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一、玉米秸秆整株深埋还田技术原理该技术是指玉米成熟后 ,人工摘掉果穗 ,将生长在田间的玉米秸秆利用秸秆梳压耕翻复式机组 ,一次进地完成秸秆梳压并耕翻深埋于沟底的一种新型玉米秸秆还田方式。它与秸秆粉碎还田相比 ,省去秸秆粉碎、耙茬 (或施耕灭茬 )等项作业工序 ,减少机具投入 ,降低了作业成本 ,提高了作业质量 ,促进了农作物持续稳定增产和农民增收。二、整株秸秆深埋还田的技术优势1 与秸秆粉碎还田相比 ,整株秸秆深埋还田时测定秸秆含水率为71 2 6 % ,而秸秆粉碎后若延迟 4天耕地 ,秸秆含水率仅为 13 89%。整株还田秸秆青绿 ,含水…  相似文献   

2.
2000年,婺源县农机化技术推广站为配合全县无公害水稻生产基地建设,启动了水稻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示范试验,并在2001~2002年,承担了农业部农机化“丰收计划”项目,其中稻秆还田机械化技术是项目的主要实施内容之一。在县土肥能源环保站的大力支持下,经过3年的定位试验,初步验证了稻秆还田机械化技术的可行性,以及稻秆还田对植株钾素营养、土壤肥力增产效果的显著影响。1稻秆还田机械化技术规范1.1试验机具选择在旋耕机和水田驱动耙的基础上,改进设计水田埋草旋耕机、水田埋草驱动耙,通过改变刀具的角度、位置,提高传动转速、改进工作部件的…  相似文献   

3.
概述了原平市秸秆还田技术的发展与实施状况,阐述了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推广的意义、机械化整秆还田技术操作规程和机械化整秆还田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4.
<正>麦秸秆还田,从根本上解决了秸秆禁烧难题,但秸秆还田后,特别是麦秸秆机械化还田与水稻机插秧技术之间的因果关系,需深入分析研究。1田间耕整及埋草技术目前小麦收割后一般使用拖拉机旋耕耕整作业,水稻种植为插秧、直播、抛秧3种稻作法。麦秸秆机械化还田要解决的是麦草还田经拖拉机旋耕后要适合上述3种稻作方式,试验、示范表明拖拉机耕整后的埋草率是决定麦秸秆还田技术实施应用的重要技术指标。耕田面还草状态、田块浸泡水层、旋耕深  相似文献   

5.
水田整秸秆还田机械─—旋埋机南方水田整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是将秸秆还田技术与使用水田旋耕埋草机技术相结合获得最佳效益的技术。旋耕埋草机是实施该技术的关键工具。它是一种旋耕与埋草同时作业的水田耕作机具,将农作物秸秆完整地直接进行埋覆,省去了切铡等秸秆处理...  相似文献   

6.
详细介绍玉米秸秆直接还田技术(秸秆粉碎还田、秸秆整株还田、秸秆覆盖免耕播种)的作业方法、实施步骤及注意事项,论述秸秆直接还田技术的应用效果及作用,建议扩大玉米秸秆还田技术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7.
玉米秸秆直接还田技术主要是通过农用机械将玉米整株秸秆或者粉碎后的秸秆,进行地表覆盖或者埋入土中还田,是秸秆综合利用技术中最简单、便捷和高效的利用方式,是东北地区重点推广的技术。秸秆直接还田,能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培肥土壤地力,减少化肥的使用量,提高秸秆的利用率,同时还能减少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东北地区主要的秸秆直接还田技术模式有秸秆覆盖还田、秸秆翻埋还田和秸秆碎混还田。系统阐述了三种还田技术模式及配套机器的结构、工作原理、技术参数和性能特点。  相似文献   

8.
针对玉米、高粱等农作物秸秆在传统处理方式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机械化秸秆整株直接还田的新方法,并进行了专题研究,形成了秸秆整株还田及系列配套的农作物机械化生产工艺流程,阐述了秸秆整株还田的作用效果、操作规程、技术要点和技术推广方法等。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山西省农机部门根据本省具体特点,大力推广机械化实用增产技术,其中秸秆直接还田技术和小麦地膜覆盖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有力地推动了全省粮食产量的提高。山西省早在80年代初就在全省推广秸秆粉碎直接还田技术,同时坚持探索更加经济简便的还田方式。农作物秸秆整株还田技术是农机技术人员在实践中不断试验创新形成的,是具有减少机具投入,降低生产费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等特点的新技术。该项技术由于把埋在地下的整株秸秆变为禾苗营养库,养分、水分被作物逐渐吸收,比未搞秸秆还田的地块亩增产40kg,被列入国家科委国家级重点科技成果推广计划。山西省春玉米种植面积较大,农机部门把秸秆整  相似文献   

