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巧包苹果利润更多.去纸箱厂定做带提把的小纸盒,每盒装2.5千克苹果.由于纸盒设计新颖,提携方便,人们纷纷购买,而且所得利润比散卖还多.  相似文献   

2.
包装用品买卖虽不算稀罕,但像上海在校大学生小雪这样精细的卖家却不多见:纸盒、丝绒礼盒、纺纱袋、塑料袋、纸袋等30多个品种让人眼花缭乱:圆形、方形、星形、异形等各种形状的精致包装盒可谓五花八门。细心的小雪还给每种商品按大小标出型号,从收纳首饰的小口袋,到能装下鞋子的大包装,任何顾客都能给自己的礼品找到合身、漂亮的“外衣”。  相似文献   

3.
私家菜园     
据《重庆晚报》报道:重庆巴南区聚缘山庄老板肖健虎将山庄土地出租给顾客作私家菜园.让顾客隔三差五地来打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仅此一招,山庄每月营业额较之前翻了一番.  相似文献   

4.
刘丽下岗后,在县城开了家小吃店,主要经营米粉。由于她卖的米粉质量好、分量足,因而生意极好。生意虽好,可是经营利润却很低,原因是顾客吃素粉的多,要菜粉的少,素粉利润低而菜粉利润高,小店的利润自然上不去。小吃店的常客蒙某是位文化商人,他发现刘丽在卖米粉时总是问顾客:“要什么粉?”而顾客的回答多是要素粉。于是,他建议刘丽多做几种“浇头”,要有牛肉的、猪肉的、叉烧的、猪脚的……不要问顾客要什么粉,而改问要什么菜。刘丽按他的建议去做了,结果大多数顾客在她“要什么菜”的征询声中选择了自己所需的菜粉。这样一来,小吃店的产销量…  相似文献   

5.
一个地处偏僻的小菜摊,一天能卖近5吨各种蔬菜,月利润达2万多元,他是用什么方法把顾客口袋里的钞票赚到手的呢?他成功的秘密就是摸准顾客心态,走差异化的经营之道。  相似文献   

6.
小菜场有两家卖干海带的,都是按把卖。左边一家的标签上写着:“海带.每把1元。”右边一家写的是:“整海带,1.2元一把;边块海带,0.8元一把。“从外表看,左边那家的海带跟右边的差不多,还便宜,于是人们多买左边那家的。可没多久,左边那家的生意渐渐不行了.右边的却好了起来。顾客暗中相互转告:左边那家的海带面子光.里边却包着碎片,这不是蒙人吗?还不如买右边1.2元一把的,全是整张的海带.两毛钱贵得明白。也有不图看相、求实惠的.就选0.8元一把的买。  相似文献   

7.
有家饭店,每天都是顾客盈门,生意十分兴隆。饭店老板介绍说,来吃饭的多是“回头客”.他们之所以不怕路远,不嫌拥挤到这里就餐.图的就是饭店富有人情味,善于“听口音炒菜”,从而把生意做活了。如烧鳊鱼。对山东口音的顾客,厨师会留意在汤汁中多放一点辣椒干;对苏杭口音的顾客,则会考虑到他们偏好甜、咸、酸。  相似文献   

8.
同学们,咱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春节就要到了,你想好了要送你的亲朋好友什么礼物了吗?时尚的礼品?太贵!一张贺卡?太普通!送什么呢?别再发愁了,让我们开动脑筋,利用大家所学的知识,自己动手做一个有创意的小礼物吧,它就是自制的“节日喜庆蛋”!送它既省钱又有特色。让你的亲朋好友得到祝福的同时.也见识一下你的聪明才智.真正体现了“知识转变为财富”.下面我们一起学看做“节日喜庆蛋”吧。  相似文献   

9.
汾河 《湖南农业》2005,(6):25-25
俗话说“一招鲜,吃遍天”。意思是说经营有特色才能在市场站住脚,才能赢得更多的顾客,赚取更多的利润。  相似文献   

10.
周天录 《农家顾问》2011,(11):20-21
我国古代有个"王婆卖瓜"的故事。王婆边卖边吆喝:"西瓜大又甜,一斤只卖八文钱,先尝后买任君选,不甜不好不要钱。"顾客闻声纷纷品尝,由于货真价实,王婆的生意十分红火。王婆卖瓜成功的秘诀在哪里呢?就在于她耍嘴皮子“做广告”.即“自卖自夸”,当然这个“夸”不是浮夸、夸大的意思,而是夸奖。王婆如实夸奖,如实宣传.如实推荐自己的产品,王婆的诚实守信赢得了顾客的青睐。  相似文献   

