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大平房仓高水分玉米就仓干燥及安全度夏综合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当前烘干技术等因素的制约,北方南下的二次烘干玉米的脂肪酸值偏高,一般都在45~50mgKOH/100g之间,经过1年储存后很容易超过50mgKOH/100g。自然干燥或一次烘干玉米的脂肪酸值虽然较低,可水分偏高且不均匀,需要采用机械干燥的方法将其含水率降到安全水分。为了解决轮换入库玉米脂肪酸值低而水分高这一矛盾,  相似文献   

2.
由于仓容的限制,将收购的大量高水分玉米堆放于罩棚中,以围包散装的方式堆码,粮堆四周用塑料垫片或蓬布覆盖防雨。采用移动组合式就仓干燥系统进行通风干燥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玉米干燥期间未发生生霉现象,脂肪酸值基本未发生变化,玉米水分由16.7%降至14.0%,整垛水分比较均匀,较好地保持了玉米的原始品质;与机械烘干相比,运行成本节约70%左右。  相似文献   

3.
高大平房仓玉米烘干入库机械通风降温降水应用试验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粮食温度和水分是确定粮食储存是否安全的主要因素。为了探讨玉米烘干入库适合的温度和水分,我库开展了烘干入库玉米机械通风降温、降水实仓试验,并取得了较好的试验效果。  相似文献   

4.
采用标准扦样法,标准检测法,对吉林省中储粮分公司的承储的274万吨中央储备玉米烘后脂肪酸值变化情况的跟踪研究,结果表明玉米脂肪酸值变化与收购入库时间、玉米的成熟度、烘干工艺和储存时间的长短有着密切的关系,收购入库越滞后、玉米成熟度越差、烘干工艺越落后、烘后初始入库的脂肪酸值相对偏高,脂肪酸值变化升幅相对较快,同时脂肪酸值还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呈逐年上升趋势,储存时间越长,脂肪酸值升幅越大,最高的可达到重度不宜存。  相似文献   

5.
王华  陈萍 《粮食储藏》2012,41(1):38-41
对玉米生产、收购、储存、销售等各个环节的玉米脂肪酸值情况进行了跟踪调研,结果表明:玉米收购入库前脂肪酸值呈逐年上升趋势,机械烘干明显促进玉米脂肪酸值的提高,采购合适粮源难度大;在正常储存年限内将玉米脂肪酸值控制在宜存范围内难度相当大,管理成本大大增加,轮换周期缩短增加了轮换成本;库存玉米主要用作饲料工业和发酵工业的原料,储存2年左右玉米脂肪酸值通常在60 mgKOH/100 g~65 mgKOH/100 g左右,完全能满足市场需求.建议将宜存指标定为脂肪酸值不超过60mg/100g,但广东、福建、广西、海南四个高温高湿地区宜存指标按不超过65 mgKOH/100 g判定.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针对烘后玉米不耐储藏的实际问题,利用机械通风使烘后玉米迅速降温、排潮及降水,提高了烘干玉米耐储能力,使其能安全过夏。  相似文献   

7.
对粮食烘干温度和粮食储藏温度对马拉硫磷粉剂和乳剂的降解作用进行了测定.烘干前马拉硫磷施于湿玉米(水分19%~20%),或烘干后施于热的(71或48℃),或冷却的(21℃)水分为12%的玉米.在21、48和71℃三种温度下,玉米的最终水分都为12%.对这几种处理玉米的储藏温度的影响进行了评价,即在3℃下储藏4个月,以后在16℃下储藏7个月.烘干前施于玉米的马拉硫磷经烘干过程明显降解,降解程度根据烘  相似文献   

8.
通过在实验室模拟几个不同的温度环境,研究不同温度条件下玉米脂肪酸值的变化规律,探讨温度与玉米脂肪酸值达到轻度不宜存标准所持续时间的关系,研究导致玉米品质快速劣变的临界温度,合理设置控温储粮目标温度。  相似文献   

9.
东北是玉米的主产省份,玉米的高水分必须采用晾晒、烘干等方法进行降水处理。人工晾晒由于受到场地、天气、人员、机械等条件限制不能适应大批量降水要求。现在粮食企业大批量玉米降水都采用烘干设备降低水分,增加了机械与粮食的接触率,导致其在烘干、除杂、入仓等环节破碎率的增加。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玉米的破碎,确保其符合收购质量标准,成为当前需要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玉米霉变粒发生原因与防御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减轻黑龙江省玉米霉变粒损失,采用生产调查和统计对比分析方法,研究了黑龙江省玉米霉变粒发生情况和发生的原因。结果表明:2013 年黑龙江省玉米大范围发生霉变粒,除主要是秋季收获后降水量多和温度较高等气象原因外,玉米面积增长快,农户收获机具发展滞后和存贮条件不完善等,也是造成发生的重要原因。预防玉米发生霉变粒需要采取综合技术对策:主要有加快选育推广适应机械收获和后期脱水快的早熟新品种;加快发展收获机械和建设“水玉米”烘干社会化服务体系,以及完善建设存贮设施等。同时还提出了深入分析气候变化对寒地玉米生产的影响,重新划分黑龙江省玉米种植积温带等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不同储藏温度下玉米品质变化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本文对5个玉米样品在不同温度下储藏后的发芽率、脂肪酸值、降落值和粘度进行了测定,并分析研究了在不同温度储藏各品质指标与储藏时间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低温储藏(0℃)下玉米的品质变化小,而高温储藏(40℃)对其品质影响较大。在高温储藏条件下,玉米的发芽率和粘度与储藏时间呈负相关,而脂肪酸值和降落值与储藏时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在粮食烘干过程中,因玉米的容重和原始水分不同、干燥介制裁温度不同、降水幅度要求不同等因素的影响,会不同程度地在烘后玉米的破碎率、裂纹率等指标上体现出来。建议在考核烘干机系统性能时,对烘后玉米破碎率、裂纹率等控制指标应用作相应的修改和调整,并简要阐述了提高玉米烘后品质的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以玉米杂交种隆平206为材料,研究果穗不同烘干温度对玉米杂交种隆平206种子活力的影响,分析不同发芽条件下的种子活力差异,以探索该品种果穗的最佳烘干温度.结果表明,在标准发芽试验条件和人工老化条件下,隆平206种子保持活力最适宜的果穗烘干温度为35~41℃.在低温发芽条件下,果穗烘干温度为37~39℃,以保持幼苗健壮生...  相似文献   

