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5 毫秒
1.
刘俊华 《农村电工》2004,12(12):27-27
变电站内二次回路断线是经常发生的故障。二次回路断线总体上分为: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断线、电压互感器二次回路断线及直流系统二次回路断线等。笔者根据自身工作实际,下面对各类二次回路断线的征象和处理办法做以简要讨论,仅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2.
根据《全国供用电规则》规定,装设在63kV及以上计量点的计费电能表应使用互感器的专用二次回路,装设在63kV以下计量点的计量电能表应设置专用的互感器,不得与保护测量等回路共用。这里所说的互感器的专用二次回路既包括电流互感器的二次回路,又包括电压互感器的二次回路。前者涉及到计量的可靠性(连续性),易为人们重视;后者涉及的是计量的准确性,而且是负误差,所以常常被人们忽视。误以为只要电流、电压互感器均为0.5级准确度,且电流互感器采取专用二次回路即可。至于电压互感器的二次回路,未必一定用专用二次回路和专用熔断…  相似文献   

3.
电流互感器(下称CT)在工作状态,其二次是决不允许开路的,否则将使二次回路出现高压和带电现象,轻则损坏电气设备,重则危及人身安全。因此一但二次出现带电现象,应立即停电检查。下面就CT二次带电的原因进行初步分析并浅谈一点应该注意的问题。1故障原因(1)因工作的疏忽或对CT使用原理不清楚,将二次断开运行或CT二次线未进行安装,至使二次回路处于开路状态而带电。(2)因CT的二次桩头(即K1、K2桩头)没有接好或处于松动状态,使二次回路出现带电现象。(3)因CT的二次回路中所连接的电气设备的桩头没有接好或处于松动状态…  相似文献   

4.
正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是电力系统一次回路和二次回路之间的桥梁设备,分别将一次回路的大电流和高电压变换为小电流和低电压。测量仪表、远动装置、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等二次设备通过接收二次回路低电压和小电流以便间接检测电力系统中一次回路电压和电流的变化情况,同时也实现了一次回路和二次回路的电气隔离,以保证设备和人身安全。电压互感在正常运行状态时,二次绕组负载很小接近于空载状态。从电压互感器二次向一次回  相似文献   

5.
1问题提出 在电力系统中,二次回路对保障系统安全运行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系统正常运行情况下,为了保证人身和设备的安全,《电力作业现场安全规程》规定电流互感器二次回路的一个电气连接必须有一个可靠的接地点。同时为了保证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的正确工作,要求电流回路一点接地。但是,变电所电流二次回路连接设备繁多,延伸范围广,  相似文献   

6.
二次回路通电试验的程序及注意事项李仲明宁夏电力局中调所(750001)四、二次回路通电试验应注意的事项1.通电试验前必须全面掌握全厂(或所)二次回路的情况,在熟悉图纸与了解设备性能的基础上进行试验,既要确保人身安全,还要避免损坏设备。对每项试验必须有...  相似文献   

7.
二次回路投运前应摇测其绝缘电阻,最好使用1000 V摇表,如无1000 V摇表可用500 V摇表。二次回路绝缘标准是:对于继电保护、自动装置、控制、信号、测量及远动装置等回路,每一连接回路的对地绝缘电阻应不小于1MΩ。对于正常运行时用单独电源或隔离变压器供电,装有低压设备的二次回路,用500 V摇表测量其对地绝缘电阻应不小于0.5MΩ 摇测时必须注意:①断开本回路的所有电源;②断开与其他回路的连线;③拆除本回路的接地点;④本回路若有电子元件应将其短接,电子插件应拔下;⑤使用摇表时按有电容设备来摇测,…  相似文献   

8.
由于早期的断路器操作机构二次回路中只有跳合闸回路及由断路器辅助接点引出的二次线,所以断路器的防跳功能由保护装置来实现.然而随着断路器本身的不断改进,其操作机构的二次回路功能也逐渐完善成熟,断路器的防跳功能可以由其本身实现.那么在二次线设计时,如果仍按照原来的设计来接线,现场将会出现如下异常:如断路器做试验,  相似文献   

9.
电气设备二次回路是电气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二次回路发生故障,将直接影响电气设备和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因此,二次回路一旦发生故障,应迅速准确地做出判断,排除故障。本文仅介绍在日常检修中寻找二次回路故障的基本方法,供参考。 一、故障回路的确定 电气设备的二次回路可分为测量仪表、监察装置、信号回路、控制回路、保护回路等。 在上述回路发生异常时,一般可采用直观检查法,即先检查交流进线保险、直流总保险,再检查各分路熔断器是否熔断。在未确认熔断器熔断回路故障点和故障原因,且没有排除故障以前,禁止投入已熔断的保险。直观检查不能确定故障回路时(如直流接地),可采用拉路选择寻找,并以先信号和照明部分,后操作部分;先室外部分,后室内部分为原则。在切断各专用直流回路时,切断时间不得超过3秒钟。对不能进行切断检查的回路,应将一次设备状态转换,做好安全措施后,方可在二次回路查找。当确定故障回路后,应恢复其它回路,对照图纸进行检查。  相似文献   

