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试验旨在研究影响绿壳蛋、隐性白和快慢羽性状的SLCO1B3、TYR和K基因型在林甸鸡群中的分布情况。通过PCR和电泳技术分别对影响林甸鸡绿壳蛋、隐性白和快慢羽性状的SLCO1B3、TYR和K基因突变位点进行分型工作,发现产绿壳蛋的林甸鸡携带SLCO1B3-O等位基因,SLCO1B3-OO型占12.5%,SLCO1B3-Oo型占87.5%;林甸鸡中白羽个体基因型为TYR-cc,非白羽个体中有19.3%的鸡携带TYR-c等位基因,基因型为TYR-Cc;在林甸鸡中检测到慢羽型鸡占7.8%,快羽型鸡占92.2%。通过追溯试验群体的系谱结构,发现影响林甸鸡绿壳蛋性状SLCO1B3基因、隐性白性状的TYR基因和快慢羽性状的K基因的突变位点在上下代传递过程中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  相似文献   

2.
主要分析了两世代白羽雪峰乌骨鸡体质量、体尺、开产 日龄与产蛋性能的相关性,选取了同批孵化且健康条件相同的1世代白羽雪峰乌骨鸡母鸡795羽、公鸡402羽,2世代白羽雪峰乌骨鸡母鸡807羽、公鸡521羽,记录其开产 日龄,并测定120日龄时体质量、体尺指标及280日龄产蛋数.1世代与2世代白羽雪峰乌骨鸡公鸡体质量与各性状指...  相似文献   

3.
试验旨在比较洪江雪峰乌骨鸡和罗曼粉蛋鸡的鸡蛋营养成分和蛋品质,为洪江雪峰乌骨鸡蛋用新品系选育提供依据。随机选取40周龄的洪江雪峰乌骨鸡(绿壳)、洪江雪峰乌骨鸡(粉壳)和罗曼粉壳蛋鸡各100只,每品种鸡随机分为5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在相同饲粮和饲养管理方式下进行饲养,45周龄收集鸡蛋检测营养成分和蛋品质指标。结果表明:洪江雪峰乌骨鸡绿壳蛋的蛋黄比例极显著高于罗曼粉壳蛋(P<0.01),蛋重、蛋壳厚度、哈氏单位极显著低于罗曼粉壳蛋(P<0.01),洪江雪峰乌骨鸡粉壳蛋的蛋重和蛋壳厚度极显著低于罗曼粉壳蛋(P<0.01);洪江雪峰乌骨鸡蛋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和硒元素含量均极显著高于罗曼粉壳蛋(P<0.01),洪江雪峰乌骨鸡绿壳蛋胶原蛋白含量极显著高于罗曼粉壳蛋(P<0.01)。综上所述,洪江雪峰乌骨鸡鸡蛋蛋黄比例高,蛋黄多不饱和脂肪酸、胶原蛋白、硒和锰含量高,适合作为优质禽蛋开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旨在利用分子标记筛选纯系绿壳蛋旧院黑鸡,为后期组建纯系绿壳蛋旧院黑鸡核心群奠定基础.[方法]通过在1000只旧院黑鸡群体中,应用EAV-HP和ALV的插入整合开展DNA分子标记筛选纯系绿壳蛋旧院黑鸡,通过PCR检测和分析EAV-HP和ALV在旧院黑鸡群体中的分布情况,研究绿壳蛋和隐性白羽在旧院黑鸡群体中的基因型...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研究雪峰乌骨鸡与汉江绿壳蛋鸡的杂交效果。试验选取200日龄雪峰乌骨鸡黄麻羽(公)与汉江绿壳蛋鸡(母)进行杂交,收集7 d种蛋,孵化并测定受精率、受精蛋孵化率及杂交F_1乌性率;同时,选取杂交F_1代公母各50羽,分别于0~6周龄进行每周定时空腹称重,利用Logistic曲线方程,对杂交F_1代各周龄的体重变化进行拟合与分析。结果表明:1)雪峰乌骨鸡黄麻羽(公)×汉江绿壳蛋鸡(母)杂交种蛋受精率为88.84%,受精蛋孵化率为86.94%,杂交F_1代乌性率为82.91%;2)杂交F_1代公、母鸡前6周龄的体重增长趋势符合Logistic生长曲线模型,拟合度R2分别为0.962 1、0.961 8,公鸡生长曲线拐点为3.08周龄,母鸡为3.09周龄,第4周后公鸡体重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高于母鸡。  相似文献   

