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06年4~6月,采用焦点动物取样法和所有事件记录法,对藏北黑颈鹤Gins nigicollis繁殖前期的昼间行为进行了详细观测。结果表明:①黑颈鹤昼间行为活动时间分配具有一定的节律性。各种行为所占时间百分比大小依次为:取食43.69%,警戒21.78%,保养21.69%,运动7.57%,杂项3.18%,繁殖2.09%。②各种行为活动的时间分配在雌雄个体间具有一定的差异。雄鹤的警戒和运动行为比雌鹤高,且警戒行为具有极显著差异(P〈0.01),其他4种行为雌性较高。③黑颈鹤的各种行为表现出一定的节律性。11:00以前,各种行为活动相对稳定,11:00之后依次出现了3个取食高峰和1个保养高峰,且呈上升趋势;其他4种行为无明显峰值,并呈下降趋势。④雌雄鹤的取食、警戒和保养行为在不同时段上表现出同步性和异步性。雄鹤取食高峰集中在中午(12:00~14:00),雌鹤的取食高峰分散在一天中的早(8:00),中(12:00,14:00)和晚(17:00)3个时期。讨论了繁殖前期黑颈鹤性别间的行为差异,并与黑颈鹤东部种群以及其他鹤类的行为进行了对比。图2表1参35 相似文献
2.
为了增强朱 种群的人工繁殖能力和有效的保护这种濒危物种,2007年2月中下旬
,在陕
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内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和全事件取样法对笼养的61
只朱
的行为时间分配和活动规律进行了观察。结论为:(1)在朱 繁殖前期的日活动中,静栖
约占
55%,运动占15%,其次为取食12%、理羽10%和其他8%。(2) 朱 静栖的高峰时间在13:
00~
14:00;取食有2个较为明显的高峰,分别出现在9:00~10:00和14:00~15:00;运动的高峰
在10:
00~11:00;理羽的高峰在9:00~11:00;其他行为主要分布在10:00~12:00。(3)朱 的
活动节律
呈现上午强下午弱的趋势。(4)朱 繁殖前期交尾的高峰期在上午和下午,中午的交尾
次数最少。 相似文献
3.
为了增强朱鹮种群的人工繁殖能力和有效的保护这种濒危物种,2007年2月中下旬,在陕西省珍稀野生动物抢救饲养研究中心内采用瞬时扫描取样法和全事件取样法对笼养的61只朱鹮的行为时间分配和活动规律进行了观察.结论为:(1)在朱鹮繁殖前期的日活动中,静栖约占55%,运动占15%,其次为取食12%、理羽10%和其他8%.(2) 朱鹮静栖的高峰时间在13:00~14:00;取食有2个较为明显的高峰,分别出现在9:00~10:00和14:00~15:00;运动的高峰在10:00~11:00;理羽的高峰在9:00~11:00;其他行为主要分布在10:00~12:00.(3)朱鹮的活动节律呈现上午强下午弱的趋势.(4)朱鹮繁殖前期交尾的高峰期在上午和下午,中午的交尾次数最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白头鹮鹳(Mycteria leucocephala)行为时间分配,并初步探讨其活动节律。[方法]采用瞬时扫描记录法对贵州森林野生动物园救护的4只珍稀白头鹮鹳进行观察,观察时段为07:00~17:00,有效观察时间100 h。[结果]休息[(52.56±11.06)%]和清理[(26.88±5.55)%]是白头鹮鹳夏季最主要的行为;活动[(11.63±6.33)%]、警惕[(3.98±2.35)%]、取食[(2.75±2.92)%]、其他行为[(2.21±1.62)%]较低。休息出现峰值时段为07:00~08:00和16:00~17:00;清理与活动峰值分别出现在08:00~09:00和11:00~12:00。建议经常改变环境丰度,以减少白头鹮鹳的休息行为,增加活动、觅食和梳理等行为。[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白头鹮鹳在笼养条件下的饲养管理、放归野外和保护等提供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5.
