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麦长腿蜘蛛和麦园蜘蛛是四川西北高原冬麦区的主要害虫之一。1965年在样板田大面积治虫工作中,推行波美0.3度石硫合剂防治麦长腿蜘蛛,效果70—75%;对于麦园蜘蛛,则用六六六粉剂防治,效果为90—95%。 鉴于六六六防治麦长腿蜘蛛无效,用石硫合剂防治,虽有一定防治效果,但不够理想;同时花费较  相似文献   

2.
1953—1955年在晋南、北京等地对麦园蜘蛛及麦长腿蜘蛛的发生规律及生活习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明确两种麦蜘蛛一年中:秋季密度最大时期为11月上、中旬。春季密度最大的时期,麦园蜘蛛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麦长腿蜘蛛在5月上旬前后。两种麦蜘蛛均以滞育卵越夏。直至10月中旬,越夏卵始孵化,孵化最盛在11月上旬,此时幼、若虫出现最多,若进行防治可基本上防止以后的猖獗。根据结果分析,估计麦园蜘蛛每年发生2—3代,麦长腿蜘蛛发生3—4代。室内饲育初步观察麦园蜘蛛一世代(从卵到产卵)历时平均约57.8天;麦长腿蜘蛛为32.1天。两种麦蜘蛛都是单性生殖。麦长腿蜘蛛的滞育卵,具多年滞育习性,初步观察有些卵能在土中生活两年。两种麦蜘蛛的分布和猖獗都受湿度的影响,主要猖獗为害地区麦长腿蜘蛛在黄河以北的旱地;麦园蜘蛛在黄淮地区的水浇地或低洼地。耕作栽培对麦蜘蛛的发生有重要影响;连作对两种麦蜘蛛发生有利;深耕能将卵翻至深土之下,可以减少发生;晚播影响麦蜘蛛孵化后的食料。因此,合理轮作、深耕和适当晚播是综合防治中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稻田蜘蛛生活在农田自然条件下,并遇到各种农事活动,有多种因子影响其发生与发展。田间蜘蛛的消长,就是多种因子影响的结果。研究不同因子对蜘蛛消长的影响,则为采取合理措施保蛛治虫提供依据。一、内容与方法内容:温、湿度,食物,农事活动,栽培制度与病虫防治对蜘蛛消长影响。方法:室内饲养观察和田间调查相结合;选择不同类型田丘进行系统和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4.
茶园蜘蛛种类与农药对其消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害虫综合防治的开展,认识到蜘蛛是害虫的重要捕食性天敌;利用蜘蛛消灭害虫,是“以虫治虫”的又一途径。为了解茶园蜘蛛的优势种类及其发生与消长规律以及施用化学农药对其所发生的影响,我们于1980年在茶园对蜘蛛作了初步调查,现将结果报导于下。  相似文献   

5.
硫磺胶悬剂防治小麦白粉病及麦蜘蛛效果好湖北省秭归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杨有柱我县属山区小县,影响小麦产量的病虫害是白粉病和麦蜘蛛。麦蜘蛛又有两种;一种是麦园叶爪螨,麦若螨。笔者通过几年的试验摸索,认为硫磺胶悬剂能有效地控制这类病虫。试验选用的是广东省江门...  相似文献   

6.
利用动、植物防治农作物的病、虫、草、鼠危害,无污染,无残毒,不伤天敌,效果好,成本低,是一种无公害植保技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现综述如下。一、动物治虫害虫天敌主要有寄生蜂、寄生蝇、瓢虫、草蛉、步甲、螳螂、蜘蛛、蚂蚁等。稻区应注意保护利用蜘蛛、缨小蜂、赤眼蜂、绒茧蜂等;棉、麦区应保护瓢虫、蜘蛛、草蛉、食蚜蝇、食蚜蝽、蚜蛮蜂等。采用引进、繁殖和保护天敌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全世界引渡成功的昆虫天敌已有294种,例如,引用金小蜂防治棉花红铃虫;草蛉防治棉铃虫;红蚂蚁防治甘蔗螟;黑蚂蚁防治稻纵卷叶螟、三化…  相似文献   

7.
麦圆蜘蛛和麦长腿蜘蛛,在小麦拔节、孕穗期为害,分别发生于不同生态类型的麦田,常年发生严重,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 对该螨的调查方法,目前仍处于目测估计,因虫体小、爬行快、具有群聚和受惊坠地习性,常给调查人员带来困难,所得数据  相似文献   

