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亚洲玉米螟幼虫在无毒棉和有毒棉上的取食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室内试验表明,亚洲玉米螟初孵幼虫嗜食无毒棉品种。在12小时内5龄幼虫在无毒棉上的取食次数和总取食时间均显著比有毒棉上多,而首次取食与再次取食时间间隔却显著缩短。幼虫孵化后第1天基本不取食棉色素腺体,而只取食腺体间的叶肉部分,第2天开始少量取食,到第3天后有50%以上的棉色素腺体被食。在无毒棉上取食的幼虫,体重、生长速率及食物消耗和消耗食物转化率均显著地比取食有毒棉者高,有毒棉对低龄幼虫的生长影响比高龄幼虫更大,尤其对3日龄以前的幼虫最为敏感,其生长抑制率和取食抑制指数分别为75.22%和0.32。试验证明,在扩大无毒棉种植面积以后,亚洲玉米螟可能成为棉花的主要害虫。  相似文献   

2.
室内试验表明,亚洲玉米螟初孵幼虫嗜食无毒棉品种。在12小时内5龄幼虫在无毒棉上的取食次数和总取食时间均显著比有毒棉上多,而首次取食与再次取食时间间隔却显著缩短。幼虫孵化后第1天基本不取食棉色素腺体,而只取食腺体间的叶肉部分,第2天开始少量取食,互第3在 后350%以上的棉花素腺体被食,在无毒取食的幼虫,体重,生长速率及食物消耗和消耗食物转化率均显著的比取食有毒棉者高,有毒棉对低龄幼虫的生长影响比高  相似文献   

3.
亚洲玉米螟幼虫对不同寄主植物的取食选择性   总被引:8,自引:5,他引:3  
为深入了解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不同龄期幼虫的取食特性,采用叶碟法对6个科的24种植物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亚洲玉米螟初孵幼虫选择性试验中,酸模叶蓼上幼虫百分率最高,为29.81%;菜豆上次之,为27.36%.3龄幼虫选择性试验中,菜豆上幼虫百分率最高,为28.66%;酸模叶蓼上次之,为26.21%;该虫较喜食的其它几种植物上幼虫百分率由多到少依次是葎草、向日葵和苘麻,而玉米叶片上的幼虫取食百分率最低,初孵幼虫为0,3龄幼虫为4.28%.5龄幼虫在上述6种植物茎秆或果实上取食停留的时间没有显著差异.试验说明,亚洲玉米螟幼虫保持了对原始寄主的取食特性.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球孢白僵菌-玉米共生体对亚洲玉米螟幼虫取食行为及取食选择性的影响,本文通过室内控制试验,采用培养皿叶盘法,研究了共生体对亚洲玉米螟初孵幼虫和3龄幼虫的选择、非选择性取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8 h非选择性试验中,亚洲玉米螟初孵幼虫在球孢白僵菌-玉米共生体叶片组织(处理组)上的取食率显著低于未接种球孢白僵菌玉米叶片(对照组),第48 h时在共生体和对照玉米上的幼虫取食率分别为35.7%和62.5%,差异极显著;3龄幼虫在共生体茎秆组织上的取食率与对照组玉米差异不显著。在48 h选择性试验中,初孵幼虫在共生体玉米叶片组织上的取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共生体玉米叶片组织上的幼虫取食率随时间的增加呈下降趋势,第48 h时在共生体和对照玉米上的幼虫取食率分别为6.3%和20.6%,差异极显著;3龄幼虫在共生体和对照组玉米茎秆组织上的幼虫取食率随时间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其中对照组幼虫取食率显著高于处理组,第48 h时在处理组和对照组玉米上的幼虫取食率分别为33.1%和45.6%,差异极显著。本研究初步表明,球孢白僵菌-玉米共生体对亚洲玉米螟幼虫的取食行为有显著的抑制和忌避作用。  相似文献   

5.
转Bt基因抗虫玉米对亚洲玉米螟幼虫取食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内研究了转cry1Ab杀虫蛋白基因的Bt抗虫玉米M ON810和Bt11对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初孵幼虫和3龄幼虫的取食行为、取食选择性和存活率的影响。在48h的非选择性试验中,玉米螟初孵幼虫在M ON810和Bt11玉米心叶组织上的取食率随时间的增加而下降,在对照玉米上的幼虫取  相似文献   

