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地区7~8月室内气温在22~25℃,生料栽培,培养料有一个迅速升温阶段,温度高达38℃以上,会发生烧菌现象。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试验用堆料发酵进行床架栽培,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培养料制备 ①配方:阔叶木屑78%,大麦粉或麦麸20%,石膏、白糖各1%,石灰1.5%,多菌灵0.l%~0.15%,水60%~65%,pH值8~9。②拌料:先将石膏、多菌灵、石灰、大麦粉混匀,再与木屑拌匀,将白糖溶于水中拌料。③发酵:将料堆高0.8~1m,每堆以250kg为宜,覆膜发酵一周,于第5天翻料一次。  相似文献   

2.
榆黄蘑阳畦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于1982~1984年进行了榆黄蘑(Pleurotus citrinopileatus)阳畦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阳畦栽培榆黄蘑操作简单,管理方便,投资少,效益高。以棉籽壳或玉米芯等为主料,生物学效率可达71~80%。现将其栽培技术简介如下。 (一)制种系从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采到的菌木菌丝分离所得。母种、原种按常规方法制作。栽培种培养基为高粱壳80%、麸皮18%、石灰粉1%、石膏粉1%,加水1:3~1.5倍拌匀,装袋(瓶),经1.4kg/cm~2压力灭  相似文献   

3.
杨儒钦 《食用菌》2000,(2):30-30
利用箱、筐栽培榆黄蘑,工艺简单,管理方便,具体操作如下:1制备箱筐用竹、木钉制统一标准的简易木箱、筐,其规格按条件便于搬动自行设计,深25cm,也可利用水果包装箱。2原料配方①杂木屑(针叶类不超5%)80%,麦麸或玉米面20%,外加豆面1%,石膏1%,石灰2%,克霉净0.1%。②玉米芯(干燥无霉变,暴晒2天后加工成碎颗粒状)85%,麦麸或细稻糠15%,克霉净或多菌灵0.1%,石膏1%,石灰1.5%。③豆秸(干燥未经过雨淋,暴晒后铡成3cm长)90%,麦麸或玉米面10%,外加克霉净或多菌灵0.15…  相似文献   

4.
榆黄蘑阳畦露地栽培,栽培期最早只能在清明之后,此时地温开始回升,有利于发菌。按此推算,出菇期最早在6月1日前后。针对这一情况,我们进行了榆黄蘑露地阳畦越冬栽培试验,使出菇时间提前到4月20日前后,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现将栽培技术要点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杨儒钦 《食用菌》2000,22(3):16-17
榆黄蘑金顶黄菌株,是1992年笔者从各地区引进的6个不同品种中筛选出的优质高产菌株,经实践和用户反馈表明,该菌株具有色深、浓香、形美、抗性强、高产等特性,明显优于传统品种。1形态特征 该菌株菌丝生长粗壮,爬壁力强,气生菌丝旺盛,移植后菌丝24小时内萌动明显。在正常情况下,母种7天左右长满斜面,原种25天左右长满瓶,三级种20天左右满袋,播种15天左右满袋。出菇不需变温刺激,菇体簇生,菇盖金黄色,有浓厚的特殊菇香,朵形美,箱筐或畦床栽培单朵重可达2kg以上。2生长发育条件2.1培养料可采用榆木段、…  相似文献   

6.
冬季室外气温低,室内栽培榆黄蘑也须封闭出菇,管理难度大。据笔者实践,管理室内榆黄蘑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温度 榆黄蘑的子实体分化不需变温刺激,在15~26℃范围内都可现菇蕾,最适温度为17~23℃,温度低时菇体发育慢,颜色深;温度高时菇体发育快,颜色淡。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降低产量。立体栽培时,还需注意上下的温差,保持均衡。  相似文献   

7.
榆黄蘑又名金顶侧耳,主产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等省。笔者引种后在当地栽培试验成功。该种菌盏金黄色,色彩艳丽、营养丰富,鲜美可口;同时适应性极广,抗逆性强,生物转化率高,属高温型菌株,适宜于淡季生产,经济效益好。现将适宜我地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榆黄蘑常见腐生于榆树枯枝上而得名,群众取其吉祥谐音称为玉黄蘑.其子实体呈覆瓦状丛生,菌盖基部下凹为喇叭状,边缘平展呈波浪状,许多菌盖层叠簇生在一起,宛如一束金色花朵,色彩绚丽.榆黄蘑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多种维生索等营养成分,营养丰富,口感细嫩鲜美,气味清香.此外,玉黄蘑还可入药,有滋补健身、化痰定喘、平肝健胃、降压减脂等疗效.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其子实体含有丰富的β-葡聚糖,具有良好的抗肿瘤和提高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对防病抗病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9.
榆黄蘑的栽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榆黄蘑(Pleuro-tus citmopiletus)是东北林区著名的野生食菌,颜色鲜艳,味美可口,营养丰富,畅销国内外,深受欢迎。我们从1976年开始人工栽培,试验证明,该菌生活力强,出菇多,产量高,周期短,是值得推广的一个品种。  相似文献   