8.
小麦红蜘蛛在我省是小麦生产中的主要害虫之一。特别是淮北平原发生更为严重。主要是麦圆蜘蛛Penthaleus major Duges和麦长腿蜘蛛Petrobia latens Muller两种。83年宿州市郊区小麦红蜘蛛普遍发生,虫口密度高,为害时间长是历年所少见的。从3月初到4月底,虫口密度猛增近百倍,一般田块每市尺单行有虫1000多头,最多的高达3000多头左右。镜检结果麦圆蜘蛛占78%以上。  相似文献   

9.
我国棉田蜘蛛种类、分布和种群数量变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棉花是我国主要的经济作物,我国是世界上植棉最大的国家之一。我国棉区分布辽阔,自然条件变化大,栽培制度复杂,棉虫种类繁多,而棉虫天敌的种类也很多,其中蜘蛛作为棉虫天敌加以研究和利用是最近几年的事情。几年来,随着棉虫天敌资源的调查和研究,对于棉田蜘蛛的种类和发生情况已积累了一定的资料。现在根椐新疆棉区,辽宁棉区、黄河流域棉区和长江流域棉区蜘蛛的种类和发生情况作初步分析,为保护和利用蜘蛛来控制棉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麦鞘毛眼水蝇在川、甘、陕、青等地发生普遍,为害较重。每年春季和秋季各发生一代,以幼虫蛀入小麦叶肉内,沿叶片基部转移至叶鞘危害,吃去叶鞘组织、使叶片枯黄,一般损失产量10—15%。目前,预测该虫的防治时期,常常以百株或丛卵量为指标。弄清麦鞘毛眼水蝇卵的空间分布型,确定合理的取样数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1985年春我们对麦鞘毛眼水蝇卵的分布型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概述如下。 一、分布型的测定 1.调查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取样法,在3月下旬麦鞘毛服水蝇产卵盛期,选不同地势、不同播种密度、不同施肥水平、不同品种的迟播小麦田共5块(田块面积在1亩以上),每块田根据小麦长势又划出10个样区,每区内随机取样10个点(每点15株),分株记载各叶片上麦鞘毛眼水蝇卵(包括卵壳数)的数量。其结果整理见表1。  相似文献   

11.
养麦是主要的填困作物或救荒作物。有关劳麦害虫的种类、分布、发生为害、防治方法等问题,在我省迄今尚未见有系统的研究报道。根据全国养麦育种栽培、开发利用科研协作组的《全国养麦病虫害种类调查方案》要求,吉安试点1991~1995年对我区养麦害虫的有关资料进行收集,同时在养麦生长季节,对其害虫种类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整理如下:1害虫种类根据几年来的资料收集和田间调查,我区发现养麦害虫种类29种,分属6目14科。1.1东方蝼蛄GryllotalpaorientalisBurmeister成虫、若虫在土中穿隧道危害,食害种子、嫩茎.植株成长后,根部咬成…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于1975年开始,目的在于了解优势种蜘蛛对相关性害虫控制能力,为拟订防治参数提供依据。一、材料与方法 (一) 材料稻田优势种蜘蛛:拟环纹狼蛛、草间小黑蛛、八斑球腹蛛、稻田水狼蛛、粽苞管巢蛛、园尾肖蛸。主要稻虫:叶蝉、飞虱和纵卷叶螟幼虫、棉蚜。 (二) 方法 1.室内饲养以煤油灯罩、玻瓶为容器,定蛛、定时饲以一定量的叶蝉、飞虱或纵卷叶螟幼虫,各设一个重复。每日观察检查一次,记取被捕虫数,补充至原定虫量,连续观察五天,统计日捕虫量。  相似文献   

