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园林植物病虫害诊断方法和防治方法的途径渐趋多元化,但市场上对于植物病虫害的诊断和获取治理方法的途径来源较少,且过程烦琐。项目以"My sql"数据库为基础,整合园林植物病虫领域专家知识和成熟的科研成果,研究并开发了园林植物病虫害专家系统,主要针对生物性病原引发的园林植物病虫害。同时,基于微信使用的普遍性和微信公众平台的开放性,采用数据库技术,以诊断植物病虫害为主要功能,建立兼具知识性、科学性、权威性与互动性的微信公众平台,是园林植物病虫害专家系统在新媒体平台的有效实践。该项目为植物病虫害的研究和园林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夯实了基础。专家系统由用户操作层(微信小程序)、逻辑服务器、植物病虫害数据库组成,收录上百种典型的侵染性的园林植物病虫害,通过辅助手段提供病虫害诊断、识别、咨询和提供防治建议等功能,并具有可观的效益与前景。  相似文献   

2.
植物是风景园林的重要素材,"园林植物基础"是风景园林专业植物类课程版块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园林植物基础"课程具有专业术语抽象和知识体系庞杂两个特点,使学生在学习"园林植物基础"课程知识时产生畏难情绪。针对"园林植物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教学方法单一和实践教学设计缺乏科学性的问题,进行了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围绕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进行了综合运用习题训练法、实物教学法、引导性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的实践,同时将课程考核融入教学全过程。教学方法的改革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超星学习通是面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专业学习平台,也是一种方便快捷的移动学习方式.为响应教育部提出的“停课不停教、不停学”号召,确保实现线上教学和线下课堂教学实质等效,对“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课程线上教学进行了探索.首先,教师要做好开展线上教学的各项准备工作,提前5分钟进入直播课堂;其次,实施“超星学习通平台...  相似文献   

4.
"湿地生态学"是一门综合性强、理论内容丰富、研究进展迅速和实践应用广泛的课程,该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的改革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兴趣。为进一步优化"湿地生态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对"湿地生态学"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反馈和考核方式等进行了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5.
数字化课程是在素质教育思想指导下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宗旨的一种新式教学模式。"植物学"是北京林业大学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但该课程由于学时少、辅助教学手段不够丰富等问题限制了课程的发展,而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使得"植物学"课程的数字化建设得以实现。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POC是一种将线下课堂学习与线上自主学习深度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它可以对学生的线上测试情况和学习行为等进行分析,弥补了MOOC的不足。因此,基于SPOC的优势,探讨了北京林业大学"植物学"课程数字化建设的途径:首先应明确"植物学"课程数字化建设的思路;其次,应从教学内容与手段方面加强课程数字化的建设;最后,应搭建在线教学资源平台。"植物学"课程的数字化建设给学生提供了不限时间和空间的在线学习机会,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提高了教学效果的同时,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相似文献   

