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干旱胁迫对玉米雌穗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干旱胁迫使玉米雌穗生长发育受到抑制,雌穗变短变细,总的基础物质不足,最终导致产量下降。对干旱胁迫导致玉米子粒产量下降幅度的测定结果表明:不同时期干旱胁迫处理的减产幅度为开花期〉抽丝期≈抽雄期≈孕穗期〉灌浆期〉拔节期,干旱胁迫植株子粒重的降低是由于子粒线性灌浆速率的下降和灌浆持续时间的缩短共同作用所致。  相似文献   

2.
玉米灌浆至成熟期四种密度下子粒内含物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测定不同种植密度的玉米子拉内含物的百粒含量(g),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玉米从灌浆至成熟期的子粒子物质积累、蛋白质、脂肪、淀粉及水分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随子粒灌浆至成熟的进程,四种密度下玉米子粒子物质积累均呈Logistic曲线的规律变化。蛋白质、脂肪、淀粉及子粒水分含量在不同密度不变化不同,其基本变化形式为:直线(y=b0+b1x)变化、高次曲线变化和Logistic曲线变化。  相似文献   

3.
试验对先玉335、郑单958、吉单198、农华101 4个玉米品种在不同种植密度下的子粒灌浆速率及产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玉米品种灌浆速率曲线不同,在9万株/hm2种植密度下“先玉335”子粒灌浆效率最高.在相同灌浆持续期内,9万株/hm2的种植密度下,“先玉335”群体子粒产量高于其他3个品种.相同种植密度与灌浆持续期下,灌浆速率的高低决定了子粒群体产量.试验中“先玉335”各项产量指标较优,利于提高半干旱地区玉米产量.  相似文献   

4.
选用有代表性的摩西斗管囊霉(Funneliformis mosseae,FM)和地表球囊霉(Glomus versiforme,GV) 2种真菌进行玉米盆栽试验,比较了接种不同丛枝菌根真菌对玉米灌浆前期子粒氮同化酶活性、根系特性以及子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接种FM和GV后玉米子粒产量、植株地上部和根系生物量及其氮素累积量均比对照显著增加,灌浆期子粒硝酸还原酶、亚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谷氨酸合成酶活性增强,玉米根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均显著增加,根系直径显著降低,子粒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增加;其中接种GV处理的玉米产量显著高于FM。本研究证实,不同丛枝菌根真菌可以通过改善玉米根系性状,提高灌浆期氮代谢酶活性,进而增加玉米子粒产量,改善子粒品质。  相似文献   

5.
不同种植方式和密度对玉米子粒灌浆速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紧凑型品种郑单958为试验材料,在2种不同种植形式(传统小垄、大垄双行)和不同播种方式(一穴单株和一穴双株)及4种种植密度(6.0万、7.5万、9.0万、10.5万株/hm2)条件下,研究不同种植方式和密度对玉米(Zea may L.)光合特性、子粒干重及灌浆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垄双行比传统小垄更能创建有利的群体结构,改善植株间的竞争关系,提高子粒灌浆速率.一穴双株在低密度下表现较好.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光合特性、子粒干重及灌浆速率的影响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下降趋势.种植方式和密度间的互作达极显著水平,说明在适宜的种植密度下,合理的种植方式可以改善群体结构,合理分配光资源.其中,低密度条件下种植方式C表现较好,高密度条件下种植方式E的光合能力保持较高水平,对提高子粒的干重和灌浆速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不同耕作方式对玉米灌浆过程的影响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会宇  吴士宏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24):76-77,106
于2002-2004年进行了不同耕作方式对玉米灌浆过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方式对玉米灌浆过程的影响不同,表现在玉米籽粒体积增长的快慢和灌浆速率不同。不同耕作方式在灌浆期玉米籽粒体积增长的快慢不同,且垄作和平作表现规律一致。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方式在灌浆各个阶段籽粒体积增长彼此间表现差异显著(a=0.05)。授粉后10d以前,保护性耕作方式玉米籽粒灌浆速率没有优势,授粉后15d开始,保护性耕作方式玉米灌浆速率明显加快,并且显著高于传统耕作体系,最终提高了粒重。  相似文献   

