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典型增氧设备在养殖池塘中组合应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轮式、水车式、射流式和曝气式增氧机是目前我国池塘养殖使用的主要增氧设备;由于结构形式和工作原理的不同,4种形式的增氧机有不同的特点和功能。为提高养殖池塘增氧设备的增氧效果,通过增氧设备对养殖池塘水体不同深度增氧效果的试验和养殖池塘自然增氧的试验,分析了4种典型的增氧设备的增氧性能和特点,提出了叶轮式增氧机与耕水机、水车式增氧机与耕水机、水车式增氧机与射流式增氧机以及曝气增氧机与耕水机组合配置使用的混合增氧模式,可以优势互补,充分发挥各种形式增氧设备功能。通过组合使用,达到对养殖池塘水体最大限度的增氧效果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微孔增氧技术是近年来涌现出来的一项经济实用的养殖新技术。具有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产品产量、降低能耗和饲料成本、增加效益的效果。该技术符合"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的理念,将成为设施渔业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它是通过罗茨鼓风机与微气孔管组成的池底曝气增氧设施,直接把空气中的氧输送到水层底部,能大幅度有效提高水体溶解氧含量的一种新的池塘增  相似文献   

4.
底充式增氧技术在池塘养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远金 《齐鲁渔业》2007,24(9):18-18
富氧养殖技术是水产健康养殖的重要方式。池塘底充式增氧技术可明显改善池塘养殖水环境,广泛应用于南美白对虾和梭子蟹养殖,其单产和经济效益递增显著,是一项节能、高效的实用技术。1池塘底充式增氧机的原理和特点1.1池塘底充式增氧机的原理是通过输送空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河南中牟县万滩镇养殖池塘机械增氧技术单一的问题,通过试验研究微孔式、水车式、涌浪式等几种增氧机的性能及使用方式,以达到提升增氧效果和提高养殖效益的目的。结果表明,该地区池塘溶氧含量高而利用率低,养殖户传统增氧方法不当。适宜增氧方式为:涌浪式增氧机适合在晴天下午使用3~6 h,可有效提升周边20 m范围内底层水体的溶氧水平;投食前后半小时开启和关闭微孔式、水车式增氧机,可提升投食期间投饵区溶氧水平1~2 mg/L,保证鱼群的进食效果;夜间搭配使用微孔式和低功率叶轮式增氧机增氧,可使微孔区域底层水体溶氧比不增氧状态高出1 mg/L以上。  相似文献   

6.
杨军  艾健  杜其松  董舰峰  覃雅 《水产养殖》2020,(3):19-24+30
本实验在池塘"零排放"圈养模式下利用4个圈养桶开展不同密度的花■(Hemibarbus maculatus)养殖试验,圈养桶直径4.0 m,有效养殖水体20 m3,分别放养平均规格为12.5 g/尾的花■苗种10 000、14 000、18 000、22 000尾,同时在圈养桶外池塘搭配放养规格为0.5 kg/尾的鳙鱼、白鲢鱼种共1500 kg。经过6个多月的养殖,结果表明:4个圈养桶商品花■产量分别为812 kg、970 kg、1036 kg、986 kg;利润分别为12 279.00元、13 985.00元、14 753.00元、10 517.00元,利润率分别为90%、82%、76%、50%。  相似文献   

7.
<正>滨海县五汛镇渔业科技示范户李公楼2013~2015年在25亩池塘中进行蟹、鳜微孔增氧养殖,与常规养殖相比,河蟹的疾病明显减少,成蟹、鳜鱼的规格和产量得到提高,平均收获河蟹1 347kg/hm~2、鳜鱼189kg/hm~2;实现平均产值150 705元/hm~2、平均利润66 450元/hm~2的良好收益。现将其蟹、鳜池塘微孔增氧生态高效混养技术总结如下,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8.
底充式增氧对改善池塘水质效果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和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养殖池塘中进行了底充式增氧对池塘水质改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增氧2~3h能减小或消除池塘温度和溶解氧(DO)跃层,显著提高池塘底层水体的ρ(DO)(P〈0.05)。在上午8:00~11:00这段时间开增氧机的效果最佳;试验池塘的氨氮(NH4+-N)和亚硝酸盐(NO2--N)的质量浓度为对照池塘的72.5%~74.1%和2.6%~2.7%,能促进池塘氧化反应,降低有害物质的含量,改善池塘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9.
河蟹池塘养殖底层微孔曝气增氧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2007年-2008年通过底层微孔曝气技术的开发应用,开展了河蟹池塘养殖增氧研究。结果表明养成河蟹规格和单产显著提高,池底增氧技术是河蟹池塘养殖中的关键控制技术,示范区、推广区河蟹的平均规格、单产、毛利比同期常规技术的一般平均水平分别提高了11.37%~36.26%、7.07%~28.49%;50.29%~71.67%、49.11%;177.51%.187.31%、122.2%;养蟹池塘水体DO、NH3-N、NO2—N、TN、TP、COD等主要水质指标明显优于对照池,总体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以上,并实现了养殖期内零排放,是一项节水、环保的新型水产养殖技术。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的叶喷式多功能增氧机,其结构综合了叶轮式与喷水式增氧机的特点。试验表明,该机的增氧效果与动力效率均明显高于叶轮式、喷水式增氧机。该机既能用于增氧,又能组合成电动浮泵用于鱼池抽水作业,是一种结构新颖的多功能池塘养殖增氧设备。  相似文献   