10.
秸秆粉碎还田技术是秸秆综合利用的主要手段之一,其配套机具稻秆深埋铧式犁可将秸秆粉碎,然后翻埋在土壤里形成有机肥。针对现有机具作业时抛撒管道存在挂草、拥堵,粉碎后的秸秆比较细碎,喷出时易出现反弹和溅射的问题,设计一种配装风机输送装置的稻秆深埋铧式犁,具有结构合理、风机体积小和可靠性好等特点,有效解决现有问题,满足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目前与大、中拖配套的水田秸秆还田机作业性能指标及采标情况,并通过对2005~2007年集中进行的20个企业30个不同型号、结构还田机产品作业性能指标测试数据的分析,提出了水田秸秆还田机作业性能指标制定建议:耕深≥12cm、耕深稳定性≥85%、耕后地表平整度≤3cm、地表植被分布地表无明显的秸秆堆积现象,取消起浆溶度指标。  相似文献   

12.
水稻秸秆深埋整秆还田装置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目前我国水稻秸秆还田机械普遍存在的耕作深度浅、秸秆还田深度不满足农艺要求、旋耕部件缠草严重等问题,运用旋耕理论和数值计算分析方法设计了水稻秸秆深埋整秆还田装置。根据实际情况对土壤颗粒进行假设,运用离散元法建立土壤颗粒力学模型,应用EDEM软件进行整秆还田仿真虚拟试验,仿真结果表明,耕深在20 cm时,土壤表层覆盖率为93.87%。通过土槽台架试验得到:在作业速度为1.25 km/h、刀辊转速为237 r/min时,耕深可达到22 cm,地表以下15~20 cm翻埋的秸秆占秸秆总量的80%,秸秆还田率为91.63%,同时刀辊轴不缠草。试验结果表明,秸秆还田深度达到水整地环节的要求,秸秆还田率较高。通过虚拟仿真和台架试验相互验证,证明新型整秆还田装置一次作业可实现切土、碎土、埋草、压草及覆土的功能,满足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为破解常规机具耕整难题,提高水稻机械穴直播和机插秧质量,提高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提高机械耕整效率,降低耕作成本,提出稻田机械耕整地新技术。论述了机械耕整地新技术的技术内容、特点、作业质量要求、主要技术路线、机具配备、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采用机械耕整地新技术作业后地表平整度好、地表秸秆残茬少,能够满足作业要求。机械耕整地新技术同时能够提高耕整效率30%,降低耕作成本30%,该技术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季节性干旱丘区的麦秸还田技术与水分利用效率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3~2004年在季节性干旱的丘陵地区进行了麦秸还田种植水稻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覆盖物中,麦秸的节水效果最好,但还田方式与节水效果直接相关。翻耕、水稻栽后麦秸覆盖还田,可以减少田间蒸发耗水,节水41.84%;稻谷水份生产率为1.55 kg/m3比CK高0.51 kg/m3,灌溉水的稻谷生产率比CK高1.22 kg/m3;与此同时水稻增效1860元/hm2。免耕、水稻栽后麦秸覆盖还田的水份生产率为1.26 kg/m3,比CK高0.22 kg/m3,灌溉水的稻谷生产率比CK高0.47 kg/m3。免耕、覆盖、水稻抛栽不节水,但省工节本,增效840~1110元/hm2。  相似文献   

