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才培养质量关乎国家发展,生源质量是培养的基础,而研究生生源质量是影响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前高校生源竞争日趋激烈,如何提高学科认知度,吸引更多有专业学科背景的考生踊跃报名,从而提高录取率,确保生源质量,促进学科长远发展,成为高校研究生招生工作必须思考和面对的问题。为此,北京林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针对本科大三学生开展学科暑期夏令营活动,对相关重点学科提高研究生生源质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明显成效,不但提高了研究生报考比例,而且提升了有学科专业背景学生的比例,优化了生源质量,可以为学科输送更多专业对口的优质研究生生源。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部分高校试行的博士研究生入学“申请-考核”招生制度是深化我国博士研究生招生制度改革,完善博士研究生招生选拔机制的一项重大举措。以我国部分农林类院校为研究对象,对其实施的博士研究生“申请-审核”招生制度的情况进行了梳理分析。将部分农林类院校实施博士研究生“申请-审核”招生制度的现状归纳为3种类型,即:一步到位,全面铺开;先行试点,逐步推行;双制并行,互为补充。以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和东北农业大学作为各类代表,对其实施背景和时间进程进行了具体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博士研究生“申请-审核”招生制度的特点与优势进行了归纳,就进一步推进和完善该项制度提出了建议:一是应建立统一的全国博士研究生招生录取系统,杜绝资源浪费;二是要探索导师打分的合理权重,促进导师和考生的双向选择;三是完善考核程序与监督机制,保证招生工作的公平公正;四是要积极探索博士研究生思想道德品质与心理素质的考核评价方式。同时,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对农林高校实施博士研究生“申请-审核”招生制度取得的成效进行了总结。北京林业大学从2015年实施博士研究生“申请-审核”招生制度以来,录取的“985”“211”等重点院校的生源数量有了显著提升,部分学科涨幅高达20%~50%,说明博士研究生“申请-审核”招生制度与普通招考制度相比,更具备利于生源质量提升的核心优势。  相似文献   

3.
生源质量评价一直是当前高等教育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尤其是在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背景下,“专业+学校”的投档录取模式让部分“冷门”专业生源质量受到较大冲击.以北京林业大学2018年的录取数据为基础,筛选确定能反映专业生源质量的多个指标,对其进行标准化处理,通过因子分析法去除指标中重叠因素的影响,构建了高校招生生源质量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4.
研究生培养模式是为了实现培养目标,由贯穿于整个研究生培养过程的诸要素构成的标准样式与运行方式,反映了研究生培养的总体特征及过程。林业高校人文社科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沿用传统的以农林理工学科类研究生培养为主的培养模式,存在着没有考虑到人文社科类研究生培养的特点、生源层次参差不齐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日常科研训练和考核评价制度缺失等问题。为此,提出应对林业高校人文社科类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再凝炼,从人文社科类学科的特点出发,在优化课程结构、建立各学科文献库和以导师指导小组为核心的研究团队、制订科研训练过程评价制度等方面加强建设。  相似文献   

5.
自2011年招生以来,国际商务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就成为国际商务专业硕士点工作的重要内容。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系统介绍了北京林业大学国际商务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方法的运用、教材建设和专业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的培养现状,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革的思路:培养方向需要进一步凝练和明确、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需要进一步突出实践性、授课教师的专业实践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教学方法需要进一步加以完善、已建立的教学实践基地需要进一步规范运作、新的社会实践基地需要进一步加以拓展、考核制度需要进一步加以完善等。这些改革措施,进一步促进了国际商务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6.
自2011年招生以来,国际商务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就成为国际商务专业硕士点工作的重要内容。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系统介绍了北京林业大学国际商务专业硕士研究生在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方法的运用、教材建设和专业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的培养现状,同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革的思路:培养方向需要进一步凝练和明确、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需要进一步突出实践性、授课教师的专业实践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教学方法需要进一步加以完善、已建立的教学实践基地需要进一步规范运作、新的社会实践基地需要进一步加以拓展、考核制度需要进一步加以完善等。这些改革措施,进一步促进了国际商务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7.
农业推广(林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生源结构与培养初探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农业推广(林科)硕士专业学位是一种新型的学位制度,是与林业技术推广和林业生产、管理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主要为林业技术推广、林业生产、涉林企业和管理部门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北京林业大学是首批具有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的高等学校,2000年10月首次招生并实行了全国联考,2001年招收190名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2002年招收250名,生源主要分布于广西、云南、山东、贵州、浙江、江西、宁夏、福建和北京等省市(自治区)。农业推广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对如何提高农业推广专业硕士研究生的…  相似文献   

