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创新型人才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战略资源,高等林业院校是培养生态文明建设专业人才的重要阵地,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加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正成为我国高等林业院校普遍关注的问题。为此,在简单介绍美国创新教育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美国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具体途径及措施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指出美国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注重紧跟社会需求,树立创新教育理念;强调选拔关口前移,严格大学培养过程;多种手段并用,通过建立以全面发展为导向的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灵活的课堂教学和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实践教学等,加强创新能力培养;通过营造良好的校园创新氛围、为学生提供各种科研工作锻炼机会和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等,进一步优化创新环境,形成浓厚的学术氛围。同时,针对我国高等林业院校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创新教育理念和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落后、创新型人才培养环境缺位、教师创新团队力量薄弱等问题,在借鉴美国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我国高等林业院校推进创新教育的关键是要树立尊重个性发展的创新教育理念、构建重视实践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营造开放宽松的创新型人才培养环境、打造"引""育"结合的教师创新团队。  相似文献   

2.
"水工艺仪表与控制"是给排水工程、环境工程等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针对目前高等林业院校"水工艺仪表与控制"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学生缺少对林业生态环境的认知、课程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探讨了基于"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的高等林业院校"水工艺仪表与控制"课程案例式教学的实施方法:一是选取与"林"相关的教学案例;二是通过典型教学案例丰富课程教学内容;三是采取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开展案例教学。课程教学结束后,针对北京林业大学环境学院给排水专业已完成"水工艺仪表与控制"课程学习的大三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3%的学生对案例式教学表示肯定;50%的学生认为案例式教学提高了他们对课程知识的理解程度,激发了他们对课程学习的热情;通过林业工程相关案例的学习,提高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增强了高等林业院校学生的专业使命感。  相似文献   

3.
技术发展会深刻地影响教育的发展。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慕课"应运而生,并正在深刻地影响着高等教育。"慕课"即"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具有课程主体面向公众开放、学习者免费学习、授课和交流通过网络进行等特征。其大致可分为2类,即基于关联主义学习理论的"慕课"(cMOOC)模式和基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慕课"(xMOOC)模式。"慕课"建设在我国始于2013年,之后发展非常迅速,为高校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和拓展渠道,也为校际之间的交流创造了条件。但是,我国高校开展"慕课"教学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主要有课程的同质化较为严重、具有特色的优质"慕课"比较少、"慕课"平台提供的课程教学形式单一、"慕课"平台的建设未能充分利用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等。因此,针对"慕课"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慕课"建设、促进高校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建议措施。一是基础通识类、专业类等不同类型课程的"慕课"建设应有所区别,积极建设具有特色的"慕课",扭转同质化趋势;二是将"慕课"引入课程教学的各阶段,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单一的状况,加强课前和课后的"教"与"学"的互动;三是将网络和信息技术充分应用于高校教学的各个环节,利用5G、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分析并找出问题所在,使课程教学更具有针对性和侧重性,从而提高"慕课"的体验效果。  相似文献   

