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起日本、韩国、波兰、中国的大型远洋拖网船先后进入白令海中部公海捕捞狭鳕后,白令海公海的狭鳕渔获量迅速增加,1989年猛增至140.7万t(创历史最高记录),作业的拖网船数为188艘左右,当时白令海公海的狭鳕资源量也处于高水平为200万t左右。  相似文献   

2.
陈思行 《海洋渔业》1997,19(3):97-102
<正> 一、公海渔业的基本概念 按照传统的观念,公海是指各国领海以外不受任何国家管辖和支配的海域。但是80年代以来,随着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制度的确立,在领海范围以外还存在着国家管辖范围内的海域,而且其范围日益扩大,而公海(国际水域)即国家管辖范围外的海域越来越小。公海的概念和范围因而发生了变化。1982年12月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通过的、并于1994年11月16日起正式生效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第七部分“公海”部分明确指出:“本部分的规定适用于不包括在国家的专属经济区、领海或内水或群岛水域内的全部海域”。换言之,公海指各国领海、内水、专属经济区和群岛水域以外不受任何国家主权管辖和支配的海洋  相似文献   

3.
黄硕琳 《水产学报》1993,17(3):216-223
本文阐述了公海渔业的概念,论述公海捕鱼自由是国际海洋法中的一条基本规则,指出公海捕鱼的权利必须在国际法规定的有关规则限制下行使。根据近年来一些沿海国家试图对公海渔业进行管辖的实际状况和1992年国际上一些主要的国际渔业会议的主要精神,本文分析了国际渔业法律环境的发展趋向,预测了今后国际上进一步限制公海渔业的可能形式,并结合我国公海渔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我国发展公海渔业过程中应当给予重视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白令海中部渔场的狭鳕(Pollock)渔业发展很快,引起美国有关方面的关注,据美《Pacific fishing》杂志1991年第5期以“淹没在Donut洞”为题,发表了唐奈·派克的一篇文章,介绍了这方面的情况,现摘译如下。本文标题为译者另加。  相似文献   

5.
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起日本、韩国、波兰、中国的大型拖网船先后进入自令海中部的公海捕捞狭鳕后,白令海公海狭鳕的产量迅速增加,从1985年的35万t猛增至1989年的140万t,作业的拖网船数也从1985年的105艘增至185艘,然而由于捕捞过度,致使狭鳕的产量迅速减少,从1989年的140万t剧减至1991年的29.3万t,到1992年时竟剧减到仅1万t。  相似文献   

6.
唐议  盛燕燕  陈园园 《水产学报》2014,38(5):759-768
以底拖网为代表的深海底层渔业对深海脆弱海洋生态系统的危害受到国际社会的热切关注。2003年以来联合国大会多次通过决议,呼吁各国各自并通过RFMO/As采取行动,根据预防性原则,采用基于生态系统的管理方法,评估深海底层渔业对脆弱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若评估表明确有重大不利影响,则应采取有效措施限制深海底层渔业以降低这种影响;FAO主要从技术角度制定了《公海深海渔业管理国际指南》,为管理公海深海渔业和保护脆弱海洋生态系统提出了技术标准和管理框架;RFMO承担着具体执行深海底层渔业管理措施和监督管理的责任,在北大西洋、地中海、南太平洋的公海和南极水域,相关RFMO已采取了暂停部分区域底拖网渔业活动、收集数据、评估底拖网对脆弱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等措施,在北太平洋,新成立的北太平洋渔业管理委员会将公海底层渔业管理作为首要目标。环保非政府组织和部分科学家呼吁禁止公海深海底层渔业,但各国对此的立场尚不一致,产业界大多持反对立场。近期来看,尚难以全面禁止公海的深海底层渔业。中国正在发展公海大洋渔业,需对此密切关注,加强跟踪研究以支撑决策,并应发展和使用选择性渔具和对生态环境无害的作业方式,防止对脆弱海洋生态系统产生损害性影响。  相似文献   

7.
卢洁  邹磊磊 《水产学报》2024,15(3):039302-1-039302-14

区域性渔业管理组织 (RFMO)是当前国际公海渔业管理的主要机制,也是公海渔业管理研究的重点之一。西方远洋渔业发展起步早,国外学者较早开始关注RFMO,开展了大量的RFMO理论和实践研究。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梳理了RFMO国外研究,并以知识图谱方式呈现国外研究进展与热点。定量分析结果显示,RFMO国外研究数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研究领域涉及渔业、环境和国际关系等自然和社会科学;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等对研究的关注度较高。此外,关键词分析结果表明,国外学者比较关注RFMO视角下的渔业管理、南大洋等重要海域、气候变化、生态系统、海洋保护区、海洋法等问题,研究重点呈现出从生物资源生物学逐步转向公海生物资源管理和海洋生态系统保护等的趋势。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定性分析了RFMO国外研究,发现RFMO国外研究更敢于以创新性研究视角探索传统的RFMO研究话题,研究方法更趋科学性,注重研究的辩证性、整体性、比较性和连续性,研究意识也比较超前,善于发现RFMO研究的新领域。本文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RFMO研究文献,探究RFMO国外研究进展,为国内学者切实提升RFMO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提供参考和思路。

