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2.
外源DNA直接导入(DIED)法的大豆分子育种成效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雷勃钧 《大豆科学》2001,20(1):26-29
本文以高产优质高蛋白大平黑生101品种的育成为例,介绍了我国创立的花粉管通道转移总DNA的技术,并就该技术与现有体外重组DNA技术进行对比,拟提出我国目前转基因技术路线和产业化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3.
大豆外源DNA直接导入技术及育种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刘昭军 《大豆科学》2004,23(4):301-306
外源DNA直接导入技术是创造变异、改良作物的有效方法.本文概述了该技术在大豆育种上的应用进展,并对该技术的使用方法、应用效果、导入后代的选择以及导入后代验证、导入机理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4.
球茎大麦在大麦远缘杂交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介绍了利用球茎大麦法诱导栽培大麦单倍体的技术要点和利用球茎大麦进行大麦抗病育种的前提条件以及不同类型的球茎大麦在抗病基因转移效率上的差异,找出了以PB8为最佳抗病基因供体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介绍了利用球茎大麦法诱导栽培大麦单倍体的技术要点和利用球茎大麦进行大麦抗病育种的前提条件以及不同类型的球茎大麦在抗病基因转移效率上的差异 ,找出了以 PB8为最佳抗病基因供体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高等值物的单倍体指的是含有配子染色体数的孢子体.它们在许多二倍体和四倍体植物中已有报道.从二倍体产生的单倍体称为一倍体,来源于多倍体的单倍体则称为多倍单倍体.由于单倍体在植物研究中有很多潜在的利用价值(如用它可简化育种方案或加快育种速度),因此,它对植物育种家有很大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7.
大麦(综述)     
大麦在世界谷物生产中,虽居小麦、水稻和玉米之后,但其栽培的环境比哪一种都更为广泛.从分类学上说,目前一般认为,所有大麦都是一个种(Hordeum vugare L. emend. Bowden)这个种有多种多样的类型,但穗子基本上只有六棱和二棱两种.六棱型的每节中央和两侧小花都是可育的;二棱型的只有中央小花可育.大麦还有野生植物或杂草的形状,  相似文献   

8.
1934年美国人Johanson首先发现大麦单倍体植株,由于当时自发和诱发单倍体频率太低,不能用于育种。自1970年加拿大Kasha和Kao等人第一个报道大麦单倍体人工生产方法以后,近十多年来大麦单倍体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目前世界上包括我国在内有十几个国家在从事这一研究,已经发现四种生产单倍体方法,其中以球茎大麦法的效果最好,研究得也最多。单倍体技术已从实验阶段进到了育种应用阶段。本文主要介绍近期国内外应用球茎大麦法生产大麦单倍体的技术及其遗传育种的研究成果,供从事大麦育种的同志参考。  相似文献   

9.
外源DNA导入技术在花生育种中的应用研究初报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氯仿—异戊醇—核糖核酸酶法,提取花生根茎区组野生A.glabrta的DNA,于上午7—9时,即花粉管到达子房之前注射到栽培花生的花萼管基部。已获得了具有变异性状的D_1与D_2代种子,而且这种变异能稳定地遗传下去。  相似文献   

10.
S_1和S_2选择法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交一代自身选择法(简称S_1选择法)和自交二代自身选择法(简称S_2选择法)是指在玉米自交选育过程中,不按传统的测交方法鉴定自交系,而是根据自交一代(S_1)和自交二代(S_2)的自身表现来决定取舍。这两种选择方法提出的直接原因是,单交种在生产上已经普及。在单交种选育过程中,  相似文献   