笼养大鸨繁殖不同时期行为时间分配及活动节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4月到8月,采用瞬时扫描法对长春动植物公园两对繁殖良好的大鸨的繁殖行为时间分配和活动节律进行了研究,并利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了不同性别大鸨繁殖前后期行为的性别差异,以及相同性别的大鸨在繁殖的不同时期的行为差异。结果表示:大鸨繁殖期的各种行为活动具有一定的时间分配和日节律,取食行为多发生在上午和下午的中间时段,炫耀、孵化多在早晨和傍晚,而中午的大部分时间处于休息状态。繁殖前期,大鸨的行为主要表现为静立、趴卧和游走,雌雄大鸨的这3种行为分别占全部行为的80.63%和66.34%;到繁殖后期,雌鸨各种行为的时间分配发生了较大变化,90.41%的时间都在坐巢孵卵,孵化、采食、警戒行为有明显的节律,而雄鸨的静立、趴卧和游走3种行为仍占较大的比例(59.23%)。研究同时表明,大鸨繁殖时期,各种行为所占的比例不仅存在着一定的性别差异,而且同一性别个体的各种行为所占的比例在不同的繁殖阶段(繁殖前期和繁殖后期)也有很大变化。 相似文献
6.
半散放条件下梅花鹿初夏昼间活动节律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初夏,对半散放条件下梅花鹿的各种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梅花鹿的取食卧息行为有较的一致性。取食行为构成梅花鹿初夏的主要活动,占昼间时间的67.47%,梅花鹿在昼间表现为3个取食高峰。雌雄梅花鹿在初夏的行为差异不显著,在不同天气情况下雌雄梅花鹿的行为差异也不显著。 相似文献
7.
白枕鹤春季迁徙行为时间分配及活动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2年4~5月,在黑龙江省长林岛自然护保区对白枕鹤春季迁徙期的各种行为活动节律及时间分配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白枕鹤在春季迁徙期的各种行为具有较强的规律性。觅食、游走、警戒、静息是白枕鹤的4种主要行为,所占的时间分配百分比分别为75、05%、13、00%、6、78%、2.46%。早晨5:50~8:00和中午12:00~15:00是白枕鹤的觅食高峰期。静息行为与觅食行为节律成反向关系变化。呜叫、理羽、求偶、交配和打斗行为节律在一天中没有多大变化。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性别、年龄和季节对麋鹿(Elaphurus davidianus)行为的影响,2006年9月-2007年10月,作者采用焦点取样法和瞬时记录法,将麋鹿昼间活动归为采食、饮水、运动、休息、警觉、其他行为等六大类型,每月6-8 d对湖北石首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麋鹿种群的昼间活动时间分配进行了跟踪观察.结果表明:麋鹿有晨、昏两个采食高峰和一个午间休息期,各种行为类型所占比例依次是:休息53.40%(±5.59%)、采食22.36(±8.34%)、运动11.23%(±0.63%)、警觉5.03%(±1.76%)、其他行为4.42%(±2.06%),饮水2.65%(±0.74%).不同季节,时间分配变化明显.非参数Kruskal Wallis H检验结果显示(n=120),季节、年龄和性别显著影响麋鹿的活动时间分配.除运动行为(x2=16.856,df=3,P>0.05)和饮水行为(x2=7.667,df=3,P>0.05)无显著差异外,采食(x2=15.657,df=3,P<0.01)、休息(x2=13.173,df=3,P<0.01)、警觉(x2 =13.887,df=3,P<0.01)和其他行为(x2=16.317,df=3,P<0.01)在不同季节所占时间百分比均有极显著差异.对不同性别年龄组的活动时间分配采用两个独立样本的Mann-Whitney U检验,各性别-年龄组间的运动行为所占时间比例有极显著差异(P<0.01),雄鹿与雌鹿之间的警觉行为有极显著差异(P<0.01),雄鹿花较多时间用于警觉.幼鹿与成年鹿及亚成年鹿之间的采食行为时间有极显著差异(P<0.01).不同性别、年龄组在不同季节的昼间活动时间分配的差异采用方差(ANOVA)分析后发现:所有年龄组,夏季与冬季饮水、春季与夏季警觉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成体和亚成体麋鹿,春季与冬季警觉、夏季与冬季运动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 相似文献
9.
