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鱼类肠道内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类群,其在宿主生长发育、代谢及免疫调控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大量研究显示肠道菌群与宿主脂代谢关系密切,能够通过调节肠道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 SCFAs)、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 LPS)、胆汁酸、氧化三甲胺等菌群代谢产物以及肠上皮细胞的通透性,影响宿主脂质代谢。本文对国内外鱼类肠道菌群及其与机体脂质代谢作用关系进行梳理,综合报道了鱼类肠道菌群的组成、脂类营养对鱼类肠道菌群的影响、鱼类肠道菌群与机体脂质代谢的关系及基于肠道菌群调控鱼类脂质代谢的策略。在鱼类肠道中,菌群种类及结构的变化或可作为鱼类脂代谢紊乱的早期诊断标志。在此基础上,基于肠道菌群稳态维持而采取调控手段,如合理应用益生菌、益生元等,或将为鱼类等水产动物脂质代谢紊乱防控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正肠道作为一个大型的生态系统,存在数量巨大的微生物,肠道健康会直接影响到动物对饲料中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以及机体自身的生长性能。肠道菌群是动物机体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维持肠道健康、抵抗病原菌的入侵、调节物质代谢、能量吸收、器官发育以及机体免疫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肠道菌群的种类和数量在动物健康时是处于稳定平衡状态的。外界环境状态、  相似文献   

3.
<正>因为水产动物与陆生动物生活环境的巨大差异造成了其肠道菌群结构有较大差异。大多数水产动物的幼苗孵化后便直接暴露于水环境中,立即与水环境中的微生物发生关系,并且在它们的生长过程中,消化管与外界直接相通,与外环境中的水和外界微生物群频繁接触,使得消化道内环境并不稳定。因此,水产动物消化道内菌群的更替和定植,与陆生动物很不相同。在陆生动物的消化道中,往往革兰氏阳性菌占优势,而在鱼类、贝  相似文献   

4.
鱼类肠道菌群与免疫调节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鱼类肠道菌群的形成和种类以及对鱼类机体免疫调节的作用,重点介绍了鱼类肠道菌群与免疫调节之间的关系,包括肠道菌群对免疫机能的影响和免疫调节剂对肠道菌群的影响两方面。  相似文献   

5.
鱼类肠道菌群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葛莉莉 《水利渔业》2006,26(4):17-20
鱼类肠道存在着正常的细菌群落,这些微生物群为宿主创造生存的微环境,同时宿主也为它们提供生长繁衍的条件,两者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形成了统一的整体。综述了鱼类肠道菌群的研究意义、肠道菌群的形成、肠道菌群的数量和组成、肠道菌群的作用。肠道菌群的作用主要包括辅助消化作用、肠道菌群的变化和免疫机能的相关性、对外来菌群和寄生虫的作用、提供营养物质等。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健康斑点叉尾(鱼回)肠道及其与养殖池塘水体中菌群结构的关系,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方法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手段考察其肠道和养殖水体中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表明,斑点叉尾(鱼回)肠道菌群丰度和菌群多样性均较养殖水体低。斑点叉尾(鱼回)肠道中有69.57%的运算分类单元与水体中一致,水体中优势菌群主要为变形菌门、放线菌门和蓝藻门,而肠道中的优势菌群为拟杆菌门、梭杆菌门和厚壁菌门,说明肠道和养殖水体中的优势微生物种群的组成和丰度无明显的相关性,肠道中菌群组成有一定的独立性,其优势菌群结构几乎不受养殖环境菌群的影响。PICRUSt预测细菌表型发现,斑点叉尾(鱼回)肠道中以厌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为主;从生物膜形成和致病潜力表型可知,肠道和水环境中均存在大量条件致病菌。试验结果表明,池塘养殖健康斑点叉尾(鱼回)肠道微生物中的优势益生菌主要为鲸杆菌属和拟杆菌属,平均相对丰度高达36.60%和15.82%。本试验将为斑点叉尾(鱼回)的健康养殖和益生菌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正二、微生态制剂对动物免疫机能的影响及机理微生态制剂对动物免疫系统具有促进作用。Fuller(1989)研究报道微生态制剂可以提高动物抗体水平和巨噬细胞活性,并提出微生态制剂对动物的非特异性免疫机能有促进作用。Inooka(1983)通过对纳豆芽孢杆菌的研究发现,纳豆芽孢杆菌可以影响鸡抗绵羊红细胞抗体的滴度;1986年他又用纳豆芽孢杆菌饲喂1~27日龄的白来航公鸡,显著提高了鸡脾脏T、B淋巴细胞的百分  相似文献   

