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棘胸蛙养殖技术之一:棘胸蛙仿生态养殖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棘胸蛙俗称石蛙,又名石鸡,是生活在深山密林、山涧小溪中的珍贵两栖类动物。位于浙西钱江源头的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境内群山连绵,森林茂密,山涧小溪众多,棘胸蛙自然资源、生态、生长、栖息、繁育的环境十分优越,是当地山区的名产之一。棘胸蛙仿生态养殖具有投资少(因地制宜)、效益高(形式多样)、市场俏(绿色产品)等优点,特别适宜有条件的山  相似文献   

2.
陈新华 《中国水产》2016,(7):112-113
正近年来,安徽宁国市部分养殖户成功开展人工养殖繁育棘胸蛙,当地养殖户利用皖南山区有利的山溪自然资源条件,通过仿生态的方式发展棘胸蛙养殖,取得较好的成效。为此,本文从养殖条件、不同发育期的培育方法、病害防治、越冬管理等便面详述了棘胸蛙养殖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3.
棘胸蛙仿生态繁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清华 《内陆水产》2005,30(6):17-18
棘胸蛙又名岩膀、膀膀.属两栖纲、无尾目、蛙科、蛙属。腿肥壮.肉味鲜美,清凉滋补,富含蛋白和维生素、氨基酸,综合营养可与野生甲鱼比美,已成为人们喜食的名特产品。石门县位于湘西北,森林茂密,山涧溪流密布,水域环境优良。气温适宜,是棘胸蛙自然繁殖、生长、栖息的地区。  相似文献   

4.
5.
仿生态繁养棘胸蛙就是利用自然生态环境,人工辅助繁育出幼蛙后让其随意进入仿生态围养场的自然环境中摄食,辅以定点设灯诱蛾和补充投喂饲料,促使幼蛙快速生长为成蛙。位于湘西北的石门县,森林茂密,山涧溪流密布,水域环境优良,气温适宜棘胸蛙自然繁殖、生长、栖息。近3年来,在主管业务部门指导下,南北镇红耀村村民开展仿生态繁养棘胸蛙的试验,取得较好成效,现将技术要点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目前,我国棘胸蛙仿生态养殖技术已达到一定水平。但由于棘胸蛙对繁殖生长的环境条件要求特别高,尤其是养殖水质须符合野生环境水质标准,导致棘胸蛙的养殖用水量大、设施成本高、疾病多、成活率低。国内现行的人工养殖棘胸蛙技术,其养殖水源需利用天然洞穴和山溪水且水温需另外热源加温控制,且每养殖10天须添加土霉素等消毒药物。养殖池需种蛙池、产卵池、孵化池、蝌蚪池、幼蛙池和成蛙池等6种池型,棘胸蛙每次从一种池型转入到下一  相似文献   

7.
龙连玉 《淡水渔业》2002,32(1):41-43
1 人工生态养殖棘胸蛙的意义 :棘胸蛙又称石蛙、石棒、岩蛙、石鸡等 ,成蛙体重一般为 2 0 0~ 4 0 0g ,是我国特有的大型野生蛙。它不但营养丰富 ,味道甘美 ,而且还具有健肝润肺、清心明目、乌发驻颜、治疗疳疾等药用功效。由于人们对棘胸蛙需求量的日益增长和野生资源的日渐匮乏 ,棘胸蛙的市场价格也随之上升。人工仿自然养殖棘胸蛙则是利用现有的自然生态环境进行养殖 ,不但减省了大量的建池投资 ,而且生长迅速、少生疾病。所以人工仿自然生态养殖棘胸蛙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十分广阔的前景。2 场地选择和建造因棘胸蛙具有怕高温干燥和…  相似文献   

8.
棘胸蛙俗称石蛙、石鸡。是我国特有的大型野生蛙。棘胸蛙肉质细嫩洁白,味道甘美,营养丰富,列为宾馆、酒家推荐的山珍名菜。亦是人们难得的珍稀佳肴。且具有滋补强身、清心润肺、健肝胃、补虚损。以及解热清毒、治疳疾等功效。近年来。由于过度捕捉和环境的恶化。棘胸蛙资源量日渐匮乏。为了保护棘胸蛙野生资源。在杭州市农发基金办及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  相似文献   

9.
甘香 《内陆水产》2002,27(3):21-21
棘胸蛙又名石蛙、石鸡、石蛤蟆,为我国特产的大型肉食野生蛙。它体大肉多味美,被美食家誉为“百蛙之王”。棘胸蛙成蛙体长约12厘米,体重250~500克。皮肤粗糙,背部皮肤呈暗灰色,有许多疣。疣上有小黑棘。自然分布于我国南方各省,常栖息于密林峡谷间、岩沟内,昼伏夜出,畏烈日强光。每年11月底至翌年4月中旬为冬眠期。在气温25~30℃,水温20~27℃时生长最快。主要捕食各种昆虫,如蝽、蚱蜢、金龟子、天牛、蚂蚁、螺虾、泥鳅和嫩草根等。5~9月繁殖,每年交配产卵3次,年产卵量1000粒左右,一般产于有流水…  相似文献   

