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日本血吸虫幼虫——毛蚴、尾蚴和成虫细胞体外培养获得成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利用细胞工程学技术研究日本血吸虫的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问题 ,我们致力于建立一个无限增殖的日本血吸虫毛蚴细胞系。寄生虫细胞的体外增殖能力 ,是进行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以及发育生物学、药理学、免疫学和其他领域研究的重要工具。 无菌收集毛蚴 ,置于含有 1 0 %胎牛血清的培养基中 ,然后将 1 0 0 0~ 2 0 0 0条毛蚴漂浮于含有 0 .2 %胰酶的 1mM二乙胺四乙酸 (EDTA) 0 .5mL的 1mL培养液中 ,待毛蚴沉于瓶底时 ,将培养液量减少至2 0 0 μL。再用组织刀在 5min内切每条毛蚴至少 2~ 3刀。用 1mL培养液清洗刀… 相似文献
3.
4.
5.
苏云金芽胞杆菌晶体毒素对体外培养的日本血吸虫成虫的毒力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将人工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45d的家兔主动脉灌注冲虫获得成虫,经Earle′s液洗涤,加入细胞培养板内,用含10%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液于37℃、5%CO2培养箱中培养,苏云金杆菌B-001、E-002提取的伴胞晶体毒素,以不同浓度加入到各孔中。24h后成虫运动缓慢,并有部分死亡,随着伴胞晶体毒素作用时间的延长,成虫的死亡率也增加。当毒素总蛋白含量为117.29μg/ml时,经菌株B-001晶体毒素作用的成虫死亡率在24h时为87.74%,48h时为100%,LD50分别为21.42μg/ml、9.77μg/ml;经菌株E-002晶体毒素作用的成虫死亡率在24h时为86.18%,在48h时为100%,LD50分别为33.16μg/ml、13.19μg/ml。这表明两种苏云金杆菌晶体毒素均对血吸虫成虫有杀 相似文献
6.
以199培养基添加25.0mmol/L Hepes,5.5mmol/L D 葡萄糖,0.2mmol/L 2-巯基乙醇,2.0mmol/L 丙酮酸钠和2.0mmol/L L 谷氨酰胺为培养液,并加20%的灭活马血清,分别以牛肺成纤维细胞和小牛胸腺成纤维细胞为饲养层细胞组成两种组合;或以同样的培养液改加20%灭活犊牛血清或20%灭活驴血清,以牛肺成纤维细胞作为饲养层细胞组成另两种组合。用这4种组合在37℃和烛缸的气相条件下成功地连续培养伊氏锥虫江苏高邮株60d 以上,培养的虫体对小白鼠的感染性和致病力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7.
吴荣宗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1984,(2)
田间试验证实,应用毒果诱杀吸果夜蛾,对嗜食性类型的夜蛾,防治效果很差。使用黑光灯诱捕嘴壶夜蛾的数量也很少,特别是对雌蛾的诱捕能力更差于雄蛾。此外,试验证明了黄色光对吸果夜蛾表现出较强的避忌作用,受害果率明显下降。本文并对吸果夜蛾的防治策略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吸果夜娥是山区柑桔的主要害虫。经调查,在广东发生的种类共52种。按成虫取食方式的特点可划分为:嗜食健果,兼食性和间接取食等三种类型,前两种类型能直接刺吸健果,是防治的主要对象。 在广东半山区和山区。嘴壶夜蛾属优势种,常造成严重的为害。据室内和田间调查,嘴壶夜蛾在广州发生5个叠置世代。雌蛾必须取食补充营养才能正常交配和产卵,幼虫寄主植物为粉防己与木防己。主要以幼虫在寄主植物或松土块下越冬。田间数量消长属于秋季大发生型,即年中幼虫发生数量以9~10月间为最高,成虫高峰期出现于10~11月。 相似文献
9.
