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9 毫秒
1.
对晋西隰县采集的372份鼠类天敌粪便和渣吐团样本进行食性分析。结果表明,天敌食物由鼠类、鸟类、昆虫类、植物类等动植物组成,其主要食物为鼠类,出现在样本中的百分比为69.62%;其次为鸟类和植物类,分别占17.20%和11.56%。进一步分析得出,各种鼠类在食物中出现的频率同该种鼠类的数量没有直接关系,天敌取食鼠类具有选择性,捕食最多的猎物具备容易寻找和较易捕捉2个条件;另一个明显的特点是在容易捕捉的基础上喜欢选择个体较大的种类。依据食性研究结果得出,天敌与鼠类之间存在着紧扣的食物链关系,在肯定天敌对减少鼠类的数目和为害以及控制鼠传疾病的流行方面作用的同时,提出了招引天敌灭鼠要事先做好调查研究,根据鼠情鼠种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避免盲目行为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对内蒙古巴达尔胡农场及周边地区收集的133堆艾鼬粪便进行了食性分析。结果表明,艾鼬食物由鼠类、鸟类、爬行类、昆虫、植物果实类等动植物组成,其主要食物为鼠类,占食物组成80.45%。不同季节的食物组成成分不尽相同:春秋季节的食物多鸟类,夏秋季节的食物多为昆虫。艾鼬食物中的各种鼠类四季出现的频次亦不相同:春季主要食黑线仓鼠,夏季主要食草原黄鼠,秋、冬季仍以黑线仓鼠为主。艾鼬对食物具有选择性,各种鼠类在食物中出现的频次同该地区相应的鼠类密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对世博园内鼠类的种类、数量进行调查及监测的结果显示:世博园鼠类有9处,用盗食法测得鼠类的平均盗食率为80.82%,用夹日法得出平均鼠密度为17.8%,根据世博园特殊的环境条件和要求,在开园前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防治、一次中小规模防治及特殊地段采用特殊的综合治理措施,至开会前夕,鼠密度降至2%以下,确保了世博盛会的成功举办。  相似文献   

4.
TBS围栏式捕鼠器的灭鼠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2011年在贵州省岑巩县开展了TBS围栏式捕鼠器灭鼠试验。结果表明,共设置TBS围栏1个,捕获鼠类46只,鼠种种类有褐家鼠、小家鼠、黑线姬鼠和黄胸鼠,以褐家鼠数量最多,占总捕鼠数的50.00%,为当地农田害鼠优势种,鼠种种类及鼠种组成与当地2011年鼠夹法系统监测结果——褐家鼠占绝对优势基本相一致。不同月份捕鼠数量存在明显差异,在6月和9月出现两个捕鼠高峰。试验区附近水稻受鼠类危害明显减轻,对农田害鼠具有一定的控制效果。说明TBS围栏灭鼠技术在农田害鼠防治中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在农田鼠害监测工作中也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现代农业科技》2019,(20):101-102
为掌握兴义市农区鼠类组成及种群数量变化规律,给其预测预报和灭鼠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利用2013—2018年贵州省兴义市鼠情系统监测数据,对兴义住市宅区、旱地区、稻田区鼠类组成及种群数量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兴义住宅区、旱地区、稻田区鼠种类有褐家鼠、黄胸鼠和小家鼠3种。住宅区褐家鼠、黄胸鼠和小家鼠分别占总捕鼠数的24.82%、59.85%、15.33%;旱地区褐家鼠、黄胸鼠分别占总捕鼠数的42.65%、54.41%;稻田区以褐家鼠、黄胸鼠为优势种,分别占总捕鼠数的51.79%、46.43%。住宅区捕获率为3.76%,鼠类种群数量明显高于旱地区(1.88%)和稻田区(1.55%)。不同年份间鼠类种群数量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6.