10.
棘胸蛙养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棘胸蛙的生物学特性棘胸蛙又名石蚌、石鸡,属两栖类、无尾目、蛙科、蛙属。喜欢栖息于山溪、沟汉及其它阴凉、潮湿、安静的地方。下雨前后爱跳跃,可跳sdem高,但驯养后则跳不高。棘胸蛙体形扁平,头偏小,嘴宽且秃,与普通青蛙有很大区别。眼大凸出,夜间对着光线,似夜明珠般闪闪发光。前肢短粗,后肢长而粗大,趾间有蹼。棘胸蛙的体色有好几种,最常见的为黄褐色。成蛙一般体长10-20cm,体重250-3509,最大的可达500go棘胸蛙生长水温为12-24t,最适温度为18-22℃。其社料期食浮游生物,成蛙主要食昆虫类。人工养殖可投喂蚯蚓、…  相似文献   

11.
棘胸蛙是我国特有的大型野生蛙,营养价值极高,是野生蛙类中珍贵的食用蛙和药用蛙。近年来,大力发展人工养殖棘胸蛙,变野生为家养,进行人工繁殖扩大种群,形成商品生产,既保护资源,又可达工厂化成蛙养殖  相似文献   

12.
棘胸蛙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A、B1、B2、C及尼克酸,具有17种氨基酸。它的综合营养可与甲鱼媲美,素有"山珍佳品"之美誉。从医药、保健作用上看,石蛙具有补虚损、解热毒、驱痨瘦、化毒疮之功效,其蝌蚪能乌发,其卵有明目的功能。然而随着环境的恶化和过度捕捉,棘胸蛙野生资源逐渐减少。人工仿生态养殖棘胸蛙,既能为广大的农民提供一条新的发家致富的道路,又能保护这一野生资源不会因环境破坏和过度捕捉而灭绝。  相似文献   

13.
棘胸蛙养殖技术之二:棘胸蛙封沟养殖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棘胸蛙因长期处于野生状态,资源有限,产品供不应求,因此,积极开发利用野生动物资源,振兴山区经济的优良品种,受野生为人工驯养,是一项能够使山区人民脱贫致富的养殖业。封沟养蛙,一是能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且产品供不应求;二是增加山地的植被,又能促进棘胸蛙种群,保护了生态平衡,从长远来看具有较大的社会效益和十分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正>棘胸蛙(Quasipaa spinosa)俗称石蛙,主要分布于浙江、安徽、江西、贵州、湖南、福建等长江以南地区。棘胸蛙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兼具药用与食用价值,素有“山珍佳品”之美誉。当前,棘胸蛙养殖仍以模拟山区溪涧自然生境开展人工养殖,但受山区洪水灾害、山区的生态保护及地理条件限制,棘胸蛙规模化养殖发展缓慢。本项目在低纬度的平原地区(浙江鸿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展棘胸蛙养殖,  相似文献   

15.
<正>棘胸蛙(Rana Spinosa David)是我国特有的大型野生蛙,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主要分布于中国南方的丘陵地区。目前棘胸蛙养殖主要是野外捕捞、就地养殖,存在繁育亲本群体过小、亲本多次重复使用、近亲繁殖等现象,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种质退化,导致棘胸蛙抗病性弱、环境适应性差、生长缓慢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棘胸蛙(Rana spinosa)又名石蛙、石鸡等,属两栖纲,无尾目,蛙科,蛙属,成蛙一般体重为200~400克,是我国特有的大型野生蛙。该蛙分布较广,喜栖息于山区水流较缓的小溪内,白天一般伏在洞口,或潜伏于草丛、砂砾和石头空隙间,伺机捕食,生长温度为18~28℃,超过36℃则活动异常,甚至出现死亡,低于  相似文献   

17.
正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颇具争议的棘胸蛙养殖政策终于明朗。5月28日,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蛙类保护管理的通知》,明确棘胸蛙由渔业主管部门按照水生动物管理。棘胸蛙养殖历史较长,人工繁育及养殖技术日趋成熟,本文系统介绍了棘胸蛙工厂化养殖技术。开展棘胸蛙增养殖,可把蛙类保护与当地森林等自然生态系统保护有机结合,对棘胸蛙栖息地及分布区域的监测和保护也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棘胸蛙肉质细嫩鲜美,蛋白质含量较高,具有多种药用功效。棘胸蛙性阴寒味甘、滋阴补肾,民间多用于医治小儿体虚、盗汗、脱肛等多种疾病,同时它也是一种近年来难得的山珍美味和高级天然营养滋补食品。棘胸蛙多栖于山溪、水塘、河流、湖泊之中,棘胸蛙以捕食森林害虫为主,在森林生态环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其味美价高,近年来人们开始大量捕食,尤其在清明节前后,棘胸蛙的活动范围很小,被捕食的数量最大,而且这时正是棘胸蛙发殖季节,年复一年,导致某种群数量大大降低,同时森林的砍伐和植被的大面积破坏,进一步加重了水土流失的程…  相似文献   

19.
舒妙安 《水利渔业》2000,20(4):12-13
介绍了棘胸蛙的生物学特性、养殖场址选择、蛙池建造、繁殖与孵化、蝌蚪及幼(成)蛙人工饲养等方面的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20.
棘胸蛙无公害养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棘胸蛙俗称石蛙、石鸡,是我国特有的大型野生蛙。2004年在杭州市农发基金办及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杭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在建德西部山区开展了棘胸蛙模拟生态养殖试验.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棘胸蛙养殖面积715米^2,当年培育幼蛙12.4万只,生产商品蛙7245千克,实现总产值78.6万元,总利润为34.8万元,每平方米利润达到486.7元,投入产出比为1:1.8。现将棘胸蛙无公害生态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