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人工养殖的多鳞鱚作为亲鱼进行鱼苗人工繁殖,从培育池的选择,鱼苗孵化、饵料投喂以及日常管理等几个方面对多鳞鱚鱼苗培育的注意事项进行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2.
在室内人工控制条件下,探讨了盐度对全长为(23.47±0.66)mm,体重为(91.71±7.96)mg多鳞鱚(Sillago sihama)幼鱼存活和生长的影响,以确定多鳞鱚幼鱼适宜、最适宜存活和生长的盐度。研究结果表明:在18个实验盐度水平下,多鳞鱚幼鱼在0盐度下的存活时间为34 h,在盐度为2时存活率为86.7%,全长日均增长率为207.67μm.d-1,体重日均增长率为2.63 mg.d-1;在盐度为49时,存活率仍达到66.3%,全长日均增长率为64.68μm.d-1,体重日均增长率为1.13 mg.d-1。多鳞鱚幼鱼的适宜存活盐度范围为1.4~45.1,最适宜存活盐度范围为2~43;适宜生长盐度为1.6~40.2,最适生长盐度为2.0~7.0。多鳞鱚作为广盐性鱼类,对盐度有较强的适应性,低盐度更适于多鳞鱚幼鱼的生长。研究多鳞鱚人工育苗和养殖的生态条件,可为多鳞鱚全人工养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正杜涛,广东海洋大学东海岛海洋生物研究基地水产养殖高级工程师(教授级),长期从事水产苗种繁育工作。2007年"多鳞鱚(沙锥鱼)繁殖生物学及全人工繁育技术研究"获广东省海洋开发研究中心立项,2010年承担了广东省科学技术厅2010年度农村科技特派员科技服务体系计划项目"多鳞鱚(沙锥鱼)全人工繁育技术研  相似文献   

4.
多鳞鱚生物学特性及室内养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涛  黄洋 《水产养殖》2009,30(3):1-3
介绍了多鳞鱚的分布、形态、生态习性、食性和繁殖等生物学特性。湛江沿海多鳞鱚繁殖季节为4-11月份,繁殖高峰在4—5月、8—10月,生殖旺季水温25~28℃,产卵适宜水温24~29℃。选择5~7cm天然捕捞多鳞鱚幼鱼在室内进行养殖试验,15cm以下体长增长较明显,15cm以上体重增加较明显,体重(W)与全长(TL)的关系为:W=0.004TL3.1902,(R^2=0.9977)。  相似文献   

5.
鱼类目标强度测量是渔业水声学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本研究采用基尔霍夫近似模型对19尾多鳞鱚(Sillago sihama)样品的理论目标强度进行近似计算,模型计算所需鱼类形态学参数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所属X光机(SOFTEX M-100)拍摄X光影像获得。通过编程计算获得多鳞鱚不同频率下目标强度随姿态倾角的变化图案,并通过数据拟合方法建立了不同频率和倾角分布函数下多鳞鱚目标强度随体长变化的经验公式,并与常规的b20表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70 kHz、120 kHz和200 kHz 3种频率下多鳞鱚目标强度的倾角变化图案呈多峰状特征分布,且频率越高目标强度对倾角变化越敏感,波峰数增加,目标强度最大值对应的倾角增大。70 k Hz下多鳞鱚目标强度最大值出现在–15°~5°,120 k Hz和200 k Hz下目标强度最大值则出现在–10°~0°,且各频率下目标强度最大值出现的位置各不相同。不同频率及倾角分布函数下多鳞鱚目标强度随体长变化特性各不相同,其中在角度函数为(–5°,15°)、频率为120 kHz,以及角度函数为(0°,10°)、频率为200 k Hz时目标强度对体长经验公式和常规的b_(20)表式曲线基本重合,拟合度较高,可将常规的b20表式直接用于多鳞鱚的资源评估;而其他情形下2种表式存在一定偏差,采用直接拟合的参数方程更为恰当。研究表明,基尔霍夫近似模型能够很好地反映多鳞鱚的目标强度特性,可为中国南海近岸鱼类目标强度研究提供有益借鉴,为提高渔业资源水声学评估的准确度和可信度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沙锥鱼     
正沙锥鱼,学名多鳞鱚Sillago sihama,俗称沙钻、船丁鱼、麦穗等,广东又名沙锥鱼,隶属于棘鳍总目Acanthopterygii、鲈形目Perciformes、鲈亚目Percoidei、鲈总科Percoidea、鱚科Sillaginidae(smelt-whitings)。多鳞鱚体细长,略呈圆柱形,一般体长12~26厘米、体重10~150克,为热带印度—西太平洋的浅海鱼类,在我国沿海均有分布,幼鱼受惊时会立即匿藏沙中。以春、夏为其捕捞旺季。  相似文献   

7.
沙锥鱼,学名"多鳞鱚",为浅海鱼类。其肉质鲜美,深受消费者喜爱,由于野生资源逐年下降,市场售价一路走高,目前约为40~50元/斤。沙锥鱼人工繁育技术获得突破后,近几年多在粤西地区推广养殖。近期,珠海开始尝试淡化养殖沙锥。  相似文献   