11.
外源DNA导入技术在小麦育种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2.
大麦花药培养及其在啤酒大麦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结果表明大麦花药培养辅助啤酒大麦育种工作是可行的,筛选出了比较理想的诱导愈伤组织和诱导再分化的培养基,对F1和F3-4代杂种材料的花培效果做了比较研究。共接种花药数为24856枚,得到绿苗2050株,从(Nasu Nijo/Kinuyutaka)F1材料的254株绿苗中,鉴定出一个啤酒大麦新品种,1997年在江苏被命名为单二大麦,是我国第一个用花药培养技术选育出的大麦品种,在1995-2000年已推广种植470000hm^2。同时还选育出一批啤酒大麦新品系,单95168将作为单二大麦的接班品种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概述了分子标记在大麦分子遗传图谱构建、遗传多样性研究与种质资源鉴定、重要性状基因定位、分子标记辅助选择、重要农艺性状基因的图位克隆及起源与进化关系研究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植物育种工作的进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种质资源的有效利用。我国丰富的大麦品种资源曾经和正在为大麦育种工作发挥重要作用。然而种内的遗传变异毕竟有限,有时为实现某一育种目标所需要的基因资源在种内已不敷应用,育种家们就自然要考虑到如何从亲缘种属中去挖掘和转移这些基因。基因工程和原生质体融合等生物技术的兴起固然为基因在不同生物类型间的转移。开辟了新的可能途径,然而这一技术在高等植物,尤其是禾谷类作物中  相似文献   

15.
实验结果表明大麦花药培养辅助啤酒大麦育种工作是可行的 ,筛选出了比较理想的诱导愈伤组织和诱导再分化的培养基 ,对F1和F3~ 4 代杂种材料的花培效果做了比较研究。共接种花药数为 2 4 85 6枚 ,得到绿苗 2 0 5 0株 ,从 (NasuNijo/Kinuyutaka)F1材料的 2 5 4株绿苗中 ,鉴定出一个啤酒大麦新品种 ,1997年在江苏被命名为单二大麦 ,是我国第一个用花药培养技术选育出的大麦品种 ,在 1995~ 2 0 0 0年已推广种植 4 70 0 0 0hm2 。同时还选育出一批啤酒大麦新品系 ,单 95 168将作为单二大麦的接班品种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概述了分子标记在大麦分子遗传图谱构建、遗传多样性研究与种质资源鉴定、重要性状基因定位、分子标记辅助选择、重要农艺性状基因的图位克隆及起源与进化关系研究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植物体细胞组织的离体培养是生物技术中研究最早和最多的一个领域,也是其它一些生物技术研究的基础。它目前被广泛用于体细胞遗传等理论研究和农作物育种,实践。在农作物育种上,体细胞组织培养主要有这样几方面作用:(1)创造遗传变异;(2)挽救边缘杂种胚;(3)扩大繁殖系数;(4)筛选细胞突变体;(s)保存稀有种质资源。大麦是较早开展组织培养研究的作物之一,早在1890年,Brown和Mortis在研究平谷类  相似文献   

18.
生物技术的发展,给作物分子育种开拓了新途径。以离体组织为受体的DNA转移技术,如Ti质粒载体法、电激法、显微注射法等,在双、单子叶植物中均获得了转化植株;以整体植株细胞为受体的DNA转移技术,如微量注射法和花粉载体法,在黑麦、玉米、烟草、棉花等作物上也获得了变异的新个体。为探索棉花抗源DNA导入在棉花抗性育种中的可能性,于1981年,我们同上海生化所协作,进行了棉花枯萎病抗源总体DNA的导入试验。  相似文献   

19.
单倍体生产,从亲本培育到加倍单倍体(DH)种子繁殖,需经过八、九个步骤。 (一)亲本培育亲本培育是在温室内进行,作杂交母本的H·vulyare大麦种子播在盆钵中。温室内用400瓦灯泡作光源,要求钵面光强4.6万勒克司(Lux),穗部光强8.4万勒克司。昼夜照明  相似文献   

20.
大麦是世界上栽培最古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十分重要的饲料和酿酒原料。分子标记技术不受环境和季节限制,具有多态性高、信息量大、稳定性好等优势,已被广泛应用于大麦遗传育种。本文综述了分子标记主要类型、基本原理及优缺点,并介绍了近年来分子标记技术在大麦分子遗传图谱的构建、遗传多样性研究、种质资源鉴定、目标基因定位、起源与进化关系、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研究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