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2017年吴江推广河蟹"长江2号"成蟹养殖面积1282亩,放养扣蟹数量1501950只。吴江区水产技术推广站对河蟹"长江2号"养殖进行了全程跟踪服务,并选择在太湖新城镇菀坪水产技术推广站试验场进行河蟹"长江2号"养殖技术试验示范,分别投喂鑫裕饲料和粤海饲料进行养殖对比。现将试验情况总结如下。一、试验准备1.扣蟹来源"长江2号"蟹苗由苏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长江2号"河蟹养殖技术示范与推  相似文献   

2.
<正>中华绒螯蟹,俗称河蟹、大闸蟹,是我国淡水渔业的重要养殖经济品种。作为水产品市场的中高端产品,河蟹养殖已成为各地农业增收、农(渔)民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河蟹从蟹苗繁育、蟹种培育、成蟹养殖、再到成蟹深加工、出口创汇已形成了稳固的产业链。江苏作为我国河蟹产业的领军者,有超过390万亩的养殖面积,还拥有射阳沿海全国最大的蟹苗连片繁育区。长江水系河蟹久负盛名,个体硕大、口味鲜美,使得  相似文献   

3.
许扣宝 《科学养鱼》2007,(10):11-11
随着河蟹养殖面积的扩大,河蟹苗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在当地培育河蟹苗种可起到降本增效的目的。本站在近年开展的土池生态培育蟹种试验,大眼幼体存活率高、育苗成本低,现将有关技术总结如下。一、蟹苗的选择通常每千克有14万~16万只,个体重仅6~7毫克。所以要尽可能选放长江口区的天然蟹苗或长江水系的亲蟹人工繁殖的蟹苗。在具体选购蟹苗时,可从以下几方  相似文献   

4.
正江苏省泗洪县有17000公顷河蟹养殖面积,年产商品蟹约3.4万吨,大规格河蟹健康养殖面积呈逐年递增态势。2019年全县"长江2号"河蟹新品种推广覆盖率70%以上,引进"长江1号""诺亚1号"等良种大眼幼体0.95万千克,河蟹良种培育面积达到447公顷,为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为进一步优化和总结大规格河蟹养殖技术,泗洪现代渔业产业园因地制宜开展养殖试验,对水质调控技术、水草管理及病害防控等进行了技  相似文献   

5.
正2014年常熟市辛庄镇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在苏州地区率先引进河蟹"长江2号"150克/只母本繁育的大眼幼体111千克进行培育,试验面积110亩。在省淡水水产研究所、苏州、常熟各级水产技术推广部门的指导下,通过渔业科技示范户的精心培育,河蟹"长江2号"规格整齐,扣蟹上市规格主要集中在100~120只/千克,扣蟹亩产200千克以上,其中规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河蟹养殖业的发展,不同水系河蟹的无序引入和育苗生产上的"逆向选择"及累代繁育,致使现有河蟹种质严重混杂和退化~([1-3])。基于此种现状,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历经10年,育成第一个长江水系河蟹新品种"中华绒螯蟹‘长江1号’(品种登记号为G01-003-2011)"。2012年由江苏省海洋与渔业局专门立项,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牵头组织实施"长江1号"在江苏省河蟹重点区县进行示  相似文献   

7.
不同品系的河蟹养殖对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河蟹,学名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属于名贵淡水水产品,是江苏地区的主要水产养殖品种之一。近年来,优质大规格河蟹在市场上不仅销路好,而且价格也较为坚挺。因此,养殖户也在积极转变传统养殖观念,通过自选亲本、委托培育等方式获得大规格亲本的蟹种来进行养殖。本文中的"长江2号"河蟹是由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历经十年,成功培育出的中华绒螯蟹新品种,获得了农业部颁发的水产新品种证书(品种登记号:GS-01-  相似文献   

8.
<正>"长江1号"是第一个长江水系河蟹新品种,同时也是我国审定通过的第一批淡水蟹类新品种,具有生长速度快、养殖成活率高、养殖群体分化小、平均规格大等特点。作为"长江1号"蟹种规模化培育与示范推广的江苏省金坛市,2013年引进"长江1号"大眼幼体进行蟹种培育试验示范,重点对培育过程中的池塘轮换清淤消毒、复合型水草立体栽种、微孔管道增氧使用、科学投饵、生态防病和竹梢搭巢诱捕等相关技术进行了积极探索创新和完善,获得了良好的  相似文献   

9.
<正>兴化市于2015年申报实施了"‘长江1号’河蟹养殖技术示范与推广"项目,通过项目组专业技术人员与项目区内河蟹养殖户的共同努力,当年在2524亩蟹种池里培育出规格在160只/千克左右的"长江1号"优质蟹种5000多万只,现将其蟹种培育技术介绍如下。一、放养前的准备1.池塘条件蟹种培育池面积在5亩左右,呈长方形,东西走向,塘深1.2~1.5米,坡比1∶(2~3),池塘四周可选用钙塑板、铝板、  相似文献   

