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城镇居民小区配电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的步伐越来越快,为了保障人民居住安全,必须做好居民住宅小区的供配电设计,文章叙述了中小城镇居民住宅小区的现状、负荷测算方法及供电措施。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农村电力能源使用效率快速提高,能源利用率亦随之提升,新型能源的有效供给充分满足了当代农民的各项生产需求,加上各种新型能源的整合,充分缓解了能源供给紧张的状况,亦是农村工业化、现代化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基础。本文探讨了农村电网智能化建设,并提出了实用性应用策略,为农村电网智能化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声音     
正"加快发展的信息化智能化,将农村从信息孤岛变成了与世界互联互通。信息化特别是互联网、智能手机的普及,打破了农村与外界联系的壁垒,打开了农民放眼看世界的通道,这对农业农村的影响是全方位的、革命性的。过去通讯不发达,农民对外界知之甚少。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广播的普及使农民听到了外面的声音;改革开放以后,收音  相似文献   

4.
半山区还是养小手扶合算吉林省伊通县农机推广站江治文,李会平在经济不发达的半山区,推广哪种类型的农田作业机具是几年来我站不断探索的一个主要课题,形成的基本指导思想是:以自然条件为基础,以减轻农民劳动强度为前提,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推广农民买得起用得上...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为国家提供了经济发展的基础和保障。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机械自动化、机械智能化逐渐成为农业的新兴道路,解放了农村劳动生产力,特别是农业机械导航系统的运用,使得农业生产精细化、智能化,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农业生产的质量,也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基于此,本文在分析农业的机械导航技术的基础上探讨了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是农村工作的首要任务。经济增长了,收入提高了,生活富裕了。才能从根本上保证农村稳定。因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农村稳定的前提、基础和保障。而科技兴农则是达到这个目标的重要措施和手段,是这个首要任务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7.
城镇居民小区配电的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山风 《农村电工》2004,12(2):27-27
1 居民住宅小区供配电的要求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创建文明城市、文明小区活动的开展,人们对供配电设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供配电设施要坚持服务和服从于文明城、文明小区创建活动的要求,坚持美化城镇、小区形象,合理布局,科学规范的原则。主要是符合如下条件:  相似文献   

8.
<正>从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开始,尤其是"十二五"期间,陕西地电系统农村电网智能化建设突飞猛进,为供电辖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电力保障,但这些项目重点以35kV及以上电网和10kV配电网自动化、智能化建设为主,0.4kV配电网自动化、智能化建设相对滞后,严重制约了农村电网智能化建设的发展。笔者现就农村0.4kV配电台区智能化建设谈几点看法,与同行商榷。1农村0.4kV配电网智能化建设的现状  相似文献   

9.
当前农机结构调整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得到了普遍的应用,在建设现代化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劳动生产率,减轻劳动强度,繁荣农村经济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农业结构的调整,特别是当前国家对农民减负,促增收政策的推行,农民积极性空前高涨。农民对农机的要求不断提高,已由粗放型向精加工型、由单一功能型向多功能型转变,并追求智能化、机电一体化等高效率、高质量、低成本的现代化农机。在需求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农机如何适应农业生产的需要,如何满足广大农民的要求,是农机管理部门值得思考的问题。当前农机的发展已有一定…  相似文献   

10.
我国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先后实行了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系列重大举措,给广大的农村注入了新的活力。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重新得到充分激发,农业获得了快速发展,农村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农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善。但近年来,由于城市工业化的迅速发展,与此对应农业发展还在走“精耕细作”“独户经营”的老路,导致农民增产不增收,经济增长缓慢,农村中出现了许多不容忽视的新情况。  相似文献   

11.
生态涵养区农村居民点内部用地结构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划分农村居民点内部用地土地利用类型,并对其结构进行系统分析,是编制村庄发展规划和实施差异化整治措施的基础.以北京市密云区为例,基于细化分类的农村居民点内部用地数据和密云水库保护区范围,综合运用Weaver-Thomas组合系数法、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和景观格局分析等方法,分析农村居民点内部用地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密...  相似文献   

