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开化龙顶”茶机制工艺技术研究与效益分析王成钜,洪永贵,周光霖(浙江省开化县特产局)"开化龙顶"茶制作技术要求高,工艺精湛,一直由手工精制而成。为扩大生产,提高工效,降低成本,减轻劳动强度,稳定和提高质量,近年来,我们与衢州市微型茶机厂一起,根据"开...  相似文献   

2.
以安徽省祁门县茶农户和粮农户生产、收入状况调查比较为依据,调查比较结果显示:茶农户生产、收入状况主要表现为茶农户生产不断增长,茶农户之间收入水平差异显著,其中纯茶农户的收入水平最高,茶农户总体收入水平高于粮农户;粮农户生产规模减小,收入水平下降;并对两者现状差异进行了经济学分析。  相似文献   

3.
李华超 《茶业通报》1995,17(2):14-14
生态茶园的新思路──茶园栽杜仲、马铃薯李华超(贵州省遵义地区非耕办)贵州省正安县东坝茶场,经过两个冬春,开荒种茶86.7公顷,茶园行间栽植杜仲树苗13万株。还要求250户承包茶农,在茶园行间空地,深翻施肥,种上马铃薯,实行秸秆还地,以耕代管。目前,茶...  相似文献   

4.
白天忙于采茶,晚上加班炒制,凌晨3:00又要去销售,1个多月下来,终是疲惫不堪。春茶采收期间是茶农收获最丰的季节,也是最忙碌、最辛苦的时候,采制工作要耗费茶农大量的体力和时间。渐渐地,部分茶农自发地进行了专业分工,一些炒茶高手专门做起了收购青叶炒制干茶的工作,从中实现了增收减负。浙江省新昌县双彩乡下塘村的俞正友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5.
茶树"矮、壮、阔"树型是丰产、优质茶园的主要特征。而形成"矮、壮、阔"树型的关键技术措施是对茶园进行综合修剪法。由于茶树修剪劳动强度较大,加上大量农业劳动力进城务工,致使不少茶园形成"小老树"、"二层楼"和茶树冠面生产小桩数减少,造成茶企和茶农生产成本上升、经济效益下降。我们针对茶叶生产中的现实难题,遵循茶叶生产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的发展规律,连续四年开展了人工修剪与机械修剪的工效、效益和产量综合因子研究。  相似文献   

6.
由于茶叶生产责任制的实行,调动了广大茶农的生产积极性,茶叶生产得到了迅速发展,发挥了应有的效益,但有些方面还有不足之处。条茶产区茶叶生产责任制形式以一包到底为主,除少数专业茶场外,社队基本“全包到户”,条茶初制形式绝大多数是分户制  相似文献   

7.
建德县大洲乡茶农协会成立于1984年4月5日,六年来,经历了两度茶叶滞销的严峻考验,茶协通过对茶农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社会化服务,把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茶农引向社会化、商品化生产,创下了大洲乡滞销之年不减收,畅销之年大丰收的纪录。乡茶协以其独特的运行方式和良好的社会效益及人才效益吸引广大茶农。被茶农称之为我们自己的组织。  相似文献   

8.
猛战四十天淳安县鷄坑乡潘家店农业社是个盛产名茶的社,茶叶收入占全社农林牧业总收入的52.8%。这个社共有101户,村庄座落在溪河兩岸,溪里細水长流,水源很好,当地农民一向有利用水力磨粉和舂米的习慣,可是对制茶来說,自古以来一直是依賴人的繁重劳动,这里的茶农和其他地区一样,世世代代都靠一双手把鮮茶做成干茶。每到茶季,无  相似文献   

9.
唐朝先行“榷茶”制度,宋明两朝习之。榷茶即“税茶”,如一百斤茶,抽税茶十斤。榷茶与茶税本质相同,而形成不同。茶税可包括税茶,税茶只能代替部分茶税,榷茶是茶税的一种方式。政府榷茶农之茶,卖给茶商,茶商转卖给消费者。辗转谋利,困苦在茶农,吃亏在茶叶消费者。  相似文献   

10.
梁尧 《茶业通报》2012,(1):20-22
据了解,许多地方茶苗移栽成活率不高,有的成活率只有30%~50%,尤其是远距离购买的茶苗,由于种种原因,成活率很低,不但给国家和广大茶农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耽误农时,浪费苗木。那么,茶树栽培中如何提高成活率,就成了主管部门和茶农以及茶叶技术员要解决的问题,通过试验,茶树栽培中使用抗旱保水剂对提高茶树栽培成活率,效果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1.
方世辉 《茶业通报》1996,18(4):46-47
“爱民翠尖”茶研制报告方世辉(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230036)爱民乡位于安徽省径县东部,是以茶林为主的山区乡,茶叶收入占农民总收入的65%以上,为径县重点产茶乡之一。该乡一直以生产尖茶和条茶为主,但因近年来生产成本上升,条茶售价低廉,茶农则以生产尖茶...  相似文献   