8.
"大类招生、分流培养"作为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正逐渐成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趋势。大类招生在我国经济管理类院校起步较晚,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参与院校的数量较少。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从2016年开始按工商管理和管理科学与工程2个大类招生,生源质量得到明显提升,但如何有序、合理地实现专业分流是大类招生面临的一个有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为此,对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大类招生新生的专业意愿进行了问卷调查,从学生对大类招生培养模式的认可度、学生专业报考志愿满足情况、学生选择报考专业的主要原因、开设"专业概论"课程的必要性和效果、学生对所在专业大类的满意度及其专业分流意向、学生在专业分流依据和限额方面的意愿、学生在专业分流后续安排方面的意愿等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以此为基础,提出完善经济管理大类招生、专业分流及后续工作的建议措施,具体包括:加强对大类招生培养模式的宣传,注重宣传的前置性、全方位和多角度;规范和丰富"专业概论"课程的内容,开放开课计划,开设相关讲座;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职业能力和职业发展意向合理选择专业;根据学生意愿,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大类招生专业分流工作方案;尊重学生意愿,发挥班委核心作用,妥善处理专业分流后续问题;改革和完善全校范围内、大类范围内的转专业制度,提供更多的专业选择机会等。  相似文献   

9.
韩烈保,男,1965年11月出生,湖北钟祥市人.现任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草业科学学科学术带头人和负责人,北京林业大学草坪研究所所长、高尔夫教育与研究中心主任.兼任2013年国际草坪大会主席,国际草坪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草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草学会草坪专业委员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和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高尔夫球协会场地管理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农林科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987年毕业于甘肃农业大学草业科学专业,同年被推荐免试为该校草业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师从我国著名草业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任继周教授,1990年成为我国草坪学专业首批硕士学位获得者.  相似文献   

10.
在"新工科"理念的指导下,为了进一步完善北京林业大学信息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学)学科的建设,帮助教师提高研究生教学的质量,综合运用内容分析法、文献研究法和对比分析法3种方法,分析了包括北京林业大学在内的6所国内高校以及美国4所高校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发展现状,以及各高校间的课程体系框架结构、构成内容、培养方法及目标、教学模式等方面的异同,并针对北京林业大学信息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学)学科提出如下建议:(1)与国内高校相比,应坚持并落实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培养目标,适当增加专业课程,扩大学生的选择余地;(2)与国外高校相比,应在知识类课程上增加硕士研究生做研究时应具备的专业素养的课程,同时加强学院间的联合办学,充分实现学科融合。  相似文献   

11.
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招生和培养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于1999年5月审议通过了《农业推广(暂用名)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以下简称《方案》),2000年6月下发了《关于批准部分高等学校培养农业推广硕士和做好2000年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的通知》,批准了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24所高等农林院校作为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招生的试点单位,并于2000年10月举行了全国联考,开始了我国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的首次招生。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设置,对落实“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更好地适应我国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发展对高层次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12.
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是我国高等教育为适应社会需求而出台的一项重大举措,是高等教育制度改革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根据林业行业特点,对林业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进行了建设:通过确定培养定位、加强普及宣传、完善课程体系、创新课程内容、采取专题讲座的授课方式、实行双导师制、进行"产学研"联合培养、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等途径,使林业硕士生源逐年增加,报考率不断上升。同时,建设了一支高水平的导师团队,构建了独具特色的课程体系,"产学研"联合培养和实践基地建设初见成效,林业硕士社会服务功能逐渐显现。  相似文献   

13.
为了深入了解和掌握我国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草业专业学位的招生情况和培养现状,从生源及报考原因、入学考试科目设置的合理性,课程设置、师资力量、教学安排、双导师制的实施、专业实践的开展、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毕业要求及论文要求、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的定位等方面,面向16所高校的在读草业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开展了问卷调查。调研结果表明:在招生环节,面临着生源的本科专业相对分散、立志于草业事业的生源比例不高等问题;在培养环节,面临着课程设置不合理、第二导师存在挂名现象、专业实践质量不高等问题;在毕业环节,面临着学生对培养目标和就业方向的认识不够清晰、毕业考核和毕业论文要求有待改革和完善等问题。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从招生、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毕业论文要求等方面,提出完善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草业领域研究生培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十分迅速,硕士研究生教育更是如此。而地方普通高校开展的硕士研究生教育具有所占比例高、学位授予权点覆盖地域广的特点,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包括培养目标趋同,定位模糊;报考人数不足,生源质量堪忧;导师的学术水平参差不齐;缺乏培养创新人才的学术环境;师生的团队协作能力较低等。为此,地方普通高校对硕士研究生培养进行了积极的改革探索。首先,对地方普通高校硕士研究生教育的人才培养类型和服务面向进行科学定位,并基于此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以培养符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高级专业人才。其次,实施轮转实习和师生双向选择,以稳定硕士研究生的生源和提高生源质量。第三,组建硕士研究生导师团队,完善相关制度,加强导师团队的建设,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最后,加强地方普通高校的文化建设,营造优良的学术环境,以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为了进一步精简和优化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规范考试内容、提高命题质量,以及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入学考试的科学性、安全性、有效性和公平性,2008年教育部对全国农学门类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进行了改革,将专业课考试科目整合为农学门类公共基础科目和农学学科基础综合科目;并将农学门类所有学科划分为2大类,分别指定了选考科目。在这一改革背景下,林学学科研究生的招生受到了正负2方面的影响,一方面,改革有利于林学学科选拔厚基础、高素质的学生,有利于学科长远的人才选拔和人才选拔质量的提高;另一方面,改革使部分林学2级学科的报考人数急剧下降,影响了研究生招生质量,同时农学门类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的设置也不利于部分林学2级学科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因此,建议进一步深化农学门类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改革,尽量兼顾林学学科的差异性,增设部分初试考试科目供林学学科研究生招生时选择。  相似文献   