12.
规划引导下利津县村庄分类与整治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科学开展村庄分类及其整治策略研究是分区分类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以山东省利津县为研究区,基于规划约束和村庄自身资源禀赋提出了一套先分区、后分类的顺序递进式村庄类型划分方法体系。首先,依据规划引导和特色资源禀赋将村庄划分为城镇化区、特色历史文化区和一般农村地区;然后,构建村庄空间布局适宜性评价体系,利用Ward系统聚类法对一般农村地区的村庄开展具体类型划分;最后,结合村庄演化方向和资源禀赋、区位特点、社会经济状况,针对城镇化区、特色历史文化区和一般农村地区内的村庄分类结果提出不同的演化分类和整治策略。结果表明:先分区、后分类的顺序递进式划定思路有效落实了城镇开发边界和历史文化保护专项规划对不同演化方向的村庄的空间管控要求;利用Ward系统聚类法进行类型划分,能最大程度体现类型区的区内相似性和区间差异性,分类结果更加科学合理;利津县村庄可划分为城乡融合型(107个)、特色保护型(6个)、集聚发展型(21个)、存续提升型(180个)和搬迁撤并型(198个) 5类,根据村庄类型特征分别提出了不同演化方向下村庄的整治策略和发展建议。本研究成果可为区域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提供理论和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13.
白雪  冯桂苓 《农业工程》2019,9(8):62-64
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根据对天津市宝坻区人居环境的调研情况,分析了农村人居环境问题,并针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出一套针对农村纳污坑塘水体治理的相关技术,即“预处理+缺氧生化+复合型人工湿地”。将纳污坑塘隔离出三个区,农村污水依次经过预处理区、缺氧生化区、水生植物稳定区,通过过滤、混凝、微生物降解、湿地基质吸附、植物吸收等作用,实现纳污坑塘水体的高效净化,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5.
徐峰  朱慧琴 《农业工程》2020,10(4):54-56
从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和农村环境生态化4个视角分析农机化在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中的作用。通过分析,得出当前农机化在农村人居环境治理中的矛盾和问题,其主要是机具技术供给、公共服务供给和政策管理改革创新等方面“供不足需、供不适需”的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并从5个方面提出加强农机化供给的对策建议,助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   相似文献   

16.
文恒星 《农业工程》2018,8(2):142-144
市场经济下我国经济水平突飞猛进,我国未来农业已朝着农村电子商务方向发展。农民想要提升生活水平,不但要提高产品质量和提升服务水平,同时也急需农村电子商务平台对农村农业的情况做出改善。该文阐述了我国新农村建设中电子商务的重要作用,对江苏沙集镇所反映出的目前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的运营情况进行剖析,找出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一系列改善我国农村电子商务问题的建议,以期通过创新,实现提升农民生活水平、提升农村经济和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多重目标。   相似文献   

17.
慕云舒 《农业工程》2018,8(4):63-64
新农村建设需要对乡村景观进行规划设计,有利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符合农村经济和生态发展需求。介绍了乡村景观现状,分析了乡村景观规划的重点模式,并探究了乡村景观规划的具体设计。   相似文献   

18.
随着农村的不断发展,生活垃圾处理问题日益严重。针对苏中地区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现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旨在处理好苏中地区的农村生活垃圾,为村民建立良好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农村青年创业已经变为潮流,并且成为学界研究的重点对象,但是由于缺乏大量的实证分析和深入的调查,对于农村青年创业现状还有很大的研究和探讨。文章基于农村青年创业的相关理论基础,借鉴许多关于农村青年创业的研究和实践例子,分析农村青年创业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且提出了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为广大农村青年创业提供更多的渠道和方案,促进农村青年自主创业,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20.
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乡村产业,提高农村经济自身的“造血”能力,是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的关键。本文立足黑龙江农村资源配置特点,发展乡村菜园经济,强调农民主体地位,构建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新模式,规范、美化、绿化乡村庭院,在庭院经济中引入秸秆生物处理技术,推广双坑交替式旱厕,完善配套政策及法律支撑,保障寒地农村环境治理顺利推行,共同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共赢,建设与小康社会相适应的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