12.
太湖县北中镇通过充分利用夏秋茶资源提高茶农种茶经济效益。通过合作社桥梁纽带作用,提高茶农组织化程度;通过种植加工大户带动,茶产业内部分工协作提高茶农种茶积极性,茶产业得到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徐勇 《茶业通报》2012,(1):27-28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舒城县为适应市场对名优茶的需求,大力发展舒城小兰花名优茶生产,全年只采一季春茶,春茶采摘结束后,即对茶树进行修剪。近年来,笔者在茶区调查发现一些茶农对茶树修剪采取年年砍的方法,有的茶农对茶树离地30~40cm处重修剪,有的茶农对茶树离地5-10cm处台刈,这是茶农自己摸索的一套茶树修剪法,目前采用这种茶树修剪法的茶农人数越来越多,被年年砍的茶园面积也呈扩大趋势。这种茶树修剪方法是不科学的,必须改变这种不正确的茶树修剪方法。  相似文献   

14.
多年来,笔者对茶梨问作的茶园进行了跟踪调查研究,发现其生态、经济效益均好。现将该栽培模式的好处和技术要领总结如下,供茶农朋友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害茶叶的害虫较多,如茶黄毒蛾、茶尺蠖、假眼小绿叶蝉等,以茶黄毒蛾为害最为严重,严重影响了茶叶产量和质量,给茶农和茶场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6.
《茶业通报》2012,(2):83-83
2012年5月21日至23日,省委书记张宝顺深入岳西县开展大走访活动,调研大别山区扶贫开发工作。5月21日,张宝顺来到良奇生态农业科技公司,深入了解"岳西翠兰"生产工艺和市场销路。张宝顺书记说,山区不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只要充分利用独特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让群众"上山能致富",山区就会变成致富宝地。"岳西翠兰"作为国宾礼茶,生态有机是最大优势,只要你们打好这张牌,就一定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带领更多茶农增收致富。  相似文献   

17.
无性系良种茶园茶叶发芽整齐、产量高、品质优,适于机械化采摘,经济效益显著,是当前茶叶生产中主推的一项技术。徽州区农技部门经多年、多点的示范推广,良种茶园已被广大茶农所认知。但茶农普遍对无性系茶苗的特性不了解,缺乏茶苗的栽植技术,对幼龄茶树的管护不到位,新建的茶园常出现杂草丛生、大面积缺棵断垅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茶农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8.
赵彩萍 《茶业通报》2004,26(3):136-137
宿松县茶叶生产主要集中在地处大别山余脉的山区五个乡,全县现有茶园993.3hm2,其中可采茶园613.3hm2,年产优质茶可达110t茶叶总产值555万元。近年来,山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来自茶叶约占16%,茶叶是山区乡镇农民致富的重要作物。宿松县茶叶生产虽然面积只有1000hm2,但分布广泛,有一定规模的茶场只有5家,茶园面积占全县茶园面积的34%,绝大部分的茶园仍分散在千千万万的茶农手中,茶叶生产仍处在茶农分户制作,提篮叫卖的水平,茶农的品牌意识、市场意识仍然十分淡薄,农户家庭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日益凸现,农民增收慢、山区致富难和山区贫困人口多等…  相似文献   

19.
“天不怕,地不怕,只怕热天做燥茶,一天到晚站热镬,汗淌浸湿裤襠底,斤茶斤汗流滿地。”这是茶农对园茶炒干手工操作繁劳情况的形容,所以,用用机器代替人工炒茶,是每个茶农的迫切要求,但是过去园茶炒干过程,却一向被認为不能用机器代替,一直悬而未决。現在,这个問題終于被一个只有高小程度的共青团員解决了,嵊县北山区谷来乡木业社付主任馬理仁試制圓茶炒干机已初获成功(結構如下图),經过試驗,效果很好,制成的圓茶品質完全符合标准,外形被評为一級二等,內质被評为特等。收茶站評样員和当地茶农鉴定这部炒茶机有五大好处:  相似文献   

20.
茶叶是太湖传统农产品,是县农业经济的重要支柱,在全县农村经济、农民收入中具有重要地位。全县十五个乡镇,十一个乡镇产茶,涉茶农户近5万户,占全县农户总数的1/3,茶农12万,涉茶从业人员20万。2012年全县茶叶总产1628.14t,茶叶总产值1.49亿万元。2012年全县共有茶叶加工厂89座,年加工能力2300t。自2010年以来,全县新建、改建清洁化茶叶加工厂37座,每座年加工能力20t以上,其中寺前清洁化茶叶加工厂年加工能力200t。全县茶叶加工全部实现机械化。通过几年发展形成了北中、寺前两个产茶大镇,其茶园面积分别达1667hm2、1066hm2。北中镇望天村是本县茶叶专业村,全村有12个组701户茶园面积206.7hm2,户户种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