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侯旭锋 《现代园艺》2012,(21):24-25
<正>1适用范围吐鲁番、鄯善县和托克逊县是新疆葡萄主产地,有悠久葡萄栽培历史,特别适合葡萄生长,使用温室大棚技术进行反季节栽培,能调节葡萄上市时间,提高种植效益。温室大棚适用于葡萄立体栽培。2上市时间及产量指标温室大棚葡萄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上市,一般吐鲁番地区露地葡萄在8月上市,比露地栽培提早50~60天;667m2产量可达1500~2000kg。3温室要求温室设计符合高效节能的要求,具有良好的采光、  相似文献   

2.
广西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000-2000mm.葡萄病虫害发生频繁,不适宜栽培葡萄。桂林地(市)于一九八二年起逐步发展了以巨蜂为主的大粒鲜食葡萄1000hm2,但由于高温高湿,有相当一部分果园因葡萄病害严重而导致减产甚至绝收。现在葡萄栽培集中在兴安县,面积约400hm2,桂林市郊50hm2。挂中、桂南面积约50hm2。广西葡萄成熟期在6-7月,正值水果淡季而北方葡萄尚未上市,商品价值较高.因而开发研究葡萄适栽品种和总结一套行之有效的葡萄病虫害防治技术,对丰富淡季水果,增加我区水果花色品种具有重要意义。现就有关葡萄品种引种…  相似文献   

3.
唐志鹏 《广西园艺》2004,15(4):52-54,55
葡萄设施栽培是指利用温室、大棚等保护设施的采光、增温、保温和避雨效应,在不适合葡萄生长发育的季节,创造适于葡萄生长发育的特殊环境条件,调控葡萄的生长、开花和结果,使葡萄高产、优质,早成熟提早上市或推迟成熟,延迟上市,达到高效益经济栽培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为了充分利用江西区域下半年光热资源,南昌市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所开展了葡萄双季栽培试验,通过温棚避雨栽培、品种选择、架式改良、催芽剂打破休眠、合理修剪、疏花疏果、节水灌溉、平衡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集成创新应用,成功摸索出一套适宜江西区域葡萄双季栽培技术,实现了江西境内葡萄一年二熟,至使6~12月均有本地优质鲜食葡萄上市。  相似文献   

5.
蜜丽葡萄系由Ft本引进的巨峰葡萄系列欧亚品种,栽培实践表明,该品种非常适应重庆市璧山县的环境、气候、土质、管理方式,其生长力强、长势好、着果率高。在璧山县大兴镇于6月上中旬成熟上市,是全国最早的葡萄之一。大兴镇于2010年10月被评为“中国优质葡萄之乡”,璧山县的蜜丽葡萄于2012年5月被中国果品行业协会授予“中华名果”称号。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江苏省灌南县大力发展葡萄产业,常年栽培面积达666.7多hm^2,平均667m^2产值2万元以上,利润1.2万元左右,栽培方式主要有大棚栽培和露地栽培。大棚栽培葡萄较露地栽培具有上市早、产量高、品质优、经济效益好等优点,现将大棚葡萄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维多利亚葡萄冷棚栽培效益很高,在暖棚葡萄6月份上市结束之后,大地葡萄9月份大批上市之前上市,充分满足了市场需求。而且冷棚栽培不受降雨影响,可抵御多种自然灾害;与暖棚相比,投资小、成本低、好管理、利润高,值得推广。维多利亚葡萄从罗马尼亚引入我国,经试种栽培,  相似文献   

8.
葡萄保护地栽培是指利用温室、大棚等保护设施,采光、增温、避雨,创造适于葡萄生长发育的环境条件,进行反季节生产,使葡萄提早或延迟上市,达到高效益经济栽培的目的。根据开始生产的早晚和年内成熟采收茬次分为促成栽培、延迟栽培和促成加延迟栽培三种方式。不同生产设施加上不同栽培方式可实现鲜果的周年供应。  相似文献   

9.
正衡水具有多年葡萄栽培的历史,种植品种多面积大,且多以陆地栽培为主,成熟期一致,造成葡萄上市集中价格低效益少。近年来依托科研院所成功引入日光温室设施葡萄栽培模式,经过发展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截止目前种植面积达十余万亩。葡萄设施栽培分为促成栽培、延迟栽培和避雨栽培,在衡水以提早成熟上市的促成栽培为主。1品种选择选择适合短枝修剪,穗大整齐、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大棚葡萄生产效益 ,实行一年两熟栽培 ,已在生产实践中证明是完全可能的。在廊坊地区第 1茬葡萄于 6月中旬前后上市 ,或 6月下旬至 7月上旬上市。第 2茬葡萄的成熟期最好安排在国庆节和中秋节前后上市 ,因为露地生产的葡萄旺季已过 ,正是保护地第 2茬葡萄上市的黄金季节。同时 ,第 2茬葡萄下树以后 ,棚内的葡萄植株还有一段恢复树势的时间 ,有利于葡萄植株翌年的生长和结果。如果还想推迟上市 ,也可让葡萄在树上再挂一段时间 ,但最晚不要晚于 10月底采收 ,以免影响下一年的正常生长和结果。具体方法 :如果计划利用夏芽副梢结第 2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