13.
冬麦害虫天敌发生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0~1983年在新疆玛纳斯调查,发现冬麦田天敌很多,仅捕食的每亩常在万头以上,其中蜘蛛、瓢虫、食虫蝽是主要类群。蜘蛛的发生与飞虱、叶蝉等关系密切,并以齿须微蛛占优势,该蛛5月底6月上旬达高峰。瓢虫以七星瓢虫为主,多异瓢虫次之,均在麦田繁殖一代,以6月上、中旬幼虫最多,是控制蚜害的主力。麦田蚜茧蜂主要为多脊蚜茧蜂和菜蚜茧蜂,其发生与蚜虫种类、密度有关,蚜害盛期其寄生率有限,但仍可在综合防治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斑足突眼隐翅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斑足突眼隐翅虫Stenus cicindela Sharp是江苏地区捕食性隐翅虫中数量较多的一种。但对其生物学习性、发生规律等国内外所见报道甚少。Chiu(1979)曾提出它是褐稻虱的重要天敌,但对其生活习性未能涉及。我们于1979~1981年对其形态、生活习性和发生情况等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研究方法 1.调查地点与方法:12~2月在江苏扬州、江都、泰县、吴县等地进行越冬调查,对各越冬生境按棋盘式取样(每点1平方米)调查虫数,并观察其活动情况。麦田调查在本院农场、邗江、江都等地进行,除系统定期、定点调查麦株上虫数外,并设置高10厘米、直径8厘米的玻璃陷捕器,每田20个,棋盘形排列,每天清晨和傍晚检查隐  相似文献   

15.
稀点雪灯蛾[spilosoma urticae(Esper)]在山东省一年发生三代,主要以一代幼虫为害麦套玉米幼苗和麦套棉苗。该虫在我省自1987年严重发生以来,已成为套种玉米的主要害虫,确定其分布型,采取适宜的调查抽样方法,是做好预测预报和适时防治的科学依据之一,为此,我们进行了稀点雪灯蛾田间分布型和序贯抽样技术的研究。一、稀点雪灯蛾田间分布型测定1991年在惠民县选择地力较均匀的麦套玉米和麦套棉田共11块,每块田取160—280  相似文献   

16.
青翅蚁形隐翅虫在稻田捕食性天敌中的地位与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6~1987年,广东四会早稻田19次调查统计:在捕食性天敌中,狼蛛、其它蜘蛛和隐翅虫的数量分别占20.06、53.93和17.65%,捕食白背飞虱的血清反应阳性率:狼蛛为60.5%、其它蜘蛛20.0%,隐翅虫为13.0%。据此,青翅蚁形隐翅虫的数量和捕食害虫效能居第三位。  相似文献   

17.
黑刺粉虱以幼虫定居在茶树叶片背面刺吸为告,并能招致煤病发生,病虫交加,光合作用受阻,严重时茶叶产量遭受很大损失,是一种值得引起注意的茶树害虫。目前国内对黑剌粉虱抽样方法特别是统计上适宜的抽样方法的研究甚少,田间虫量调查缺乏有效的方法,影响测报、防治工作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研究制定黑刺粉虱田间虫量的抽样方法,对于进行科学研究以及生产上开展预测预报,制订合理的防治措施都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合阳县1997年秋推广膜侧精播地膜小麦0.72万hm2,占小麦面积的208%。在遭受严重干旱、底墒特差和春季麦长腿蜘蛛特大发生的情况下,这一种植方式表现了突出的增产效果。膜侧地膜小麦除了集水、保墒、提高肥效、保温提温、促进发育外,减轻病虫草害也是增产的重要原因。为了模清地膜小麦病虫草鼠发生特点及在增产中的作用,进一步搞好地膜小麦病虫草鼠综合防治,1997~1998小麦年度对地膜小麦病虫草的发生情况及防治效果进行了初步调查与探索。1 调查方法11 播前调查 结合病虫测报,选择不同地区、地形、土…  相似文献   

19.
随着生物防治工作的蓬勃开展,利用蜘蛛治虫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1978年以来,我们对棉田捕食性蜘蛛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在生产中加以应用,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褐飞虱发生消长的系统监测和对比调查,以及防治试验和示范.总结提出在测报方面运用短期预报同长期预报相结合,用逐步回归方程y=0.603+0.072 6x2+1.47x1-0.195x3±0.44预测发生程度,准确率达95%以上.在抗性监测方面,明确蛛虱比值或蝽虱比值小于2时,褐飞虱百穴虫量一般低于200头(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蜘蛛、黑肩绿盲蝽基本上能控制褐飞虱为害.在防治技术方面明确了可推广应用吡蚜酮防治褐飞虱,加速淘汰吡虫啉,减少使用扑虱灵、氟虫晴.防治策略上,在褐飞虱大发生年,采取"治二控三压四"的方针,收到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