10.
改造PT二次回路减少电量损失徐广亮江苏省金湖供电局因PT二次回路电缆长度问题造成的损失往往不被重视。我们在这方面进行了改造,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效果。1985年10,月,由于110kV金湖变电站的35kV化肥线PT二次电缆线太长,PT二次电压降为一0.6...  相似文献   

11.
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性是确保电力正常运行十分重要的部分,继电保护能够确保设备安全,防止出现大面积停电等提高系统安全可靠性的重要措施。如何确保继电保护二次回路的安全性是继电保护关键技术,文章研究继电保护二次回路常见隐患,分析二次回路故障对系统运行的影响,研究二次回路隐患排查与处理策略,提出二次回路隐患防范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在电力系统实际运行过程中,继电保护二次回路自身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极为重要,需要工作人员对其投入更多的关注和重视,利用在线状态检测技术对继电保护相关二次回路的稳定使用提供保障。本文针对继电保护相关二次回路具体监测的必要性进行简单阐述,对交流二次回路在线的具体状态检测进行分析,提出继电保护有关二次回路状态方面的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13.
正电流互感器的功能是将电气一次回路中的大电流转变为小电流,供给二次回路中的计量、保护、测量等设备,实现二次设备的标准化和小型化,同时使二次回路与一次回路隔离。按照工作原理,电流互感器可分为电磁式、电子式、光电式等,其中以电磁式电流互感器最为常用,其工作原理与升压变压器相似,同时,还有如下特点。(1)串联接线。电流互感器串接于一次回路中,负荷电流即是一次电流,二次电流的大小仅由一次电流决定,  相似文献   

14.
深入探讨关于500kV变电站二次回路改造中的断路器就地分合闸回路、断路器储能电机控制回路的问题、电气五防回路的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变电站系统内的利用重动接触器使开关分闸的措施、变电站系统内断路器储能电机控制回路的措施、500kV变电站二次回路改造中电气五防回路的解决方案,希望对以后500kV变电站二次回路改造作业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二次回路在电网中虽非主体。但它在保证电力生产的安全、向用户提供合格的电能等方面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二次回路的故障常会破坏或影响电力生产的正常运行,有时还会引起破坏性的后果.而要判断、检查和排除电气二次故障,就必须对电气故障分类和检修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16.
二次回路可以监测电力系统的运行状况,同时反馈信号给工作人员,对电路设备进行控制和维护。继电保护二次电路的可靠性直接影响电力设备的安全运行。提高继电保护二次回路可靠性对继电保护装置的安全运行十分重要。文章通过分析继电保护二次回路不可靠的原因,阐述了提高继电保护二次回路可靠性的对策,希望对有关人士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电气设备二次回路是电气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二次回路发生故障,将直接影响到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因此,除要保证接线的正确与检验工艺的质量外,必须确保各种设备动作的准确性、灵敏性和可靠性。对二次回路的安装工艺和回路的试验接线的要求、各种继电器及其辅助设备电气性能  相似文献   

18.
1选择课题目前开关柜内二次回路的故障查找和试验方法为:将开关小车拉至试验位置,对二次回路进行上电后,利用万用表逐一测量各回路接线点的电位,从而判断出二次回路故障部分是在开关本体内部还是在开关外部二次回路,而对于开关辅助触点则需要利用万用表的通断档进行通断测量。此种方法,存在重复上电造成对开关柜内二次回路的冲击,造成二次回的短路,严重时损坏二次设备,且此种方法仍然不能判断开关本体内部辅助触点是否已正确的断开或闭合。  相似文献   

19.
1 RYZ— 2 B/60 0型 TV二次回路压降补偿装置简介此装置能实时自适应跟踪二次回路阻抗和回路电流的乘积 ,即二次回路压降变化值 ,并从矢量上补偿 (即实现动态补偿 ) ,使补偿后的二次回路压降 ,远远小于《电能计量装置管理规程》的要求值 ,彻底解决了电能计量装置难以解决的技术问题。RYZ— 2 B/60 0型 TV二次回路压降自适应补偿装置原理及示意图如下 :图 1 原理接线图图 1中 :V为 TV二次绕阻出线中 a点的电压 :ΔV1为二次回路末端电能表 Wh端子 c点电压 ;ΔV为二次回路综合电阻 R∑ (导线电阻及接触电阻之和 )上的电压降 ,即 TV…  相似文献   

20.
团滩河电站6kV母线电量不平衡率在-18%~-4.5%之间的原因,主要是由于#1、#2发电机出口开关处电流互感器计量二次回路过载严重引起的,提出更换有三个相互独立二次回路的新型电流互感器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