4.
根据我国高等林业院校食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课程的特点,明确了课程在食品科学发展过程中的基础性地位,并从依托行业特色设置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内容、优化课堂教学方法、实施多样化教学手段和丰富实践教学形式等方面,对"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以期达到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国际结算"是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专业本科教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其课程知识丰富且更新迅速、具有较强的实践性,课程教学任务需要师生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当前,"国际结算"课程教学存在着教学效率低下、学生缺少课堂教学的参与意识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分析了"慕课"在"国际结算"课程中实施的必要性:首先,"慕课"是"国际结算"课程教学的重要补充;其次,"慕课"可以构筑"国际结算"课程良好的教学生态环境。基于此,以教育生态学理论为基础,以北京林业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等本科专业"国际结算"课程中的国际保理业务教学实践为例,探讨了"慕课"在"国际结算"课程教学中的实施途径:首先,将"慕课"与虚拟网络生态系统相结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其次,建立与"慕课"相适应的学习支持服务系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教学效果表明,"慕课"在"国际结算"课程教学中实施后,既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6.
高等林业院校“气象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象学”是高等林业院校林学、水土保持等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通过对《气象学》教材内容、课堂教学、实验实习教学和考试模式的改革,从单向灌输式教学转向双向互动启发式教学,从注重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转向注重学生获取知识能力的培养,形成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讲解与自学相结合的新的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学习“气象学”课程的兴趣,改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了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高校实施双语教学是顺应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趋势的需要,也是培养具有国际合作意识、国际交流和竞争能力的外向型人才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高等农林院校的双语教学尚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在理论研究方面,还是在实践探索方面,都面临很多问题和存在一些争议。高等农林院校开展双语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学生英语基础薄弱,专业词汇积累量少;二是部分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课堂教学参与度不高。因此,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高等农林院校双语教学改革首先应重视教学设计,采取多样化的课堂教学组织方式;其次,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保障水平。基于此,福建农林大学海外学院在"生态学"课程双语教学实践中,针对生态学学科的特点,以完善教学设计和加强教学保障为出发点,合理选择教材,重视案例教学;改革课程考核方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满足日益旺盛的森林旅游市场的用人需求,高等农林院校开办了旅游管理本科专业。为了避免与其他院校出现同质化竞争,高等农林院校应充分发挥所拥有的雄厚的林学教学资源,办好突出自己特色的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培养生态旅游型高级专门人才。因此,高等农林院校在实施旅游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首先应科学制定课程体系,合理设置旅游、林学、生态旅游3类课程的比例,突出专业的生态旅游特色;其次应建设"双栖"加"双师"型教师队伍,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再次应注重实践教学,加大森林旅游课程实习的比重;最后应确保毕业生多样化的就业选择,利用分流和订单化模式鼓励学生进入林业企事业单位工作。  相似文献   

9.
关于高等林业院校“就业指导”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业指导"课是为了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而开设的一门新课程。该文通过对"就业指导"课的开设情况进行分析,认为该课程面临着精品教材缺乏、课程定位不准、师资队伍不稳定、教学效果差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高等林业院校应从加强教材建设、改革教学体制、稳定师资队伍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就业指导"课的课程设计和教学体系,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植物学实验"课程是高等农林院校重要的专业基础实验课,在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动手能力、科研能力及创新精神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针对"植物学实验"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实验内容陈旧、教学方式单一;实验课时少,无法开展综合性和研究性试验;分类部分实验受季节影响大,植物材料缺乏等问题,探索了将微课这一新的教学手段引入到"植物学实验"课程教学中的途径:首先要制定微课教学大纲;其次,微课设计和制作要符合实验课教学的要求;第三,微课要和课堂教学内容合理融合。"植物学实验"课程教学引入微课后,节约了课堂时间,丰富了课堂实验内容;同时,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成绩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1.
北京林业大学"林业技术前沿"课程是为亚太留学生而设立的,旨在为亚太地区培养林业经济与政策方面的研究及管理人才,以促进亚太地区森林的恢复与建设。为了提升课程的教学效果,在教学内容及方法上进行了积极探索。首先,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注重将传统林业技术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增加了城市林业、能源林等两个林业范畴的内容;其次,采用案例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三,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第四,增加课堂讨论环节,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第五,加强案例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了课堂教学关系,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该文在阐述高等林业院校林业法律教育的发展历程和现状的基础上,论证了高等林业院校加强林业法律教育的必要性,指出林业发展的历史性转变和生态法制建设对林业专门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该文提出,高等林业院校应加强林业法律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准确定位,分层次、多形式地提供林业法律教育;与实践相结合,促进林业法律教育内涵和外延的发展;落实具体措施,保证林业法律教育的课堂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教学模式创新是长期以来的热点,也是教育改革的着力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存在教学方法单一、教学设计缺乏创新性、教学资源和技术选择面窄等问题。为解决教师在传授知识过程中遇到的瓶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进行了基于慕课的在线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实施"慕课+微信群+雨课堂+腾讯课堂"的教学模式。通过"课前+课中+课后"教学环节整合了教学资源,实现了分层次教学目标的定位,确保了学生课前认真预习、课中多元互动、课后反思分享。从学生角度看,一是参与教学的主动性提高,紧跟课堂节奏,积极投入课堂教学活动;二是学习灵活性增强、思考能力加深,可寻找多种途径求解实际问题。从教师角度看,一是知识体系更加具有系统性,自身知识不断革故鼎新;二是答疑解惑更加具有针对性,更能很好地处理学生遇到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问题;三是根据不同知识点,创设小组讨论、相互辩论、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模式的教学,满足了课堂需要,增强了学生求知的兴趣性。  相似文献   