10.
<正>中华绒螯蟹"长江2号"(品种登记号:GS-01-004-2013)是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经过近10年(5个世代)的人工选择育种、生产性试验及中试扩大养殖获得的经济性状优良的长江水系河蟹新品种,具有生长速度快、规格大、遗传性能稳定的优点。但河蟹种质退化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其提纯复壮的相关研究应相继展开,该试验是利用已有的"长江2号"河蟹亲本,成功繁育出大眼幼体,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长江2号"河蟹与本地(固城湖)长  相似文献   

11.
<正>为加强河蟹产业体系建设,推进河蟹产业发展,九龙口大闸蟹有限公司承担了省水产三新工程重大项目——"长江1号"河蟹养殖技术示范与推广,从2013年5月投放"长江1号"大眼幼体进行扣蟹培育,建立苗种基地530亩,产优质蟹种795万只,现将该项目实施情况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水产养殖》2012,(7):15
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历经10年,成功培育出的中华绒螯蟹"长江1号"获得农业部颁发的水产新品种证书(品种登记号:GS-01-003-2011)。这是国家农业部4月25日公布2011年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9个新品种之一,是江苏省迄今培育出的第一个河蟹新品种,也是我国审定通过的第一个淡水蟹类新品种,对我国淡水虾蟹类科研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河蟹是江苏省水产养殖的主导品种,2006年全省河蟹养殖面积达350万亩,年产商品蟹150万吨,产值达100亿元以上,占全国河蟹的半壁江山。为了促进江苏省河蟹产业的  相似文献   

14.
《科学养鱼》2012,(6):48
由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历经10年,成功培育出的中华绒螯蟹"长江1号"获得农业部颁发的水产新品种证书(品种登记号:GS-01-003-2011)。这是国家农业部2012年4月25日公布2011年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9个新品种之一,是江苏省迄今培育出的第一个河蟹新品种,也是我国审定  相似文献   

15.
<正>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在获得国审新品种一中华绒螯蟹"长江1号"、"长江2号"的基础上,系统构建"遗传育种中心+扩种基地+育苗场+蟹种场"的"四位一体"的江苏河蟹育繁推种业技术体系,全面推进江苏河蟹品种更新进程,提升江苏河蟹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蟹苗池塘培育蟹种技术操作要点赵明森(江苏省水产局210009)利用人投蟹苗(或天然蟹苗)池塘培育蟹种,是发展河蟹养殖解决蟹种来源的根本途径,也是完善河蟹养殖技术的重要标志。为搞好河蟹有种生产,提高产量和效益,现将蟹苗池塘培育蟹种主要技术操作要点介绍如...  相似文献   

17.
正江苏诺亚方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联合攻关,利用长江流域的野生蟹为亲本,采用继代选育技术,培育了适合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的"诺亚1号"国家级新品种,解决了外购蟹种质量控制难题。本研究以此为基础,探究"诺亚1号"的生态养殖技术,集成"863"河蟹生态养殖技术模式,即亩放800只扣蟹、收获成蟹600只、亩产值达3万元以上,以期为河蟹生态高效养殖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及理  相似文献   

18.
<正>丹阳市依托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技术团队,引进了河蟹新品系“长江3号”,在丹阳市健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中试示范,取得了很好的养殖效果。现将河蟹新品系“长江3号”蟹种培育中试示范养殖情况总结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塘口准备中试示范塘口选择3个河蟹苗种塘,编号为1、2、3号苗塘,面积分别为22、11、10亩,东西走向,长方形池塘,池深1.5米左右,池埂坡比1∶2。池塘进水用80目筛绢网过滤,  相似文献   

19.
河蟹人工育苗,仔幼蟹培育,成蟹养殖已在我国南北方兴起,经济效益十分明显。地处淮河流域的淮南市有优越的河蟹养殖自然条件。但由于长江蟹苗资源衰退,幼蟹紧缺,造成河蟹人工养殖的苗种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为缓解这一矛盾,我市从1994年起采用人工繁殖的蟹苗在土地内进行仔幼蟹培育尝试,经4年的不断努力改进,幼压成活率由开始时的5%提高到20%,现将培育技术总结如下,供探讨。1开蟹培育1.l池塘改造选择三口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进排水方便、电通、路通的池塘,面积分别为2亩,l亩,l亩,其中1亩为对照塘。将另1亩塘在其内侧…  相似文献   

20.
周洵 《科学养鱼》2015,(2):13-15
<正>一、宣城市河蟹养殖情况宣城市位于安徽的东南部,是该省水产大市之一,养殖技术在全省名列前茅。全市河蟹养殖面积约25万亩,主要分布在宣州区和郎溪县。2013年全市河蟹养殖产量11085吨,其中宣州区10388吨、郎溪县510吨。预计2014年全市河蟹养殖产量11300吨。2013年全市扣蟹产量6965.36吨,预计2014年扣蟹产量7000吨。宣州区河蟹养殖分为成蟹和幼蟹养殖两大块。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