6.
《中国家禽》2002,24(13):35-39
1研究背景 70年代中期,农业部组织全国开展畜禽品种的调查工作,江苏省家禽科学研究所参加了这次大规模的调查.多年来调查结果表明:我国的禽种资源丰富,鸡种类型有肉用、蛋用、兼用和其他;乌骨鸡有白羽丝毛乌骨鸡、黑羽丝毛乌骨鸡、黄羽乌骨鸡;体重大的4千克,小的只有0.6千克左右;羽色有黄羽、白羽、黑羽、芦花、哥伦比亚羽;蛋壳颜色有产白壳、粉壳、青壳、红壳等等.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雪峰乌骨鸡绿壳蛋鸡体质量、体尺、绿壳基因型及产蛋性能的相关性,选择同批次、同品种、健康状况良好的1日龄雪峰乌骨鸡绿壳蛋鸡母鸡746羽(绿壳纯合型与杂合型分别为233羽,513羽),记录其300日龄产蛋数,测定120日龄时受试群体的体质量、体尺,对各项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群体各性状间,纯合型个体其胫围、总产蛋数、体斜长显著高于杂合型个体(P0.05);体质量、体尺及产蛋性能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纯合型个体,体质量与耻骨间距二者无显著相关,体质量与其余体尺指标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体尺指标中,耻骨间距仅与胸宽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其余体尺指标均无显著相关(P0.05),胸角与胫围、胸宽、耻骨间距无显著相关(P0.05),其余体尺指标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杂合型个体,体质量与体尺指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体尺指标中,除耻骨间距与龙骨长、体斜长、胫围、胫长、胸宽无显著相关(P0.05),胸宽与胫长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胸角与胫长、胸宽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胸角与耻骨间距无显著相关(P0.05)外,其余指标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纯合型个体300日龄总产蛋数与耻骨间距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杂合型个体300日龄总产蛋数与体质量、体尺指标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  相似文献   

8.
为了比较淅川乌骨鸡♂×黄胫丝毛鸡♀、淅川乌骨鸡♂×青胫隐性白羽鸡♀和淅川乌骨鸡纯繁组3个组合的F1代的孵化性能和蛋品质,试验采用测定受精率、受精蛋孵化率、入孵蛋孵化率、健雏率等孵化性状和蛋重、哈氏单位、蛋壳重、蛋壳厚度、蛋白高度、蛋黄重、蛋白重、蛋形指数、蛋黄比率等蛋品质的方法,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淅川乌骨鸡♂×青胫隐性白羽鸡♀组的受精率、受精蛋孵化率、健雏率、初生重、种蛋重等孵化性能及蛋重、蛋黄重、蛋黄比率等显著高于其他两组;淅川乌骨鸡♂×青胫隐性白羽鸡♀组的哈氏单位、蛋白高度显著低于纯繁组,但仍在AA级蛋的范畴。说明淅川乌骨鸡♂×青胫隐性白羽鸡♀组在孵化性能和蛋品质方面体现了较好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9.
淅川乌骨鸡是我国新发现的肉蛋药兼用型珍禽,是目前唯一报道过的产绿壳蛋的白羽乌骨鸡。为了更好地了解和保护淅川乌骨鸡品种资源,文章综述了淅川乌骨鸡的发现、中心产区的自然生态条件、种质特征、蛋壳色素及分子水平研究、保种及选育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淅川乌骨鸡是我国新发现的肉蛋药兼用型珍禽,是目前唯一报道过的产绿壳蛋的白羽乌骨鸡。为了更好地了解和保护淅川乌骨鸡品种资源,文章综述了淅川乌骨鸡的发现、中心产区的自然生态条件、种质特征、蛋壳色素及分子水平研究、保种及选育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就新杨绿壳蛋鸡、白来航鸡快羽和慢羽品系的部分产蛋性能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白来航鸡快羽品系的25~45周龄总产蛋数、49周龄蛋重、母鸡体重和蛋壳颜色均显著高于新杨绿壳蛋鸡(P0.01),且优于白来航慢羽品系的同类性状;25~45周龄总产蛋数与49周龄蛋重、母鸡体重和蛋壳颜色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49周龄蛋重与体重和蛋壳颜色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49周龄母鸡体重和蛋壳颜色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总体来看,白来航鸡快羽和慢羽品系的性状变异系数小于新杨绿壳蛋鸡,其变异系数均小于10%。新杨绿壳蛋鸡的性状变异系数稳定性差,平均变异系数超过10%,仅蛋重和蛋壳颜色的变异系数略低于10%,这说明在规模化生产时,新杨绿壳蛋鸡的选育还有待加强,从而使产蛋性状更加稳定。  相似文献   

