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通过对山西省北部50a来气象资料的搜集和整理,研究了厄尔尼诺/拉尼娜(El Nino—SouthernOscillation,ENSO)事件对山西省北部地区气候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同、朔州、忻州地区厄尔尼诺事件发生年降水减少,平均气温降低,与正常年份相比年降水量分别减少了46.86,46.44和80.96mm,年平均气温分别降低了0.03,0.17和0.22℃;拉尼娜年降水减少,平均气温降低,与正常年份相比年降水量分别减少了21.27,26.32和25.30mm,平均气温分别降低了0.03,0.18和0.04℃,厄尔尼诺事件年平均气温变化与黄土高原相反。ENSO暖事件对山西省北部地区气温的影响具有从大同向朔州和忻州依次逐渐增强的特点,表明随着纬度的降低厄尔尼诺事件对气温的影响增强,对降水也有类似的影响。ENSO暖事件年发生旱灾的可能性较大,通常会给山西省北部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
气候变化与土壤有机质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肖辉林 《土壤与环境》1999,8(4):304-304
在宾地质历史中,气候变化原速率是史无前例的,它对地球生物圈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土壤有机质中的碳是地球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参与全球碳循环。土壤有机质分解而产生的CO2和CH4是重要的温室气体。土壤有机质对气候模型的反应较敏感,其总量取决于生物量生产与分解的平均状态,以及土壤储存有机质的能力。就全球规模来说,土壤有机质沿着降水增加和温度下降的梯度而增加。温度是支配凋落物分解速率的重要环境因素,它甚至能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内蒙古自治区近50a来气象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分析了1961年以来内蒙古地区的气候变化特点,并对区内降水量、气温、自然灾害事件等因子与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厄尔尼诺事件发生年内蒙古地区年平均降水量比非ENSO事件年平均减少了31.45mm,拉尼娜事件发生年内蒙古地区年平均降水量比非ENSO事件年平均减少14.69mm,表明ENSO事件具有减少内蒙古地区降水量的明显作用;厄尔尼诺发生年的年平均气温比非ENSO事件年平均气温高出0.12℃,拉尼娜事件发生年的平均气温比非ENSO事件年高出0.22℃,表明ENSO事件具有使内蒙古地区气温升高的作用;ENSO事件的发生增加了内蒙古地区干旱灾害发生的可能性,且厄尔尼诺事件发生年比拉尼娜事件发生年更容易暴发干旱灾害,ENSO事件的发生通常给内蒙古地区农牧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5.
呼伦贝尔市土壤水分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统计回归方法,利用基本代表呼伦贝尔市土壤类型的3个农牧业气象观测站1988-2007年的气象和土壤水分观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呼伦贝尔市年降水量变化呈显著或极显著下降趋势,年变化率为8.275~10.347 mm/a,年平均气温上升趋势不明显;0-50 cm土壤水分含量以3.816 2~0.723 6 mm/a速度逐年剧减,农区、林区达极显著水平,土壤干旱化程度加重;土壤水分含量与4-10月平均气温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与年降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气候变化对土壤水分的影响效应主要集中体现在夏秋季节,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6.
气候变化与土壤湿度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洁  陈效民  张勇 《土壤通报》2012,(5):1271-1276
在分析气候变化与土壤湿度关系研究现状的基础上,综述了该研究的进展。首先,描述了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气候变化与土壤湿度之间关系的现状;论述了该研究取得的成果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其次,简要总结了目前研究仍显薄弱的资料诊断分析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土壤湿度的监测与预报是制定合理的灌溉制度从而实现适时适量灌溉的基础,因此本文对气候变化条件下土壤湿度变化趋势的研究及节水灌溉(特别是干旱地区)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基于1980—2014年吉林东部地区逐日气象数据和玉米种植资料,利用Mann-Kendall突变分析法、气候倾向率、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等方法,揭示了气候变化背景下冷害的时空演变规律,同时对影响冷害的气象因子进行探究。结果表明:(1)近35年热量条件有所改善,冷害呈现减少趋势。20世纪80年代,冷害受低温阴雨、早霜等天气影响表现为发生频率高、强度大,20世纪90年代气温升高,冷害发生频率降低,中期降水异常增加,冷害强度增大,21世纪气温大幅提高,冷害少有发生,但不排除区域极端低温的可能;(2)吉林东部地区气候整体变暖且初霜日推迟,降水量南多北少,日照时数东升西降。而冷害发生频率空间分布规律为随着生育期推进冷害高频区逐渐由中部山区向高纬度延伸,即高纬度、高海拔地区成为冷害的高发区;(3)玉米在出苗—抽雄期受低温影响较大,冷害年气温受各气象因子的影响大小为降水量>日照时数>初霜日,尤其高海拔山区多阴雨寡照天气,易发生冷害。  相似文献   

8.
