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凤眼莲对不同程度富营养化水体氮磷的去除贡献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人工模拟方法,研究了凤眼莲在不同程度富营养化水体中对N、P的吸收和去除作用。结果表明,凤眼莲在总氮(TN)、总磷(TP)初始浓度分别为2.06~20.08mg·L-1和0.14~1.43mg·L-1的4种富营养化水体中均可正常生长,近1年的试验中,凤眼莲总生物量累计增加41.03~47.12kg·m-2,平均生物量增长率为0.096~0.262kg·m-2·d-1。凤眼莲地上部N和P平均含量分别为24.16~34.15mg·g-1和3.46~6.90mg·g-1;地下部N和P平均含量分别为11.76~18.45mg·g-1和6.02~8.50mg·g-1。凤眼莲在4种富营养化水体中的N和P吸收量累计分别为43.06~71.16g·m-2和8.68~16.63g·m-2,且随水体初始N、P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并与自身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在N、P负荷较低的水体(Ⅰ和Ⅱ)中,凤眼莲吸收对N、P的去除贡献均超过100%,表明凤眼莲吸收利用了底泥中部分N和P;而在N、P负荷较高的水体(Ⅲ和Ⅳ)中,凤眼莲吸收对N、P的去除贡献也均超过42.32%和83.79%。因此,本试验条件下凤眼莲吸收在水体N、P去除中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两种水生植物对重富营养化水体修复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索重富营养化水体的植物修复方法,在人工模拟条件下选取了两种水生植物伊乐藻(Elodea nuttallii)和黄花水龙(Jussiaea stipulacea Ohwi),采用漂浮生长方式对富营养化水体中养分的去除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沉水植物伊乐藻在水面漂浮条件下可起到净化水体的作用,对总氮、氨态氮、硝态氮、总磷、COD、叶绿素a的去除率分别为62.9%,90.83%,53.90%,71.21%,43.33%,50.05%;漂浮植物黄花水龙对上述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分别为93.56%,97.38%,99.44%,97.74%,52.49%,58.34%。变异分析表明,两者对这些养分的去除达到了显著水平(P<0.05)。黄花水龙对上述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明显好于漂浮培养条件下的伊乐藻,适合重富营养化水体中养分的去除,而伊乐藻则在水质维持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3.
水生植物对水体中氮、磷的吸收与抑藻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佳  刘永立  叶庆富  王宏燕 《核农学报》2007,21(4):393-396,332
研究了不同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氮、磷的净化效果及其抑藻效应。结果表明: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苦草(Vallisneria spiralis)、空心菜(Ipomoea aquatica)、浮萍(Lemna minor)和菹草(Potamogetom crispusLinn)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总氮、总磷、硝态氮、氨氮都有较好的去除作用,其中以空心菜和金鱼藻效果最好。培养21d后的空心菜对总氮和硝态氮的吸收率分别为76.93%和71.9%;培养21d后的金鱼藻对总磷和氨氮的吸收率分别达到了93.15%和91.2%。水葫芦(Eichhornia crassipes)、金鱼藻、浮萍都具有较好的抑制藻类生长的作用,培养过以上3种水生植物的水体也表现出抑藻效应。  相似文献   

4.
水生植物对河湖中回用的再生水富营养化的控制效应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再生水中含有大量的N、P等营养物质,使得回用区水环境面临了一定的污染风险,水生植物有望成为一种原位净化再生水水质的可行方法。该文利用人工模拟自然的方法,选择目前北京地区最为常用的挺水植物水葱(Scripus validus)、香蒲(Typha angustifolia),浮水植物水葫芦(water hyacinth)以及沉水植物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 L),系统研究了这4种水生植物及其配置模式对再生水中TN、TP的净化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水生植物对上覆水体总氮的净化最优时间为第2换水周期培养阶段为60~90 d),而总磷为第3换水周期(培养阶段90~120 d);对于间隙水、沉积物中氮磷的去除,以挺水植物配置单植方式效果突出;较沉浮水植物而言,挺水植物体本身对氮磷具有更好的积累效果,并以混植方式居优,景观效果良好,通过对其进行定时的收割,可将污染物彻底的移除水体。本研究可为北京市地区人工湿地的构建、净化再生水的植物配置模式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葎草水培生长及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的净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模拟自然条件下试验的方法,以水生态修复中已有研究的风车草和彩叶草作比对,探讨葎草水培生长及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的净化效果.试验结果显示,葎草的生长速度最快,其次是彩叶草和风车草,春夏季鲜重的增长分别为268%,189%和178%,秋冬季鲜重的增长分别为236%,147%和133%;葎草对TN、TP和CODCr具有较好的净化效果,春夏季好于秋冬季,其中春夏季的净化效果分别约为81%,90%和86%,比彩叶草分别提高约18%,23%和17%,比风车草分别提高约26%,16%和25%;秋冬季葎草对TN、TP和CODCr的净化效果分别约为72%,79%和78%,比彩叶草分别提高约18%,24%和15%,比风车草分别提高约21%,17%和23%.因此,土著物种葎草可有效净化富营养化水体中的氮磷营养盐及有机物.  相似文献   

