳜鱼又捕食池中的野杂鱼,实现低质鱼向优质鱼的转化,同时又解决了野杂鱼与河蟹争饵料、争溶氧、争水体等问题,有利于河蟹、鳜鱼的共同生长,是值得推广的生态养殖模式。介绍了蟹、鳜池塘生态混养技术。  相似文献   

11.
唐玉华 《齐鲁渔业》2013,(12):46-47
河蟹、鳜在生态与食性上无冲突,具有相互协同、相互促进的作用。池中的野杂鱼利用了河蟹残饵,而鳜又捕食野杂鱼,实现低值鱼向优质鱼的转化,同时又解决了野杂鱼与河蟹争食、争溶氧、争水体等问题,对河蟹、鳜的共同生长极为有利。现将河蟹、鳜同池高效生态养殖技术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河蟹池塘中套养不同饵料来源鳜鱼的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在大规格河蟹养殖中,常出现野杂鱼与河蟹争食饵料的情况,影响河蟹正常摄食与生长,降低养殖户经济效益。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河蟹池塘中套养一定数量的大规格鳜鱼种。利用鳜鱼捕捉蟹池中的野杂鱼,不仅改善水质,提高饲料利用率,而且将经济价值较低的野杂鱼转化为经济价值较高的鳜鱼,达到鳜鱼、河蟹双丰收,提高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李生 《科学养鱼》2005,(6):31-32
专门养殖对虾的池塘,由于种种原因,在养殖过程中存在许多野杂鱼,严重影响养殖效果。为此谈谈引起虾塘存在鱼类的原因和养殖过程中清除野杂鱼的方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土门子水库位于辽宁省凤城市境内,是一座以灌溉、防洪为主,兼顾发电、养鱼、旅游等综合利用的山谷型水库。最大库容为1.86亿m3,最大养鱼水面为933hm2,水质为二级,饵料生物丰富,属于中富营养型。多年来水产养殖以鲢鳙为主,在2004年-2005年6月一年半的时间内,采用野杂鱼诱捕网具(共十套),对水库野杂鱼进行捕捞,即达到了清野的目的,又提高了经济效益。下面简要介绍野杂鱼捕捞的渔具渔法。  相似文献   

15.
湖北省漳河水库可养鱼水面有10.5万亩,库大水深。由于建库前未清底除野,鲶、黄颡鱼、(?)条等野杂鱼已形成群体,直接影响了渔业的发展。近几年来,该库采用了两种简便易行、渔具造价低的除野方法,较好地控制了野杂鱼的群体发展。现将两种除野渔法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在成鱼养殖中,池塘里常常会随着进水及投放水草而带入小杂鱼包括鲫鱼等鱼卵,或部分小杂鱼鱼苗,形成相当数量的低值小杂鱼群体。这类小杂鱼群体在池中与四大家鱼等争空间、争饲料、耗水体溶氧,严重地影响了池塘养殖的产量和经济效益。实践中,兴化市沙沟、中堡一带的养殖户们创新了  相似文献   

17.
胡宾 《内陆水产》2002,27(4):27-27
1池塘条件池塘面积0.53公顷,水深2米,长方形,东西向,保水性能良好,池底平整,淤泥30厘米左右。水质良好,注排水方便。2池塘消毒1999年4月15日,将池水抽干,用生石灰100~150千克/667米2彻底清塘,杀灭病原菌和野杂鱼。放养前5~7天,池塘注水0.5~0.8米。进水口用30目鱼网扎牢,以防野杂鱼进入。每667米2施鸡粪50~100千克,调节水质,保持透明度在30厘米左右。3夏花放养分段放养,强化培育。1999年5月1日放养鲫鱼夏花1.2万尾(1500尾/667米2),规格为1000…  相似文献   

18.
双线绦虫隶属绦虫纲、裂头科、双线虫属,第一中间寄主为桡足类,第二中间寄主为鱼类,终寄主为食鱼鸟类。我县过去一些大中型湖泊,在鲫鱼及野杂鱼体内时有发现,近年来我县沿江和大中型湖泊附近的人工池塘内大量发现。常集中感染,有蔓延趋势,主要对一龄鲢鱼种造成较大危害。据调查统计:最高的池塘感染率达85%,患病鱼种越冬死亡率最高为75%。  相似文献   

19.
天津市北郊北河庄渔场从1988年开始从事四大家鱼和鲫鱼的养殖,经过多年摸索逐步形成了一套池塘培育鲫鱼鱼种高产养殖模式。1995年亩净产鲫鱼鱼种612公斤,亩获纯利润6807元。现将养殖情况介绍如下: 一池塘条件:面积3—5亩,水深1.5—2米,呈东西方向的长方形,不渗漏、水源无污染、排注水方便。放养前15天用生石灰清塘,亩用量75—100公斤,亩施发酵性畜粪400—500公斤。加水至1—1.5米。注水口用密网过滤防止野杂鱼及敌害生物混入。 投放鱼苗:选用从南方购买的异育银鲫夏花。5月初,亩放10000尾(1.5—1.8cm)的鲫鱼夏花。搭配2500尾/亩白鲢乌仔,并晚放15—20天。  相似文献   

20.
在北方地区的众多河流中,栖息着大量的麦穗鱼和野生鲶等野生鱼类,这些野生鱼类在当地很少引起养殖户的重视,对在进水口及池塘中捕获的野生鱼类均作为野杂鱼清除掉。2007年,笔者在技术指导过程中,发现个别专业户为防止这些野杂鱼进入池塘,对进水口进行了简单改造,并捕获了大量野生鱼类。由此,笔者产生利用这一能捕获野杂鱼的改造作为专业户拓宽增收渠道的想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