1994—2015年安龙县农区鼠类组成及种群数量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掌握安龙县鼠种种类及其种群数量变化规律,为其预测预报和灭鼠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利用1994—2015年贵州省安龙县鼠情系统监测数据,对当地住宅区、稻田区、旱地区鼠类组成及种群数量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安龙县住宅区、稻田区、旱地区鼠种种类有黄胸鼠、褐家鼠、小家鼠3种,住宅区以黄胸鼠、褐家鼠为优势种,分别占总捕鼠数的55.02%、43.25%,稻田区、旱地区均以黄胸鼠为优势种,分别占总捕鼠数的83.96%和85.71%。住宅区鼠类种群数量显著高于稻田和旱地,不同年度之间农区鼠类种群数量存在明显差异,1994—2000年种群数量明显高于2001—2015年种群数量。不同月份之间农区鼠类种群数量存在明显差异,每年6月为种群数量高峰。不同季节之间种群数量存在明显差异。春、夏、秋季鼠类种群数量显著高于冬季鼠类种群数量。大面积农区统一灭鼠的最佳季节应是春、夏、秋3季。  相似文献   

7.
为了筛选适宜高度的捕鼠筒,2015—2016年在贵州省安龙县开展开放式TBS围栏不同高度捕鼠筒捕鼠效果试验。结果表明,3个不同高度捕鼠筒开放式TBS围栏,共捕获鼠类360只,鼠种种类有小家鼠、黄胸鼠、褐家鼠、鼩鼱4种,鼠种种类与历年鼠夹法调查结果相一致,以小家鼠数量最多,共捕获274只,占总捕鼠数的76.11%;褐家鼠29只,占总捕鼠数的8.06%;黄胸鼠41只,占总捕鼠数的11.39%;鼩鼱16只,占总捕鼠数的4.44%。以60 cm捕鼠筒捕获鼠类数量最多,占总捕鼠数的48.89%;其次是80 cm捕鼠筒,捕获鼠类占总捕鼠数的26.67%;40 cm捕鼠筒捕获鼠类数量最少,占总捕鼠数的24.44%,说明不同高度捕鼠筒捕鼠效果不同,开放式TBS围栏捕鼠筒高度以60 cm最好,80 cm次之。  相似文献   

8.
为掌握兴义市农区鼠类组成及种群数量变化规律,给其预测预报和灭鼠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利用2013-2018年贵州省兴义市鼠情系统监测数据,对兴义住宅区、旱地区、稻田区鼠类组成及种群数量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兴义住宅区、旱地区、稻田区鼠种类有褐家鼠、黄胸鼠和小家鼠3种,住宅区以褐家鼠、黄胸鼠和小家鼠,分别占总捕鼠数的35.25%、55.56%、9.20%;旱地区褐家鼠、黄胸鼠分别占总捕鼠数的42.65%、54.41%;稻田区以褐家鼠、黄胸鼠优势种分别占总捕鼠数的51.79%、46.43%。住宅区捕获率3.76%鼠类种群数量明显高于旱地区1.88%和稻田区1.55%。不同年份间鼠类种群数量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9.
1农区客鼠种类1989~1992年,对东港市农区(农田、庭院、园林)的鼠类进行调查,发现农区害鼠种类隶属啮齿目3个科5个鼠种:仓鼠科有黑线仓鼠;鼠科有黑线姬鼠、褐家鼠、小家鼠;松鼠科有花鼠。黑线仓鼠是大田(旱粮、油料、杂粮作物)中优势种,占大田中鼠类的67.7%;黑线姬鼠是水田中优势种,占水田鼠类的70.0%;农家庭院中优势鼠种是褐家鼠,占庭院鼠类83.4%;其次是小家鼠,占16.6%;花鼠是园林区优势种,占园林区鼠类的52.8%。2发生危害规律2.l繁殖规律在东港市区农田中黑线仓鼠繁殖力极强,3~4月份和8~9月份为2个繁殖高…  相似文献   

10.
1984-2009年贵州关岭县鼠类种群及其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摸清贵州省关岭县鼠种种类及优势种,研究鼠类种群数量变化规律,为大面积灭鼠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对贵州省关岭县1984-2009年住宅、稻田和旱地3种生境类型的鼠情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关岭县家栖鼠类和农田鼠类主要有7种,黄胸鼠、褐家鼠均为住宅区和农田、旱地耕作区害鼠优势种,分别占总鼠量的67.15%、31.86%和62.78%、26.11%,合计占总鼠数的99.01%和88.89%,是监测和防治的主要对象。住宅区混合鼠种多年平均捕获率为12.70%,明显高于稻田、旱地耕作区平均捕获率2.76%。住宅区混合鼠种每年在5-7月出现1个种群数量高峰,多年平均捕获率均达13%以上,农田区混合鼠种每年在4-9月出现1个种群数量高峰,多年平均捕获率均达3%以上,每年4-5月为防治的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1.