河南雨养农业区土壤水分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河南省8个农业气象观测站1981—2005年的气象和土壤水分观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河南省近25a来的年平均气温以0.05℃/a的速度上升,年降水量变化不明显;②土壤水分与气温呈极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与降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得出:受气候变暖的影响,近25a来河南省雨养农业区土壤水分呈明显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9.
土壤侵蚀/水土保持与气候变化的耦合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综述土壤侵蚀对碳循环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对土壤侵蚀的影响以及水土保持植被恢复对碳循环与土壤碳素积累的影响,研究土壤侵蚀/水土保持与气候变化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因侵蚀造成的土壤碳素损失是巨大的,但土壤侵蚀是碳源还是碳汇过程依然存在争议,焦点集中于因侵蚀造成土壤团聚体解体,暴露在空气中的土壤有机碳的矿化速率的大小;随着全球气温升高以及降雨格局的变化,全球土壤侵蚀强度和范围都在不断增加,但土壤侵蚀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程度依然值得深入研究;水土保持生态恢复主要通过改变下垫面性质来改变土壤有机碳含量、影响土壤CO2释放并促进土壤碳素积累,对抑制大气CO2浓度升高能产生积极影响。尽管土壤侵蚀/水土保持与气候变化的耦合关系方面的研究已取得重大进展,但仍有待于在土壤侵蚀过程中碳素变化模型、土壤侵蚀过程中氮素迁移转化特征以及侵蚀劣地生态恢复过程中土壤碳素积累机制等方面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10.
新疆棉花播种-开花期低温冷害的初步判断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参考新疆不同棉区地膜栽培棉花的气候减产年方面的研究,结合各监测点的农业气象资料和单产资料,初步研究不同棉区棉花播种-开花期低温冷害判别的气象指标。结果表明:当北疆棉区6月月平均气温距平≤-0.5℃,南疆棉区5—6月气温持续偏低且月气温距平均≤-0.5℃、或棉花的开花日期滞后,其中喀什棉区棉花开花期比常年晚5d以上,石河子棉区、博州、巴州和阿克苏棉区晚3d以上时、或当6—8月中至少有两个月的月气温为负距平、且6—8月的平均气温距平在0~-0.4℃时,就可能出现一般气候减产年。而当6—8月各月的气温距平均为负值,且其平均气温距平≤-0.5℃时,就可能出现严重的气候减产年。研究结果为当地棉花生产防灾减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对山西省南部地区气候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1961年以来的气温和降水资料,结合小波分析和发生的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分析了1961年以来山西省南部地区气温和降水的变化趋势、周期以及厄尔尼诺/拉尼娜(El Nino/Southern Oscillation,ENSO)事件对山西省南部地区气温、降水量以及旱涝灾害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961年以来山西省南部年平均气温总体呈波动式上升,上升速率为0.34℃/10a,而年平均降水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下降速率为23.4mm/10a。小波周期分析显示,山西省南部气温变化的周期约为3,8,20和25a,降水量变化的周期约为3和7a。厄尔尼诺年山西省南部年平均气温升高,降水量显著减少,而拉尼娜年气温下降,降水量略有增加。该区在厄尔尼诺年易发生旱灾,而拉尼娜年易发生涝灾,且旱涝灾害多分别发生在连续性的厄尔尼诺年和拉尼娜年。  相似文献   

12.
气候变化是近年来全球变化研究关注的热点内容,尤其是气候异常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性损失,是山区发生灾害地貌的主导外因。对长白山松江水文站阶地剖面的粒度参数和孢粉进行分析,结合AMS14C测年数据并与历史记录相校验,重建该区的气候环境演化特点与河流沉积物的相变过程。结果显示, 研究区自千年来经历了3次明显的气候波动,即800—686 a B.P. 气候凉湿;686—428 a B.P. 气候暖干;428 a B.P.—至今 气候以凉湿为主,但有明显向温暖偏干方向发展的趋势,与近几年全球变暖相一致。剖面沉积结构显示,在几百年时间内发生三期河床波动,与气候的快速转变存在明显的对应关系,加强上游河流的水土保持工作并注意对两岸采石与就地取沙的管理。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陕西省榆林地区近56a来气象资料、历史资料的搜集和整理,研究了厄尔尼诺/拉尼娜(ElNino/Southern Oscillation,ENSO)事件对榆林地区气候与气象灾害的影响,分析了降水及气温变化的周期性。结果表明,1954年以来,榆林地区气候变暖变干趋势显著。1954年以来榆林地区年均温平均升高了0.025℃/a,年降水量递减率为1.740mm/a;厄尔尼诺年气温高出正常年份0.12℃,拉尼娜事件发生年年平均气温较正常年份平均气温没明显变化。厄尔尼诺事件年榆林地区降水呈现明显的减少趋势,比正常年份减少了8mm。拉尼娜事件年对榆林地区降水增加也有一定影响,平均增加3mm/a。榆林地区气温与降水量存在3a为主的短周期和20a为主的长周期。ENSO暖事件对榆林地区气候特别是气象灾害的影响比ENSO冷事件更为显著和强烈,厄尔尼诺年榆林地区易于发生高温干旱灾害。  相似文献   

14.