刘荣秀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1986,(2)
本文首次描述了鸡胚生殖新月区原生殖细胞、(PGC_s)的生殖质存在的形态学证据。超微结构的观察证明,在PGC_s胞核内有一些特殊颗粒状物(即电子密度小体),它自核内产生后,通过核膜进入胞质并构成特殊细胞质。这种特殊颗粒可能就是生殖颗粒,而由该颗粒所构成的特殊细胞质可能就是生殖质。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了茶树组织培养中,采用种子子叶柄为材料,分化形成大量胚状体。胚性细胞团和植株再生的方法和结果。并筛选出了加速小苗生长和发根培养的较理想的培养基。 相似文献
11.
稻田宽黾蝽的研究——Ⅰ.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田宽黾蝽Microvelia horvathi Lundblad(半翅目Hewiptera宽黾蝽科Veliidae)在长沙地区是稻田水面常见的捕食性天敌之一,它与黑宽黾蝽Microvelia douglast Scott常混合发生,但总是以前者占优势。它是一种以数量众多见胜的多食性天敌。前人仅记述了此虫形态和简单生活习性。为了查明此虫有无利用的价值,1983~1985年在长沙进行了专题研究,兹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中华猕猴桃在合肥地区花芽分化的时期及花器形态分化的过程。观察结果表明:中华猕猴桃(海沃德)花芽的形态分化期与梨、苹果等果树有明显不同,越冬芽中,虽已孕育有花的原始体,但冬前并未进行形态分化,至次春,随越冬芽的萌发而分化开始,起迄时间约为一个月至一个半月,分化进程极快。 相似文献
13.
用光镜研究了日本沼虾胚胎及幼体复眼外形和组织结构发育过程.外形发育研究结果表明:受精卵发育到第8 d,胚胎中出现点状复眼色素;9~11 d,点状色素逐渐连成线状,厚度逐渐增加;12~13 d,色素区明显,经戊二醛固定复眼区为桔红色;第14 d,小眼开始出现,随着胚胎发育,色素区越来越明显,小眼数量也越来越多,至第1期氵蚤状幼体,复眼内小眼发育已较完善.组织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受精卵发育第8 d,胚胎内复眼原基区可见两层细胞,表层为眼基细胞,内部为神经细胞;9~10 d,眼基细胞开始纵向分裂,形成放射状细胞簇;第16 d,复眼内小眼结构已十分复杂,小眼由角膜、角膜细胞、晶锥、晶锥细胞、虹膜色素细胞、小网膜细胞等组成. 相似文献
14.
水稻褐鞘病研究——Ⅰ. 病原细菌分离、致病性测定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湖南和广西采集不同水稻品种的祸鞘病株,分离了病原细菌,通过致病性测定和属的特征特性鉴定,认为是由一种黄色极毛杆菌(Xanthomonas sp)引起的。水稻褐鞘病,是我国南方稻区水稻的一种常见病害,其主要特征是:剑叶及下一叶叶鞘颜色变褐,开始时叶鞘上生小褐点,密布形成褐斑,扩展全鞘使整个叶鞘成为褐色、深褐色或紫褐色,叶片从叶尖逐渐向下变黄。有稻螨褐鞘病、褐鞘病、紫杆病、紫鞘病和紫鞘黄叶症之称。一般发病率20-50%,感病品种可达90%以上。对于该病发生的原因,众说纷云,最早张宝棣等认为是由一种稻鞘螨(Stencotarsonemus sp. )造成的,随后又报道了几种附线螨(S. spinki、s.furcatus、Tarsonemus fuzhouesis。而张超然、唐显富等则认为是鞘腐菌(Sarocladium oryzae)引起的,林坚贞还分离到认为有致病性的XanthomonasSp. 和Pseudomonas sp.。陈垂波则报导稻蓟马危害也能引致褐鞘。有鉴于此,我们想进行一些探索,以求澄清这一问题,为进一步开展此病发生规律和防治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5.
16.