7.
生态条件对玉米“库”的建成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不同的栽培措施,研究了生态条件对玉米“库”的建成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库”的建成既有自身的生物学规律,同时也受生态条件的直接影响。籽粒原有的数量潜力能否得以发挥与无效花、未灌浆型败育粒和已灌浆型败育粒的削减密切相关。籽粒最终积累量主要决定于有效灌浆期与灌浆强度相互作用的结果,籽粒体积、含水量及化学物质的代谢与籽粒重量潜力的发挥关系密切。“源”的大小对“库”的建成具有明显的作用,增加同化“源”的供应,有利于“库”潜力的发挥。“库”的建成及其潜力的发挥直接关系到籽粒产量的高低。  相似文献   

8.
优质冬小麦子粒灌浆过程中蛋白质和粒重积累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8个加工品质优良的冬小麦推广品种。分析了子粒灌浆过程中蛋白质和粒重的积累动态。研究表明,优质小麦在子粒灌浆过程中N素的变化动态及累积趋势与非优质小麦品种基本相同。呈高,低,高凹型曲线。灌浆初期,子粒具有较高的蛋白质含量。随着子粒的增大。蛋白质含量逐渐降低。到开花后21d降到最低,之后又开始缓慢回升;粒重在灌浆前期增长迅速,后期增长缓慢;就群体而言,蛋白质积累与干物质积累密切相关,子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呈同步增加,产量越高,蛋白质产量也越高。  相似文献   

9.
氮肥失衡对玉米灌浆速率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氮肥失衡对玉米灌浆速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量氮肥处理相比,无氮肥处理的干物重受氮肥影响很大,吐丝后15 d,干物重比其低37.8%,后期相差更大;除穗行数外,其他因素及产量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产量比其低68.3%,子粒氮素累积量比其低76.5%,灌浆速率和平均灌浆速率减小,最大灌浆速率出现的时间提前,活跃灌浆期缩短13 d左右;而与常量氮肥处理相比,高量氮肥处理的干物重受氮肥影响较小,可增加的干物重有限,产量仅比其高4.2%,子粒氮素累积量比其高19.5%,最大灌浆速率和平均灌浆速率有所提高,最大灌浆速率出现的时间提前,活跃灌浆期缩短。  相似文献   

10.
糯玉米起源于中国。玉米被引入中国后,在西南地区种植的硬质玉米发生突变,经人工选择而逐渐出现了糯质类型。糯玉米的子粒重量,比一般普通玉米轻,其子粒灌浆过程表现出灌浆期短、灌浆速度快、子粒脱水较快的特点。本文主要讲述糯玉米生产技术。  相似文献   

11.
氮磷钾平衡施肥对春玉米籽粒建成及品质形成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掖单13为材料,研究了氮磷钾平衡施肥对春玉米籽粒建成及品质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NPK平衡施肥区和无肥对照区,其籽粒鲜重、干重在授粉之后的积累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其定量关系用L0gistic方程拟合效果很好,籽粒体积,含水率随授粉后时间之推移呈上升和下降的S型曲线变化.NPK平衡施肥,籽粒干重平均增长速率提高23.6%,最大增长速率提高了15.6%.成熟期百粒干重增加36.3g.NPK平衡施肥使籽粒粗脂肪,粗蛋白质、淀粉、还原糖、水溶糖、蔗糖含量分别提高13.0%、22.5%、5.9%、42.9%、15.0%、2.2%.从而证明,合理施用化肥不仅可以大幅度提高玉米产量,而且可以显著改善玉米营养品质.认为施用化肥就一定降低品质的认识是片面的.  相似文献   

12.
通过田间试验,明确了丰水的1998年拔节水对春玉米光合性能及产量形成有以下影响平均叶面积指数和最大叶面积指数分别提高4%和12%,总光合势增长6%;全期干物质最快累积速度479kg/hm2@d,提高12%,生物产量提高13%;籽粒平均增长速度2.84g/株@d,增产14.5%,单株籽粒重156g,增长12.4%;在籽粒的干物质来源中,开花后合成累积部分占46.5%,提高9.6个百分点;干物质在叶、茎、苞叶等器官的移动率,以及收获指数都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3.
刘景芝 《安徽农业科学》2000,28(5):647-647,649
用生物肥料——大民钾王对玉米进行拌种栽培试验 ,研究其增产效应 ,结果表明 :玉米果穗的长度、穗行数、单穗粒数、千粒重及籽粒产量均增加。其生理原因是由于大民钾王所含解钾菌能将土壤中的矿物钾、固定钾分解活化为有效钾 ,被玉米吸收利用 ,促进其根系发育 ,苗全秆壮 ,增强抗倒伏性能 ,同时增强植株光合作用 ,促进碳水化合物的形成和积累 ,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近年来黄淮地区高温频发的气候条件限制,综合当前国内外研究进展,分别从产量和干物质积累、光合、花粉及授粉受精、子粒灌浆、子粒品质和内源激素等6个方面分析了高温胁迫对玉米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对玉米授粉结实、干物质积累及内源激素含量产生影响,降低了玉米光合速率及子粒灌浆速率,从而降低子粒产量。此外,高温提高子粒中蛋白质含量,使淀粉及脂肪含量相对降低,影响子粒品质。结果表明,通过选育、选用抗(耐)高温品种,配以外源激素及微肥的使用,采用适当晚播及合适的水肥栽培措施,可达玉米抗高温高效生产。  相似文献   