圈养条件下狗獾的夜活动节律及时间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上海市奉贤区申亚生态园围栏内4只狗獾(1雄3雌)的行为和夜间活动节律采用红外夜间监视仪(IKENO/OK-203ND)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狗獾夜间具有较高的活动频率,其中21∶30~23∶00和1∶30~3∶00为狗獾活动的高峰期,整个活动频率曲线呈"M"型;各行为时间分配方面,整个夜间狗獾取食和挖洞行为所占比例最高,而警戒、移动等行为在夜间发生的较为随机,只是在活动高峰期出现较小波动;雄性个体整个夜间的主要活动为取食和其他,而雌性个体的主要活动为取食和挖洞,用于移动和其他行为的时间较少,推测为性别因素导致上述差异;晴天狗獾在取食、移动、挖洞和其他行为上的时间分配都高于雨天,但仅取食(P=0.028)和移动(P=0.040)行为的差异显著,天气因素对狗獾行为时间分配的影响较显著。 相似文献
10.
2017 年8 月,在雅安某野生动物园松鼠猴馆对13 只松鼠猴的行为活动进行了观察,采
用焦点取样法观察并记录松鼠猴的昼间行为情况。调查结果表明:不同生长阶段的松鼠猴,其
行为时间分配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不同天气对松鼠猴的休息行为也有着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金佛山黑叶猴春季活动节律和日活动时间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3—5月,在金佛山自然保护区,采用焦点猴群观察法和连续记录法,通过瞬时扫描行为取样,对野生黑叶猴的个体行为进行了研究.观察结果:黑叶猴的行为可划分为觅食、休息、移动、饮水、晒太阳、舔食石壁、社会行为、出洞和入洞9大类.在黑叶猴日活动节律中,休息存在1个明显的高峰期(10:30—14:00);觅食有2个高峰期,分别是7:30—9:30和17:00—18:30;移动也有明显的高峰期,分别是6:30—8:00、14:00—15:30和18:00—19:30;其他行为(包括理毛、玩耍和拥坐等社会活动,以及饮水、舔食石壁等稀有行为)只有1个明显的高峰期(12:00—14:00).在黑叶猴1d(从出洞到入洞)的时间分配中,休息所占的时间比例最大,达到(57.94±12.07)%;其次是觅食所占的时间比例较大,为(21.56±8.13)%;移动占(13.12±5.12)%;其他行为占(7.38±3.11)%. 相似文献
12.
草甘膦在空心莲子草中的吸收与传导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利用草甘膦防除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 Griseb),应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草甘膦在空心莲子草植株不同部位和不同生长期的吸收与传导特性。结果表明,草甘膦在空心莲子草的第四对叶处理时吸收和传导最快,且主要表现为向下传导。 相似文献
13.
磺胺甲基异(噁)唑在中华绒螯蟹体内的代谢和消除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水温25℃,以100 mg/kg蟹体重的磺胺甲基异唑(SMZ)对中华绒螯蟹单次口灌给药,采用RP-HPLC方法研究了SMZ在中华绒螯蟹体内的代谢和消除规律。给药后0.5~3 h,SMZ在血淋巴和肝胰腺中的浓度迅速上升,至第3小时达到峰值(15.466±1.499)μg/mL和(13.491±1.315)μg/g;而肌肉和性腺(卵巢和精巢)中SMZ却上升较慢,第3小时仅为(5.955±0.354)μg/g、(6.950±0.240)μg/g、(7.015±0.356)μg/g,第6小时才达到峰值(6.232±0.325)μg/g、(7.551±0.255)μg/g、(8.055±0.274)μg/g,峰值仅为血淋巴和肝胰腺的1/2左右。SMZ在中华绒螯蟹性腺和肝胰腺中消除速度均较慢,但肌肉比肝胰腺稍快。给药后第10天,肌肉和卵巢中SMZ降至为(0.051±0.014)μg/g和(0.099±0.003)μg/g,而肝脏和精巢中SMZ尚在0.1μg/g以上,为(0.483±0.042)μg/g和(0.123±0.006)μg/g。给药后第20天,仅肝胰腺中可检测到SMZ,为0.090μg/g左右。肌肉、肝胰腺和性腺(卵巢和精巢)SMZ浓度-时间消除曲线方程分别为C0=18.537e-0.224t+4.775e-0.018t、C0=9.823e-0.021t+1.898e-0.006t、C0=4.405e-0.039t+3.894e-0.017t、C0=5.707e-0.033t+2.478e-0.013t,各组织中T1/2β分别为1.6 d、4.74 d、1.7 d和2.2 d。若要使SMZ在中华绒螯蟹肌肉、肝胰腺和性腺中的浓度降至0.1μg/g以下,则休药期分别需13.473 d、24.61 d、10.33 d和14.52 d。试验表明,SMZ在中华绒螯蟹组织中消除较缓慢,尤其在肝胰腺中,因此肝胰腺可以作为SMZ残留监测的首选组织。 相似文献
14.
