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1 症状 金鱼无食欲,体消瘦,活动呆滞,体表无明显症状。翻开鳃盖,可见鳃盖内表皮有轻度充血,鳃丝末端浮肿、粘液增多,粘附有污物,鳃丝间偶有发现白点,呈淡红色。剖检时,除肠内无食物外,各内脏器官基本正常。镜检一个视野有4个小瓜虫或幼体,两个视野有3只指环虫,且鳃丝上皮细胞脱落,血管有血窦,严重时呈坏死性烂鳃。所检查的5尾金鱼4尾都是如此,另一尾病症较轻。因此,诊断为金鱼小瓜虫病、指环虫病和烂鳃病并发。2 发生原因2.1 进货时金鱼在产地就有虫卵和孢子,至水温、环境适宜时,虫、菌即大量繁殖,感染金鱼。2…  相似文献   

3.
1 诊断1 .1 目检 病鱼体表、鳍条、鳃上均发现有 0 .5~ 1mm的白色小点状突起 ,个别重度病鱼全身皮肤和鳍条布满白点 ,全身体表如同覆盖着一层白色薄膜 ,粘液增多 ,体色暗淡无光。病鱼消瘦 ,多漂浮于水面不游动或缓慢游动。因鳃组织被破坏 ,病鱼经常呈浮头状漂浮于水面。1 .  相似文献   

4.
<正>岩原鲤俗称岩鲤、墨鲤或水子,广泛栖息于水流缓慢、岩石较多的底层水体,是生活在长江上游和金沙江中下游的广温性鱼,其肌间刺少、肉质鲜嫩,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深受消费者的青睐。随着岩原鲤人工繁殖技术成熟、规模化人工养殖技术的发展,由于养殖密度过大、生产过程中管理不当等因素导致岩原鲤病害频发,造成养殖效率低下,严重威胁到岩原鲤养殖业的健康发展。近日,重庆市荣昌区某养殖场暴发了一例岩原鲤的小瓜虫病,  相似文献   

5.
不同药物对金鱼小瓜虫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黄斌  常红军 《水产科学》2003,22(2):18-20
研究了硝酸亚汞、孔雀石绿、亚甲基兰、福尔马林、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生姜和辣椒合剂对金鱼小瓜虫病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表明,硝酸亚汞、孔雀石绿、福尔马林对金鱼小瓜虫病的防治效果较好,而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质量浓度小于1 0mg/L时,不仅不能杀死小瓜虫,反而刺激小瓜虫胞囊的形成,加速繁殖。只有当其质量浓度达到1 2mg/L时,才能有效地杀灭小瓜虫。  相似文献   

6.
正2018年3月25日,笔者发现一室内养殖系统里皇冠沙鳅幼鱼出现摄食减少、背鳍紧缩、反应迟钝、游动缓慢、常与固体物摩擦等现象。捞出后发现,鱼头部、体表和鳍条布满无数小白点。从体表刮取少许黏液,镜检诊断为小瓜虫病,之后采取升温和药物联合治疗后,该病得到控制。一、养殖情况皇冠沙鳅幼鱼(约7克/尾)养殖于玻璃水族箱  相似文献   

7.
正宽体沙鳅又称龙鳅,隶属于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辐鳍鱼纲、鲤形目、沙鳅科、沙鳅属,与中华沙鳅一并俗称"玄鱼"。宽体沙鳅为我国特有鱼类,主要分布在长江上游等流域,因其营养丰富、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近年来由于水环境污染、水利工程的修建及人为过度的捕捞,导致野生宽体沙鳅的数量  相似文献   

8.
<正>宽体沙鳅为我国特有鱼类,主要分布在长江上游等流域,因其营养丰富、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近年来由于水环境污染、水利工程的修建及人为过度的捕捞,导致野生宽体沙鳅的数量大幅度减少。2012年长江上游鱼类资源保护与利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对宽体沙鳅进行了人工驯养和繁殖技术研究,目前已经实现了宽体沙鳅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全人工繁殖技术的突破。然而,由于人工养殖环境与自然生长环境的差  相似文献   

9.
小瓜虫病     
2008年农业部兽医局委托动物流行病学中组织专家编写动物疫病释义,为便于解读水生动物的疫病,本刊现将《一、二、三类动物疫病病种名录》中水生动物疫病种类的分类及各病的释义分期进行刊登。小瓜虫病,又称白点病,是由多子小瓜虫寄生于淡水鱼类体表和鳃引起的一种寄生病,以病鱼体表或鳃呈现小白点为特征。为我国的三类水生动物疫病。  相似文献   

10.
小瓜虫病     
小瓜虫病——很多淡水鱼和海水鱼的一种侵袭性鱼病,在鱼池繁殖的小瓜虫,具有损害皮肤、鳍和鳃的特性。它们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和加拿大的养鱼场和孵化场。在天然水域中小瓜虫病流行极少出现,但是,几乎所有的淡水鱼都是小瓜虫病的病媒而引起小瓜虫病。  相似文献   

11.
1998年10月16日,我县元坑镇某村张某,送来2尾已发病草鱼请笔者诊治。经诊断用药一疗程后,基本痊愈未再复发,取得了较好的诊治效果。现将诊治过程与技术措施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一、诊断1.目检:肉眼检查病鱼可看到鱼体表覆盖一层白色米汤样的粘液,头部...  相似文献   