15.
玉米品种穗部性状与高产稳产性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高稳系数法分析玉米穗部性状的效应和稳定性,研究玉米品种穗部性状变异与高产稳产性的关系.结果表明:供试玉米品种之间的每穗粒数、千粒重、每穗粒重、每穗行数及每行粒数差异显著或极显著.玉米品种产量与每穗粒数、千粒重和每穗粒重相关极显著.玉米品种产量高稳系数与千粒重高稳系数的相关显著,与每穗粒重的相关不显著,玉米品种产量的稳定性主要与千粒重的稳定性相关.每穗粒重的高稳系数与每穗粒数高稳系数相关显著,而与千粒重的高稳系数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本法即将玉米种子固定在载体带上和以小型设施送带到田间沟内覆土填埋。近年研究表明,载体带的不同入土放置形式,对玉米影响很大。在此基础上,本研究调查了载体带的四种入土放置形式(仰式、腹式侧式和自由式)对玉米出苗、性状、叶向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认为仰式较理想,在不影响出苗情况下,不但节约种子,减免间、定苗,而且通过调整种子胚向、固定种子似可调整植株叶向,达到玉米的“定向栽培”,从而加大密度,提高光能利用率,增加产量。  相似文献   

17.
王俊国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6-717,744
[目的]探讨朝特Ⅵ多效复合种衣剂在玉米生产中的应用效果,为玉米抗旱保苗增产提供有效措施。[方法]采用朝特Ⅵ多效复合种衣剂对玉米种子进行包衣与不包衣处理,对包衣玉米与未包衣玉米生育期土壤水分、生长状况及产量进行对比观测。[结果]玉米种子包衣吸水抗旱,提早出苗率27%,提高出苗率19%,3叶期株高平均增加1.4 cm,茎粗平均增加0.1 cm,根长增加1.6 cm,根系多2.5条,根重多2.4 g;拔节期平均株高增加2.7 cm,茎粗增加0.1 cm,平均每株叶面积增加126.4 cm2;虫害减少12个百分点,平均增产14.9%。[结论]朝特Ⅵ多效复合种衣剂具有蓄水保墒、提高种子活力、防止芽干、增加出苗率的效果,适合在辽西干旱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18.
播种期对油菜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以分期播种研究生态环境对油菜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已有不少报导。这些研究因供试品种与我省当前生产用早、中熟品种差异大,或与我省生态条件很不一致,因而参考价值不大。本文以1978—1982年度的分期播种试验资料,研究不同熟性品种,在不同播期条件下,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变化及其与产量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EM浸种对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玉米品种农大108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EM(有效微生物群)稀释液浸种对玉米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筛选出玉米浸种用EM的最佳浓度。结果表明:EM浸种可提高发芽势和发芽率,促进玉米幼苗的生长发育,增加玉米幼苗株高和茎粗,增加玉米幼苗的叶面积;500倍EM稀释液是玉米浸种的适宜浓度。  相似文献   

20.
几种杂草提取物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香附子、曼陀罗和刺儿莱提取物对玉米、水稻和小麦浸种试验结果表明,用香附子提取物A浓度1和提取物B浓度3、2浸种,玉米幼苗的叶面积、株高、根系吸收面积、地上部生物量均比对照增加,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提取物C浸种对玉米幼苗生长无显著影响。香附子不同提取物对水稻浸种,以B效果最好,香附子对水稻幼苗生长的影响,可能与C有关。曼陀罗提取物D浸种,可使小麦产量提高34.1%,达极显著水平。刺儿莱提取物E浸种,对小麦产量无显著影响,但可促进核酸代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