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正单环刺螠俗称"海肠子",是一种长圆筒形的海洋环节动物。其不仅肉味鲜美,体壁肌富含蛋白质和各种人体所需氨基酸,体内还含有多种生物活性肽,具有抗肿瘤、抗菌,提高人体免疫力等功效。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是一种极具开发潜力的海洋生物。 相似文献
5.
6.
<正>单环刺螠(Una unicinctus)俗称"海肠子",其肉味鲜美,体壁肌富含蛋白质和各种人体所需氨基酸,体内含有多种生物活性肽,具有抗肿瘤、抗菌,提高人体免疫力等功效。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是一种极具开发潜能的海洋生物。 相似文献
7.
8.
9.
10.
11.
运用实验生态学和组织学方法研究了单环刺螠的性比、性腺指数、繁殖力、胚胎与胚后发育等繁殖生物学特征,并采用正交实验法分析了单环刺螠受精率和孵化率的最佳环境条件,为单环刺螠的人工增养殖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单环刺螠雌、雄比例为1∶1.17,雄性略多于雌性。成熟卵径为(145.16±1.70)μm×(141.27±1.94)μm,处于第1次成熟分裂前期。绝对繁殖力为111 800~720 488(449 684±265 905)粒,相对繁殖力为2 214~12 702(6 849±4 854)粒,怀卵量与体质量呈显著正相关。生物学最小型体长约7 cm,体质量为11.21 g。精子密度为(5.88±0.52)×109个/mL,雄性个体平均精子数为(2.41±0.73)×1010个/只。雌性性腺指数在繁殖季节4—5月份呈现2个峰值,表明单环刺螠为分批产卵类型。在盐度25、水温15°C的条件下,胚胎发育经20~24 h孵化。组织学研究表明,单环刺螠为间黄卵,进行不等全裂,且有螺旋卵裂的特征,形成偏极囊胚,原肠作用方式为外包和内陷。胚后发育经担轮幼虫(孵化后1~10 d)、体节幼虫(11~20 d)、蠕虫状幼虫(21~30 d)发育为幼螠。正交实验结果表明,单环刺螠受精率的最佳环境条件为温度25°C、盐度35、pH 8~9;孵化率的最佳环境条件为温度15°C、盐度25、pH 8~9。 相似文献
12.
单环刺Yi人工育苗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单环刺Yi自然繁殖期,以诱导法或剖取法获取精,卵、在水温15 ̄22℃下,进行授精,孵化,幼虫培育,对幼Yi培育过程的设施,理化条件,管理技术等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1994年,单位水体平均培育幼Yi1684个/m^2,1995年,单位水体平均培育幼Yi40.6万个/m^2,经专家鉴定、这项成果达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水产》2017,(4)
<正>本文对单环刺螠(海肠)的生活习性、在运输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亲体在培育过程中最适宜环境因子和室内暂养条件等做了详细研究,为接下来单环刺螠的人工繁育和规模化苗种生产奠定了坚实基础。现将通过比较试验获得的单环刺螠相关生活习性、运输技术及暂养条件数据做出总结。单环刺!(Urechisunicinctus)俗称海肠、海肠子,属!门(Echiura)、!纲(Echiurida)、无管!目(Xenopneusta)、刺!科(Urechidae)、刺!属(Urechis)。山东的烟台、潍坊、青岛、威海,辽宁的大连、营口,河北的秦皇岛等地产量较多,其中烟台海域产量最大,以盛产海 相似文献
14.
15.
16.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2017,(4)
为对单环刺螠(Urechis unicinctus)的人工苗种生产提供科学有效的基础资料,进行了受精方式和环境因子对单环刺螠受精与孵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自然受精的受精率(95.67±2.32)%显著高于人工授精(8.79±6.02)%~(57.83±8.23)%(P0.05);人工授精中,精卵比例为5∶1~10∶1时的受精率显著高于其他人工授精组实验组(P0.05),可达50%左右。环境因子中,水温在15.0~21.0℃时,孵化率均达86%以上,显著高于其他水温组(P0.05);盐度为24.1~30.0的实验组中有幼虫孵化,且盐度为27.2时孵化率最高,为(86.70±2.24)%,与其他盐度组差异均显著(P0.05);pH为6.96~9.01的实验组中有幼虫孵化,且pH为8.02时孵化率最高,为(84.26±4.20)%,与其他pH组差异均显著(P0.05);受精卵密度为1 ind./mL时的孵化率为(89.43±2.34)%,较其他实验组稍高,但差异不显著(P0.05);充气+搅动实验组的孵化率为(90.50±2.23)%,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通过搅动水体可将孵化率提高30%以上,而充气可将孵化率提高10%以上。综上所述,受精方式的不同以及环境因子(水温、盐度、pH、充气方式等)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单环刺螠的受精率和孵化率。本研究通过对比实验,获得了单环刺螠人工授精的最佳精卵比例以及在较大实验水体中受精卵孵化的最适环境因子条件,这将为单环刺螠的全人工苗种繁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正利用单环刺螠与海参共同的环境适应性将两者同池养殖,海参生活在沙层之上,摄食附着的藻类、有机碎屑等;单环刺螠生活在沙层,滤食悬浮于底层水中的藻类、有机碎屑等,二者不但能够共同生长,单环刺螠粪便还能够为海参提供大部分饵料,同时单环刺螠通过滤食作用有助于池底水与表层水形成对流,增加池底溶氧,促进 相似文献
18.
19.
使用井盐水培育单环刺螠苗种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单环刺螠俗称海肠,是螠虫动物门中常见的种类,该物种广泛分布于中国、韩国、俄罗斯和日本海域,它是一种长圆筒形的环节动物,浑身无毛刺,浅黄色。单环刺螠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及微量元素,具有良好的营养保健价值。成年个体粗大,长100~300毫米,宽25~27毫米,体表布满大小不等的粒状突起,吻圆锥形;腹刚毛1对,粗大;肛门周围有一圈9~13条褐色尾肛毛,其对水质耐受力较强:-2~31℃水温均能存活,8~26℃条件下生长较好;生存盐度范围为15~36;能耐受pH范围为4.5~9.5,适宜pH为7.5~8.5;溶解氧高于1.14毫克/升的条件下能正 相似文献
20.
单环刺螠精巢年周期发育及精子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组织学方法观察了单环刺螠(Urechis unicinctus)精巢的形态结构及其年周期发育,并利用超微技术观察了精子的发生过程。结果表明,单环刺螠的精巢呈条带状,位于虫体尾部,两端通过肌束分别与呼吸肠管壁外侧和体壁内侧相连。精巢由生精细胞团与结缔组织组成,结缔组织位于精巢中央,精原细胞团分布于结缔组织外周,精母细胞团散布于结缔组织内,各级精母细胞脱离精巢落入体腔液中,历经精母细胞、精细胞,最后形成精子脱离细胞团进入肾管。根据精巢的组织学特征,将单环刺螠的精巢年周期发育划分为增殖期、生长期、成熟期、排放期和休止期5个时期。光镜和电镜下观察了精巢和体腔液中精子发生各时期的结构变化,包括细胞核形态的变化、顶体发生以及尾部的形成。本研究揭示了单环刺螠的精巢发育特点、精子发生历经的场所和分化特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