11.
人们到饭馆就餐时就有一个特点:关注主菜的价格,对配菜价格并不关心。“歧视定价”即把主菜价格定得接近成本价,而把配菜价格适当定得高一些,就会给顾客一种价廉物美的感觉,既提高了餐馆的吸引力,又保证了餐馆的利润。以菜谱定价为30元的小火锅泡椒牛背筋为例,其主料牛背筋控制在300克,主辅料牛肉、鸡肉等控制在150克,泡制的小米辣根据顾客口味要求控制在50克。根据近期的原料采购价格,能在保证菜量和口味满足顾客要求的情况下,这道泡椒牛背筋的成本价保持在25元上下。虽然每锅只有5元的毛利润,  相似文献   

12.
武昌某高校内一家“学友水果平价超市”为让顾客回头搞起了“会员制”营销。该店每位顾客可获赠“优惠酬宾卡”.下次购买水果时可享几折优惠:对于店内陈列的饼干、花生、瓜子等干货.该店另设红色“购物积分卡”.每买满50元,即送价值5元的干货。老板说,店内顾客主要是学生.他们每次消费数额都不大。  相似文献   

13.
江西鄱阳县石门街镇农民“土专家”洪海青办的“科技商店”,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顾客。“科技商店”之所以顾客盈门,诀窍是:1.商店每引进一项新品种、新农机具(农药、种籽、抛秧机、喷雾器等),洪海青都要请科技示范户试验示范,确认适合当地,才摆到“科技商店”出售,使农民买得开心,用得放心。2.农民生产技术有问题,有困难请找“科技商店”,洪海青就帮助村民为农作物查病治病防病。  相似文献   

14.
广东中山有一家口碑甚好的美发店.叫做“刀廊专业发型设计”。从去年8月开始.这里推出了一项新服务——给每位发型师都配备一台手提电脑.让顾客在电脑上挑选自己喜欢的发型。电脑里会存储大量不同的发型图片.根据颜色、长短、脸型、身高比例等分为不同的图片库。发型师根据顾客的要求.从图片库中推荐三到五款适合他们的发型,在电脑上展示出来.顾客再自己决定耍剪哪一款。  相似文献   

15.
“卡纸”店选用一种质地较硬的纸.为顾客提供一些已经剪好图案的小卡片.顾客可以买回它们在家慢慢组装出成品。对于不会剪纸的顾客,店里准备了加工得更细致的半成品.只需要经过简单的拼凑就可以轻松制作出独一无二的卡片、笔记本和相册。这种“卡纸”工艺来自美国,原材料均为进口,所以价格偏贵.比如一本20页的相册.标价就要100多元人民币.  相似文献   

16.
江苏省灌南县田楼乡浦东村青年农民汪超今年45岁,在徐州市贾汪区菌种厂工作.前年3月份.他辞职回家.立志在发展农副业上闯一闯。浦东村村部西侧是原乡纸盒厂.长期闲置,且门前还有四、五亩土地,适合种植蘑菇。乡扶贫开发协会副会长刘洪将以个人身份,在信用社为汪超贷了6000元.并把纸盒厂房屋免费借给他使用,门前5亩土地每年仅收承包费1000元。  相似文献   

17.
张正友 《农家致富》2009,(14):22-22
一位在菜场卖蔬菜的妇女.经常碰到顾客询问:“这辣椒辣吗?”这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因为辣或者不辣没有一个量的标准.完全是看个人口味。如果回答辣.也许买辣椒的是个怕辣的,立马走人:说不辣。也许买辣椒的人喜欢吃辣,生意还是做不成。面对这种情况,一般摊主会把辣椒分成两堆.辣的和不辣的,让顾客各取所需。  相似文献   

18.
在南京新街口某商场,顾客购物满500元后,不仅可以获得该商场的贵宾卡一张.还能拿到两盒扑克牌。不过,这牌可不是普通的扑克牌,它既可以用来娱乐,也可以用来当优惠券使用。每张牌上都注明了各楼层的优惠商品.以及某个品牌的优惠方法。这种新鲜的方式.让不少顾客逛商场时还要带上一副“扑克牌”,而且不少顾客还以“牌”结账。  相似文献   

19.
印章贴纸店     
[案例链接]谷小姐在北京西单的小店里,摆满了各式颜色鲜艳、外形讨巧的印章,墙上的一张白纸上印满了印章.有上百种图案,顾客可根据自己的喜好把手机号、英文名字、QQ号或简短的话语做在印章里。小店还卖姓名贴纸.把自己的名字印在贴纸上,可以给自己的物品做上个性标记。因为单价便宜,贴纸10元/张.印章30~80元/个,颇受学生和白领欢迎。  相似文献   

20.
任何一个经商者都有“临时”和“长久”两种顾客。成功、高明的经营者往往是那种想方设法留住顾客,源源不断地把“临时顾客”变成“长久顾客”的人。“包换”商店美国有家“西尔斯”百年老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