6.
评价转Bt基因玉米对靶标生物亚洲玉米螟的杀虫作用是转基因玉米研发的重要一环。本文采用室内生测法对3种转Bt基因抗虫玉米‘瑞丰125’(表达Cry1Ab/Cry2Aj杀虫蛋白),‘DBN9936’‘DBN9978’(表达Cry1Ab杀虫蛋白)对亚洲玉米螟敏感品系ACB-S及抗Cry1Ab品系ACB-AbR、抗Cry1Ac品系ACB-AcR、抗Cry1F品系ACB-FR、抗Cry1Ah品系ACB-AhR、抗Cry1Ie品系ACB-IeR的杀虫活性进行测定,同时采用心叶期和抽丝期人工接虫法进行田间抗虫效果鉴定。结果表明,取食3种Bt玉米的ACB-S幼虫, 3 d死亡率100%,而取食对照常规玉米3 d存活率100%。取食3种Bt玉米的5个抗性品系幼虫除ACB-AbR和ACB-AcR有2%~6%的个体存活4~5 d, 6 d死亡率也达到了100%,其余品系均在3 d全部死亡,而取食对照玉米5~6 d的死亡率仅为4%~14%,差异显著。田间心叶期食叶级别及穗期活虫数、雌穗被害和茎秆被蛀等为害等级说明3种Bt玉米高抗亚洲玉米螟。明确了‘瑞丰125’‘DBN9936’和‘DBN9978’对亚洲玉米螟有很高的杀虫活性和田间防治效果。5个Bt蛋白抗性亚洲玉米螟品系幼虫在常规玉米上显示一定的适合度劣势。  相似文献   

7.
田间调查表明,2019年1月草地贪夜蛾入侵云南省后,在德宏州4县市冬季甜玉米上均有发生为害,世代重叠严重。5月份以前主要为害冬季甜玉米,平均被害株率和百株虫量分别为4.55%和5.72头。成虫喜产卵于玉米心叶上部正面,1~6龄幼虫可取食为害玉米的生长点、叶片、雄穗和果穗。其中1~3龄幼虫具有聚集为害习性和趋嫩性,常取食幼嫩的心叶叶肉,4~6龄幼虫常啃食叶片和雄穗,咬断生长点,在心叶期和抽雄期形成典型被害状。心叶期和抽雄期玉米被害株率较高,且抽雄期被害株率显著高于苗期和灌浆期。  相似文献   

