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1975年以后,各地防治褐稻虱都采用治上控下争主动,决战当代保丰收的策略.这对于扑灭褐稻虱为害,起了积极的作用.从镇江地区的实践来看,这个策略的弊病主要是农药成本高.目前三代的防治标准为每穴0.3头,多数年份8月上、中旬要连续治两次,加上决战当代,单季稻用药达3~4次,每亩农药费达2~2.5元.另外,有一定的盲目性.褐稻虱是个隔代暴发的害虫,第四代是否暴发,除与三代的虫量基数有关以外,还取决于当年的气候条件,后期迁入虫量等多种因素的配合.为了寻求褐稻虱经济有效的防治策略,整理了近几年来各类型水稻褐稻虱消长的系统资料,并进  相似文献   

2.
稻飞虱是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在我县主要有灰稻虱、白背稻虱和褐稻虱三种,其中以“两晚”生长后期的褐稻虱为害威胁最大.1968、1970、1972和1975年曾连续大发生,已成为夺取晚稻丰收的主要障碍.现将几年来褐稻虱发生和防治中的几个主要问题小结如下:一、发生和为害规律1.发生时期 褐稻虱第二代成虫在6月下旬开始从南方陆续迁入我县稻田,繁殖第三、四、五代三个完整世代,第六代若虫一般不能羽化为成虫,逐渐自然消亡(见表  相似文献   

3.
性诱剂和赤眼蜂防控水稻螟虫效果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全面控制水稻螟虫为害,在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石港镇应用性诱剂和赤眼蜂开展了水稻螟虫适期防治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性诱剂用于测报和防治水稻二化螟的效果均较好,前期不仅诱蛾量多且蛾量高峰明显;用赤眼蜂防治水稻一代二化螟效果较好,但对二代二化螟和四代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效果不太理想。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豫南稻区水稻主要害虫二化螟、三化螟、稻纵卷叶螟、稻蓟马、褐飞虱、白背飞虱、中华稻蝗的发生时期。确定了适合豫南稻区的化防防策略、防治适期、防治指标和施药方法。  相似文献   

5.
早稻第二代螟虫和晚稻秧期第三代螟虫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20%沪农EC对水稻钻蛀性螟虫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可作为防治水稻螟虫更新药剂在生产上推广应用,田间每667 m2使用剂量为100~120 mL,施药适期为螟卵盛孵期。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25%吡蚜酮WP对水稻三代褐飞虱的药控技术,我们特进行了水稻三代褐飞虱防治适期、适宜用药量的药效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以往预测褐稻虱若虫孵化高峰期,均采用成虫高峰日加产卵前期再加卵发育历期的方法,预测结果与田间实际发生情况始终不相吻合,因而往往增多防治次数和农本.为了提高褐稻虱发生期预测的准确性,1976~1977年对褐稻虱的产卵规律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8.
三唑磷对不同翅型稻褐飞虱繁殖力的影响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用稻茎浸渍法测定了三唑对褐飞虱的毒力的并用其亚致死剂量(约为LC1)处理褐飞虱三龄若虫,中养至羽化后按翅型分成单对继续饲养,观察并记录其繁殖力。结果表明:三唑磷处理三龄若虫对其存活的长翅型和短翅笄城虫的产卵均有明显的刺激作用。如施用三唑磷防治水稻螟虫会促使褐飞虱在本地和迁入地猖獗发生。为此,对如何科学合理地应用三唑磷防治水稻螟虫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我区自扩种后季稻后,褐稻虱的发生频率显著增加.近十年来除1972和1976两年由于水稻穗期寒潮来得早为害较轻外,其余年份都造成不同程度的为害,尤以1975年的为害最严重.为了有效地控制后季褐稻虱的为害,自1976年起,对后季稻褐稻虱的防治适期进行了研究,现将主要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一、水稻螟虫(钻心虫)包括二化螟、大螟、三化螟,以二化螟为害为主。二化螟常年发生三代,以一、二代危害较重,第三代危害再生稻。我区常年防治时间一般是:一代螟虫5月上旬,二代螟虫6月下旬至7月上中旬,三代在8月初。防治适期要依据当年气候情况等综合因素而定,具体防治时间以植保部门预报为准。防治方法:①消灭越冬螟虫,压低发生基数;  相似文献   

