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为解决河蟹上市时间过于集中的问题,本课题组自2010年开始进行中华绒螯蟹二龄早熟群体和二龄晚熟群体的选育研究,2018年已选育至第四代成蟹阶段。自两个品系河蟹的选育工作开展以来,已分别从养殖性能、经济效益、免疫抗病性能、形态特征和营养品质等方面对选育效果进行了评估,但对于两个选育品系的繁殖性能尚未  相似文献   

2.
目前 ,国内的河蟹人工饲养 ,因苗种种质、饲养环境和饲料营养等因素 ,普遍存在一龄蟹性成熟 (性早熟 )和二龄成蟹规格小的问题。饲养的河蟹 ,如当年秋天即达性成熟 ,来年继续饲养 ,则 7月份前绝大部分死亡。河蟹的性早熟是与高温、育苗过程中滥用药物 ,与养殖积温、饲料、蟹塘的水质和底质等环境有关 ,但主要与温度、饲料有关。福建、广东养殖河蟹性早熟问题比较突出 ,这也是福建、广东河蟹生产不成规模的主要原因 [4 - 6 ]。为缩短河蟹的饲养周期 ,避免河蟹性早熟等问题 ,国内相继开展了河蟹早繁、一年养成的研究和实践。很多企业尝试到海…  相似文献   

3.
<正>河蟹为江苏省的重要水产养殖品种,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随着河蟹产业的稳定发展,遗传选育培育新品种已成为改良河蟹种质、促进河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而培育大规格品系为当前的主要遗传选育路线。本文以体重150、200、250克雌蟹亲本培育的不同规格一龄蟹种进行成蟹养殖性能对比试验,旨在探索不同亲本规格品系的最佳放养规格,为河蟹新品种示范推广提供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华绒螯蟹(俗称河蟹)养殖规模的扩大,各种成蟹养殖模式不断涌现,其中以大规格河蟹选育及健康养殖技术作为重点的相关研究在江苏各地展开。本项目在成功培育莱茵河河蟹一龄蟹种的基础上,进行了莱茵河水系河蟹和本地长江水系河蟹成蟹养殖的生长比较,研究莱茵种群河蟹的生长性能,为河蟹选育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稻田养扣蟹性早熟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稻田培育扣蟹投资少,效益高,可为成蟹养殖提供优质廉价的苗种,是发展河蟹养殖的一个好途径。 在自然水域河蟹一般两年(一冬龄)性成熟。但生产实践中稻田养扣蟹当年就性成熟的占相当大的比例。这部分性早熟的蟹,如果第二年继续养成,生长缓慢、死亡率较高。这不仅会给养蟹者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还直接防碍着成蟹养殖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笔者对自然界中存在3龄以上大规格河蟹的现象以及扣蟹培育过程中性成熟现象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河蟹的寿命能够达到3年以上,是因为这些3龄以上的河蟹,在每次的越冬前尚未达到性成熟,经过越冬后,其"性成熟因素积累"被越冬环节"清零",越冬过后,其"性成熟因素积累"从春天开始重新进行"积累",直到秋天,又有了一年的生长期。由此"建立"了新的河蟹"性发育理论",基于这种"理论"的推测,分析了河蟹人工性成熟控制三年大规格养殖技术研发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自然及养殖水体河蟹性成熟和性早熟的研究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长江流域的自然水体中,进行生殖洄游的河蟹以二秋龄种群为主体,当年性早熟的个体约占5%-10%,大多数河在青春蜕壳后由黄为绿蟹的时间集中在秋分前后,此后性腺发育进入高速增长期,而在人工养殖的条件下,河蟹的当年性成熟率甚至可达到近似100%,盐度、温度和是促使河蟹当年性早熟的因素,也是控制性成熟的技术关键。  相似文献   

8.
<正>河蟹是我国主要的淡水养殖品种,2016年养殖产量823259吨,在我国的大多数地区已开展了河蟹的人工增养殖。2015年起,陕北地区开始河蟹成蟹养殖,并且达到一定规模,但是由于陕北地区温度较低,而水温对甲壳动物的生长发育有较大影响,未经选育的河蟹大多当年上市时成熟度不足,因此本试验选用上海海洋大学水产动物营养与繁殖团队选育的河蟹早成品系(申江1号)进  相似文献   