8.
为了明确Cry1F杀虫蛋白对亚洲玉米螟和黏虫两种重要玉米害虫的作用机制,本文通过透射电镜观察了亚洲玉米螟和黏虫4龄幼虫取食含Cry1F蛋白人工饲料后的中肠组织病理变化,并与其取食含Cry1Ab蛋白人工饲料后的组织病理变化进行了比较。亚洲玉米螟和黏虫4龄幼虫取食Cry1F蛋白48 h后中肠杯状细胞发生了明显的病变,主要表现为:细胞微绒毛肿胀、脱落;细胞核变形,质膜和核膜界限不清晰;染色质发生固缩、贴近核膜;线粒体拉伸变形数量减少,严重的发生空泡化;内质网肿胀与断裂、数量减少,与取食含Cry1Ab蛋白人工饲料相比,玉米螟和黏虫中肠组织发生的病变程度相似。本研究可为Cry1F作为转基因玉米重要的杀虫蛋白在未来亚洲玉米螟和黏虫防治中更好地发挥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丁布胁迫对亚洲玉米螟氧化还原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丁布胁迫对亚洲玉米螟氧化还原系统的影响,采用酶活力测定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了取食丁布含量差异显著的3个玉米品种登海662、浚单20和隆玉602叶片及模拟其叶片丁布含量的人工饲料后,玉米螟3龄幼虫氧化还原系统主要酶活性和谷氧还蛋白(Grx)mRNA转录表达的变化。结果显示:取食3个玉米品种叶片24 h后,亚洲玉米螟幼虫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且在3个品种处理间差异显著,由大到小依次为登海662(118.30 U/mg和182.19 U/mg)、浚单20(107.13 U/mg和90.02 U/mg)和隆玉602(77.54 U/mg和93.59 U/mg)。取食浚单20可显著促进幼虫脂肪体Grx的表达,取食登海662可显著促进其中肠Grx的表达;取食模拟登海662叶片丁布含量的人工饲料12 h后,幼虫脂肪体中Grx表达量高于对应玉米叶片饲喂处理,而中肠部位则低于对应玉米叶片饲喂处理;取食模拟浚单20的结果与模拟登海662相反。表明亚洲玉米螟氧化还原系统在防御丁布胁迫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玉米雄穗抗螟性离体鉴定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雄穗是第二、三代亚洲玉米螟初孵幼虫取食为害的主要部位。玉米雄穗从打苞到露雄期间,大部分初孵幼虫集中在该处取食,且其成活率高于心叶处取食者。作者报道了不同玉米品系的雄穗对玉米螟幼虫抗性情况和简便易行的快速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11.
寄主植物对棉铃虫生理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者研究了取食不同寄主植物的棉铃虫(Heliothis armigera Hübner)在生长发育和生理代谢上的变化。结果表明:(1)取食不同寄主植物的幼虫发育天数差异较大,其顺序是:棉铃(14天)=人工饲料(14天)<扁豆(16天)<番茄(19天)<青椒(23天);(2)所有供试害虫均含有17种游离氨基酸,谷氨酸、甘氨酸和精氨酸是主要组成成份,第3龄期的差异比较显著;(3)多功能氧化酶和羧酸酯酶的活力随幼虫发育逐渐减小。3龄时期幼虫的活力较高于其他时期,取食青椒的棉铃虫酶活力高于其他4种植物。上述结果说明,幼虫第3龄期可能是解毒的关键时期,代谢过程是多酶系的复合反应,酶活力的变化与棉铃虫的生长发育不成正比,多功能氧化酶是重要的解毒酶,羧酸酯酶作为水解酶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2.
转基因抗虫棉花对棉铃虫生长发育影响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以我国研制的转基因抗虫棉(Bt棉)品系CK595-1为材料,系统研究了对棉铃虫1~5龄幼虫存活及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Bt棉对棉铃虫的杀虫活性和体重抑制率有明显的器官和幼虫龄期间差异,其活性顺序为叶>蕾>铃>花,其作用随着幼虫龄期的增大而降低。棉铃虫1~4龄幼虫连续取食Bt棉叶片和棉蕾不能正常化蛹,5龄幼虫可部分化蛹及羽化;1~4龄幼虫取食Bt棉的花及2~5龄幼虫连续取食Bt棉铃后均可部分化蛹及羽化,化蛹率随龄期增大而增加。  相似文献   

13.
螟虫长距茧蜂生物学及其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螟虫长距茧蜂是玉米螟幼虫的重要天敌,一年发生2—3代,以卵或低龄幼虫在寄主体内越冬。自然寄生率为30—40%,最高70%。该蜂为多胚生殖昆虫,主要寄生1—4龄玉米螟幼虫,以3龄寄生率为最高。一头玉米螟(3龄)可育蜂39.12头,一头雌蜂可寄生玉米螟11.7头,繁殖子代460.05头。试验证明:人工繁殖和释放可提高田间玉米螟寄生率。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草地贪夜蛾的抗寒能力及取食不同寄主植物对其抗寒能力的影响,本试验对取食人工饲料及小麦、玉米和高粱等三种不同寄主植物的草地贪夜蛾部分虫态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进行了测定。试验结果表明:人工饲料饲养的草地贪夜蛾不同虫态间过冷却点和结冰点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蛹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最低,分别为(-16.71±0.26)℃和(-5.04±0.21)℃,显著低于其他虫态;3~6龄幼虫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随龄期增大而升高。取食3种不同寄主植物的草地贪夜蛾蛹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显著低于幼虫和成虫。在不同寄主植物之间,取食玉米的草地贪夜蛾蛹的过冷却点最低。除取食高粱的4龄幼虫外,取食3种寄主植物的幼虫的过冷却点均随龄期增大而升高。取食3种寄主植物的雌成虫过冷却点无显著差异,但取食高粱的雄成虫过冷却点显著低于取食小麦的。  相似文献   

15.
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对宿主昆虫的弱化作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HaNPV)感染2龄幼虫,感染3d,幼虫体长和体重明显小于对照幼虫。病毒感染4龄幼虫,残留活虫幼虫历期延长,但取食量减少37.52%。病毒感染5龄幼虫,感染幼虫蜕皮时间延迟18h,幼虫历期延长2d。幼虫血淋巴蛋白电泳结果表明,幼虫蜕皮时间延迟主要原因是蜕皮过程延长。病毒感染5龄初幼虫,残留活虫蛹重减轻14.19%,成虫产卵量减少20.58%。结果表明,HaN-PV感染棉铃虫幼  相似文献   