8.
以霍氏肠杆菌(E3)和乳酸菌(R3)2株益生菌对凡纳滨对虾进行为期4周的养殖饲喂实验,饲喂后期利用Biolog-ECO方法对实验组及空白组的凡纳滨对虾肠道微生物菌群多样性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以评价益生菌对凡纳滨对虾肠道微生物菌群代谢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添加霍氏肠杆菌(E3)或乳酸菌(R3)的实验组,与空白组相比较,平均每孔颜色变化率显著上升,表明益生菌增强了肠道微生物活性;凡纳滨对虾肠道微生物利用各类碳源的整体能力显著增强,表明益生菌可以促进水产动物的代谢功能;肠道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包括Shannon、Simpson和McIntosh指数)有明显差异,表明饲喂2株益生菌可以提高凡纳滨对虾肠道菌群的丰富度。其中,停喂霍氏肠杆菌后第1天和第5天取样结果表明,Shannon指数显著降低,Simpson和McIntosh指数显著升高;停喂乳酸菌后的第1天和第5天取样结果表明,Shannon指数无显著差异,Simpson和McIntosh指数显著升高;二者在第10天取样的结果中均无显著差异,表明饲料中添加益生菌可以改变凡纳滨对虾肠道内原有菌群的数量和结构,促进对虾肠道内微生物群落间复杂的相互作用,进而在维持或者促进对虾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表明此两株益生菌在凡纳滨对虾肠道中停留时间最少为5 d。  相似文献   

9.
《畜禽业》2016,(11)
正家禽的肠道微生物菌群数量巨大,对家禽的消化和吸收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研究家禽肠道微生物菌群的特征,以便其最大的发挥性能,促进家禽生长是十分有意义的。澳大利亚南澳研究和发展研究所的Dr Valeria Torok通过三个在澳洲开展的饲养试验分析肠道微生物与饲料利用效率的关系。这三个实验分别为:分析肉鸡肠道与日粮调节相关的肠道微生物区系变化和分布;鉴定出肉鸡肠道与饲料转化效率显著改善密切相关的肠道微生物;通过定向克隆和基因测序技术鉴定出肉鸡肠道与生产性能改  相似文献   

10.
<正>一、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机制1.调节胃肠道菌群正常情况下,动物肠道内优势种群为厌氧菌,占99%以上,其中主要包括拟杆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消化杆菌、优杆菌等;而需氧菌及兼性厌氧菌只占1%。合理使用微生态制剂可以较好调节动物肠道菌群,保持肠道菌群的平衡。对有害菌起到  相似文献   

11.
健康与患病凡纳滨对虾肠道菌群结构及功能差异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探究病害发生后健康与患病凡纳滨对虾肠道菌群结构和功能的差异,并筛选肠道指示菌群来评估宿主健康状况,评价凡纳滨对虾肠道菌落的功能冗余性。实验采集健康和患病凡纳滨对虾样品,通过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肠道菌群组成,并利用PICRUSt进行功能预测,以此比较健康与患病凡纳滨对虾肠道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和功能差异,并预测功能与群落组成的相关性。结果显示,病害的发生伴随着肠道菌群结构的显著变化,而多样性无显著差异。与健康凡纳滨对虾肠道细菌组成相比,患病凡纳滨对虾肠道中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和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相对丰度降低,而γ-变形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增加。同时,筛选出16个指示细菌科,能够很好地指示宿主健康状况。与健康组相比,患病凡纳滨对虾中参与弧菌侵染的过程显著增加,而溶酶体和过氧化物酶等免疫功能代谢过程显著减弱。此外,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组成呈显著正相关,表明凡纳滨对虾肠道菌群组成具有较低的功能冗余性。研究表明,健康与患病凡纳滨对虾肠道菌群结构存在显著差异,并且由细菌介导的功能随之发生改变,能够用指示微生物评估宿主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肠道微生态学的深入研究,人们发现益生乳酸菌、芽孢杆菌、光合细菌等复合微生物制剂的适当使用不仅可以维持水生养殖动物体内的肠道微生态平衡,调节动物的免疫系统,达到益生防病的效果,还可以避免滥用抗生素引起的副作用,保护生态环境和消费者的权益,  相似文献   