15.
稻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以湖南省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田生态系统对整个农业生态系统的组成具有极大的实际意义,为各类生物提供生长条件的同时,也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产品与服务.以湖南省稻田为研究区,采用造林成本法、工业制氧法以及当量因子法的等方法对稻田生态系统八项功能进行测算。结果表明,2016年湖南省稻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2.47万元/hm^2,其中为稻田生态系统正面服务4.36万元/hm^2,其负面生态价值为1.83万元/hm^2,正面生态价值是其负面生态价值的2.4倍。因此评价稻田生态系统的生态服务价值对整个农业生态系统及区域环境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更了解国产拖拉机的振动情况,对拖拉机行驶在不同工作路面条件下的振动特性进行研究。以CF700拖拉机为研究对象,测试拖拉机分别行驶在水田、小麦秸秆田、稻秸秆田和田间小路四种不同的农田道路上时的振动加速度。试验过程中,对拖拉机前桥、后桥、驾驶室底板与座椅位置纵向、横向和垂向共4个位置8个方向的振动加速度进行测试。结果得到,同等条件下,拖拉机在水田行驶时的振动加速度均方根值最小,在水稻秸秆田行驶时的振动加速度均方根值最大;加速度功率谱的峰值频率主要集中在1~5 Hz,垂向的峰值频率一般大于纵向和横向的峰值频率;前、后轮动载荷系数随速度的增加而增大,均在安全行驶的范围内。该研究为后期设计适合国内路面情况的拖拉机减振装置提高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韩杰 《农业工程》2015,5(4):71-72
小麦秸秆机械化还田,不仅有效地解决秸秆禁烧问题,而且秸秆还田后,能够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增强土壤通透性,有利于土壤蓄水和保肥保墒,有力促进大气污染防治和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但在小麦秸秆机械化还田推广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组织领导,推动其健康发展,确保粮食增产丰收。   相似文献   

18.
2BMD-12型小麦对行免耕播种机的设计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设计了一种能够用于玉米收获后,秸秆直立状态下的免耕播种机。由于采用对行作业,所以只需粉碎茎秆,不用粉碎根茬,适用于一年两熟地区小麦免耕播种。田间试验表明,该机工作性能良好,防堵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水稻秸秆双轴深埋还田机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北方寒地稻田在秸秆还田作业时,传统单轴机具难以适应覆有大量秸秆的湿黏土壤条件,作业质量难以满足实际作业需求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前轴正旋、后轴反旋的新型水稻秸秆双轴深埋还田机。结合实际农艺要求及土壤运动过程确定前后刀轴中心水平距离650 mm、竖直距离100 mm,并对整机进行配置。运用EDEM仿真软件模拟还田机工作过程,以前进速度、前轴转速、后轴转速为试验因素,以秸秆还田率和机具功耗为评价指标进行正交试验,建立秸秆还田率及机具功耗回归方程。利用Design-Expert分析软件得到最优参数组合,根据仿真优化结果及实际加工需求确定最优工作参数为:前进速度1.5 km/h、前轴转速274.2 r/min、后轴转速219.4 r/min,为后续田间试验提供理论支撑。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留茬高度为15~20 cm、地表秸秆覆盖量为468~578 g/m2、拖拉机前进作业速度为低速1挡(1.5 km/h)时,水稻秸秆双轴深埋还田机还田率为88.7%~91.2%、地面平整度为1.8~2.4 cm、碎土率为97.7%~98.8%、耕深为16.6~19.5 cm,各项指标均满足...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东北稻区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现有驱动式搅浆机存在动力消耗大、严重破坏土壤结构并使得秸秆漂浮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无驱动式自动调平水田埋秆起浆整地机,机具前排星形耙片细碎土壤并掩埋秸秆,后排轧滚进一步碎土埋秆,平地装置平整地表,由电液控制系统实现自动调平,能够为水稻插秧作业创造优良地块条件。通过理论分析和优化设计,确定了优化后星形耙片的各项结构参数和排列方式;设计了带有齿板和刀齿的轧滚,倾斜布置的齿板和直立的刀齿分别对土壤进行横向与纵向的滑切,可提高碎土埋秆效果;改进设计了平地板,〖JP2〗确定了板高为150mm,并针对前进速度、板宽、推压角开展了仿真试验,得到最优工作参数为:前进速度2.4km/h、板宽290mm、推压角44°;采用中心不动法的调平策略,设计了基于倾角传感器和PID算法的自动调平电液控制系统,实现了自动调平系统的快速平稳控制。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整机作业后地表平整度为0.73cm,秸秆覆盖率为91.4%,压茬深度为5.98cm,泥浆度为1.18g/cm3,机具各项指标均优于国家标准,该设计可为东北稻区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水整地机具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