在水温25℃,以100 mg/kg蟹体重的磺胺甲基异唑(SMZ)对中华绒螯蟹单次口灌给药,采用RP-HPLC方法研究了SMZ在中华绒螯蟹体内的代谢和消除规律。给药后0.5~3 h,SMZ在血淋巴和肝胰腺中的浓度迅速上升,至第3小时达到峰值(15.466±1.499)μg/mL和(13.491±1.315)μg/g;而肌肉和性腺(卵巢和精巢)中SMZ却上升较慢,第3小时仅为(5.955±0.354)μg/g、(6.950±0.240)μg/g、(7.015±0.356)μg/g,第6小时才达到峰值(6.232±0.325)μg/g、(7.551±0.255)μg/g、(8.055±0.274)μg/g,峰值仅为血淋巴和肝胰腺的1/2左右。SMZ在中华绒螯蟹性腺和肝胰腺中消除速度均较慢,但肌肉比肝胰腺稍快。给药后第10天,肌肉和卵巢中SMZ降至为(0.051±0.014)μg/g和(0.099±0.003)μg/g,而肝脏和精巢中SMZ尚在0.1μg/g以上,为(0.483±0.042)μg/g和(0.123±0.006)μg/g。给药后第20天,仅肝胰腺中可检测到SMZ,为0.090μg/g左右。肌肉、肝胰腺和性腺(卵巢和精巢)SMZ浓度-时间消除曲线方程分别为C0=18.537e-0.224t+4.775e-0.018t、C0=9.823e-0.021t+1.898e-0.006t、C0=4.405e-0.039t+3.894e-0.017t、C0=5.707e-0.033t+2.478e-0.013t,各组织中T1/2β分别为1.6 d、4.74 d、1.7 d和2.2 d。若要使SMZ在中华绒螯蟹肌肉、肝胰腺和性腺中的浓度降至0.1μg/g以下,则休药期分别需13.473 d、24.61 d、10.33 d和14.52 d。试验表明,SMZ在中华绒螯蟹组织中消除较缓慢,尤其在肝胰腺中,因此肝胰腺可以作为SMZ残留监测的首选组织。 相似文献
15.
贮藏中香椿多酚抗氧化性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香椿多酚在贮藏过程中抗氧化性的变化,探究贮藏条件对香椿中功能性质的影响.将香椿在0、5、10℃的温度下分别贮藏一定时间后,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法(DPPH法)和铁离子还原比色法(FRAP法)来评价其多酚抗氧化性的变化,同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测定样品中多酚的变化.贮藏后的香椿,其多酚的抗氧化性均在第4天... 相似文献
16.