11.
中晚粳稻区褐飞虱二代的防治指标和防治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二代褐飞虱对粳稻的危害损失,确定合理的防治指标和防治策略,在武育粳3号上接种不同的虫量,进行笼罩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水稻生育期,不同虫口密度的褐飞虱,其增长速度不同;在水稻同一生育期,总虫量高密度区显著高于低密度区,增殖速度低密度区大于高密度区。二代褐飞虱虫量与水稻产量损失呈极显著正相关(r=0.9576**),防治指标为百丛虫量110~120头。在发生早、迁入量较大的年份,在防治策略上,必须在二代根据防治指标喷洒药剂压低三代虫量,控制四代危害。  相似文献   

12.
本文描述了稻粉虱的形态特征,研究了稻粉虱的为害习性、生物学特性、生活史、世代历期、种群动态、寄主、越冬和防治方法.结果表明,稻粉虱在福州地区1a发生8代,第3、4、5代是为害水稻的主害代,应用扑虱灵防治稻粉虱,防治效果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13.
稻粉虱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本文描述了稻粉虱的形态特征,研究了稻粉虱的为害习性,生物学特性,生活史,世代历期,种群动态。寄主,越冬和防治方法,结果表明,稻粉虱在福州地区1a发生8代,第3、4、5代是为害水稻的主害代,应用扑虱灵防治稻粉虱,防治效果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我国南方地区晚稻褐飞虱连续大发生,导致水稻大面积减产,已成为制约晚稻高产的严重问题,每到晚稻生长中后期,尽管农技部门都是如临大敌,加强了虫情预报,及时发出了防治适期,但其效果不太明显,甚至还有很多地方因褐飞虱危害致使水稻"冒穿",造成全田倒伏,虽然原因是多方面的,晚稻褐飞虱暴发成灾,其主要原因是滥用农药带来的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5.
粳稻新品系 88122对褐稻虱表现中抗.褐稻虱对88122的取食量明显少于感性品种,存活率和产卵量均为在感性品种上的60~70%;褐稻虱在88122上的虫口数量上升慢,主要控制在发生前期.因此,褐稻虱一般发生年份,88122上的虫量达不到防治指标,但在大发生年份,后期褐稻虱虫量仍可达到防治指标.  相似文献   

16.
褐飞虱是一种远距离迁飞能力强、繁殖速度快的水稻单食性、常发性害虫,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易于在水稻穗期暴发成灾。一般危害损失达10%-20%,严重危害时损失超过50%,甚至绝收。为加强水稻褐飞虱的防治,从褐飞虱生活习性、生物型变化、褐飞虱造成的危害及大发生征兆等方面入手,了解稻褐飞虱的概况,提出稻褐飞虱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7.
陈旻 《浙江农业科学》2010,1(1):141-142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福戈防治水稻卷叶虫有明显防效,施药适时宽,持效期长,并能兼治白背稻虱,褐稻虱,兼治褐稻虱应掌握在低龄若虫发生期施药。667 m2福戈用量8 g,此药对蜘蛛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8.
通过2005~2007年灰飞虱灯下、田间种群数量消长变化调查和防治适期、防治药剂筛选试验等,明确嘉兴市水稻灰飞虱年发生6代,全年种群数量高峰在5月上、中旬和10月上、中旬。前者引起条纹叶枯病的流行,后者直接上穗为害。在水稻灰飞虱的防治上,苗期应以“治虫防病”为主,穗期应以“适期防治”为重点,在水稻齐穗后10d左右应用毒死蜱、毗蚜酮等对口农药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9.
稻褐飞虱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加强水稻褐飞虱的防治,从稻褐飞虱生活习性、生物型变化、褐飞虱造成的危害及大发生征兆等方面入手,了解稻褐飞虱的概况,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提出了稻褐飞虱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0.
镇江地区位于北纬30°09’~32°11’,东经118°44’~120°12’.全区地形复杂,有丘陵、平原和圩区三种类型,是一个单、双并存,早、中、晚混栽稻区,水稻品种布局十分适宜于褐稻虱的发生和为害.近年来,我们为了控制褐稻虱的为害,对褐稻虱在镇江地区的发生规律和防治问题进行了调查和研究,现将取得的主要结果整理于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