16.
2016年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将6个专业划分为工商管理类和管理科学与工程类2个大类,实施了大类招生,从而使生源质量得到显著改善。为了完善大类招生专业分流工作方案,做好专业分流后续工作,2016年底进行了工商管理类和管理科学与工程类新生专业意愿问卷调查,2017年底又对这两大类学生进行了专业意愿的跟踪调查。在此背景下,根据专业意愿跟踪调查结果,对"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模式的认可度、报考志愿的满足情况、报考专业大类的选择依据、开设"专业概论"课程的效果、专业的了解程度和满意度以及专业选择的变化情况、大类招生专业分流模式对学习的影响情况、大类招生专业分流意向专业的选择及其相关信息的来源情况、专业分流限定条件和限额方面的意愿、专业分流后续安排方面的意愿等9个方面进行了分析总结。最后,基于问卷调查分析结果对进一步完善大类招生专业分流工作提出以下建议:一是要正确认识大类招生专业分流模式在满足学生专业选择需求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等方面的作用;二是大类招生宜尽量扩展所覆盖的专业范围;三是要优化大类招生专业分流限定条件,适当放开分流专业的配置人数;四是要提供高质量的专业分流相关信息,引导学生合理选择分流专业;五是要妥善处理专业分流后续问题。  相似文献   

17.
大类招生作为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符合高校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是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大类招生虽有其突出优势,但也不能盲目推行。大类招生不是简单把几个专业合并在一起,而是需要高校具有相对齐全的学科、高质量的基础课程和选修课程,以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的需要。高校必须根据学校类型、发展历史、办学思路等,建立与大类招生相配套的教学管理制度。在当前全国重点高校积极实践大类招生、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背景下,关注经济管理大类招生的特点及发展趋势,对国内代表性高校的经济管理大类专业设置、专业分流等进行对比研究,探索适合北京林业大学的经济管理大类招生的专业设置及分流方式,提出了实施原则、步骤和可选方案等。  相似文献   

18.
目前,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多,辅导员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辅导员的作用日渐重要.保研辅导员是指从推荐免试攻读硕士学位本科毕业生中选拔部分优秀人员,保留两年研究生学籍在校担任辅导员(以下简称为“保研辅导员”),这一模式有效弥补了辅导员数量的不足.如何构建一支素质过硬、高效精干的保研辅导员队伍,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保障.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对保研辅导员开展了不同形式的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发现目前保研辅导员队伍在性别比例、综合素质、对工作的认可度以及职业规划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从健全相关制度、加强培训和指导、制定优惠政策等方面提出了加强保研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针对研究生规模不断扩大、社会期待研究生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的现状,分析了当前研究生就业工作存在的问题:高校对研究生就业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引导研究生树立正确择业价值观的力度不足、就业指导与服务体系尚不健全等,并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探讨了研究生就业工作的改革措施:一是重视体制与机制建设,促责任落实;二是要设立专职机构和人员,促任务落实;三是重视政策宣传,使就业工作能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四是加强就业课程建设,提升研究生就业能力;五是利用信息技术与平台,促进就业指导服务的升级;六是加强研究生的毕业教育,提升研究生的感恩和廉政意识。经过多年的实践,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就业工作的质量始终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学校进入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研究生就业率连年保持96%以上,高于北京市平均水平。同时,对未来进一步做好研究生就业工作提出了3点建议:一是要加大研究生就业工作的投入力度;二是要全面建立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三是工作格局要大,需放眼世界、放眼未来。  相似文献   

20.
专业学位硕士是近年来我国调整与优化研究生结构的产物.以北京林业大学工学院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就业工作为例,阐述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就业的优劣势,即专业学位硕士更符合社会的人才需求、具有较好的行业背景和就业需求,但对就业市场缺乏准确的认识.分析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特点,即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规模过小、培养时间较短以及就业市场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与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区分度较小.提出了促进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就业的对策,包括实行“两段式、双导师制”培养,提供良好的制度保障;建立专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充分发挥就业指导机构的作用;加强校企合作,创建就业实习基地;充分挖掘校友资源,拓宽就业渠道;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加强就业信息和就业政策的宣传以及就业技巧的培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