13.
近年随着水产养殖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病害频繁,大量使用化学药物不仅导致动物的免疫功能下降,使病原菌产生抗药性,也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与安全.而微生态制剂具有促进动物生长、防治疾病、无副作用、不污染环境等特点.研究表明,微生态制剂能改善动物肠道菌群平衡,激活动物免疫功能,提高机体抗病能力.本文就微生态制剂的分类、作用机理及在水产领域中的应用作了简要综述,并对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在水温25~30℃下,将体质量为(110.23±0.43)g的草鱼饲养在3.0 m×2.0 m×1.2 m的加盖网箱中,分别投喂添加0%(对照组)、0.5%和2%的由芽孢杆菌、乳酸菌以及酵母菌复配且以麸皮为载体制成的微生态制剂(8.0×10~9 cfu/g)的膨化饲料饲养60 d,探究微生态制剂对草鱼生产性能和肠结构、菌群及酶活性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2%微生态制剂显著提高草鱼质量增加率、特定生长率(P<0.05),显著降低饲料系数、脏体比(P<0.05);饲料中添加2%微生态制显著提高肠伸展率、中肠肌层厚度和绒毛高度(P<0.05),提高中肠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P<0.05)。饲料中添加微生态制剂增加草鱼肠道菌群α多样性、丰富度;改变草鱼肠道微生物组成,门水平上,对照组的草鱼肠道微生物中梭杆菌门和厚壁菌门含量最高(63.56%、32.52%)。0.5%添加组的草鱼肠道微生物中梭杆菌门和厚壁菌门含量最高(61.82%、20.27%)。2%添加组的草鱼肠道微生物中厚壁菌门含量最高(64.20%)。属水平上,2%添加组草鱼肠道优势菌属直接发生改变,Paeniclostridium和Erysipelatoclostridium丰度大幅上升。随着微生态制剂添加量的增加,肠道微生物的代谢功能增强,组成中与无机离子转运和代谢、碳水化合物转运与代谢、氨基酸转运与代谢等功能相关的菌群丰度升高。综上可知,饲料中添加芽孢杆菌、乳酸菌以及酵母菌等组成的微生物制剂可作为生产草鱼绿色饲料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5.
《畜禽业》2021,(10)
随着禁抗令的实施,寻求可以替代抗生素,提高免疫力,防控疾病的方法层出不穷。而微生物的作用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对机体肠道微生物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在猪的生命周期中,肠道微生物的定植与动态平衡对其生长发育影响重大。有益菌群的定植,可以有效发挥胃肠道黏膜屏障的保护作用,抵御外来有害菌的侵袭。健康稳定的肠道菌群可以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维持、改善肠道黏膜屏障的功能,提高免疫应答水平。肠道菌群的核心组成在不同环境、不同营养水平和不同发育时期会有显著的差异。有益菌可以更加健康、绿色、高效地提高生产水平,通过在日粮中添加适当比例的益生菌制剂,有助于猪群健康的生长发育。总结了猪肠道微生物的形成、功能及其影响因素,为猪肠道微生物研究和养猪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付国兵  张丽明 《畜禽业》2009,(11):24-26
<正>动物肠道中栖息着复杂多样的微生态区系,该区系对宿主的生长和健康意义重大。对仔猪而言,肠道中微生态菌群的组成及变化和仔猪腹泻息息相关,直接影响着仔猪的健康,而且仔猪生产是整个养猪生产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仔猪往往会由于微生物  相似文献   

17.
翟万营  郭安宁 《河南水产》2016,(4):18-21,40
肠道微生物种类和含量丰富,对机体生长发育具有重要影响。鱼类作为脊椎动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活在水体环境中,肠道微生物容易受到食物、压力、宿主生长发育、环境等影响,同时对机体的营养、生长、和免疫等都有重要作用。本文综述近年来国内外对鱼类肠道微生物的研究进展,阐述鱼类肠道菌群的影响因素、肠道微生物对机体营养代谢、免疫调节等的影响,以期为鱼类等水生动物的生态健康养殖提供理论支撑,推动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机理及在水产养殖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水波 《齐鲁渔业》2006,23(5):38-39
动物微生态制剂是根据动物微生态学基本原理研制而成,用于调节动物机体微生态平衡,具有直接通过增强动物对肠内有害微生物的抑制作用或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来预防疾病的特点,是促进动物生长或提高饲料转化率的一类药物或饲料添加剂。由于它是由正常菌群微生物所制成的生物制品,因此称为活菌剂或生理菌苗。  相似文献   

19.
动物的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及种群的变化与机体的健康和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有着密切的关系,PCR-DGGE技术可以快速、准确研究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种群结构的变化。结合所做实验对该技术在仔猪肠道菌群分析中的应用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20.
草鱼肠道微生物对食物改变适应性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先饲喂人工饲料再饲喂苏丹草,运用PCR-DGGE的方法,比较了食物改变引起的草鱼肠道微生物菌群结构的变化过程。结果显示,饲喂同种饲料的草鱼后肠与前、中肠样品间菌群结构存在显著差异(TH0-F0=-2.268,P0.05;TH0-M0=-2.470,P0.05),饲喂不同种食物的相同肠段样品间菌群结构也存在着显著差异(P0.05)。微生物多样性指数显示,后肠样品Shannon指数H'一般不低于4.25,而前、中肠样品H'均未超过4.25。对后肠样品进一步研究发现,食物改变11 d之后,后肠微生物菌群基本达到稳定。结果表明,草鱼肠道不同部位内容物菌群结构不同,后肠样品具有更高的微生物多样性,并且食物的改变会对草鱼肠道微生物菌群产生快速而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