6.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各高校开始了数字化教学的探索。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开设的"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是培养本科生实验技能和综合能力的重要平台。针对"生物化学实验"课程的特点,对数字化教学进行了探索:首先在借鉴了清华大学数字化教学实例的基础上,引入了"雨课堂""课堂派""蓝墨云班课"等数字化教学工具,以PowerPoint和微信为载体,通过微信"公众号"发送教学资料,接收学生的反馈意见,调整教学进度,采用数字化的教学手段实现了"一对一"的教学效果;其次,为了更好地开展"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数字化教学,探索建立历届学生优秀实验数据共享平台、最新实验技术和资讯共享平台,加快了教学资源的更新频率,使教学内容更加多样化;第三,加强师生交流,使教学活动高效地进行。"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数字化教学改革为同类课程的数字化教学的实施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7.
以《园林绿化工程清单与计价》课程线上教学为例,以职教云平台+腾讯课堂或"钉钉直播"构建移动学习环境。从突出在线课堂学生的主体性,突出在线课堂学习需求的有效分析,突出准备、实施、反馈教学环节的三环控制,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精心实施线上互动交流教学策略等方面开展了教学设计与实践,取得一定教学效果。通过问卷星开展了该课程线上教学质量问卷调查,总结反思了存在的问题,为职业院校开展线上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园林植物设计是风景园林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具有工科背景的学校大多缺少园林植物设计的教学经验。近年来,湖北工业大学风景园林专业开展了"园林植物设计"课程教学体系的改革,结合风景园林专业的培养目标,评估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是学生普遍缺少园林植物方面的知识积累,二是学生的设计表达能力薄弱,三是学生的植物设计脱离实际。针对这些问题,确定了课程的教学重点,提出了"积累-融合-实践-创新"的改革途径:首先应加强学生对园林植物基础知识的积累,其次应促进园林植物设计理论和经典案例的融合,三是要重视园林植物景观调研和测绘实践,四是要培养学生在园林植物设计方面的创新能力。课程改革后,学生提高了对园林植物设计的兴趣,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具备了自主创新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创新能力培养匮乏,导致研究生整体创新能力不足,如何更好地培养创新型人才已成为当前研究生教育的一项迫切任务。基于此,山东农业大学对研究生课程教学进行改革探索:首次设置了风景园林学专业研究生选修课"园林植物新品种专题";聚焦行业前沿科技,不断优化教学内容;课上采用Seminar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方法,课下搭建互动平台;课程考核重视过程学习,从多方面客观评价学生成绩。上述教学改革成效显著,不但提升了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而且激发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思维意识,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能力及良好综合素质的风景园林专业研究生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0.
"设计表现技法"是风景园林、园林、城市规划等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也是后续专业设计课程的基础。针对"设计表现技法"课程教学中存在的课程之间缺乏有效衔接、学习资源匮乏、教学方式单一、学生缺乏有针对性的指导等问题,提出了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表现技法"课程教学改革的途径:首先制作方便实时交流的教学视频;其次,建立优秀设计表现技法作品的素材库;第三,利用"设计表现技法"课程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教学资源。改革后的"设计表现技法"课程增强了教学的互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了课内外"一对一"的指导。  相似文献   

11.
随着MOOC、SPOC等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发展,我国高校的在线教学水平得到提高。但是,由于线上教学平台的功能、教师信息化能力、学生适应性等均存在差异,所以目前的在线教学还面临着教学缺乏临场感、师生缺乏互动、线上教学考核机制不完善以及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无法通过集体学习相互交流促进、学习缺乏监督等急待解决的问题。为了解决在线教学面临的困难,提高在线教学效果,以"土木工程测量"课程为例,开展了线上教学的改革探索。一是认真进行学情分析,积极重构线上课程教学体系,结构串讲注重精讲适当留白,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充分利用线上教学平台,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任务;组织在线合作学习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开展直播答疑和总结,提升学生线上学习质量。二是根据线上教学特点,通过设计线上课程教学6个环节的脚本和3个阶段的教学方案、以五星教学法组织线上课程教学的方案、线上课程教学中教师所承担的3种角色、线上课程教学平台5种信息化教学工具的使用等,优化和完善课程教学设计方案。三是以直播教学资源建设为重点,通过签到、提问、投票、小测验等在线教学平台提供的小工具强化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调控和管理,使教学内容不仅具有完整性、丰富性和系统性等特点,而且适合线上教学平台传播、符合学生线上自主学习认知规律特点。四是遵循"以评促学"主导思想,设计全方位覆盖"课前、课中、课后"的"过程性考核评价体系",为线上课程教学质量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2.
针对我国农业类院校"园林植物景观设计"课程传统教学中存在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缺乏变化、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不够完善、师资队伍建设相对滞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严重脱节等问题,从教学思路、教学体系、教学平台、教学形式、师资观念、发展模式等角度提出了精品课建设的基本策略,以期为农业类院校"园林植物景观设计"精品课的建设和教学改革提供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针对环境工程专业"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课程的特点,探讨了案例式教学在该课程教学中实施的可行性。同时针对"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噪声污染控制工程"教学内容为例,从工程案例的教案设计、课堂教学方式和实际工程综合训练3个方面对"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开展案例式教学进行了探索。首先应利用工程案例进行教学,增强学生对课程教学内容的理解;其次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增强学生课堂的参与度;第三,利用综合实践训练,增强学生对所学污染控制技术的应用能力。"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课程实施案例式教学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了学生解决复杂环境问题的能力,满足了环境工程专业教育认证的要求,培养了高质量的环境工程实践型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4.
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定位是应用技能型人才,项目化教学是一种课程学习和实践项目紧密结合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本研究以《园林植物栽培与养护》课程为例,从专业岗位所需能力出发,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构,设计了项目式教学模式,并提出了具体的教学实施方案,有助于提升课程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们实践技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植物化感作用机理及其在园林植物配置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园林植物化感作用的研究对于园林植物配置的科学性和植物群落演替有着直接影响,同时也影响园林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功能发挥。通过分析园林植物的化感作用及其机理,阐述了植物化感作用在园林植物配置中的应用形式,指出了园林植物配置中利用植物化感作用,合理进行植物配置具有经济、生态等各方面的效益,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园林植物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为园林设计者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有助于提高我国园林植物配置水平。  相似文献   