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对陕北地区近57a气候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陕北地区近57a的气象资料,对榆林、绥德、延安3个地区的气象因子、气象灾害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榆林、绥德、延安地区暖事件年降水减少,平均气温增加,与正常年份相比降水量分别减少61.59,76.10,73.33mm,平均气温分别增加0.23,0.13,0.11℃;冷事件年降水减少,平均气温降低,与正常年份相比降水量分别减少15.68,25.61,41.89mm,平均气温分别降低0.22,0.15,0.24℃。ENSO事件年易发生干旱灾害,且厄尔尼诺年发生干旱气象灾害的概率大于拉尼娜年灾害发生的概率。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植被覆盖动态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2000—2013年江苏省植被覆盖状况的时空分布特征,并从年际和季节尺度上分析植被覆盖的空间变化特征以及NDVI与气温、降水量的相关关系和滞后性,以期为区域生态环境监测、生态环境保护和植被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运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发布的2000—2013年MODIS 13Q1级产品(归一化植被指数)和江苏省1999—2013年各气象站点气象资料,采用最大值合成法、趋势线分析法、Person相关分析法和偏相关分析法。[结果](1)14a来,江苏省植被NDVI整体上呈下降趋势,且在时间和空间尺度上有所差异;(2)由于气温、降水量、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等事件的影响,NDVI在年际和季节间呈波动性变化;(3)NDVI对降水变化响应的滞后期为1个月,NDVI基本同步于相应气温的变化,仅夏季滞后期为1月。[结论]从时间尺度上看,年际、秋季,NDVI呈下降趋势,而春夏季,NDVI呈上升趋势;从空间尺度上看,江苏省西部的植被覆盖程度明显优于东部沿海和长江中下游平原。NDVI在年际和季节尺度上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显著,且与气温的相关性最好。  相似文献   

16.
为揭示厄尔尼诺事件对韶关市1951~2017年的旱涝灾害的影响,以韶关市同期降水量为基础,利用Z指数划分旱涝等级,采用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研究厄尔尼诺对韶关旱涝灾害的影响。结果表明:①韶关市年降雨量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且旱涝等级在1954、2011和2012年发生突变;②韶关市在67年间总共发生了22次洪涝、26次干旱、19次正常年份,涝年出现的几率为32.8%,旱年出现几率为38.8%;③韶关市旱涝灾害Z指数呈现上升趋势,厄尔尼诺事件发生时韶关市出现旱涝灾害概率较拉尼娜事件时高,韶关市旱涝灾害等级随着厄尔尼诺/拉尼娜强度等级的增加而呈现出线性增加的趋势。研究为指导韶关市防洪抗旱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对青海湖周边地区气候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1961年来青海湖周边地区的气温和降水量资料,结合小波分析和ENSO事件的发生与变化,研究了1961年来青海湖周边气温与降水的变化趋势,以及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对该区气温、降水量以及旱涝灾害的影响.结果表明,1961年来青海湖周边地区的年降水量呈波动上升趋势,西部最显著,年降水量以8.73 mm/10 a的速率增加.该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平均气温增温率接近或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988-2010年多年平均气温比1961-1987年增加更显著.小波分析显示,青海湖周边地区降水变化周期约为3,7和17a,气温变化的周期约为3,7和29 a.不同研究区域的降水量和气温变化与ENSO事件相关性不同.研究数据表明,青海湖周边地区厄尔尼诺年发生涝灾多于旱灾,而拉尼娜年多发生旱灾.1961-2009年青海湖水位总体趋势在下降,2005年后出现回升,流域降水量对湖水位的年变化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气候变化背景下吉林省风蚀气候侵蚀力时空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吉林省50个气象站1961—2015年的观测资料,计算了吉林省不同区域的风蚀气候因子指数,并分析其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风蚀气候因子指数C值从1月开始逐渐升高,在4月达到最高,7月最低。C值在季节变化上表现为春季冬季秋季夏季。全年尺度上,C值呈显著的降低趋势(p0.001),倾向率为-18.7/10a。春季、秋季和冬季C值降低趋势显著(p0.001),夏季C值降低趋势不显著。年代际变化上,C值在近5a最低。风蚀气候因子指数呈由西向东逐渐递减的空间分布,西部风蚀气候侵蚀力最强,中部次之,东部最弱。吉林省各站风蚀气候因子指数均呈降低趋势,降低最显著的站点主要分布在中部。风速是西部风蚀气候因子指数的主要气候影响因子,大风日数是中部和东部的主要气候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