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江苏盐城市郊区农家大兴土法快速养鳖,现拥有养鳖户1000余个,年产鳖4万公斤,创利200余万元。实践证明,用土法快速养鳖,可使鳖的生长周期由5年缩短至1.5~2年,见效快,收入多。笔者现综合盐城地区的生产实践,总结土法快速养鳖主要技术措施是把好“七关”。  相似文献   

2.
利用温室对甲鱼进行强化培育,彻底打破冬眠,缩短其养殖周期,这确实推动了养鳖业的发展,有效地提高了养鳖的个体规格和群体产量。然而,从几年来的生产实践看,温室甲鱼的发病率高仍是困绕和制约温室养鳖的主要因素之一。高发病率带来的高额用药成本和低成活率,严重影响了温室养鳖效益。因此,笔者结合几年来  相似文献   

3.
我场在甲鱼养殖方面起步早,在传统养殖上有所革新,缩短了饲养周期、降低了生产成本,在去年下半年市场价格变化情况下,养殖效益稳步增长,没有因价格变化受到影响。我把我们养殖技改措施之一“高效低耗简易恒温养鳖技术”介绍给读者朋友,此养鳖术的应用,克服了过去那种投资大、成本高、热利用不高等弱点,为广大资金不足的农  相似文献   

4.
日本从1990年9月开始利用温水养鳖试验成功。鳖由于养在温水中不冬眠,所以可大幅度缩短养殖期,而鳖的肉味、肉质也较好。 养殖试验在日本的汤川、巢乡地区进行。他们将700只一个月龄的鳖(长4~5厘米,重10  相似文献   

5.
杨景峰 《中国饲料》2001,(21):16-17
工厂化养鳖是在人工控温情况下 ,投喂人工配合饲料 ,进行集约化养殖模式。工厂化的养鳖方式 ,可使长达几年的常规养殖周期缩短为十几个月 ,大大提高资金的周转率。现就工厂化养鳖谈一下关键技术。1 养殖前的准备工作1 1 养殖车间及配套设施 关于养殖车间过去常采用砖瓦混凝土结构或塑料大棚 ,两者各有利弊。前者坚固耐用 ,保温效果好 ,但一次性投入大 ,而且采光效果差 ,不利于水中生物繁殖 ;后者前期投入较小 ,对阳光也能利用充分 ,但耐用性差 ,保温效果也不好。目前有一种介于两者之间的养殖车间 ,采用砖石围墙、钢筋支架 ,棚顶使用单…  相似文献   

6.
桂平市金田镇黄沙鳖养殖初具规模金田镇从1988年开始有人摸索试养黄沙鳖,但直到1996年也只有三个村10多户人养殖黄沙鳖。1997年以后,金田镇大力发展黄沙鳖养殖。到2005年底,全镇19个村街中有1780户人养殖黄沙鳖,养殖面积1674亩,占全市养殖面积的37.2%。相继建成了彩村、田江村和新燕村三个黄沙鳖养殖小区,养殖面积700多亩,产量160多吨,占全市的46.9%,年产值9000多万元,带富了一方农民。金田镇彩村农民黄丽泉原以耕田种地为生,1997年开始发展庭院养鳖,是该镇较早从事黄沙鳖养殖的人。科学和毅力是他事业有成的决窍。为了实现养鳖致富的理想,他首先向水产技术人员和有养鳖经验的人虚心请教,并收集有关资料,潜心钻研养鳖技术。待有点基础了,他就在自家水田里请人挖好两张水塘,总共0.2亩水面积,放养400只黄沙鳖幼苗,从此开始了他的养鳖历程。随着人们消费水平和安全意识的提高,绿色无公害的食品越来越受人青睐。为了让黄沙鳖恢复到江河中自然生长状态,他让鳖自由交配、产卵、孵化和育成,不打破鳖的冬眠习惯,只是人为地给鳖提供舒适的水环境和充足的食料。这一做法使鳖抗病力强,适应性广的特点得以保持。同时由于有充足的...  相似文献   

7.
养龟潜力大     
目前,鳖的人工养殖热潮已慢慢退去,有些地区已转向养龟,那么养龟的前途又会如何呢?我们不妨以养鳖的历程来对比一下。以养鳖来说,1980年前后,我国开始从南到北掀起人工养殖热潮,至1995年达到顶峰(每只小鳖售价35元,一些地区每公斤成鳖卖到400~600元),前后经过15~16年稳步的上  相似文献   

8.
庭院养黄鳝收入多全国闻名“鳝鳖致富”的潢川,有12个养鳖场与3万个养鳖户,年产商品鳖75万公斤,创产值3亿元。另外还有2万农户利用庭院养黄鳝,占地少、养殖快、投资小、效益大。如100平方米鳝池,年可收入4万元。庭院养黄鳝的方法简单易学,现将具体技术介...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海安县瞄准国际、国内市场,积极引导农民发展特种养殖,获得了好效益。1992年,全县有18万农户进行特种养殖,收入达1.3亿元。海安县特种养殖的项目主要有:养鳖、养龟、养螃蟹、养黄鳝、养泥鳅、养鳗鱼、养野鸡、养牛蛙等100多种珍稀水产品和珍  相似文献   