6.
7.
由于面源污染使得多数湖、库水体营养过剩,从而导致大型水生植物过度生长,对水生生态系统构成极大威胁.如何控制大型水生植物的过度生长,是湖泊、水库管理者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3方面综述了控制大型水生植物过度生长的主要对策,并分析了各方法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  相似文献   

8.
利用植物浮床系统,通过室内静态模拟试验,研究了pH和曝气对水生植物净化富营养化水体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pH处理6 d后,植物系统在pH8.9下对TN,CODMn,BOD5的去除效果最好,TP的去除效果在pH6.7下最好,Chla的去除效果在pH5.0下最好。然而,无植物系统中,TN,TP的去除效果在pH8.9下最好,BOD5的去除效果在pH6.7下最好,CODMn,Chla的去除效果在pH5.0下最好。有无植物系统中,曝气处理6 d后对TN影响很大,但去除率明显小于不曝气处理(P<0.001),除在豆瓣菜系统中,曝气还对CODMn去除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对TP和Chla的去除无影响。本试验结果还表明,植物修复系统和无植物系统中,不同pH处理下,水体中NH4-N,NO3-N,NO2-N的去除效果均在pH8.9处理下最好,且在pH8.9 曝气联合作用下水体中NH4-N,NO3-N,NO2-N的去除率也最高。  相似文献   

9.
棕毛纤维介质对富营养化水体净化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天然介质材料棕毛纤维对富营养化水体水质净化效果进行研究.采取静态试验的方法,共设置6组每组2个重复,共设置12个水箱,其中1组为对照组,对照组不放置棕毛纤维材料.试验开始后,每隔5 d取1次水样,并分别测定总氮(TN)、总磷(TP)、亚硝氮(NO2-N)、硝氮(NO3-N)、氨氮(NH4-N)以及化学耗氧量(CODcr)和溶解氧(DO)等.试验结果表明,棕毛纤维对TN、TP和CODcr,具有较好地净化效果,试验组的净化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春夏季好于秋冬季,不同布设密度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密度越大净化效果越好;棕毛纤维介质对NH4-N也有一定的净化效果,但与对照组的差别不是很大,且不同布设密度之间的差异也不是很明显;试验组水体NO3-N含量均有下降,净化效果好于对照组,不同布设密度之间的NO3-N净化差异较为明显,NO3-N的净化效果棕毛纤维高密度的优于低密度的.因此,棕毛纤维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净化富营养化水体的天然介质材料.  相似文献   

10.
国内外利用藻类技术处理废水、净化水体研究现状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论述了利用藻类处理废水和净化富营养化水体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利用藻类处理废水、净化富营养水体 ,既能保护环境 ,又能节约资源 ,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未来藻类处理废水、净化水质应和生物基因技术、藻菌体、驯化微生物技术、人工神经网络及生物控制技术相结合 ,充分利用食物链中能流和物质转化关系。  相似文献   

11.
了解校园内封闭型水体的富营养化状况,找出影响其水质的主要因素,为后续治理和改善提供依据。对湖南农业大学校园内5个水体的8个点位进行了采样分析,具体监测3类富营养化评价指标(TP,TN,叶绿素a)和基础指标(温度、pH、透明度、化学需氧量、5d生化需氧量等),通过对比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采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计算得到各监测点的综合营养状态指数。1号和3号采样点处于中度富营养化状态,4号和5号采样点为轻度富营养化状态,2号采样点为中营养状态。校园地表水水质富营养化重点在于TN含量的过高很大程度上拉高了综合营养状态指数的综合值,后续治理应该从降低水体中TN含量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2.
湿地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吸收能力研究   总被引:52,自引:1,他引:52  
用营养液培养方法研究了11种湿地植物对氮、磷的吸收能力。结果表明,湿地植物平均生物量变化范围在9.31~49.53.g/plant(干重)之间;其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生物量的比值在1.21~3.09之间。美人蕉、菩提子、凤眼莲和芦苇有较高的地上部分生物量,而麦冬的地上部分生物量较低。地上部分植株氮、磷含量变化范围分别是22.13~33.03.mg/g和2.53~5.38.mg/g(以干重计算);湿地植物对氮、磷的吸收量分别是252.99~1279.98和23.55~251.83.mg/plant,对氮、磷去除率分别是10.91%~59.32%和50.13%~87.26%。氮和磷的吸收主要受湿地植物生物量的影响,美人蕉、菩提子、凤眼莲和芦苇对氮、磷都有较好的吸收能力。  相似文献   