9.
正河蟹大规模上市集中在10-11月,上市量集中、销售期短,因此河蟹产业长期存在量增价跌、丰产不丰收的现象,如何提早成品蟹上市时间、拉长销售期,抵御大规模集中上市带来的价格风险,是产业发展的瓶颈。有鉴于此,淡水渔业研究中心联合江苏诺亚方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立课题"中华绒螯蟹早上市诺亚新品系生态养殖模式",利用辽河水系野生河蟹为选育基础群体,经5代群体选育,以生长速度及肥满度为主要选育指标,选育出了中华绒螯蟹早上市诺亚新品系,构建了扣蟹养殖、苗种放养、水草养护、水质调控等关键技术,实现了在长江中下游河蟹提早上市1个月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黄蟹是河蟹成体在性成熟以前的阶段,再经过一次蜕壳就可以达到性成熟。每年9~10月份黄蟹经最后一次蜕壳变成绿蟹,此时河蟹的性腺已经成熟,就要进行生殖洄游,所以如何防逃是河蟹养殖的关键措施之一。一些大的养鱼池塘很难做好防逃工作,所以只有在河蟹性成熟前,提前收捕上市或另池暂养。本试验就是利用8月初的上市黄蟹,在水泥池中进行养殖,观察其生长和发育状况,为合理利用黄蟹资源、提高养殖效益提供依据。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试验所用的河蟹为市场销售的黄蟹和鱼塘所养的黄蟹,规格均为100克左右,附肢齐全,体表无病斑…  相似文献   

11.
河蟹捕获早了,蟹未性成熟,蟹黄和肢螯肌肉不丰满,影响销售价格;迟了,蟹有降河回游习性要外逃。现将多年实践总结的“七看”经验介绍给大家。 一看蟹种所产水系。不同水系所产蟹种性成熟时间有差异,辽河水系所产蟹种在长江流域湖泊养殖,性成熟时间要比长江水系蟹种提前 20~30天。 二看所放蟹种规格和数量。大规格蟹种和低密度养殖的性成熟时间相对要早。 三看当年积温。如当年日照和积温高于往年,则蟹性成熟时间可能会提前。四看天然饵料丰歉。如当年湖泊天然饵料丰富,满足河蟹生长需求,河蟹就会快速生长发育。 五看湖泊出水…  相似文献   

12.
关于河蟹养殖中现存有关问题的探讨(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关于成蟹养殖中存在几个问题的探讨目前成蟹养殖中出现的问题很多,最终表现为上市成活率低、产量低、规格小、效益差,这一结果的形成主要由养殖技术、品种选择、病害发生这三点原因引起,按这三点原因我们归纳以下几点内容:(一)品种选择与放养1-品种问题,是目前养蟹群众谈论最多,也是河蟹市场最乱的问题。河蟹尽管统称中华绒螯蟹,但在实际养殖过程中,南北水系河蟹存有差异。经过群众实践和我们的试验,以及全国有关科技工作者的论证,各水系的河蟹存在诸如个体大小、颜色、味道好坏、性成熟时间、培育成活率高低和形态上等多…  相似文献   

13.
培育蟹种控制性早熟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蟹种,俗称扣蟹,一般指规格为2克以上的一秋龄幼蟹的统称。蟹种性早熟是目前我国发展河蟹养殖中主要问题之一,在江苏、浙江、上海、安徽等主要养殖区普遍存在,已引起各界特别是广大养殖户的高度关注,现就笔者在实践中所积累的数据与对策措施,撰文仅供参考。一、河蟹性成熟及人工培育蟹种性早熟的主要特征1、河蟹性成熟特征河蟹在湖泊、草荡等天然水域中一般两年性成熟。性成熟前,河蟹个体较小,壳色淡黄;雄蟹步足尤其螫足上的刚毛短而稀疏,资足掌部上下两面尚无刚毛,雌蟹腹脐也未长足,仍呈三角形,尖端较窄,紧贴身体,不易分离。…  相似文献   