12.
2006年10月4日,笔者从衡水湖的渔获物中收集到鲈形目(Perciformes)刺鳅科(Mastacembelidae)刺鳅(Mastacembelusaculeatus)2尾,把它们放在缸内饲养时发现其焦燥不安,上下游动,不断撞击缸壁,还在底砂或金鱼藻上磨擦。给予其刺激反应较迟钝。仔细观察,发现其皮肤上有许多0.1m左右的小白点。主要集中在鼻、额、鳃盖膜、各鳍、尾柄等处。5d后,表皮糜烂、脱落,鳍膜断裂、眼球发白。病鱼逐渐消瘦,体色发黑,游动缓慢,体表粘液增多,  相似文献   

13.
黑鲷隶属鲷科,俗称黑加吉、铜盆鱼、海鲥等,由于肉质细腻、营养丰富,经济价值较高,是浙江省海水养殖围塘及网箱养殖主要创收点。由于近年来整体海水养殖环境较以前有所恶化,加之养殖密度较高,黑鲷养殖饱受各种疾病困扰,据笔者近两年海水养殖病害调  相似文献   

14.
<正>草鱼小瓜虫病是水库网箱养殖最常见的三种寄生虫病之一,此病流行范围广,轻度感染时症状不明显,难被养殖者察觉,等到察觉时,已是严重感染,开始出现批量死亡。此病治疗后不久易复发,难以获得根治效果。2017年4月,大田县六角宫水库小瓜虫病大面积暴发并造成严重死鱼,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一、发病情况1.水库概况六角宫水库正常水位时面积3800亩,库容7090米3,属集雨为主的峡谷型水库。除汛期和枯水期外,透明度保持在0.8~0.9米。四周植被良  相似文献   

15.
问98年9月,我场引进一批淡水白鹤鱼种,11月中旬发生大规模死亡,经专家现场会诊,认为是小瓜虫病一、病原:一种小瓜虫,镜检可见马蹄形大核_二、症状:病鱼侧游,遇障碍物摩擦身体、最初表现为不吃食,聚群,全身长满小白点,表皮脱落成粘液覆盖全身,尾部脱落,不久死亡。三、防治:1提高水温到28-29℃,以控制病情。2.8一疗程:硝酸亚汞全池泼洒,连续三天,第一天0.Zing/L,第一、三天O.匕mg/[。,随后用ling/L漂白粉全池泼洒,连续三天。第二疗程:用0.15mg/L的硝酸亚汞全池泼洒,连续三天,后用20mg/1。的生石灰全池…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水产》2011,(8):37-38
2008年农业部兽医局委托动物流行病学中组织专家编写动物疲病释义,为便于解读水生动物的疫病,本刊现将《一、二、三类动物疫病病种名录》中水生动物疫病种类的分类及各病的释义分期进行刊登。  相似文献   

17.
花斑副沙鳅(Parabotia fasciata)隶属鲤形目、鳅科、沙鳅亚科、副沙鳅属,在我国多数水系均有分布,具有适应能力强、营养丰富(属高蛋白、低脂肪鱼类,其肌肉氨基酸组成比例符合FAO/WHO的理想模式,EPA、DHA等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丰富)、个体大、怀卵量多、生长快等优点,极具开发价值。2010年以来,内江师范学院"长江上游鱼类资源保护与利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对其基础生物学、人工繁育、成鱼养殖进行了系统研究,已实现其全人工繁殖和池塘养殖。  相似文献   

18.
业安 《淡水渔业》1980,(1):35-35
<正> 1978年7月28日本场1号池(面积2.3亩,平均水深1米)放养鲮鱼苗80万尾,规格5~6朝。池水呈黄褐色,池水偏酸性,水温26~32℃。此池开始感染了小瓜虫病。石灰硫磺合剂是一种杀菌、杀螨剂,由硫磺和石灰水熬煮而成,主要成分多为硫化钙。我们试用石灰硫磺合剂和敌百虫混合治  相似文献   

19.
正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又名黄角丁、黄辣丁、黄腊丁、黄骨聪等,隶属于鲈形目(Perciformes)、鳢科(Ophiocephalidae)、黄颡鱼属(Pelteobagrus),分布在我国长江、黄河、珠江及黑龙江、辽宁等流域,是一种以肉食性为主的杂食性鱼类,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具有一定的药用、食用价值,备受市场欢迎。但近年来由于管理疏漏、  相似文献   

20.
一例欧洲鳗小瓜虫病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化县马路鳗鱼场,养殖鳗池20个,养殖面积3160m~2(其中大池10个2400m~2,小池10个760m~2)。1998年3月14日,鳗鱼因病死亡严重,病情来势十分凶猛。18~#池当日死鳗8kg,165尾,全池约有25%的个体被感染。20~#池死3kg,145尾,约有15%的个体被感染。针对病鳗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症状,诊断为鳗鱼小瓜虫病,并立即采取措施积极治疗,取得了满意的效果。1发病原因鳗场在日常管理中是每星期用0.4g/m~3鱼用强氯精和0.06g/m~3的灭虫精进行细菌性鱼病和寄生虫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