12.
利用选自家禽基因组的10个微卫星标记,对四川常羽乌骨鸡5个群体(四川山地乌骨鸡白羽系、黑羽系;黄忠山地乌骨鸡;黄忠山地乌骨鸡绿壳蛋系;草科乌骨鸡)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检测,计算了各群体的群体杂合度、群体间遗传距离,并根据遗传距离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所选择的微卫星标记在各群体中表现出较高的多态性;四川5个乌骨鸡群体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群体平均杂合度为0.5383到0.6659;各群体间的遗传距离有一定的差异;聚类分析将5个群体聚为三类。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测定和比较5个绿壳蛋鸡群体中EAV-HP在溶质载体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家族成员1B3(solute carrier organic anion transporter family member 1B3,SLCO1B3)基因的5'-非编码区插入整合的频率和类型。所选5个绿壳蛋鸡群体包括3个北京地区的商业群体(北京-LK、北京-LF和北京-YM)、贵州长顺绿壳蛋鸡群体和四川省地方品种旧院黑鸡;采用双重PCR对EAV-HP的插入整合进行检测,并利用DNA测序的方法判断EAV-HP的主要突变位点。结果表明,5个绿壳蛋鸡群体均拥有一定数量的EAV-HP插入整合的个体,表现为杂合(LC/N)和纯合(LC/LC)基因型,均可产绿壳蛋,其中旧院黑鸡的绿壳蛋频率最低,仅为28.90%,其次是北京-LF群体,为46.94%,其他3个群体的绿壳蛋频率为83.33%~84.62%;经卡方检验,北京-LF和旧院黑鸡群体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而其他3个群体则极显著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1)。DNA测序结果显示这5个绿壳蛋鸡群体中EAV-HP插入整合的序列与之前报道的东乡绿壳蛋鸡的KC632577.1完全一致。地方品种旧院黑鸡的绿壳蛋频率较低,建议利用双重PCR检测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方法加以提高。  相似文献   

14.
为充分利用赤水乌骨鸡品系资源,促进乌骨鸡产业发展,采用赤水乌骨鸡绿壳蛋系公雏鸡9 950羽进行120天短期育肥试验。结果:平均体重达到2.055 kg/羽,料重比为3.42∶1,出栏率88.9%,养殖利润6.5~8.52元/kg。结果表明:赤水乌骨鸡绿壳蛋系公鸡经120天育肥可达到上市体重,规模化养殖可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绿壳蛋和乌鸡蛋的胆固醇含量,试验对比色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比较后,选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卢氏绿壳蛋鸡,丝羽乌骨鸡两个品种的鸡蛋胆固醇含量进行测定.试验结果表明:比色法的测定结果显著高于高效液相色谱法的测定结果(P<0.05);绿壳蛋和乌鸡蛋的胆固醇浓度分别为7.75 mg/g和8.99 mg/g,绿壳蛋胆固醇浓...  相似文献   

16.
为了建立雪峰乌骨鸡育种模型,应用SPSS中的GLM(一般线性模型)与R语言软件的hiblup包对雪峰乌骨鸡白羽系四个世代共5 457条记录进行了体重、体尺、皮肤乌度的非遗传因素分析及遗传力估计。结果显示:非遗传因素对雪峰乌骨鸡白羽系各性状有影响,主要体现在年度效应上;表型相关中,正相关最高为胫围与胫长(r=0.765),负相关最高为体斜长与胸宽(r=-0.405);遗传相关中,正相关最高为体重与胫长(r=0.636),负相关最高为体斜长与胸宽(r=-0.408);遗传力最高为龙骨长(0.516),其次为体重(0.330),其余性状指标遗传力在0.131~0.226之间。研究结果为雪峰乌骨鸡的遗传评定与遗传参数估计模型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鸡的遗传育种(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第四讲 蛋鸡育种(二):选育技术 一、基础群的选择 基础群是育种的基本材料,也可以说是在群体水平上的遗传物质(genetic material)。对基础群的选择,主要是根据育种目标。例如生产白壳蛋要选择白来航型鸡种;生产褐壳蛋要选择洛岛红、洛岛白型或其它产褐壳蛋的鸡种。再如为了使初生雏鸡能自别雌雄,则要考虑选择快、慢羽,金、银色羽或条纹羽等伴性遗传的性状;为了提高产蛋数、蛋重、蛋壳质量等性状,则要分别选择在某一方面有特色的鸡种或系。  相似文献   