  相似文献   

8.
保护资源、合理利用资源、积极管理并开发资源一直是世界上各渔业国在渔业生产上的重要课题。原文的作者在介绍白令海、鄂霍次克海和巴伦支海的渔业资源概况及其利用的同时,还强调提出了俄罗斯在保护和利用这些海洋“飞地”水域的渔业资源方面的立场和观点。根据国际海洋法的规定,任何国家都可在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外的公海作业,其他国家都无权干涉。我国的远洋渔业就是严格按照海洋法的这一规定在上述那些海域作业的。在这里,译者只是把俄罗斯在“飞地”水域的渔业方面与我们有争议的立场与观点(详见后面译文)作为一个信息向我国水产界提供,以便我们在既坚持国际海洋法的同时又能在睦邻友好、相互协商、互利合作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合理的措施进一步发展我国的远洋渔业。  相似文献   

9.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对公海渔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归纳世界大多数沿海国家执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主要实施公海制度的实践,以及分析公约有关条款的基础上,指出今后渔业管理制度将朝着有利于沿海国的方向发展,远洋渔业国只有与沿海国密切合作,承担公约所规定的养护生物资源的义务,才能确保远洋渔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根据我国渔业的实际状况,分析了海洋法公约生效对我国公海渔业生产产生的一些不利影响,并提出对海洋渔业发展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0.
日本水产厅下属的水产综合研究中心于2010年9月3日在东京召开了海洋水产资源开发事业成果报告会,在大会上发表了有关公海渔业、沿岸渔业、近海鲣鱼金枪鱼渔业的调  相似文献   

11.
黄硕琳 《水产学报》1990,14(1):72-78
一、新海洋法中的渔业规则 (一)1982年海洋法公约中的渔业规则在国际法中的地位 联合国第三次海洋法会议于1978年底召开,经过长期协商,于1982年4月23日通过了《海洋法公约》,公约于1982年12月10日开始签字,有119个国家立即签了字。到1985年11月为止,共有159  相似文献   

12.
东海区海洋渔业资源近况浅析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渔获产量统计和鱼类生物学资料对东海区海洋渔业资源动态作了分析。结果表明:近几年东海区海洋渔业捕捞产量虽连年增长,但主要是靠大幅度提高捕捞强度等措施获得。渔获物中增加的主要是经济鱼类的幼鱼和低值小杂鱼类,渔获物小型化、低龄化等过度捕捞现象仍然十分严重。渔业资源结构日趋恶化,渔业资源状况并没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3.
夏季白令海温跃层和中层冷水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夏季白令海阿留中海盆区温跃层和中层冷水的分布特点及形成机制。结果表明,(1)以水温为主要分析指标,调查海区自上而下(0~500m)层,可分为上匀和层、浊跃层、中居冷水和下匀和层(2)温跃层广泛分布于大部分调查海域,绝大多数测站其深度在25~50m,强度在0.10~0.16℃/m,其中东南部为一相对强温跃区(≥90.15℃/m);(3)中层冷水的上界深度在40~130m左右,下界深度在150~  相似文献   

14.
刘永昌  高永福 《水产学报》1990,14(2):120-128
本文根据增殖对虾标志放流重捕和生产回捕的渔场统计资料、海洋水文及跟踪监测虾群的资料,对放流增殖对虾洄游分布和中心渔场变动进行了研究。据之分析表明:研究期内,每年6月中旬至7月初放流入海的幼对虾,主要生活在放流的湾内河口浅水区,并逐步向周围扩散索饵;8月上、中旬,主群陆续游出湾内的低盐高温区(盐度为28—30‰,温度为25—29℃),洄游分布在湾外5—15米水域;随时间推移,虾群逐渐趋向20米以深的高盐低温区(盐度为31—32.5‰,温度为20—23℃)索饵;10月下旬(底层水温18—19℃)为交尾盛期,11月上旬交尾结束,虾群分散进入越冬场。  相似文献   

15.
鲟形目鱼类和渔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国内外鲟形目鱼类和渔业.包括三部分:1.鲟形目的种类和分布:2.鲟形目的生物学特征;3.世界上鲟鱼和白鲟渔业,并着重讨论该鱼类资源在我国的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6.
应用温、盐及渔业资源调查资料,对调查水域与渔业关系密切的海况特征及其对渔业产生的影响做了分析讨论。结果表明,在29°N左右,黑潮流轴位于200m等深线外侧,黑潮次表层水有爬升现象,对马暖流西侧水系为黑潮与大陆水混合水,东侧水系为黑潮的分支;东海大陆斜坡黑潮和对马暖流区,水温、盐度高,流速强,流量大,温、盐顺对马暖流流轴呈舌状分布,在这样的海况条件下一般是不可能形成渔场的。  相似文献   

17.
气候对我国海洋渔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文河 《河北渔业》2004,(6):19-21,25
海洋渔业与气候密切相关 ,因为渔业捕捞不管是在近海还是在大洋中 ,都要受到天气变化的影响 :浓雾的产生容易使渔船迷航导致触礁 ;大风的突袭 ,会造成生命财产重大损失。而且天气的变化对鱼群洄游路线、鱼群的集散分布、渔汛的迟早、渔场位置的迁移 ,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本文分析了气候各要素 (气温、风、气压、降水、光照等 )的变化对渔场、渔汛以及海洋捕捞作业的影响 ,为科学捕捞和安全生产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渤海海域营养现状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主要根据1992~1993年调查资料,分析了影响渤海营养状况的主要因子。结果表明:与历史同期调查结果相比,无机氮有所上升,无机磷下降较大,与国内外有关浮游植物对营养盐类的最低需求的适宜浓度相比,除冬季外,其他季节无机氮和无机磷均低于浮游植物所需要的最适浓度值。就N/P比值而言,仍低于海水的正常N/P比值,无机氮仍为渤海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要限制因子。无机磷除冬季外,也低于其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最低浓度的下限,故认为无机磷也起一定的限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