11.
对水车式增氧机和微孔曝气增氧做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微孔曝气增氧快,单位时间内增氧效果为水车式增氧机的2.6倍,养殖综合效益比水车式增氧机提高20%~60%。  相似文献   

12.
池塘底充式增氧设施的配置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高效增氧方法,选择在凡纳滨对虾(Penaeus vannamei)和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生产性养殖池塘,进行底充式增氧设施的配置与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底充式增氧方法比水车式和叶轮式增氧机的增氧效果明显.实际应用中微孔管和PVC管作为充气管,两者增氧效果基本相同,PVC管道更经济实用;充气管道的合理间距为4~6 m,鼓风机的功率配置0.30 kW/667 m2,可以满足水体溶解氧最低值3 mg/L的增氧要求.  相似文献   

13.
池塘底部增氧技术的应用效果和推广前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池塘底部管道微孔增氧技术是近两年来我国水产养殖中的一项养殖新技术,其原理是通过实施池塘底部管道微孔增氧,改变传统的增氧方式,变一点增氧为全面增氧、上层增氧为底层增氧、动态增氧为静态增氧,大大优化了水产养殖池塘的生态环境。同时,根据鱼、虾、蟹等养殖品种的生态习性、生长空间和食性特点等生物学特性,将这些养殖品种优化组合、合理配养,使其达到共生、互利和互补效果,使池塘生态系统获得更大的生产力和更高的经济效益。本文就池塘底增氧技术在我区罗氏沼虾养殖生产中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初步的总结,并就该技术在我区水产养殖业中的推广前景提出我们的一些观点,供广大水产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14.
15.
为提高河蟹养殖效益,长兴县水产技术推广站开展了河蟹池塘"小群体、大规格"的养殖模式研究,在河蟹池塘养殖模式上作新的探索。一、模式设计1.试验地点与方法试验在浙江省长兴县洪桥镇橡树下村朱树成河蟹养殖基地进行。试验塘面积16亩,对照塘面积34亩。池塘底部平坦,淤泥深15~20厘米。水源充足、清新、无污染,进排水系统完  相似文献   

16.
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因其具有生长快、个体大、肉质鲜美等特点而成为我国池塘养殖中重要的经济品种之一。但是有的养殖户对池塘溶氧是三疣梭子蟹养殖中最重要且是最容易发生问题的水质因子之一认识不足,没有在溶氧的含量是否以保证三疣梭子蟹食欲旺盛、体质健康等正常生理需求上考虑问题,造成养殖产量始终上不去。本文将就有关增氧的意义和方法浅叙如下,供三疣梭子蟹养殖者参考。  相似文献   

17.
海水池塘虾、蟹混养效果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与1999年间在汕尾市红草养殖池塘进行了虾蟹混养及虾单养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无论从水质、产量还是成活率来看,混养都优越于单养。其中从效益来看池塘虾蟹混养的盈利可比池塘对虾单养提高50—100%。  相似文献   

18.
试验比较了无油滑片式微孔曝气增氧机与传统的叶轮式增氧机对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养殖池塘的溶解氧、对虾生长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经过4个月养殖试验,结果发现,上午10:00时测得的池塘溶解氧都高于5.9 mg/L,但使用微孔曝气增氧的试验塘溶解氧在养殖过程中高于叶轮式增氧机增氧的对照塘;微孔曝气增氧的池塘,7月份和8月份养殖的南美白对虾的全长分别为6.68 cm和8.98cm,体质量分别为3.19g和9.21 g,显著高于叶轮式增氧的池塘(P<0.05),但9月份收获时终末体长、体质量与对照塘相比无显著差异;试验塘的饲料系数(1.05)低于对照塘的饲料系数(1.16);微孔曝气增氧提高了亩产量,销售利润(3454.1元/亩)是叶轮式增氧机增氧(2308.1元/亩)的1.5倍.微孔曝气增氧是南美白对虾池塘养殖较好的增氧方式.  相似文献   

19.
为明确刺参养殖池塘中微孔增氧的效果以及增氧管的布设间距、增氧时间对水体溶氧的影响,研究测定了在夏季刺参养殖池塘一个增氧周期内(每天23:00—7:00增氧8 h,7 d一个周期)水体中溶氧(DO)、亚硝酸盐氮(NO_2~--N)、COD的变化。结果显示:连续充气增氧的8 h内DO持续增加,增氧2 h上升速率缓慢,增氧2~6 h上升速率迅速提高,增氧6~8 h上升速率下降,连续充气8 h能够显著改变夜间溶氧降低现象;增氧7 d时间内,NO_2~--N和COD持续下降,分别由0.025 mg/L下降到0.014 mg/L、18.46 mg/L下降到14.15 mg/L。对充氧管道不同距离处DO的测定结果表明,距离增氧管1~2 m处DO较高,3~4 m处缓慢下降,与1~2 m处差异不显著(P0.05),DO保持在5.22 mg/L左右,距离5 m以上时DO下降速度较快,与1~2 m处差异显著(P0.05)。研究表明:微孔增氧可以明显增加水体DO,减少COD、NO_2~--N;微孔增氧机充氧时间6~8 h效果较好;微孔增氧管之间的布设距离在6~8 m可以实现高效增氧。  相似文献   

20.
<正>青虾学名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俗称河虾、湖虾,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名贵水产品,也是目前我国重要的淡水养殖虾类。近几年来,青虾养殖效益逐渐得到显现,人工养殖面积越来越大,产量也逐渐上升。"太湖1号"青虾是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历经8年攻关所获得的青虾新品种。2008年通过了全国水产原良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是我国审定通过的第一个淡水虾蟹类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