14.
在水产养殖业中,生长能量转化成性腺引起肉质下降和性腺成熟时出现的第二性特征都会影响养殖鱼的表观而降低养殖效益,因此,有必要控制鱼类的性成熟.性成熟对早熟二龄鲑和成熟幼鲑的影响尤其显著。降低二龄鲑的上市规格或者缩短成熟幼鲑养殖周期也会影响鲑鱼的养殖效益。防止性成熟的最有效方法是养殖不育鱼。但是,尽管人类探讨了多种方法,目前仍难以获得性分离的两性群体。而用免疫技术控制哺乳类性腺发育和生殖力却正日益显示出可喜的前景。本文试图探讨免疫技术在鱼类养殖生产中应用的可能性。免疫干涉的目标有配子(或与之有关的体细胞)或控制配子生成的激素(固醇类性激素、促性腺激素 GTH 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GnRH)。从理论上讲,能与上述激素形成复合物的抗体也会干涉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广大内陆地区河蟹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对苗种质量和出苗时间要求越来越高,为推迟河蟹大眼幼体的出苗时间,适应苗种市场对后期苗的需求,降低当年扣蟹养殖生产中性成熟的比例,我们于2000年、2001年春季在日照市石臼一村育苗场进行了河蟹抱卵蟹的低温保存技术的研究,并取得较好结果.  相似文献   

16.
正"长江2号"河蟹是以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从荷兰引进的莱茵河水系原种中华绒螯蟹为基础群体,经连续4代选育而成的河蟹新品种(登记号GS-01-004-2013),该品种具有体形好、生长快、成活率高、群体规格大而整齐等特点。为改良江苏省常熟地区河蟹品种,2014年购进"长江2号"大眼幼体(母本平均规格为150 g)82 kg,分别在江苏省常熟市辛庄、支塘、海虞镇和常熟水产技术推广站小  相似文献   

17.
在当前的河蟹养殖中,河蟹性早熟的问题日益突出,直接影响到商品蟹的规格,致使养殖经济效益下滑,笔者拟结合多年来的实践经验,浅谈一些心得体会。一、温度适宜的水温是河蟹正常生长的基础条件,一般认为,河蟹生长的适宜水温为15~30℃。笔者认为,其最适生长水温为23~28℃。超出这个范围,河蟹的食欲都呈减弱趋势,河蟹的生长就会延缓。在一定范围内,提高水温,可加快其生长速度,同时性成熟也快;降低水温,性成熟所需时间延长,同时生长速度亦相对减缓。生产中的具体解决方案是:早春水温在23℃以下时,尽可能采取一些保…  相似文献   

18.
正2017年6月,湖州市组织恒鑫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从浙江澳凌水产种业有限公司引进河蟹新品种"申江1号"大眼幼体二批,共400 kg,开展新品种试验养殖。"申江1号"是由上海海洋大学成永旭教授团队针对河蟹产业存在的种质来源不确定、苗种质量  相似文献   

19.
正由河蟹的生物学特性决定,雌蟹相对于雄蟹性成熟较早。常州地区市场消费规律一般是中秋国庆双节起开始有雌蟹少量上市,此时河蟹价格处于"尝鲜价",相对较高,而本地雄蟹上市要到11月中下旬。武进区前黄镇河蟹养殖户钱建国瞅准了这个商机,大胆创新养殖模式,在2014年河蟹雌雄分养试验成功的基础上,继续改进养殖模式,2015年进行了"河蟹雌雄8∶2养殖模式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一、池塘条件1.塘口情况试验塘口面积15亩,呈长方形,  相似文献   

20.
河蟹单养与套养“太湖1号”模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蟹在高淳区养殖面积较大,2012年河蟹养殖面积达22万亩.但由于河蟹上市比较集中,季节性较强,养殖效益受价格影响波动较大,河蟹价格走低会直接引起养殖效益减少甚至导致亏本的局面.近几年青虾的价格一直稳中有升,且上市周期时间较长,在河蟹塘中套养青虾,可以降低单一养殖河蟹的风险,进一步提高单位面积的养殖经济效益.本文通过比较单养河蟹、蟹池套养“太湖1号”青虾两种生态养殖模式,讨论了套养青虾的注意事项以及效益分析,为降低河蟹养殖风险,提高河蟹塘养殖效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