针对粮食安全问题对宠物犬养殖管理提出建议:引起政府及公众对宠物犬养殖与粮食安全的关注;对北京市通州区宠物犬(犬类)养殖和粮食消耗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包括养犬人员的性别组成、年龄结构、养犬数量、犬型结构、耗粮情况和登记与否等内容;北京市通州区养犬182204只,犬型结构城市以小型犬为主体、农村以大、中型犬为主体,全区养犬年消耗谷物类粮食42097t,需0.77万hm2土地生产的粮食来养活;全国需要636.13万hm2土地来养活宠物犬,宠物犬与人类争地争粮争水的局面严峻。建议加强对宠物犬养殖的管理,严格控制总量增长,减少大中型犬类养殖,缓解犬类与人类争地争粮争水的局面。  相似文献   

12.
通过观察和样方取样法,确立了扎龙保护区内,丹顶鹤的主要植物性食物为芦苇根及嫩芽、碱蓬种子及其嫩芽、苔草的根茎和坚果.水生动物性资源主要有鲫鱼、泥鳅、麦穗鱼、葛氏鲈塘鳢(俗称老头鱼)等鱼类,中国林蛙、黑斜线蛙、花嘴蟾蜍等两栖类.底栖动物主要为昆虫的幼虫和螺类.应用ERDAS软件,Landset7图像转化处理,再通过ArcGIS软件进行栅格插值,计算出扎龙保护区内丹顶鹤三个不同季节的食物量分别为:4月食物总量为2.7×106 kg.6~7月和8~9月食物总量分别为3.01×108 kg和3.57×108 kg;水生动物总量分别为2.67×108 kg和3.51×108 kg,底栖食物总量分别为1.35×107 kg和3.56×108 kg.丹顶鹤在扎龙保护区进行繁殖和生活期间,食物总量随季节变化而呈显著的增加趋势.丹顶鹤种群数量也随季节的变化出现波动,即每年迁徙越冬的数量显著大于迁徙繁殖的数量.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我国食物消费趋势发现,需求增长较快的饲料用粮将占去70%的食物当量,我国现有的农业结构模式面临巨大挑战。作为构建粮食安全的思路创新,草地农业蕴含着巨大的生产潜力。我国草业工作者经过多年试验研究,提出了南方农区水稻/玉米-黑麦草轮作、南方山区和牧区多年生混播草地栽培、黄土高原粮草轮作、西北绿洲农区“公司+养殖区+农户”肉牛养畜以及农牧交错带多年生牧草栽培-“粮+草+牲畜养殖”系统等草地农业创新模式,对于食物的增产增收、节粮替粮作用明显。因此,可以通过草地农业建立持续高效的农业生态系统来保障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4.