8.
各国电厂的温流水水温较高,大多可用于温水养鱼。一般说来,在水温15℃以上养鱼时就称为温水养鱼,适合温水养殖的鱼贝类有鰤、鲈、鳗、黑鲷、真鲷、菖鲉由、金枪鱼、比目鱼、章鱼、多鳞鱚、对虾、梭子蟹、海扇、文蛤、鲍鱼等。世界上主要水产养殖国家利用电厂(包括该电站)温流水养殖鱼贝类的简况如下表所示:  相似文献   

9.
鱚鱼又叫多鳞鱚,主要捕获季节为春、夏两季,多为拖网和定制网所捕获,我国沿海均有生产,国产鱚鱼是小型鱼类,形似肉棍,味道鲜美,比澳大利亚产鱚鱼个小味美,深受欧美、日本、台湾客户的喜爱。过去由于加工技术和销路的限制,没能引起消费者重视,因而市场售价较低。最近几年开拓了出口业务以后,身价倍增。鱚鱼加工形式有:背开片、鱼片串、全鱼串、中骨干品等。下面对其加工方法作逐一介绍。  相似文献   

10.
基于线粒体COI、Cyt b、D-loop基因序列对福建厦门(XM)、广东阳江(YJ)、海南海口(HK)和广西北海(BH)的4个多鳞鱚(Sillago sihama)群体进行遗传结构分析。经PCR扩增和测序获得4个多鳞鱚群体195条线粒体COI + Cyt b + D-loop片段序列。结果表明,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d)为0.88266~0.98785,核苷酸多样性指数(π)为0.00098~0.00257,整体Hd与π分别为 0.92784 和 0.00158。遗传分化系数(Fst)和基因流(Nm)分别为0.00075~0.14888和2.85851~333.0833。分子方差分析(AMOVA)结果显示,分组间群体内变异比例分别占93.33%、86.57%和94.49%,主要变异均来自群体内。综上,基于COI、Cyt b和D-loop的分析结果,厦门群体和北海、海口、阳江群体间存在中等程度的遗传分化,可作为两个管理保护单位进行保护。本研究为促进中国南方沿海多鳞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遗传多样性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闽南-台湾浅滩渔场多鳞生长、死亡参数及种群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01~2003年在闽南-台湾浅滩渔场底拖网渔获物采集的多鳞鱚样品,进行渔获群体结构和生长与死亡的研究,并从生态学参数的变化探讨种群动态.结果表明,多鳞鱚渔获群体叉长范围65~237mm,优势组131~150mm,平均134.5mm,体重范围5~110g,优势组11~30g,平均26.1g.年龄范围0~3龄,优势组1龄,平均0.91龄.生长参数L∞为260.89mm、W∞为153.81g、k为0.6614、t0为-0.6158、tr为0.8474龄.Z为2.7728,M为1.3004,F为1.4724,开发比率为0.5310.与1992~1993年比较,种群趋向个体小型化、低龄化,开发程度由未充分向过度开发变化.1994年以来该渔场不断加大捕捞的投入和产出,连续13年超过了估算的渔业资源最大可持续渔获量和最大可持续捕捞力量.大量捕杀幼鱼,致使包括多鳞鱚在内的多数底层、近底层鱼类过度开发.因此必须强化对渔业和渔业资源的管理力度,严格控制渔业的投入和产出量及开捕规格.在当前渔获量和捕捞力量超过最大可持续渔获量和最大可持续捕捞力量的情况下,应采取"负增长"的策略,渔业资源方能得以有效恢复,才能持久为人们所利用和实现海洋捕捞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苏北浅滩生态监控区鱼卵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4、2005年5月,在苏北浅滩生态监控区采用水平和垂直拖网两种方式进行了鱼卵调查,从南至北共设8个断面,范围为121°17′~121°55′E、32°00′~32°28′N。结果显示,第3~6断面(121°25′~121°36′E、32°08′~32°20′N)为鱼卵的密集区,密度最高的站位分别为2004年的7断面1站位(121°25′E、32°24′N)和2005年的5断面3站位(121°27′E、32°16′N)。主要的种类组成有多鳞鱚、鳀、斑鰶、远东拟沙丁鱼等。2004、2005年第一优势种均为多鳞鱚,2004年的第二、三位优势种分别为鳀和远东拟沙丁鱼,而2005年的第二位优势种则为斑鰶。  相似文献   

13.
黄海重要饵料鱼种矢耳石的形态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由于鱼类矢耳石的形态结构稳定,具有种的特征,且坚硬不易被消化,其形态特征可用于鱼类胃含物分析中的种类鉴定。本研究选取黄海"简化食物网"中的30种重要饵料鱼种为研究对象,描述了各种类矢耳石的形态特征,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发现,这30种重要饵料鱼种的矢耳石中形态结构相似的有7组:赤鼻棱鳀和中颌棱鳀,细条天竺鱼和斑鳍天竺鱼,多鳞鱚和少鳞鱚,皮氏叫姑鱼和白姑鱼,黄姑鱼和小黄鱼,黑鳃梅童鱼和棘头梅童鱼,以及矛尾鰕虎鱼和六丝矛尾鰕虎鱼,本研究为胃含物分析等基于耳石形态的种类鉴别提供了基础资料,同时进一步更广泛深入地研究和认知鱼类的耳石形态,近缘种耳石形态特征的量化研究,以及同一种类耳石形态的地理变异等的研究将有助于更准确地进行种类的鉴别,对提高胃含物分析的准确度也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多鳞铲颌鱼的营养价值并对其品质进行评价,取40尾人工养殖的多鳞铲颌鱼(25.8 ~42.6g/尾),对其肌肉中的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经测定,多鳞铲颌鱼肌肉中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和灰分的含量分别为76.60%、18.11%、3.01%和1.42%.该鱼肌肉中共含有18种氨基酸,氨基酸总含量为77.28%,其中...  相似文献   