10.
我国常见养殖鳖的种类是中华鳖 (Trionyxsinensis) ,俗称甲鱼。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我国兴起了甲鱼集约化养殖 ,用人工控制温度的大棚或地热水养殖 ,使养殖周期缩短 ,1~ 2年就可上市。国内外有关鳖的营养需求与配合饲料的研究不少。本文就国内外有关鳖营养需求与配合饲料的研究作一综述 ,供业内人士制定合理可行的鳖配合饲料标准作参考。1 鳖的营养需要量1 1 蛋白质与氨基酸 蛋白质提供鳖组成机体、激素、酶和生长的营养物质 ,是饲料营养含量的主要指标。有关鳖的蛋白质营养需求与饲料的蛋白质最适含量 ,国内外采用多…  相似文献   

11.
鳖俗称甲鱼,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有保健滋补功能。备受国内外美食家青睐,也是加工多种保健营养品的主要原料之一,因而身价百倍,售价居高不下。目前自然界的鳖越来越少,于是人工养鳖业悄然兴起。但按一般常规养殖,鳖的生长速度慢,稚鳖养成商品鳖要3~4年。因此,近几年来,江浙一带大力发展人工快速工厂化养鳖,1~2年即可将幼鳖养成商品鳖。大大缩短了饲养时间,从而大大提高了养鳖的经济效益。现将人工快速工厂化养鳖技术要点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2.
随着双层平养技术在江西省的推广,双层平养模式受到越来越多养殖户的认可。本文通过对我省目前主要的两种肉鸡养殖方式即双层平养与地面平养的养殖成本、养殖收益及养殖成本等方面进行调研,发现双层平养模式能提升黄羽肉鸡的生长速度,缩短出栏周期,提高养殖效益。另一方面,双层平养可以减少养殖用地,提升单位土地的养殖数量,缓解畜牧业用地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人工养鳖是一项高效益养殖项目。利用房前屋后零星地面养鳖很有开发价值。为此特提供庭院快速高效养鳖方法供参考。该方法是根据湖南省水产所3年的试验成果,并综合洞庭湖沿岸群众养鳖的先进经验而成。它可以达到的目标是:在每年5月至11月的几个月内,可将50~100克的幼鳖育成400克以上的商品鳖,100平方米水面产鳖200公斤;总投入3万元左右,总收入5~5.5万元;除种菌外,其它各项成本投入比常规养殖要节省70%以上,具有占地少,投资省,时间短,效益高等特点,很适合一家一户小型养殖。  相似文献   

14.
加温养殖,是在12~15个月内把鳖养成商品(0.7~0.8公斤)的速成养殖。一般人工养成商品鳖需要4~5年时间,主要障碍是每年6个月的“冬眠期”。而加温养殖,可克服鳖的冬眠习性,做到全年高速生长。据中华鳖集中产地和集散地──湖南省汉寿县所属的珍稀动植物研究所试验表明:当年出壳稚鳖,一年可长至0.75~1公斤。据报道,日本全国采用加温养鳖法产量已达250~300吨,除了少数专业户外,没有再用自然养殖法的了。加温养殖法虽然加热费用大,但养殖周期缩短3/4以上,加快了资金周转,尤其对冬季低温地区是值得…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鳖人工养殖生产和市场的现状分析,结合各地养鳖发展的新动态.探讨我国养鳖业的发展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6.
以“鳝鳖致富”闻名的潢川,除有12个养鳖场与3万个养鳖户、年产商品鳖75万公斤,创产值3亿元外,还有2万农产利用庭院养黄鳝,占地少、养殖快、投资小、效益大。如100平方米鳝池,年最高可收入4万元。其方法简易:  相似文献   

17.
自80年代末,湖南省水产研究所“利用地热水养鳖技术”和杭州市水产科学研究所“工厂化快速养鳖技术”的研究成功,打破了鳖冬眠的习性,使人工控温养鳖技术得到突破,随后养鳖业异军突起,成为水产养殖中品种结构调整的重要项目。  相似文献   

18.
所谓仿野生中华鳖养殖,就是改工厂化增温养鳖为池塘常温生态养鳖;改投喂人工配合饲料为以天然活饵料为主;改全程依靠药物防治疾病为生态调节控制鳖病发生,改当年上市的快速养殖法为2~3年养成的自然养鳖法,从而恢复中华鳖传统的外形、口感、品质和滋补功效,其价格也由20~30元/kg提高到160~240元/kg,而且商品鳖在市场上日渐受宠,养殖者可以取得不菲的投资回报。现将其养殖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鳖是一种肉食性动物,在天然条件下,多以螺、蚌、鱼、虾为食.但在人工集约化养殖的条件下,天然饵料的来源往往不足,且天然饵料的价格也较高.这就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养鳖业的发展.而发展人工配合饲料是降低养鳖成本,满足鳖生长所需营养的必由之路.笔者介绍几种鳖的人工饲料配方,以供广大养殖户参考.  相似文献   

20.
1养鳖历程和现状膨胀期:1995~1996年为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快速膨胀期的巅峰,种鳖达到1360元/千克、稚鳖36元/只、商品鳖500元/千克。巨额利润驱使各地区、各行业都先后发展养鳖业。稳定期:1996年6月是高峰期的拐点,下半年鳖价快速回落。经历了由外行到内行,疯狂到理智的过程,交纳了足够“学费”之后,1997年养殖规模和产量的增幅达到稳定,稚鳖价回落至5元/只,商品鳖80~100元/千克。这一时期随着养殖技术和单产水平的提高,生产成本下降至60~80元/千克,生产进入了微利的稳定期。养殖形式也从耗资大的封闭式加温室转为投资省的采光塑料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