中国食用豆抗性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食用豆是人类重要的传统食物资源,是中国种植业结构调整、出口创汇和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作物。病虫害是影响食用豆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抗性品种的选育和利用是控制食用豆病虫害的经济、安全和有效措施。目前,中国已对万余份食用豆种质进行了抗性鉴定与评价,筛选出一批抗性资源,对部分材料进行了抗性遗传和抗性基因定位研究,并育成了一些抗性品种。然而,相对大宗作物而言,中国食用豆抗性育种研究基础薄弱,进展缓慢,导致生产上缺乏高产、多抗、优质的食用豆品种。文中从食用豆抗性种质资源的筛选与评价、抗性遗传及抗性基因的发掘与分子定位、抗性品种的选育等方面对食用豆抗性育种研究进行了综述,并对今后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对促进中国食用豆抗性育种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针对我国食品召回过程中召回成本较大对企业召回积极性带来不利影响等问题,构建食品召回成本模型,测算建立可追溯体系和不可追溯体系下的食品召回量和召回成本,对比分析可追溯体系对食品召回成本的影响,并探究影响食品召回成本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在不可追溯体系下的食品召回成本是可追溯体系下召回成本的(m-1)倍(m为食品保质期),可追溯体系可极大减少召回成本;食品保质期、日产量、销售价格是影响食品召回成本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心腐病是对菠萝造成严重危害的病害之一,是由烟草疫霉Phytophthora nicotianae引起的土传病害,较 难防治.为筛选出可在生产或育种中利用的抗病材料,采用离体叶片法鉴定了117 份菠萝材料对心腐病的抗性.结 果显示:不同菠萝材料之间的抗性差异较大袁鉴定出高抗材料38 份尧抗病材料24 份尧中抗材料17 份尧感病材料38 份,分别占供试材料的32.48%尧20.51%尧14.53%和32.48%袁这表明现有菠萝材料中有丰富的抗心腐病资源,可供菠萝 育种应用.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民众最为关心的话题之一。通过对安徽省各主要市县区的考察发现,当前我省在种植业、养殖业、食品加工以及餐饮服务等领域的食品安全问题比较严重,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主要是食品生产经营主体规模小数量多,从业人员法律意识淡薄,食品安全监管人员不足,专业人才缺乏,同时食品安全协同监管和社会共治局面有待改善。因此,为了加强安徽省食品安全问题的治理,就需要促进食品生产经营主体规模化发展,加强食品安全监管队伍的建设,要推进各部门协同监管和社会共治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广西粮食作物育种战略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分析广西近十余年粮食作物育种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指出粮食作物育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广西粮食作物生产发展的目标和要求,提出广匿今后粮食作物新品种选育的目标定位、战略措施和新品种的推广应用策略。目标定位应以提高品质和抗性等性状、高产稳产为主攻目标,培育专用型优良新品种和具有特别重要用途(功能)的优良品种。战略措施主要是加强育种材料的引进与创新,加强高产稳产、食用优质、专用型和特别功能用途等方面的新品种选育。推广应用策略一要创新推广理念,二要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三要建立和完善农村推广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9.
常熟市食物链系统氮素生产-消费平衡及环境负荷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常熟市食物链系统氮素流动特征,通过构建食物链氮素流动模型,应用模型计算该市2000—2013年农田生产、畜禽养殖、家庭消费三个子系统氮素流动通量,对食品氮的生产消费平衡和氮素环境损失及负荷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0—2013年常熟市植物性食品氮每年盈余,年均盈余量2 171.54 t;动物性食品氮在2000—2002年盈余47.71~56.92 t,2003—2013年动物性食品氮生产少于需求,年均亏缺210.03 t;该市食物链系统年均损失氮素2.34万t,三子系统氮素年均环境损失率分别为65.39%、69.03%、68.16%;氮素损失平均每年给当地环境造成1.81万t氮负荷,分别有40.33%、29.65%、30.02%进入水体、大气、土壤环境。可见,常熟市食物链氮素流动系统中存在氮素环境损失率高、环境负荷量大的问题。对此,可采取提高废弃物氮的循环利用率,减少农畜食品生产中氮素投入量的措施进行调控管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综合评价安徽省"十一五"期间审定的棉花品种。[方法]分析棉花新品种的产量水平、纤维品质和抗性水平,结合安徽省的中长期棉花生产发展规划和国家棉花生产中长期发展规划,找出安徽省棉花育种的不足和差距,提出提高安徽省棉花育种水平的对策。[结果]安徽省"十一五"期间共审定棉花品种54个,常规品种6个,杂交品种48个,安徽省自育审定的品种39个,外省在安徽省参试并审定的品种有15个。其中,由安徽省企业育成的品种占80%以上,种子企业成为棉花育种的主体。安徽省育成的棉花品种产量水平较高,优质棉育种取得进展,但在抗性上和铃重上有待进一步提高。今后,应该壮大充实棉花育种队伍;整合棉花科技资源,提升安徽省棉花科技水平;加大棉花科技投入力度;调整育种目标,提高育种水平,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加强棉花遗传育种基础理论的研究。[结论]该研究可以为今后安徽省棉花育种工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