15.
多鳞鱚鱼(Sillago Sihama)地方名沙丁,属硬骨鱼纲,鲈形目、(?)科,我国沿海均有分布。过去均以小型底拖网进行捕捞,莱州市年产量约600余吨。近几年,为了保护水产资源,禁止底拖网作业,我们于1988年春,根据莱州湾渔场条件及(?)鱼的生态习性。研制了一种(?)鱼流刺网,专捕(?)鱼。一、(?)鱼的生态习性(?)鱼是一种沿岸性小型底层鱼类,体延长,稍侧  相似文献   

16.
多鳞(鱼喜)Sillago sihama(Forskal),为暖水性近海小型底层鱼类,广布于印度、太平洋水域,我国自黄渤海、东海到南海都有分布。有关多鳞(鱼喜)食性的研究,国内张其永等人(1981)对闽南—台湾浅滩渔场的多鳞(鱼喜),陈大刚(1991)对黄渤海的多鳞(鱼喜),国外Radhakrishnan(1957)、Gowda(1988)对印度沿海的多鳞(鱼喜),Gunn(1984)对澳大利亚北昆士兰敦斯维尔的多鳞(鱼嘉)都曾有过研究。本文对福建省罗源湾多鳞(鱼喜)的食性做了初步研究,阐明其饵料生物组成、摄食类型以及它们在罗源湾内营养关系中所处的位置,为今后进一步探讨海湾生态系统的能流途径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7.
多鳞白甲鱼Onychostoma macrolepis是一种淡水杂食性经济鱼类,过度捕捞及水环境变化使其数量逐渐减少,已被《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列为易危动物.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关于多鳞白甲鱼生物学和繁育技术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形态、遗传、分布、食性和生长等生物学特性,亲鱼培育、人工催产、繁殖、胚胎发育、鱼苗养殖以及常见...  相似文献   

18.
以多鳞四须鲃(Barbodes schwanenfeldi)幼鱼(体质量90.3 g±10.1 g)为研究对象,设置0 BL/s和2.0 BL/s两种流速条件,使用自制的活动代谢和游泳行为同步测定装置测定不同时段幼鱼的摆尾频率和耗氧率。在此基础上,按鱼体质量以每天50 mg/kg口服盐酸诺氟沙星的剂量连续7 d投喂药饵,研究了两种流速对停药后多鳞四须鲃肌肉组织盐酸诺氟沙星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期间无论哪个时段,2.0 BL/s流速下多鳞四须鲃摆尾频率和耗氧率均显著大于静水组(P0.05);同一流速下多鳞四须鲃摆尾频率和耗氧率随养殖时间的延长有逐渐降低趋势。与静水对照组相比,停药后各时间点(1 d、2 d、4 d)2.0 BL/s流速组鱼肌肉盐酸诺氟沙星含量均显著减少(P0.05),在停药第6 d已低于检出限,而静水对照组则在停药12 d才低于检出限。研究结果说明适当的水流刺激可以诱导鱼类进行逆流运动,促进鱼体代谢和加速药物残留的排除。  相似文献   

19.
养殖水体富营养化是现今凡纳滨对虾养殖面临的问题,水体富营养化主要是养殖环境中浮游植物过量生长,深层次的原因是对虾养殖中过量的投饵及高密度的养殖模式等导致水体中氮、磷等元素含量增高,产生一些对对虾有害的水质因子.贝类可以以水中的浮游植物作为饵料,多鳞作为底层鱼可以摄食水体的残饵及有机物,在凡纳滨对虾养殖过程中搭配一定密...  相似文献   

20.
渤海硬骨鱼类鱼卵、仔稚鱼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本文对渤海硬骨鱼类鱼卵、仔稚鱼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及产卵场条件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共鉴定56种硬骨鱼类的卵子、仔、稚鱼,隶属8目38科53属。其中春季产卵的5种,春夏季25种,夏季16种,夏秋季4种,秋季5种,秋冬季1种,冬季1种,冬春季1种,春夏秋季1种。主要产卵场依次为渤海湾、渤海中部、莱州湾、辽东湾。产卵最适表层水温为16.0~24.5℃,盐度为31.00‰。另外对鳀鱼、斑鰶、青鳞、多鳞鱚、黄姑鱼、白姑鱼、小黄鱼、蓝点马鲛、鯒鱼、高眼鲽、焦氏舌鳎等11种的产卵习性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