10.
杨儒钦 《食用菌》2012,(4):44-44
利用花盆栽培榆黄蘑方法简单,成本低廉,移动随意,出菇时可摆放在庭院、阳台、客厅等处观赏,后期可食用。种一次可采四潮菇,每潮菇观赏期为7d左右。是既有观赏作用又有食用价值,有待开发的新项目。现将其方法介绍如下。1选盆花盆的形状、大小、材质可根据当地情况自选,用量大时可自行设计订做。2品种以金顶榆黄蘑菌株最好,该品种生命力强,形如花朵,颜色金黄鲜艳,浓香、味鲜美。3装盆事先备好发好菌的菌丝体和少量半熟料或发酵料,不透明薄膜。  相似文献   

11.
立木栽培榆黄蘑具有便于管理,发菌快,出菇集中,产量高等特点。具体方法:选用冬季砍伐径级10厘米以上的榆木,锯成30至60厘米长的木段,按照常规接种后,在地面上挖成10厘米深的浅沟,提前灌足水,立木距离为50厘米左右,立木时在下面撒一层菌种,将木段座在菌种上,然后回土填实,木段上端也放一些菌  相似文献   

12.
杨儒钦 《食用菌》1994,16(4):29-30
栽培榆黄蘑的方法很多,根据季节和条件,采取相应的栽培方法,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笔者根据我地区众多的栽培方式,结合自己多年的实践,整理出较实用的十种高产栽培法,供读者选用。 (一)墙式栽培 采用塑料袋培养菌丝,待菌丝发满后脱袋将菌柱垒成墙,让其从墙面上出菇。技术要求:培养菌丝采用较大的塑料袋,培养料采用生料、熟料或发酵料,按常规操作。垒墙时菌柱间要填满土,土质应是肥沃的园田土,以壤土或沙壤土最佳,晒干过筛去杂质,每1OOkg土壤加入尿素500g,石灰粉1500g,石膏粉1OOOg,多菌灵1008,水120kg,混合拌均,上面土厚为1.5cm左右,之后上罩塑料膜进行催蕾,出菇管理如常规。此法适应地窖、温室、走廊栽培,占地少,菇朵大。 (二)仿木桩栽培 在地上用帘子围成圆筒形,内衬地膜,直接装入培养料,同时接种,之后养菌出菇。技术要求:帘子可用条子或秸秆材料,编成高60cm、长1m的软帘。场地清理干净喷洒0.1%的多菌灵溶液,再撒一层石灰粉。栽培时,按一定行距和株距(以便管理),就地将帘子围成圆筒形,筒内周围衬地膜(底部不衬),  相似文献   

13.
目前生产上推广的阳畦栽培榆黄蘑技术常常会出现床中间部位发菌不良和下料后易“发烧”等问题。为此,我们对常规的阳畦栽培技术进行了一些改进,并经多年大面积种植证明效果良好。现将技术简介如下: (一)播种期的确定 根据榆黄蘑和各种杂菌的生长特性,以及吉林松源地区的气候特点,以春季4月上、中旬播种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14.
用塑料袋作容器制榆黄蘑栽培种,采用下述办法,可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操作是: 1 扎孔压型 袋装料后,中央扎一锥型木棒,平放压成扁方型,再轻轻旋转抽出木棒。这样有利于蒸汽灭菌时透热,提高灭菌效果,还可增加摆放密度。 2 折叠封口 将袋口先对折,再左右折掖住。灭菌如常规。这种封口法,可节约材料,减少工序,同时还避免了棉塞受潮导致的污染,提高接种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1添加颗粒状原料蔗渣为丝条状,吸水性强,透气性差,为弥补这一不足,配料时掺进(干料)总量25%以上的棉子皮、碎玉米芯、木薯渣、杂木屑等,以改善料透气性。具体配方:以蔗渣为主要原料栽培榆黄蘑的配方4例:①干蔗渣65%,棉子皮20%,麸皮15%,石灰2.5%,石膏1%,过磷酸钙l%,发酵剂0.2%。料水比1:4。②蔗渣60%,  相似文献   

16.
榆黄蘑是东北林区著名野生食菌,我所1981年由黑龙江省引进,采用三种培养料:①杂木屑78%,麸皮22%,白糖1%,生石膏1%,水适量;②甘蔗渣78%,麸皮22%,生石膏1%,水适量;③新鲜干稻草1份,蘑菇堆料1份,白糖1%,生石膏1%,水适量。在当地6~7月,自然气温28~32℃  相似文献   

17.
榆黄蘑生育能力强,实践证明春天露地栽培,具有工艺简单、上市早、经济效益高等优点。(一)做畦与扣棚选择避风向阳、近水源的地块,按东西走向挖成深25cm、宽70cm、长4~5m 的畦。畦上用竹子或树枝搭弓形架,上盖塑料薄膜。铺料前先在畦内灌透水,撤一层石灰粉,扣严塑料薄膜,以提高地温。  相似文献   

18.
19.
榆黄蘑埋木栽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974年8月,我们在吉林省长白山自然保护区韩家沟的色木(Ac-ere mcno Maxin)倒木上分离到榆黄蘑(Ple-urotus citrinopilea-tus)菌种。翌年用埋木栽培法进行了研究,以后又进行埋木栽培法的重复试验。通过试验证明:榆黄蘑具有实用和栽培价值,在风干样品中粗蛋白质含量占42.12%;埋木栽培法简单易行,管理方便,发菌和出菇的湿度极易达到要求。具有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榆黄蘑是一种药食两用菌,菌种生产是榆黄蘑栽培的关键环节。该文从菌种分级、母种制作、原种和栽培种制作、接种、发菌管理和菌种质量鉴别等方面介绍了榆黄蘑菌种的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