小菊悬浮细胞辐射育种初步研究Ⅰ.基因型、外植体和诱导愈伤组织培养基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小菊七月红、金莲、七月蜂黄、矮红、盏黄5个品种的叶片为外植体,用MS+2.0 mg@L-1 2,4-D+0.2 mg@L-1 6-BA诱导愈伤组织培养基和MS+2.0 mg@L-1 6-BA+0.1 mg@L-1 NAA分化培养基,选出分化能力较强的品种七月红.再以七月红的叶片上部、叶片下部、叶柄、茎段为外植体,在不同培养基(B5、MS)上诱导胚性愈伤组织,发现茎段最易诱导出胚性愈伤组织,培养基以B5添加0.5 mg@L-1 2,4-D+0.2 mg@L-1 6-BA,MS添加1.0 mg@L-1 2,4-D+0.2 mg@L-1 6-BA效果较好;在添加2.0 mg@L-1 6-BA和0.1 mg@L-1 NAA的分化培养基(B5、MS)上,茎段再生能力较理想. 相似文献
17.
烟蚜茧蜂Aphidius gifuensis Ashmead生物学研究——Ⅰ.发育过程和幼期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烟蚜茧蜂是寄生于桃蚜等蚜虫的一种重要寄生蜂。幼虫期4龄。在19℃恒温,14h 光照,10h 黑暗,相对湿度70%~90%的条件下,烟蚜茧蜂的发育历期为卵期2~3d,幼虫期6~7d(其中Ⅰ龄幼虫48~60h,Ⅱ、Ⅲ、Ⅳ龄幼虫为24~36h)预蛹期和蛹期3~4d。对烟蚜茧蜂由卵发育到成蜂的各期形态、量度大小和发育情况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对这一昆虫在不同的恒温和变温组合下的发育历期进行了测定。试验证明无论恒温和变温,烟蚜茧蜂的发育历期均随温度升高而缩短。发育完成的僵蚜于2~3℃冰箱中保存180d 后仍有30%可正常羽化。 相似文献
18.
本文陈述属名的变更和洞腹象属四种杧果象虫的分布,作出果核杧果象不同虫期的形态描述并与近缘种印度果核象S.mangiferae F.作比较。自1985~1987年,在云南一个果园观察果核柱果象的生活史和习性。文章阐明以前文献中没报道过的一些生物学特性和分析当地气候因素对果核杧果象种群动态的影响,并介绍自然条件下捕食性天敌和真菌病原的作用。此外,文章列举品种的易受害性。 相似文献
19.
马尾松人工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研究—— Ⅰ.不同造林密度生物量及密度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4种12年生不同造林密度试验林的生物量变化特点及其分配规律.结果表明:林分及各器官生物量均随密度增加而增加,但当林分密度大于1800株/hm2后,增加速度减缓.下木层、草本层、林分平均木及其各器官生物量,随密度增加而降低.乔木层林分生物量23.78~86.90t/hm2,占群落生物量96%以上.树干、树皮和根所占比例,随密度增加而增加,枝、叶刚好相反;树干生物量占54%~64%,枝占12.45%~20.94%,根占12.83%~14.83%,叶占6.70%~10.77%,皮占7.69%~8.22%.造林密度由稀到密,生物量所占百分比,大径级木分别为42.4%、47.7%、15.3%、6.9%,小径级木分别为6.1%、5.6%、14.2%、32.7%.培育纸浆材林的造林密度可定为3600~4500株/hm2,12年时3000~4050株/hm2. 相似文献
20.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1964,(0)
(一)病害发生发展情况稻纹枯病的发生,随着水稻施肥水平和栽植密度的提高,有逐渐严重的趋向。今年作者等于合肥安徽农学院教学农场对病情进行了初步的系统观察,以期逐步明确病害在本地区发生发展的特点。观察分别在早、晚稻上进行。早稻有芒早粳于5月22日移栽,6月12日接种带菌核的蚕豆病茎组织,6月17日开始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