14.
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MOOCs)是利用网络在线拓展学习空间的一种适应于高等教育改革的新型教学模式。针对近10年"人体工程学"公共选修课程课堂教学存在的教学空间不足、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果不显著等问题,进行了基于慕课形式的"人体工程学"公共选修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考核模式的改革,为我国高等教育工作拓展和提升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提供必要的知识支撑。  相似文献   

15.
“森林培育学”在高等林业院校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美国普渡大学的农学常年排名全美第一、世界前十,其在“森林培育学”课程教学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很多值得我国高校借鉴的地方。为此,基于在普渡大学访学时的听课体验,通过分析总结,指出美国普渡大学“森林培育学”课程教学的特色是注重教学内容的传承与更新、强调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密切结合、提供丰富的课程教材和相关专著等教学辅助资料、制定完备的课程教学大纲、采取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方式、实施科学的课程考核、充分发挥助教制度的辅助教学作用等。同时,通过比较分析,指出我国高校“森林培育学”课程教学从中得到的启示是:应注重课程教学内容的综合化,着眼专业发展的国际化;从内容和方式的更新入手加强实践教学,提升实践效果;加强课程教材建设,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教学辅助资料;完善课程教学大纲,切实发挥其指引作用;从以学生为主体出发,改革课程教学方式,注重启发思考和鼓励参与;采取多样化的课程考核方式,兼顾对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的评价;明确助教的职责,切实发挥其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森林生态学"是北京林业大学林学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在近年的教学实践中,"森林生态学"课程教学存在着程教学内容落后于学科的发展、课堂教学形式单一、学生缺少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课程考核缺少科学性等问题。随着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与教育的紧密融合,我国的教育理念和传统教学方法也在发生着改变。基于"互联网+"背景,探索了"森林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一是借助网络教学资源丰富课程教学内容;二是构建教学共同体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三是采取"混合式"教学方法以增强学生的主体性;四是利用网络后台数据分析技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课程教学改革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得以充分发挥,有75%的学生能够主动上台分享他们的学术观点,演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加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期末试卷的分析结果表明,学生提高了对"森林生态学"课程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尤其是对热点生态学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得到极大提升。  相似文献   

17.
"林业生态工程学"是多学科相互交叉的综合性课程,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撑,是培养创新型和实践型技术人才的课程。结合"林业生态工程学"课程的教学实践经验,分析了当前该课程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例如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法过于古板,教材内容枯燥,考核方式单一、重理论轻过程等问题。这些制约了"林业生态工程学"课程的发展,限制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据此,提出如下改革建议: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水平;丰富"林业生态工程学"课程内容,将教学内容与外业试验实践相结合;改革考核方式,注重过程考核。希望通过"林业生态工程学"课程教学改革引导学生积极探索林业生态工程的相关知识,努力提升自我素质,满足用人单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加强高等林业院校本科生林木遗传育种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基本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该文分析了以往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林木遗传学和林木育种学两门基础实验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的探索,提出了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合理课程体系、改进实验课教学方法、加强课外实践活动和野外实习训练等方面的具体做法,为提高高等林业院校本科生教学质量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李颖芳 《绿色科技》2013,(6):326-327
从两个方面对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加强高职学生的德育教育进行了探讨。第一方面,注重社会环境对高职学生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第二方面,注重在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如何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根据高职学生广泛性和特定性的特点,对高职院校应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两种途径,以及高职院校应不断进行创新和探索三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国家推进集体林权改革、发展森林保险的背景下,高等林业院校开设"保险学"课程,创新森林保险人才培养模式,结合自身专业特色培养森林保险专业人才,对从根本上解决森林保险专业人才短缺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前瞻价值。为此,在阐述森林保险人才培养模式内涵的基础上,对高等林业院校森林保险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与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全面分析,指出当前森林保险教育滞后于林业发展的需要,培养目标的特色不明确;受理论研究和客观条件的限制,课程和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教学投入明显不足,相关教材短缺;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实践平台;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等。最后,从指导思想、总体思路、具体方案和实施步骤4个方面阐述了森林保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本思路,并提出森林保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应采取明确特色培养目标、加大教学科研经费的投入力度、搭建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平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结合高等林业院校的专业特色完善森林保险教学等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