14.
王多成 《中国种业》2016,(10):47-49
选择不同区域繁殖的4个玉米品种,随机抽取自然晾晒与机械烘干处理的种子样本,研究了2种干燥方式对玉米种子发芽特性及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繁殖地点生产的同一玉米品种和不同地点生产的不同玉米品种,采用自然晾晒和机械烘干2种方式干燥脱水,对其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和幼苗生长影响不明显,各指标之间显著性检验差异均不显著。自然晾晒种子的综合发芽能力和幼苗生长势略优于机械烘干的种子,对幼苗根冠比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5.
选择粮食中玉米脂肪酸值为品质劣变指标,分析其在储藏过程中的变化趋势与控制。通过对延安直属库玉米储存过程中脂肪酸值变化趋势分析,对不同水分、不同储存环境的玉米脂肪酸值进行测定,分析玉米水分、储存环境条件因素对玉米脂肪酸值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玉米随着储存期的延长,显现不可逆转的劣变,玉米水分越大在储存中脂肪酸值增加越快,环境温度变化大玉米脂肪酸值升高快,环境气密性好玉米脂肪酸值相对变化较小。同时,根据延安直属库实际应用,提出机械通风技术、粮面压盖、就仓(垛)干燥、膜下环流等技术对控制这些因素、延缓玉米品质劣变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求出一种耗能少、降水快、确保发芽率的烘干方法,我们进行了高水分玉米果穗不同烘干方法的对比试验。 1 材料和方法采用本市新收购的水分一致、含水量28%的玉米杂交种果穗。将果穗去净皮绒,分成两批,按如下方法处理:将第一批果穗进行一次性果穗烘干,即将待烘干的果穗装入烘干塔的烘干仓,在43℃温度下一直烘至安全水分(14%左右)后脱粒;将第二批果穗进行穗、粒两次烘干,即将待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在本地气候条件下按机械通风+粮面压盖稻壳包+薄膜密闭的储藏方法,利用平房仓散装储存东北移库玉米的试验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入仓玉米粮温偏高时,高温季节玉米粮堆温度上升较快,最高全仓平均粮温24.6℃,局部最高粮温达32℃;入仓结束即发现害虫,主要虫种为书虱和麦蛾;近10个月储存期内的玉米脂肪酸值基本没有变化,水分增加0.2%。经过冬季蓄冷储存后次年粮情与稻谷仓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8.
赵思孟 《粮食储藏》2007,36(1):50-52
对玉米裂纹问题,我国粮食部门早在50多年前就已认识和熟悉,但长期以来并未对玉米裂纹进行细致和深入的研究,没有将玉米裂纹作为考核粮食干燥机的主要指标,也没有作为粮食干燥后的主要品质指标,只是到了上世纪九十年代,对玉米裂纹问题才给予了一定的重视.例如,在世行贷款项目的粮食烘干机招投标中,规定烘干东北高水分玉米的粮食烘干机,其烘干后玉米裂纹率增值不大于35%;1997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6714-1996中,对连续式粮食干燥机明确规定,玉米经过烘干后,其玉米裂纹率增值不大于35%.  相似文献   

19.
通过研究烘干温度和烘干时间对褐变率的影响,发现烘干温度和烘干时间对褐变有极显著影响。烘干温度越高,烘干时间越长,褐变率越高。通过室内试验研究,得到德美亚1号玉米烘干褐变率与烘干温度和烘干时间的预测模型,y=-13.086+0.289X1+1.045X2,其中y为褐变率(%),X1为烘干温度(℃),X2为烘干时间(h),X1取值范围30~80,X2取值范围2~10。  相似文献   

20.
以玉米杂交种为试验材料,在种子灌浆过程的不同时期取带苞叶果穗为样品,设置36℃、38℃、42℃、43℃、45℃等5个烘干温度对果穗预烘24 h后,保持43℃烘干温度烘干水分至12.5%左右,同时设置自然晾晒为对照,研究不同收获时期籽粒的水分变化以及收获时期和烘干温度对玉米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子生长的不断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