18.
鸡的快慢羽性状受Z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Kk)所控制。据报道,慢羽K基因通常携带有插入的内源性病毒基因21(ev21基因)。同时,慢羽K基因还可能包含由SPEF2基因和PRLR基因的非编码区融合组成的重复片段(dSPEF2/dPRLR基因)。为明确乌骨鸡新品系的快慢羽分子结构特点,本试验选择HW1系黑羽乌骨鸡,在1日龄时,对756只健康雏鸡进行羽速观察,区分快羽和慢羽鸡。在90日龄时,分别采集快羽和慢羽鸡各40只血液,采用ev21基因和dSPEF2/dPRLR基因扩增引物及双重PCR方法扩增特异性片段。结果显示:HW1系乌骨鸡的快羽和慢羽鸡比例分别为72.2%和27.8%。慢羽乌骨鸡样本采用ev21基因引物扩增电泳后出现396 bp和341 bp两条带,而快羽乌骨鸡仅出现396 bp一条带。采用dSPEF2/dPRLR基因引物扩增电泳后,慢羽乌骨鸡样本出现1950 bp和1437 bp两条带,而快羽乌骨鸡仅出现1950 bp一条带。40只快羽鸡和40只慢羽鸡的ev21基因和dSPEF2/dPRLR基因PCR分型结果与出雏时的羽速观察分型结果一致。本试验表明,HW1系乌骨鸡中存在快慢羽性状,慢羽鸡的K基因上同时含有ev21插入基因和融合基因dSPEF2/dPRLR。因此后续研究中,将重点考虑以ev21和dSPEF2/dPRLR作为乌骨鸡快慢羽筛选的分子标记,达到准确区分纯合(Z~KZ~K)与杂合(Z~KZ~k)的慢羽公鸡,加快品系的选育速度。  相似文献   

19.
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鸡Lpin1基因编码区进行扫描,选取该基因3个引起错义突变的变异位点进行分析,其中c.391GA位点引起编码氨基酸Asp131→Asn131突变,c.1727CT位点引起编码氨基酸Ala576→Val576突变,c.2287AC位点引起编码氨基酸Met763→Leu763突变。应用引入限制性酶切位点PCR(Amplifi-cation-Created Restriction Site PCR,ACRS-PCR)的方法进行引物设计扩增3个突变位点,并通过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检测PCR产物,以藏鸡、隐性白羽鸡、藏隐(藏鸡♂×隐性白羽♀)和藏藏隐[藏鸡♂×(藏鸡♂×隐性白羽♀)♀]群体为材料对3个变异位点进行基因型检测,并与胴体性状进行关联分析;同时在5个中国地方鸡种(固始鸡、萧山鸡、北京油鸡、泰和丝羽乌骨鸡和茶花鸡)中进行变异位点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鸡Lpin1基因c.1727CT在不同品种中具丰富的多态性;而另2个位点在所检测的群体中无多态性存在,c.391GA位点以GG基因型为主,c.2287AC位点全部为AA基因型;(2)对c.1727CT位点的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该位点C等位基因占优势地位,且固始鸡和北京油鸡群体基因型分布显著偏离哈代-温伯格平衡定律(P0.01),在萧山鸡、泰和丝羽乌骨鸡和茶花鸡三品种中基因型分布均符合哈代-温伯格平衡定律。(3)性状关联分析显示c.1727CT位点与皮下脂肪厚呈显著关联(P0.05),与腹脂质量呈极显著关联(P0.01);其中CC基因型个体的皮下脂肪厚显著高于TT基因型个体(P0.05),极显著高于TC基因型个体(P0.01)。TT基因型个体的腹脂质量显著高于其他两种基因型个体(P0.05)。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青壳蛋遗传规律,我们对青壳蛋鸡进行了四个世代的选育。二、三、四世代产青壳蛋及非青壳蛋母鸡个数分别为205,22;258,17;635,15;与计算出的理论数据206.21;260,15;636,14经卡方检验差异不显著。对一世代、三世代进行测交,其后代产青壳蛋与非青壳蛋母鸡个数分剐为613,463;706,236;与通过一世代、三世代的显性基因频率与隐性基因频率计算出的理论数据600,467;707,235经卡方检验差异不显著。选择加快了群体基因频率的改变,青壳蛋性状确为由一对主效基因控制的完全显性遗传性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