16.
"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课程是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风景园林及园林专业开设的核心专业课之一,具有很强的综合性。结合2009年以来"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课程教学组织方式的实践,对课程内容及其设置进行了改革。首先以"理论讲授+户外调研+课程设计"的教学组织形式为基础,通过优化,形成了模块式、单元式以及推演式等3种富有特点的教学方式;其次通过提升实践教学内容,加强对学生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意识的培养。通过对"园林植物景观"课程教学组织的优化,达到加强学生对于植物空间属性、文化属性的认知能力,实现从植物材料的认知到规划应用综合能力的递进转换。  相似文献   

17.
针对"园林树木学"课程传统教学中存在的教材内容偏多、课时有限、授课场所固定等问题,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引入了"园林树木学"课程教学,并探讨了实施方法:在理论教学中,教师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技术,将每章节的重点、难点通过课件或视频展示出来,让学生观看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开展实训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爱玩电子产品的特点,多启发,多引导,多为学生提供花木网站、植物识别QQ群及微信公共平台等网络学习资源。"翻转课堂"在"园林树木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提升了学生园林设计、植物养护的知识和能力,促进了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提高了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8.
"园林植物景观规划"是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为风景园林和园林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专业设计课程,本课程需要以大量优秀的设计案例作支撑,因此建设"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课程在线案例资源是很有必要的。首先它是教师课堂内容的有利补充;其次它是对学生课程知识的最佳拓展;第三,它利于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第四,它是开展翻转课堂的基础。同时指出了"园林植物景观规划"课程在线案例资源建设的方法:"有道云笔记"成为在线案例资源建设的依托平台;完善在线案例资源建设的模块和内容;针对具体案例进行在线案例资源的编排;根据课程内容分时段设计在线案例资源的共享方案。教学实践表明,课程的在线案例资源建设,为学生提供了有效的学习资料,开拓了设计思路,促进了师生间的交流互动,教学相长。  相似文献   

19.
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型人才越来越受到重视,大学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创新性培养重视不足的弊端逐渐显露出来,主要表现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实践环节和评价体系4个方面。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应用,网上学习平台日益完善,为教学模式的创新提供了新的契机。针对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不足,结合"管理模型与决策基础"课程的教学实践,提出了基于E-learning网络教学平台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目的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而培养更多的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20.
以"双模块+三平台"构建生物统计学课程教学内容,将"多元化教学模式+多元化教学方法"融入各个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培养应用型能力。提出了开发校内教学资源、网络教学平台、校企合作等教学资源。结合学生实习就业基地的生产实践环节,整合生物统计学经典案例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统计学思维能力。对生物制药专业,也选取了学生应用较多的案例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演练,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结果表明:通过课程的改革和创新,能提高生物科学和技术专业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为生物企业培养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