木瓜是桔小实蝇的寄主植物,采用气质联用仪测定了木瓜果实挥发性物质组成,并测定了其对桔小实蝇的触角电位反应。结果表明,鉴定出的木瓜果实挥发性物质主要有7种,物质名称和含量如下:α-法呢烯(37.93%)、里那醇(30.08%)、朱栾倍半萜(18.04%)、氢-吡喃-2,6-(3氢)-二酮(8.48%)、反-2-癸烯醛(3.42%)、朱栾倍半萜1(1.03%)、大根香叶烯(1.02%)。桔小实蝇雌雄成虫在交配前后均对反-2-癸烯醛产生较强的触角电位反应,而对α-法呢烯,朱栾倍半萜,大根香叶烯和里那醇的触角电位反应值则因成虫性别及交配前后而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7.
醇、醛类有机物对中华绒螯蟹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甲醇、乙醇、异丙醇、甲醛和戊二醛为效应物,研究它们对中华绒螯蟹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ase)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戊二醛对NAGase活力影响不大;低浓度的甲醇和乙醇对NAGase有激活作用;高浓度的甲醇、乙醇、异丙醇和甲醛对NAGase的作用为可逆抑制.甲醇、乙醇、异丙醇对NAGase表现出竞争性抑制,抑制常数(KI)分别为3.663、0.360和0.480 mol.L-1;甲醛表现为非竞争性抑制类型,其KI为0.288 mol.L-1.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了鼎突多刺蚁(Polyrhachis vicina)巢外活动的昼夜节律和季节变化.研究表明,鼎突多刺蚁的巢外活动强度,随季节而变化,呈双峰型.巢外活动自4月开始增强,5月达到最大,7~8月减少,9月又增强,11月以后很少活动.工蚁在越冬前体内逐渐积累营养物质,以度过寒冷的冬季.工蚁白天出巢活动,活动节律随季节而异,4月,中午活动最盛,呈单峰型;7~10月,中午活动下降,呈双峰型;5,6和11月,介于两者之间,呈不明显的双峰型. 相似文献
19.
饵料对雌中华绒螯蟹可食部分含量和体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240 d养殖试验,研究了不同饵料对不同育成规格的中华绒螯蟹雌蟹可食部分含量和体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喂不同饵料的不同育成规格中华绒螯蟹雌蟹肝胰腺指数、性腺指数和出肉率差异不显著(P>0.05)。肌肉营养成分测定表明:不同育成规格和饵料肌肉粗脂肪、水分和粗灰分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配合饲料组雌蟹粗蛋白含量中规格显著高于小规格(P<0.05),而杂鱼组雌蟹粗蛋白含量小规格显著高于大规格(P<0.05);不同饵料相同育成规格粗蛋白含量,小规格杂鱼组显著高于配合饲料组(P<0.05)。肝胰腺营养成分测定表明:不同育成规格和饵料肝胰腺粗蛋白、水分和粗灰分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配合饲料组雌蟹粗脂肪含量小规格和中规格显著高于大规格(P<0.05),而杂鱼组雌蟹粗脂肪含量小规格和大规格显著高于中规格(P<0.05);不同饵料3种育成规格粗脂肪含量,杂鱼组显著高于配合饲料组(P<0.05)。卵巢营养成分测定表明:不同育成规格和饵料粗蛋白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配合饲料组3种规格水分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粗脂肪含量随着规格增大显著递减(P<0.05),粗灰分含量大规格显著高于中规格和小规格(P<0.05);杂鱼组粗脂肪含量大规格显著低于小规格(P<0.05);不同饵料相同育成规格间,小规格水分含量配合饲料组显著高于杂鱼组(P<0.05),3种规格粗脂肪含量杂鱼组显著高于配合饲料组(P<0.05)。总体实验结果表明,投喂不同饵料以及不同育成规格中华绒螯蟹雌蟹可食部分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相同饵料不同规格以及相同育成规格不同饵料组可食部分营养成分含量有一定差异(P>0.05或P<0.05)。研究亮点:目前国内外有关饵料对不同育成规格的中华绒螯蟹可食部分含量以及体成分影响的比较研究较少。本文以中华绒螯蟹雌蟹为研究对象,分析投喂基础饲料添加3%的全豆油的配合饲料和冰鲜野杂鱼对不同育成规格雌蟹可食部分含量和体成分的影响,为市场购蟹提供指导,也为中华绒螯蟹配合饲料的研发和推广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