13.
太湖富营养化水体的生物—生态修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4.
巢湖水体富营养化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巢湖水体富营养化现象严重、水质恶化加剧,严重制约了流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分析巢湖污染现状及其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巢湖水体富营养化治理需要从流域整体着手,实行控源、生态修复、湖泊管理相结合,坚持走湖泊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总体思路;具体措施是多管齐下控制污染源、开展湖泊生态修复、实行湖泊治理与管理相结合、建立巢湖水体富营养化管理和治理的信息库。  相似文献   

15.
农田氮、磷向水体迁移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农田氮、磷向水体迁移,不仅造成化肥的利用率低,农业生产成本上升,还对水环境造成污染,引起水体富营养化。综合评述了农田氮、磷向水体迁移的原因及其控制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氮、磷肥的过量施用和施用比例不合理是导致农田氮、磷向水体迁移的主要原因;氮、磷向水体迁移量受土壤质地、施肥种类、降雨条件等因素影响;相应措施如优化土地利用、合理施肥和处理农田径流等均可有效地降低农田氮、磷向水体迁移风险。在当前的非点源污染治理中,应采取有力措施控制农田养分流失。  相似文献   

16.
农田氮、磷的流失与水体富营养化   总被引:112,自引:8,他引:112  
司友斌  王慎强  陈怀满 《土壤》2000,32(4):188-193
农田氮、磷的流失,不仅造成化肥的利用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上升,还对水环境造成污染,引起水体富营养化。本讨论了农田氮磷流失对水体富营养化的贡献、农田氮磷流失途径及影响因素。提出了减少农田氮磷流失、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微生物在富营养化水体生物修复中的作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简要介绍了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判别标准及富营养化水体生物修复中有效去除氮、磷元素过程中所涉及的重要微生物,进一步分析了各种不同水体生物修复微生物在碳、氮、磷、硫元素循环中的作用,揭示了微生物在水体生物修复中的作用.最后,简要总结了近年来水体微生物修复的研究进展及微生物制剂的应用,并对今后水体生物修复系统中微生物的研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以大伙房水库为例,利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和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了水库水体质量及富营养化状况。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法均能反映水库水体的实际状况,准确判断水体的富营养化和污染程度,并且具有实用性强、计算简单、精准度高等优点,研究成果可为抚顺市水资源合理利用和科学管理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9.
水生植物对水体中低浓度95Zr的富集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模拟污染物的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 3种水生植物对水体中低浓度95Zr的富集效应。结果表明 :( 1 )水生植物 (金鱼藻、卡州萍和水葫芦 )对低浓度水体中的95Zr均具有较强的富集能力 ,富集系数CF值达 5 6 78~ 1 1 2 94,因此这 3种水生植物可作为检测水体95Zr污染的指示生物 ;( 2 )在 95Zr轻微污染的水体中放养水生植物后 ,水中的95Zr比活度随时间呈下降趋势 ,放养 3d就下降了 5 0 % ,因此 ,可用这 3种水生植物净化被95Zr轻微污染的水体 ,其中以水葫芦最为合适 ;( 3)放养水生植物前后 ,底泥中95Zr的比活度和总活度均非常接近 ,仅下降0 5 % ,表明底泥吸附的95Zr不易解吸而进入水体 ,底泥对95Zr具有强烈的吸附和固定作用。因此 ,通过放养水生植物净化底泥中的95Zr污染物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小江流域农地水土流失对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水土流失是水体富营养化的一个重要源头。在三峡库区小江流域,定点监测了4类农地(水田、梯坪地、25°坡耕地、25°坡耕地)的水土流失量,并于2008年在渠口、养鹿、高阳、黄石、双江及河口(参照)6个断面采水样进行水质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坡耕地是小江流域水土流失的主要策源地;农地水土流失导致的氮、磷流失对小江水体的富营养化贡献很大,流失的TN、TP分别高达675.76,69.03 t/a;小江TN浓度主要受水土流失和长江TN浓度的共同制约,峰值为5.31 mg/L(渠口)出现在7月份;小江TP浓度主要受水土流失和长江水位的共同制约,各断面的最小值均出现在7月份,最小值为0.03 mg/L(渠口)。总体而言,小江处于中营养到富营养状态,4月份较容易发生水体富营养化,7月份和11月份磷是水体富营养化的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