16.
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拟环纹豹蛛对亚洲玉米螟卵和1~3龄幼虫的捕食效应。结果表明,拟环纹狼蛛能有效捕食玉米螟幼虫,但不捕食玉米螟卵。拟环纹豹蛛对玉米螟2龄和3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其中雌蛛对2龄和3龄幼虫的捕食上限1/死分别为116头和85头,雄蛛分别为69头和26头。拟合HollingⅢ新模型得拟环纹豹蛛捕食玉米螟2龄和3龄幼虫的最佳寻找密度(b)分别为15和9头。在相同猎物密度下,拟环纹豹蛛自身密度增加,捕食作用率(E)下降,两者之间的关系方程为E=0.5965 P^-0.65。研究表明,拟环纹豹蛛对亚洲玉米螟1~3龄幼虫均具有强烈的捕食作用。  相似文献   

17.
菜蛾绒茧蜂的寄主选择性及寄生对寄主发育和取食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研究了菜蛾绒茧寄生对寄主幼虫龄期的选择性及对寄主生长发育、取食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该蜂能寄生小菜蛾各个龄期的幼虫,但当2-4龄幼虫同时存在时,偏爱寄生2、3龄幼虫,对2、3、4龄幼虫的选择系数分别为0.37、0.39、0.24。该蜂对4龄幼虫的寄生能力随寄主日龄增大而急剧下降,对进入4龄并发育至该龄期40%时间以上的幼虫不能寄生。产卵寄生的雌蜂比例也随4龄幼虫日龄增大而急剧下降。小菜蛾幼虫被寄主后  相似文献   

18.
虫酰肼对水稻二化螟的拒食、致死作用及田间效果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室内生测结果表明 ,虫酰肼 (RH- 5992 )对水稻二化螟 Chilo suppressalis具有较高的拒食活性 ,2mg/L以上可使 4龄二化螟在 2d内停止取食 ,而 0.2mg/L即可显著抑制其生长发育 ,导致幼虫最终不能化蛹。虫酰肼对不同日龄二化螟均具有较高活性 ,对初孵蚁螟 ,40mg/L的杀虫效果高达 97.8% ,对于 1~ 7日龄幼虫 ,120mg/L的防治效果均在 90 %以上。虫酰肼对二化螟的致死历程较长 ,致死时间因浓度和二化螟龄期不同而变化 ,浓度增加对 l~ 4龄各龄期致死时间影响较小,而 6龄时 ,随浓度增加 ,致死时间明显缩短 ;在同一低浓度下 ,随着虫龄增加 ,致死时间明显延长 ,高浓度下 ,致死时间与龄期增加无明显相关性。虫酰肼无杀卵活性 ,对卵寄生蜂安全。田间试验表明 ,20%虫酰肼 (F) 1.5L/hm2 对二化螟、大螟 Sesamiainferens、三化螟 Scirpophaga incertulas枯心和稻纵卷叶螟 Cnaphalocrocis medinalis均有良好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棉铃虫成虫寄主偏好性和幼虫取食后生存表现之间的关系,明确两者在决定寄主过程中的作用,我们测定了交配后的棉铃虫雌成虫对16种植物(棉花、玉米、大豆、花生、番茄、辣椒、茄子、烟草、黄瓜、胡萝卜、西芹、杨树、月季、菠菜、包菜、大葱)的产卵偏好性和幼虫取食这些植物嫩叶后的存活和发育情况。棉铃虫雌成虫选择在烟草、茄子、棉花、胡萝卜、番茄、辣椒、玉米、西芹、大豆和花生等10种植物上产卵,但只有取食西芹、烟草、番茄、大豆、棉花和胡萝卜等6种植物叶片的初孵幼虫能够完成幼虫阶段的生长发育、化蛹并羽化,且取食植物嫩叶的幼虫的存活率、发育历期、蛹期和蛹重均差于取食人工饲料的幼虫。以上结果表明,棉铃虫雌成虫产卵寄主与其幼虫取食寄主之间存在并非一一对应的关系,幼虫的生存表现限定了棉铃虫的寄主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